特色小镇“特”在何处
蒋卓晔
【摘要】 当前,我国各地特色小镇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不少特色小镇建成后因缺乏特色而最终名存实亡。为避免名不副实,特色小镇应具有鲜明的内涵特色,做好规划与创新;应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和支柱,以历史和文化为依托,体现区域特色;应打破城乡二元格局,推进城乡融合。
【关键词】 特色小镇 特色产业 内涵特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设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特色小镇,可有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当前我国特色小镇建设正在蓬勃开展,特色小镇该如何彰显特色、独具价值、不落窠臼,并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特色小镇应具有鲜明的内涵特色,做好规划和创新
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建设“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同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的《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特色小(城)镇包括特色小镇、小城镇两种形态”,特色小镇是指“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特色小城镇是指“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单元,特色产业鲜明、具有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建制镇”。
管理因素作为影响植物生长的人为因素,具有很强的变异性。在管理过程中,应注重总结实践经验。根据当地育苗特点,选择土壤酸碱度、肥力、含水量等进行播种。在造林后期,要加强植物的季节性管理,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
笔者认为,特色小镇不是简单的大规模产业园或者规范化建制镇,集约化、高水平的产业发展应是其重要定位,其内涵应包括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浙江省区域特色产业和“块状经济”的长期探索实践,可谓中国的特色小镇建设和培育的先行典范,尤其“互联网小镇”的建设让人眼前一亮。近年来,山东、贵州、北京、江苏等地全力开展文化特色、风貌特色和产业特色的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不俗成绩。实践证明,特色小镇的建设应该明确内涵核心,厘清与其它一般的建制城镇、产业园的区别,在打造特色小镇过程中,各地需因地制宜,形成既具有鲜明内涵特色,又呈现百花齐放的各异风格。
特色小镇的建设首当其冲的是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性。这就要求首先要做好规划。特色小镇应该坚持规划为先、特色为本、文化为魂、产业为根等原则,要因地制宜、选择区位、制定目标,在培育建设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除了找准产业定位外,特色小镇还需要对拟建项目发展基础和发展趋势进行全方位的谋划和论证,最终提出有创意、有价值的发展目标愿景和可执行的实施方案,规划过程中,还需要统筹投资价值和商业运营的方式,解决资本投入机制,现金流和利润等问题。
张兰花开心地说道:“如今,职工成为土地的主人、市场的主体。用谁的农资,把产品卖给谁,自己说了算,真的是改革给我们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大实惠。”
创新是特色小镇建设的不竭动力,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以前是搭好戏台来唱曲,现在应该找好主角再搭台,只有建设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才能推动特色小镇持久健康地发展;盲目复制别人的发展道路,缺乏创新的小镇建设最终必然失败。另外,在建设过程中也要注意体制机制的创新,目前特色小镇的发展依然以政府主导居多,那么在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着重提供一定的政策优惠,营造一个适宜的发展环境,更重要的是发挥市场的作用。综上,特色小镇建设需要在深入挖掘自身区域特色的基础上,进行细致的规划。设计出的目标蓝图,要彰显当地鲜明特色,明确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力求兼具前瞻性和时代性。
特色小镇应以特色产业为基础, 以历史文化为依托,体现区域特色
采用焊接电流70~110A,电弧电压10~16V,焊接速度40~95mm/min,层间温度<58℃的工艺进行焊接。焊接接头根部焊道使用ϕ2.4mm的焊丝打底,填充及盖面层焊道使用ϕ1.6~ϕ2.4mm的焊丝打底。热输入量要小,不得超越工艺规程中热输入量的要求,填充、盖面时的热输入量不得高于打底时的热输入量。
首先,特色产业应具有实用性,敢于借鉴,也要善于挖掘自身的资源,取人所长,补己所短;其次,产业项目应具有前瞻性,在长达数十年的发展中可以一直作为支柱产业为人民谋福利,政策应保持一定的连贯性和持续性,不可朝令夕改;再次,产业项目应具有吸引力,特色小镇以产业为依托集聚人口,吸引人才,并确保留得住人才;最后,特色产业应具有创新性,特色小镇发展的出彩之处在于“特”字,城镇发展如果一味借鉴他人经验,没有自身特色,那依然是照搬照抄,没有灵魂,最终会被时代所抛弃。区域特色应是特色小镇在培育过程中需要体现的特色。特色小镇的建设应以原有的风貌作为依托,充分挖掘、利用本地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彰显独具一格的特色。很多成功的文旅地产、养老地产项目都将区域地理风貌特色作为亮点进行展现,建设生态宜居的特色小镇,其中,绿水青山的作用不可忽视。
各地发展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对本地资源的开发要着眼于对历史文化的挖掘。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华大地各种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彩纷呈。特色小镇要想持续、良好的发展,就需要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作为支撑,文化动力支撑是一种取之不竭、可持续利用的动力源泉。在挖掘和利用文化遗产作为特色小镇的文化底色的过程中,还要注重使用的方式和方法。一个特色城镇的形成,不能仅仅有历史人物、名胜古迹,作为一个现代型特色城镇需要有清晰的历史脉络,需要让历史古迹“活”起来,彰显当地人文精神,这就需要有合格的接班人将文化内涵进行传承和发扬。能否讲好历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让群众喜闻乐见、买账埋单,这是特色小镇进行文化建设时尤其应该注意的问题。
特色小镇建设不能浮于表面形式,要能够充分发掘内在价值、体现特色风格。特色可通过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体现。特色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发展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包含一种或多种独特资源文化、技术、管理、环境、人才等优势,并且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或产业集群。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培育和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柱,也是灵魂所在。要实现“以产立镇、以产带镇、以产兴镇”的目标,需要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顺应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方向,把握产业的选取,挖掘自身的产业资源,定位准确,切不可为了营销盈利而脱离实际。特色城镇建设非一朝一夕可完成,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精雕细琢、深度挖掘、反复打磨,确保经得起时间的推敲。
特色小镇建设应着眼于打破城乡二元格局,推进城乡融合
在宏观政策层面,建设和培育特色小镇已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特色小镇一般选址在离城市核心区较近的区位,具备交通便利性、商服便利性和生活便利性等综合服务条件,同时还能独立发挥其特定的专业职能,形成集生产、生活和生态于一体的优质内部循环互动空间。
特色小镇“有界”也“无界”, 应通过特色小镇的发展带动周边的区域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有很多风情小镇、文化小镇迅速生长,但是偏于一隅,仅仅作为一个观赏的场景用地,游客来拍照、留念,无法产生再去的想法,这意味着特色小镇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这种小镇的建设无疑是失败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追求目标,因此,特色小镇的建设不应该与其他区域隔离开来,如果仅仅为了建设小镇而去规划,那么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空间布局的初衷就会改变,特色小镇建设的价值意义就会大打折扣。
总的来看,特色小镇应从鲜明内涵、主导产业、区域特色、文化传承创新、城乡联动等方面体现“特”色,要将区域内涵和特色产业紧密联系起来,避免千城一面、千篇一律,更要杜绝追求眼前经济利益而不顾发展初衷和历史文化的现象。综上,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特色鲜明、风格各异,切实发挥好以点带面作用,以便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协调、绿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①徐世雨:《特色小镇:内涵阐释与实现路径——对既有文献的综述与展望》,《江苏农业科学》,2019年第9期。
②方应波、易文芳、汤铭春:《特色小镇发展模式与政策思考》,《商业经济研究》,2019年第10期。
③刘锡宾:《我省特色小镇建设原则和对策研究》,《政策瞭望》,2015年第9期。
【中图分类号】 F292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为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讲师)
责编/陈楠 美编/王梦雅
标签:特色小镇论文; 特色产业论文; 内涵特色论文;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