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碟王郭子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正版碟论文,郭子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果非要给人划分种类的话,郭子龙则天生就是商人。用他自己的话说,“不赚钱就是庸才”。
郭子龙的“赚钱”经历有得一数。小学就开始做生意,21岁成为百万富翁,随后毅然“出走”广州,几年时间成为了中国音像出版业的老大……如果这些都不足以让人“震撼”的话,那无数家庭在购买DVD碟片的时候一定忘不了“中凯文化”这个招牌。郭子龙,就是中凯文化的老板!
这家成立不过几年的公司,因为成功发行了《笑傲江湖》、《无极》、《千里走单骑》、《汉武大帝》等多部影视作品而威震江湖,牢牢占据了国内正版音像市场40%以上的市场份额。如此业绩国内无人可比,更是把对手甩开一丈之遥。有人形容,如果郭子龙打个盹,国内的影视迷们至少 3000万人要受影响……
在这个盗版横飞、游商乱窜的江湖年代,郭子龙和他的中凯文化凭借一己之力撑起正版市场的半壁江山,很显然,这无疑是个厉害的角色!
天才商人的天才选择
广东潮汕之地历来商贾云集,重商轻农。在如此大环境的熏陶下,郭子龙在上世纪80年代的第一桶金,似乎比其他人都来得要早一些。
1969年,郭子龙出生在汕头。上小学时,善于经商的父母已是闻名乡里的万元户。不过父母虽有钱,却“抠门”得像个周扒皮,“要花钱只能借,并且借了之后还要偿还利息”,郭子龙一度很是郁闷。
在如此“恶劣”的“生长环境”下,郭子龙决定自己赚点小钱来花,他对做生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他开始出租小人书、卖西瓜、凉粉、冰激凌。当时年龄实在太小,甚至没力气提那个笨重的玻璃瓶装冰激凌。很快他学会了整合资源,他叫堂哥帮忙,赚了钱大家来分账。一天下来,最高的时候能赚一毛多。
别人的小学都在健康茁壮地成长,他几年小学下来,左手黑黑的,还起了一层厚厚的老茧。就这样过了十多年边读书边做买卖的日子,18岁那年,他觉得读书已经没什么意思,随后中断学业,开始做一个职业商人。
这个时候他赶上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上世纪80年代末,录像机炙手可热,空白录像带也随之成了抢手货。当时全国的录像带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潮汕地区正好是个集散地。
郭子龙借了辆摩托车,开始了“千里走单骑”的生涯,他载着成箱的录像带奔波在粤东地区,哪里要带子他就主动送货上门。那是一段赚钱比印纸还快的日子,一盘录像带转个手,就可以净赚10多块钱。
不过虽然赚钱,但也很辛苦。“最苦的时候,几天吃不上饭;几次出车祸,差点把命丢了”,其中有一次摩托车打滑,车身压在腿上,鲜血直流,爬不起来,他觉得自己要死了。后来一个骑单车的把他救了,为表谢意,他把身上的两三万块钱全都给他。戏剧的是,骑单车的人只收了他五千块钱,走了。
就这样没日没夜地干了3年,21岁那年,他已经赚到了300万元,“这辈子就是什么都不干,钱也够花了”。
钱多了,心也大了,也就在这个本该坐下来享受的时候,他决定离开汕头,到省城广州去闯闯世界!
不过到了广州才发现远没有想像的顺利,他像无头苍蝇乱窜了几个月,发现什么都做不了。一起出来混的堂弟跟他坐在铁道的天桥上发愣,苦口婆心劝他回去。郭子龙的回答是:“哪怕从这里跳下去,让火车从我身上开过去,把我变成山洞我也不回去!”——他觉得回去很没有面子。
究竟做什么?郭子龙觉得做生不如做熟。也就在那个时候,卡拉0K大热,很多客户都转行做了这个生意。倚着圈内的人脉,而后郭子龙找到出版社,改行做起了发行卡拉OK唱片的工作。刚开始生意好做,不过一段时间后价格战爆发,结果客户不愿意进货了,天天等跌价。恶性的消耗中,大家都没钱赚了。
进退维谷之际,郭子龙决定换一种“玩法”。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之后,他利用先前做录像带的网络,在昆明、武汉、成都、沈阳、哈尔滨设立了五个配送中心。每批货一到,先给客户寄样本,动态标价。客户不用担心跌价,也不用亲自跑广州来采购,觉得合适了,“只要打电话,按照当时的最低价给你发货。”
分销商降低了风险,也不用担心在价格上吃亏,自然愿意跟其打交道。如此一招把全局盘活了,郭子龙的生意一下子在同行中“冒”了出来。
1998年,他成立了广东中凯文化公司;1999年,他一举投资了七条光盘生产线。这个天才的商人开始和音像业结下不解之缘。
这一仗
2001年时,中凯文化已经在圈内小有名气了。不过当时的行业现状是,像中凯文化这样搞发行的音像制品商有三四百家,大家混在里面,规模大小都没有明显的差距。毕竟是渠道商,不需要太大的名气、品牌,业内共识是“差不多只能这样”。同样,这个行业还有混战,还有严重的盗版祸害,行业处在一种原生的状态,亟待规范,亟待整顿,亟待洗牌……
也就在这个混沌未开的时候,郭子龙决定在圈内再燃一把火。
2001年初,国家广电总局发出文件,规定:各电视台黄金时段不准播海外电视剧。此举无疑断了很多人的电视瘾,直接一点的话说,好看的、可以选择的电视剧少了。此后,电视台、影视界叫苦连天。
别人叫苦的时候,郭子龙反倒觉得看到了机会——这时候介入国产电视剧的发行,在人们没太多选择的时候,必定有钱可赚!此时,被媒体炒得最火的,是央视版正要播出的《笑傲江湖》。
商人的嗅觉往往在顷刻之间即可分出高下。之后,郭子龙拿起电话,直接找到了素不相识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负责人马润生,“我是从广州特意赶到北京的,我有一个方案,可以让你们的营业额翻番,你不见我会后悔一辈子,我只需要10分钟就行了!”
平生也见过不少大世面的马润生顿时被“忽悠”住了,宁可信其有,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和这个来头不小的陌生人见了面。哪知原本说好的两个小时,自一见面后便有些“刹不住车”,一谈就是7个小时。到了最后,郭子龙开出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天价:7万元/集。7万元是个什么概念,这几乎是当时国内电视剧最高发行价的一倍多。
消息传开,业内顿时炸开了锅。一位领导甚至抚胸大发感叹:“此人不是笨蛋就是傻瓜!”不久这位领导还真的接到了电话:“我就是郭子龙,也就是你们所说的那位傻瓜!”
傻瓜自然不傻。事实上,在做决定之前,郭子龙走访了全国十几个大的批发市场,得到的反馈是:最近几年国家对盗版打击力度较大,很多批发商做盗版往往情非得已,想做正版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渠道。倘若自己能够整合正版市场的渠道,把渠道冲开,则爆发的力量不可限量。
很显然,《笑傲江湖》是一个整合的契机。一来《笑傲江湖》众人皆知,高举高打可以号令群雄;二来关于《笑傲江湖》的一切都已经是新闻,中凯文化也可以借势打出自己的品牌。
要做大品牌就得有大品牌的气势,其后,郭子龙贴出一纸告示:凡天下有意代理《笑傲江湖》的代理商,自认为实力不错的,都到广州来现场洽谈,谁实力强《笑傲江湖》的独家代理权就给谁。
三天过后,代理商一下子涌过来了 400多人。郭子龙顺势从高手中挑出了自己想要的高手,其后与各代理商约法三章:“以前你们怎么做的我不管,但从今天开始,大家老老实实做正版,你们做赔了损失算我的!但谁敢乱来,我就死缠烂打,把你送到监狱去!”
一方是大棒,一方是蜜饯。这几年国家打击力度大,这些人也正想找个机会洗脚上岸,更何况赔了还有人保底,想赚钱的代理商自然愿意遵守“游戏规则”。
两个月后,印有“中凯文化”标识的《笑傲江湖》VCD、DVD音像制品正式上市,立马在全国各地音像店掀起销售狂潮;一年过后,中凯文化借着这条渠道发行碟片过千万张,存量资金扩充近 10倍。
“赚多少钱倒在其次,关键是从那以后,上下游都被我彻底打通了,之后国内主要电视剧都会主动来找我,中凯文化的品牌打出来了。”
从2001年起,中凯文化接连发行了《大宅门》、《长征》、《康熙王朝》、《汉武大帝》、《英雄》、《无间道》、《天下无贼》等国内最优秀的影视剧碟片,这一窜,便将对手甩开了一丈之遥。
在理想与现实中
前台中凯文化赢得漂亮,但在后台,郭子龙同时进行着另一场“反盗”的战斗,这场战斗甚至比前台正面的交锋更为惨烈。
长久以来,国内的影迷们一直有用盗版的习惯。在这样的畸形形态下,国内的盗版市场也是繁荣昌盛,一段时间内,正版市场苟延残喘,盗版反倒大行其道。如果反盗不力,花大价钱买了版权的发行商就会血本无归。
也就在拿下《笑傲江湖》的版权后,郭子龙决定组建一个行业内的“反盗队”。此举一出招来了同行的风言风语:反盗维权是文化部门的事情,你一个公司有什么资格来做,再说,全国盗版商成千上万,凭中凯文化的一己之力,你管得过来吗?
郭子龙当即反驳:“一己主力也好,没资格也好,但如果我不主动出击,盗版商就会把我的市场吃光,最终吃亏的是我自己。光凭一个文化部门几个人,能管那么大的市场吗?!”
“反盗队”最终得以成立。在这个纪律严明的组织里,有退伍的侦察兵、有退休的政府官员、还有洗脚上岸的盗版商,成员60多个,分布在全国各地。为求实效,郭子龙亲自上阵当教练,“练到隔几米远就能闻出碟片的味道”。这些成员们混入社区、街道,扮成乞丐、书商、餐厅的招待,一嗅到风吹草动就立即通报给各地文化执法部门,几年下来,通过“反盗队”举报而查处的盗版光碟每年达到了千万张以上,队伍也壮大到了200余人。
“反盗”保护了正版市场,郭子龙手中有了底牌,之后很多制片商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合作。在别人有部大片就像过大年的状况下,中凯文化片源不断,部部精彩,国内稍知名的影视剧几乎尽入囊中。
不过在中国“反盗”的确任重道远。比如:楼下一“孕妇”,经常卖自己影片的盗版碟,出于人道主义,郭子龙开始只好心教育。哪知该“孕妇”呆在楼下不走了,“面子丢大了”的郭子龙最后将其带到了派出所。派出所毫无办法,只得放人。哪知“孕妇”出来之后撒腿就跑。一帮人追上“孕妇”后发现,所谓的“孩子”,原来只是一个枕头,里面包着的竟然是厚厚的一叠光盘……
2005年春节过后,郭子龙又陷入了一场成长的烦恼中。这年,一种名为 HDVD的碟子开始在市场中横行。HDVD为压缩碟的简称,几块钱的东西里有很多部电影,相对于正版无疑有很大的价格优势。HDVD对行业几乎是一场灾难,当年,国内正版DVD市场缩水一半,大多坚持走正版线路的小发行商全部死光……
处在这个“有白粉的利润,没有白粉的风险”的行业中,郭子龙常常夜不能寐。然后,他开始掉头发。
这期间,有人劝他去搞房地产,有人叫他改行,不过都被其断然拒绝了:“中国有几千年历史,几百个皇帝,博大精深,可以挖掘的素材实在太多;其次,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必定会大大加强,到那个时候,一定也会出一个中国式的好莱坞!”
就为着这个好莱坞式的梦想,2006年,中凯文化开始了一系列大动作。这年,中凯文化全线出击:开设音像专卖店、涉足上游影视制作、投资拍片,甚至,在不久的将来,中凯文化还会推出自己的歌手,进入网络院线发行。
在郭子龙的梦想中,中凯将会成为一个以音像为基础、同心多圆式的产业集团。到那时,国内的音像业已经无限发达,而他,就是那个实至名归的中国式好莱坞的老板。
标签:笑傲江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