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表现分析论文_武志岗

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表现分析论文_武志岗

武志岗

(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影像科 山西太原 030012)

【摘要】目的:分析肝癌诊断中螺旋CT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5月收治的45例肝癌患者,采用螺旋CT进行增强扫描及诊断,进一步分析肝癌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并对螺旋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结果:45例肝癌患者中,巨块型14例,结节型22例,弥漫型9例;动脉早期42例明显强化,轻度强化2例,无强化1例,门静脉期30例呈低密度,延时期42例呈低密度。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可为肝癌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诊断依据,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螺旋CT;增强扫描;肝癌;临床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1-0107-02

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其中原发性肝细胞癌生长迅速、症状隐匿、转移率高,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发展至癌症中晚期,丧失了最佳的救治时机[1]。因此,早期明确诊断,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对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至关重要。目前,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是临床诊断肝癌的重要影像学手段。既往常规CT扫描时间长,全肝动脉期检查影像效果欠缺,使肝癌的定性诊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随着多层螺旋CT的普及和增强扫描技术的发展,通过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获取全肝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的影像资料,可以进一步提高肝癌诊断的准确性。本研究以我院2018年3月—5月收治的肝癌患者为对象,通过螺旋CT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的分析,探讨了肝癌诊断中螺旋CT增强扫描的重要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肝癌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男性33例,女性12例;年龄32~76岁,平均(51.2±4.3)岁。临床表现为肝区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乏力等症状,其中有26例血清甲胎蛋白(AFP)异常升高。

1.2 方法

检查前禁食8h,指导受检者进行平静呼吸训练,避免运动伪影影响结果的判断。应用GE LightSpeed VCT 64排螺旋CT机进行扫描,设置参数:250~300mA,120~140kV,层厚5mm,矩阵512×512,扫描周期0.8s;全肝平扫后进行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贵要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速率3.0~4.5mL•s-1,30s后肝动脉期全肝扫描,60s门静脉期全肝扫描,300s延迟期全肝扫描。完成扫描后,对原始数据进行图像重建;组织两名经验丰富的诊断医师阅片,经讨论后达成一致性诊断意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本组45例肝癌患者中,巨块型14例,结节型22例,弥漫型9例。动脉早期明显强化42例,轻度强化2例,无强化1例;32例肿瘤内部可见病理血管;门静脉期30例组织密度呈低密度;另有10例肿瘤内部可见坏死组织,密度更低;延时期42例组织密度呈低密度。

3.讨论

肝细胞癌的发病率、术后复发率及死亡率较高,患者早期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高,所以尽早明确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2]。在组织学分型中,肝细胞癌迅速生长,多角形排列,呈索状或巢状;癌细胞核大,胞浆丰富,并向血窦内生长;由胆管上皮细胞发展而来的癌细胞呈柱状,血窦少,纤维组织多;混合型包含有胆管细胞癌和肝细胞癌两种结构,既不完全像胆管细胞癌,也不完全像肝细胞癌。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是诊断及鉴别肝癌的重要手段,它利用病变与正常组织间的密度差获取高质量的影像,可以进一步提高肝癌诊断的准确性。常规CT扫描受限于扫描速度,无法获取高质量的诊断影像,给肝癌的定性诊断带来一定困难[3]。螺旋CT进行快速扫描,可以获取三期高质量增强扫描影像,有助于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螺旋CT增强扫描时,肝动脉期显示肝动脉和肿瘤血管的效果明显,能够检出常规CT难以扫描到的动静脉瘘,这对肝癌供血血管病理变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螺旋CT增强扫描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即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后可以通过对原始图像进行重建获取高质量的CT影像,特别是在延时期,观察症状不典型的肝癌和肝血管瘤可显示两者存在明显差异,肝癌呈典型的“快进快出”,而肝血管瘤呈“早出晚归”表现,继而能够提高两者的诊断准确率。肝癌的动脉期增强与血管构造有一定关系,肿瘤结节的生长主要靠肝动脉供氧。本组肝癌患者动脉期肿瘤内血管网丰富,肝癌结节新生血管分布均匀。肿瘤直径增大后,癌细胞生长旺盛区血供增强明显,但纤维基质无明显增强,动脉期增强密度变得不均匀。本研究多数患者动脉期明显增强,临床指出[4]肝癌增强程度与分化程度密切相关。本组42例动脉早期明显强化,无强化1例,轻度强化2例。肝癌门静脉期呈低密度,注入大量造影剂后,肝脏密度明显增加,此时动脉期高密度的肿瘤相对成为“低密度”肿块,而门静脉期低密度并非是肿瘤没有增强,而是出现了“阳性门静脉伪装”效应[5]。延时期对肝癌的检出率也很重要,并且在显示肿瘤内部结构、鉴别诊断方面也有独特优势。低密度影中出现更低密度的影像表现往往提示肿瘤内部可能发生变性、坏死,45例病例中有10例可见密度更低的坏死组织,另外观察增强扫描后延迟期影像表现可对肝血管瘤和肝癌进行准确鉴别。

综上所述,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肝癌的临床诊断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利用螺旋CT快速成像的特点进行扫描,进一步了解肝癌肿瘤的内部结构和供血特点,可以有效提高早期肝癌诊断的准确性。因此,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肝癌诊断中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步琴,张强,蒲宝平.超声造影联合CT增强扫描在诊断早期肝癌合并肝硬化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2018,39(02):172-174.

[2]陈枫,李宏军,李雪芹,等.多期动态增强CT与MRI对小肝癌诊断的比较分析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09):1634-1638.

[3]宋朝虎.肝细胞肝癌CT动态增强影像学表现形式与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J].贵州医药,2014,38(05):438-440.

[4]周建收,宦怡,景建梅.多排螺旋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对比剂浓度对肝癌检出率的影响[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1,17(05):394-398.

[5]黄伟浪,刘炽鸿,王有枝,等.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0,16(21):58-59.

论文作者:武志岗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表现分析论文_武志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