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劳动与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劳动与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劳动与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知识经济论文,生产力论文,中国论文,先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知识经济条件下劳动的特点

劳动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有目的的活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具有以下一些鲜明的特点:

第一,劳动不仅仅用肢体消耗体力进行,而且越来越多地使用节约体力的智能化的机器,以消耗脑力为主。在工业经济时代,机器及机器体系减轻了人的体力支出,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人的直接操作劳动。由于巨大的自然力被以机器和机器体系的形式加入劳动过程,劳动的功能发生了分化。作为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协作的劳动过程,一部分人的劳动成为掌握科学技术、驾驭自然力的科学技术劳动,一部分人的劳动成为掌握管理科学、创造协作力的经营管理劳动,一部分人的劳动变成了从属于机器以及机器体系之间协作的直接操作劳动。科学技术劳动和经营管理劳动已经以脑力的支出为主,而直接操作劳动则仍然以体力的支出为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由于机器的智能化特别是计算机的大规模应用,即使直接操纵机器的生产工人的劳动也越来越以消耗脑力劳动为主,“直接劳动主要变成看管和调节的活动”,[1](P222)劳动者主要以生产过程监督者与调节者身份参与生产过程。

第二,劳动不仅仅在同一时空的工厂内通过协作进行,而且越来越多地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里通过协作进行。在工业经济时代,劳动过程通常在同一时间和同一空间里进行。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借助于计算机和互联网,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空间进行同一个劳动过程,协作生产同一种劳动产品或协作提供同一种服务。由于同一个生产过程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空间由不同的劳动者来协作完成,一方面,劳动的协作更加精确,劳动的组织更加严密;另一方面,参与劳动过程的劳动者的自由度加大,劳动者能够充分地发挥创造性。

第三,劳动不仅仅是重复的、隶属于机器的、具有标准化动作的活动,而且越来越多地是特殊的、创新的、具有丰富个性的活动。在工业经济时代,从事直接劳动的工人一生重复做同一种有限的工作,并把注意力集中在这种有限的动作上。局部工人把自己的整个身体变成了从事简单操作的自动的片面的器官,变成局部机器的有意识的附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统一的劳动过程可以分解为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空间分散进行的活动,因此,直接生产者越来越具有较大程度的责任自主性,他们积极地同经营管理人员和工程师合作,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发挥主动性。劳动日益成为丰富个性的能够发挥其聪明才智的创造性的活动。

第四,劳动是否必要、是否创造价值不仅仅由一国的市场来决定,而且越来越多地由世界市场来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是由市场来决定的。劳动生产的商品是否具有价值,能够实现多少价值是检验生产劳动是否必要、是否有效的惟一标准。由于在市场经济尚未全球化的条件下,商品的价值主要是在国内市场上实现的,因此,决定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中的“社会”是一国意义上的社会,只要一种商品能够在一国的市场上实现为价值,那么,生产该商品所花费的劳动就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而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决定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中的“社会”是世界意义上的社会,一种商品只有在包括本国市场在内的世界市场上得到承认,生产该种商品的劳动才是社会所需要的。

第五,劳动不仅仅生产有形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而且越来越多地提供无形的服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些劳动过程生产的不是有形的物质产品,而是无形的服务。因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人类的需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物质产品仅能满足这些需要的一部分,另一些需要必须通过有形的精神产品和无形的服务来加以满足。另一方面,劳动分工的深化和细化,也使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成为可能。这些原因使得劳动成果越来越多地表现为服务。我们可以从各产业创造的增加值的变化中发现这一事实。在我国,1978年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1%、48.2%和23.7%,而1999年则变为17.7%、49.3%和33.0%。[3](P884)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劳动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科学技术劳动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劳动是认识世界、发现规律,从而改造世界的活动。生产科学技术的劳动是高度复杂的劳动,需要投入大量的体力和脑力。为使科学有新的发现,技术有新的发明,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薪火相传。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遵循客观规律,通过物本身的性能用自然力代替人的体力,用物来改造物,形成新的产品;或者通过人与人、物与物之间关系的调整,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和服务。科学的发现和技术的发明虽然投入了大量的劳动,但它们一旦运用于生产过程,便能使自然力代替人力的过程一直持续下去。所以,科学技术为生产产品所节约的劳动量必然大于生产科学技术本身的劳动量。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科学技术所节约的劳动量是一个持续的增量。科学技术劳动是一种报酬持续递增的劳动。例如富兰克林为了探索电的规律,莫尔斯为发明电报,贝尔为发明电话,图灵对计算机理论的探索,都花费了大量的艰辛的劳动,但电的利用,电报、电话和计算机在世界上推广,为人类所节约的劳动是无法估量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4](P87)

2.经营管理劳动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分散的生产要素是构成不了生产力的。马克思指出,“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的孤立劳动的地方,都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2](P431)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劳动是协调生产单位内部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实现单位内部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活动。没有管理劳动,就没有社会结合的生产活动,就没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生产活动是在日益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的,仅仅搞好生产单位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生产必须注重经营。企业家经营的不仅是产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独特的思想和知识。20世纪70年代初,施乐公司的PARC研究中心在技术上发明了许多在计算机发展史上留下痕迹的开创性成果,如鼠标、图形用户界面、页面描述语言、以太网等。可是,当时的施乐并没有注重经营,结果使上述创新性成果没能成为大量推广的商品。而苹果公司运用施乐公司创新的鼠标和图形用户界面造就了风靡一时、赚取大量利润的Macintosh。[5](P156)而美国微软公司的后来居上,其原因也在于注重经营,注重技术与市场的结合,“把软件人员的创造才华聚集到客户最愿意掏钱包的功能上”。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劳动直接创造了一种生产力。

在知识经济、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的背景下,经营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的脑力。经营管理是科学技术的创新成果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经营管理劳动是一种使科学技术劳动和直接操作劳动变得有效或更加有效的劳动,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倍加的劳动。机敏而又果断的经营管理人员可能并没有参与科学的发现和技术的发明,但是,只要他们善于利用科研创新成果,把握住市场机会,他们对生产力的贡献甚至会超过才华横溢的发明家。

3.直接操作劳动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劳动发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营管理劳动把科学技术劳动的成果应用于生产过程,但最终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产品,提供市场需要的服务,还必须依靠直接操作劳动。直接操作劳动可以分为完成常规操作、生产物质产品的以体力消耗为主的劳动和提供直接服务、以消耗脑力为主的劳动。完成常规操作活动的劳动者是机器大工业的老步兵,他们的劳动过程虽然已经大量地使用机器甚至是智能化的机器,但是他们的工作仍然是单调的、重复的、标准化的。提供直接服务的劳动者是机器大工业的特种兵,他们的劳动可能不是重复的、单调的、标准化的,但他们同其工作的最终受益人直接接触,面对面地提供服务。由于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直接操作劳动者的知识与经验,仍然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熟练劳动者往往熟知机器和原材料,熟知服务的对象,以至他们在出现问题之前就能发现它。那些受过优良教育,又在操作过程中积累丰富经验的直接操作劳动者可以用比较少的劳动消耗把科学技术人员的创新成果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可以把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思想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没有一支高素质的直接操作劳动大军,科技创新成果就不能变成社会的财富,科学的管理就只能停留在企业家的头脑中。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科学技术劳动、经营管理劳动和直接操作劳动等组成的总体劳动发挥作用并提高效率的结果。离开任何一种类型的劳动,离开三种类型劳动之间的科学分工和协作,任何社会的生产力都不会产生和发展。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直接操作劳动对生产力发展的贡献份额将趋向于减少,经营管理劳动对生产力发展的贡献份额将会加大,科学技术劳动对生产力发展的贡献份额将会越来越大,并永无止境。

三、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劳动者与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1.知识经济条件下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人格化——中国共产党。

中国的先进生产力表现为,中国的劳动阶级运用先进的劳动资料作用于先进的劳动对象而创造出来的更高的劳动效率。先进的劳动资料是科学技术的物化,先进的劳动对象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结果,先进的劳动者是掌握了先进科学技术和拥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的人。先进生产力发挥作用的结果是日益丰富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劳动、经营管理劳动和直接操作劳动的结果。科学技术劳动者、经营管理劳动者以及直接操作劳动者中的技术工人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创造者。由劳动者中的先进分子组成的中国共产党本身就反映了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可见,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人格化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她必然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2.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工作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就业结构正在逐渐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事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直接操作劳动者占整个社会劳动者的比例正在迅速地下降,而从事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劳动者占整个社会劳动者人数的比重则在迅速地上升。1978年我国在第一产业就业的劳动者占整个劳动者的比重为70.5%、第二产业为17.3%、第三产业为12.2%,到1999年第一产业为50.1%,下降了2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为23%,上升了5.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为26.9%,上升了14.7个百分点。[3](P895)

在劳动就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调整党的组织工作的思路。一个劳动者,只要他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不管他从事的是科学技术劳动,还是经营管理劳动,或是直接操作劳动,都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要特别注意在科技劳动者、经营管理劳动者和技术工人中发展党员。这部分劳动者从事的劳动代表着生产力发展的方向,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源泉,吸收这部分劳动者中的先进分子入党,可以更好地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把劳动者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把自己的执政基础建立在最广大的劳动阶级之上。只有这样,才能整合劳动者群体在根本利益一致前提下的利益差异,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只有这样,才能符合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使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生产力发展的潮头上。

3.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加强党的干部工作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要特别注意从从事科学技术劳动和经营管理劳动的党员中选拔干部。从事科学技术劳动和经营管理劳动的党员是科技劳动者和管理劳动者中的先进分子,他们接受过系统的知识训练,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懂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具备从实际情况出发,敢于和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素质。把这些同志中的优秀分子选拔到党和国家的干部队伍中来,我们党就能在复杂的形势面前用科学的态度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发展新认识,进入新境界,就能够为实现“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提供干部队伍方面的保证。早在1956年,毛泽东同志就曾考虑过我国有了很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情况,他说:“那时党的中央委员会的成分也会改变,中央委员会应该有许多工程师,许多科学家。现在的中央委员会,我看还是一个政治中央委员会,还不是一个科学中央委员会。”[6](P102)

4.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加强全党的学习

在我国的劳动者中,在我党的几千万党员中,从事科学技术劳动的党员所占的比例还比较小,从整体上说劳动者和党员的科学技术素质还不高。据最新的人口统计,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3611人。而一个党要想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不仅需要在科技劳动者和管理劳动者中发展党员,还需要加强全党的学习。只有学习,才能使党员掌握更多的科学技术知识,真正代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只有学习,才能提高我党管理国家、社会以及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项事务的能力;只有通过学习,我党才能实现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才能在复杂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面前取得主动权,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5.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调整分配政策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劳动和经营管理劳动对生产力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应该在分配政策上明确规定:对做出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利用科学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重奖,对于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管理工作者的复杂劳动给予相应的报酬。只有充分重视科技劳动、经营管理劳动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给予科技劳动者和经营管理劳动者以相应的报酬,我们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性劳动的良好氛围,才能为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提供不竭的动力。

标签:;  ;  ;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劳动与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