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的经历 辉煌的成就——13年来江苏农业综合开发回眸,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苏论文,不凡论文,农业综合开发论文,辉煌论文,年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让历史告诉未来
从1988年我省被国家列为首批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省份以来,江苏农业综合开发走过了不平 凡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不断向上攀升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1988年到1993年是起步阶段,开 发区域主要集中在苏北黄淮海平原24个县,平均每年投入财政资金1.68亿元,进行中低产田 改造,开垦宜农荒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1994年到1998年为发展阶段,开发区域由黄淮海 平原扩大到江南水乡,全省有60个县纳入了项目区,平均每年投入财政资金增加到3亿元, 开发内容由改造中低产田延伸到多种经营;从1999年开始,农业综合开发进入了提高阶段, 全省64个县(市、区)全部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区,平均每年投入财政资金7.63亿元,开发 重点实现“两个转变”:即由过去以改造中低产田和开垦宜农荒地相结合,转到以改造中低 产田为主,尽量少开荒甚至不开荒,把农业综合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从以往 追求增加农产品产量为主,转到积极调整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努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上来 。
13年来,我省共完成农业综合开发投资67.7亿元,完成改造中低产田176.4万公顷,开垦宜 农荒地9.2万公顷,植树造林11.6万公顷,建设多种经营龙头加工项目1033个,开发丘陵山 区经济林果基地0.9万公顷,发展水产养殖2.7万公顷;新围江、海滩涂近5万公顷,保持了 全 省耕地的动态平衡。全省项目区累计增加粮食228万吨、棉花7.27万吨、油料10.6万吨、肉 类12.4万吨、水产品5.3万吨、奶制品6.6万吨、果品2万吨、蔬菜4.9万吨,项目区农民人均 收入比同类地区非项目区多增收287元。
二 在现实中走向辉煌
13年来,江苏农业综合开发在一步一个脚印中走向辉煌。农业综合开发为江苏农业和农村 经 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是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通过实施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综合措施,突出节水 农业,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使平原项目区大片中低产田基本变成了旱能灌、涝能排、 田成方、林成行、渠相通、路相连的高产稳产农田,使丘陵山区的荒山废坡变成了林茂果丰 的 金银山,使沿海垦区成为粮棉和渔业生产的基地,为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连续登上新台阶 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二是优化了农业结构。近几年来,我省农业综合开发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根据市场需 求发展多种经营项目,培育农村主导产业,过去单一的种养结构得到了根本性改变,经济作 物种植比重比非项目区明显提高,富有区域特色的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遍及大江南北, 一批产品质量好、市场前景广、辐射作用强的龙头企业迅速壮大,具有较广覆盖面的农产品 批发市场迅速崛起。
三是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13年来,全省农业综合开发用于科技方面的投入累计达到2亿元 ,培训农民群众271万人次,推广了84项农业科技成果,引进、培育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 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优良品种,在全国率先建立12个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实验区,上联院 所专家、下接千家万户的科技网络遍及项目区。项目区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
四是推动了外向农业发展。一花引来百花开。农业综合开发产生的巨大联动效应,使得外 资和民间资本纷纷投向农业综合开发。13年来,项目区农产品出口、农业项目招商取得了可 喜成绩。
五是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13年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 转变的进程。特别是苏南地区,初步实现农田标准化、品种优良化、农艺科学化、操作机械 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六是改善了生态环境。13年来,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共完成造林11.6万公顷,农田林网覆盖 率由开发前的20%提高到82.7%,不仅改善了农田小气候,还成为农民的“绿色银行”。秸秆 养畜、丘陵山区小流域开发、高沙土治理既促进了农业增产,又缓解了水土流失,促进了农 业可持续发展。
七是培育了新的增长点。13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开垦宜农荒地9.2万公顷。特别是“九五” 期间,全省实施百万亩滩涂开发工程,围垦江海滩涂3.7万公顷,开垦已围滩涂和改善中低 产田3万公顷。农业综合开发不仅为全省在经济快速发展、建设用地急剧上升的情况下,实 现耕地的动态平衡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大大拓展了农业经济发展的空间。
八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农业综合开发在实现农业增产的同时,实现了农民增收,让农民真 正从中得到了实惠。据统计,农业开发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比非项目区高出近300元, 高的多达五六百元。农民欢迎这样的开发,把它亲切地叫做“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三 经验更丰富未来更美好
在13年的农业综合开发中,江苏大胆解放思想,顺势而为,不断创新农业开发机制,积累 了丰富的经验。
一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规律,创新开发思路。多年来,我省农业综合开发根据各地农业资源 状况和不同时期农业生产力的特点,确定不同的开发重点,创新开发思路。区域上,在平原 地区、丘陵山区、沿海滩涂地区、高沙土地区,分别根据不同的资源状况,依据当地生产力 发展水平,确定不同的开发思路和开发重点,实行分类指导。发展阶段上,在粮食短缺时期 ,农业综合开发坚持以增加农产品产量为主,为我省农产品产量的增加特别是粮食连续攀登 600亿斤和700亿斤台阶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农产品过剩时期,突出结构调整,发展优质高效 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投入布局上,根据生产力发展规律,坚持集中投入,连片开发,追求 规模效益,体现“综合”特色,力求建一片,成一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全面 丰收。
二是顺应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发育健全的大趋势,创新开发机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坚持“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引 导、鼓励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增加投放,使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成为农业综合 开发的投入主体、实施主体、产权主体、受益主体。积极采用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形式, 让集体经济、乡镇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承包大户、私营个体经济组织等投资开发。吸 引外资参与丘陵山区、滩涂资源的开发,真正形成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多元化的农业 综合开发机制。滩涂开发政府资金企业化运作,这是农业综合开发机制上的一项最大的改革 ,提高了滩涂开发的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九五”期间,省财政投资滩涂开发资金共 2.5亿元,通过企业化运作,现已增值到10亿多元。
三是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创新管理机制。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大胆借鉴国家基本建设项目 和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管理办法,运用工业文明成果管理农业项目。坚持按项目进行管理,对 每一个农业开发项目都按照申报、评估、选择、审批、实施、验收、管护的程序,进行科学 规划设计,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管理项目规章制度,形成了项目管理科学 化、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取得了比较成功的项目管理经验。近几年来,逐步推广实施 了农业综合开发招投标制度,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活动,运用经济手段强化农业 综合开发的竞争机制,大力推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土建工程发招投标制和物资设备的政府 采 购制,逐步走出了市场经济体制和竞争机制分配项目和投资的路子,创新了管理机制。
经验属于过去,未来的江苏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将会更加美好。在新世纪之初,面对我国即 将加入WTO的新形势,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政策是符合其要求的 “绿箱政策”,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就我省而言,“十五”期间,我 省农业综合开发计划投资80多亿元,将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 调整,重点实施淮北地区、沿海地区、丘陵山区、高沙土地区、苏南和沿江地区、徐州采煤 塌陷地等六大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为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