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所得税对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_会计准则论文

递延所得税对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所得税论文,财务报表论文,递延论文,质量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31.5;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116(2014)02-0052-10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背景下,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会计准则对财务会计报告的规范。就所得税会计准则而言,FASB发布的《SFAS109:所得税会计(处理)》明确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将财务报表中确认的交易事项的未来纳税影响确认计量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从而揭示了所得税项目对资产负债表具有的重要影响。

       1994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允许企业根据其具体情况,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之间选择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当时,凡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企业,一般都会选择递延法作为其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或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利润表债务法。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并存的局面,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下降。在实务中,绝大多数的企业都选择了应付税款法,然而它不能反映时间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额,导致财务报告信息质量降低。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明确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为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体现了资产负债观的收益计量理念。在资产负债观下,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全面考虑企业目前的资产状况和承担的现实义务对未来经济资源流入流出的影响,从而可以提高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

       在这次金融危机期间,欧美银行巨头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问题曾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据英国《金融时报》2010年的报道,花旗集团(Citigroup)拒绝提前拨备500亿美元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原因是它们认为集团在未来能够取得足够的收益。据美国证监会统计,在美国公司中,截至2010年6月,花旗集团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项目金额最高,占有形资产的比例在30%以上。根据美国会计准则的规定,花旗集团必须在未来20年获得990亿美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才可以不为递延所得税提前拨备。然而,历史数据表明,虽然在2002—2006年间,花旗实现了超过200亿美元的年均税前利润,但在2008年和2009年年底税前亏损额分别约为530亿美元和78亿美元,花旗集团在2010—2012年年报中的税前利润总额分别约为131亿美元、146亿美元和75亿美元,尚不能弥补亏损抵御经营风险,其股价在2010年也下跌了95%。花旗集团的财务状况虽然在最近几年有所好转,开支基本维持了平稳,但销售额和利润仍处于下跌状态,因此要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并转为盈利有待时日。显然,花旗集团的做法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谨慎性原则。由此可见,正确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是提高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一个因素。

       二、文献回顾

       (一)国内研究文献回顾

       在2006年所得税会计准则颁布前,国内企业对所得税费用的处理方法没有统一规定。学术界的研究方向主要侧重于对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和处理模式选择的探讨,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与各国所得税准则的比较等,对递延所得税会计的研究较少。

       盖地和刘慧凤(2005)从构建高质量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视角出发,以所得税会计事项的本质及其财务影响为基础,探讨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的目标和原则,并对所得税会计准则定位和会计方法选择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赞同借鉴英法德日等国的“双轨制”办法,企业可以在两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之间选择,实行过渡处理原则。同时,对于所得税会计信息披露方面,提出了加强会计政策选择和变更的披露力度的建议。刘慧凤和盖地(2006)还提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但在我国仍然存在着某些阻碍国际化的因素,因此应选择分步策略,推进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

       李勇等(2005)对两种不同的收益计量理念进行了辨析,阐述了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观在美国会计准则中的取向沿革,通过分析与比较,提出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应结合我国的会计环境并向资产负债观发展的结论。

       刘斌等(2005)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将选择应付税款法的企业赋值为0,选择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企业赋值为1。研究结果表明,纳税影响会计法与收益波动和政策成本呈正相关关系,而与簿记成本呈现出负相关关系。

       王洪秀(2006)比较了美英法德等国的所得税会计模式,提出倾向于将财务报告与税务报告相分离的模式,指出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顺应市场经济条件的,能够满足投资者对企业财务报表信息的要求,符合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颁布,国内研究侧重于新旧准则背景下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与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等方面。

       袁艳红(2006)介绍了所得税会计处理办法,比较国际所得税会计准则,指出在新准则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会计准则的发展应与会计环境的发展相契合等。

       郑可人(2009)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计量的操纵利润行为、所得税会计与企业管理层进行操纵利润的关联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结合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与国内主要案例,得出在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时,确实存在企业管理层进行利润操纵的可能性,应该借鉴他国的主要措施加强控制管理。

       周中胜(2009)从盈余持续性的角度,对国内1999—2003年的全部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分析,用实证方法探讨了会计税收差异对盈余质量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样本公司的会计税收差异与盈余持续性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会税差异越大,盈余持续性就越差,进而得出盈余质量较低的结论。

       郭建玲和朱军生(2011)通过盈余管理的混合截面模型和修正的琼斯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得到在检测盈余管理方面,采用应计值的琼斯模型进行回归的效果更好。其研究结果与国外已有的研究结论(即在检测盈余管理时,选择递延所得税费用比应计值的方法更加有效)相反。因此,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初期,采用递延所得税费用检测国内企业盈余管理的方法不是最佳选择。

       (二)国外研究文献回顾

       国外学者对于递延所得税的研究方向主要侧重于对会计利润和应税收益的差异与盈余操纵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所得税避税行为与盈余管理行为的分析等方面。

       Phillips等(2003)认为盈余管理会导致当期非应税项目损益上升,而非应税项目损益中的时间性差异将导致递延税款增加。因此,可以根据递延税款费用的高低识别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递延税款指标可以有效识别公司出于盈余平滑和避免亏损而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

       Erickson等(2004)将27家美国证监会认为存在操纵盈余、财务欺诈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样本公司在受到证监会谴责后都调整了账面利润,通过对比公司披露调整前后的所得税税负差异,计算盈余管理的所得税成本,得到了样本公司每虚增1美元利润平均要付出12美分的所得税成本,表明样本公司愿意为其盈余管理行为承担较高的所得税成本。

       Chao等(2004)侧重于研究是否存在通过对递延所得税资产估值准备的操纵进行盈余管理。研究结果并未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估值准备成为管理层盈余管理的工具,而当盈余水平较历史平均值更低时,选择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洗牌将会优于收益平滑的盈余管理方式。

       Hanlon(2005)侧重于实证分析,将会计与税收差异及盈余管理三因素相结合,研究盈余持续性,引入税务信息评价盈余管理行为的机制。他们认为税法与会计准则是两套分别报告企业收益信息的系统,这使得税务信息的评价具有可行性。

       (三)研究文献述评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在2006年之前更多地选择规范性研究,研究内容主要为所得税准则的变革与国际化趋势、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等方面。2007年所得税准则实施后,实证分析愈来愈多,学术界开始通过数据和模型分析递延所得税的处理方法和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等,但对递延所得税与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相关性的实证研究较少。国外学者对递延所得税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会税收益之差与盈余管理间的关系等方面。

       尽管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可以视为财务报表信息质量评价体系中的一部分,但是对于系统地讨论递延所得税项目与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相关关系,研究文献较少。本文通过对递延所得税项目影响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分析,说明在正确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时,递延所得税会计信息更加可靠且具有相关性,可以对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三、递延所得税对财务报表信息质量影响的理论分析

       不同的收益计量理念对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影响不同。在收入费用观下,根据企业收入与费用配比确认计量收益,具有盈余操作的空间,通过递延、摊销和分配等将跨期项目暂记在资产负债表中,将本质上为费用或损失等影响损益的金额列示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中,降低了资产负债表的相关性。而在资产负债观下,企业遵循资产、负债要素的确认原则,通过对期初、期末资产负债的计量得出收益的整体信息,降低了盈余操作的可能性,而且通过对利润表中综合收益项目的充实也会更加全面地提供企业的收益信息。

       在所得税准则实施的背景下,本文主要侧重于分析递延所得税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实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确认的递延所得税项目对提高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作用。

       (一)递延所得税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

       确认与披露递延所得税项目将所得税会计准则与税法的规定不同产生的会税差异客观准确地反映到财务报表中,提供更为可靠的会计信息。收入费用观下的利润表债务法,将会税差异通过“递延税款”进行反映,并根据“递延税款”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左边或右边确认其为“资产”或“负债”,不符合会计准则中“资产”、“负债”要素的定义,在当期确认为“资产”的项目有可能在转年被确认为“负债”,或者相反。管理层可以通过盈余管理进行利润操纵,影响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金额,最终会造成“递延税款”的性质不固定。而在资产负债观下,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于可抵扣和(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符合确认条件时,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更加符合“资产”、“负债”的定义和内涵,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在未来期间实际现金流的变动金额。在正确实施第18号所得税准则的前提下,将有利于提高财务报告信息质量。

       此外,管理者存在过度盈余管理的行为也是影响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一项重要因素。管理者可以通过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方法,来降低递延所得税费用项目,从而使净利润增加;相反,则会减少净利润。由于影响企业所得税费用项目的因素主要是暂时性差异所形成的递延项目,因此可以通过分析递延所得税项目在连续年度整体与不同行业的趋势,分析判断企业存在影响盈余质量的可能性,进而验证递延所得税项目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

       (二)递延所得税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

       在理论上,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对会计信息相关性都具有显著的影响——递延所得税资产与会计信息相关性呈现正相关关系,而递延所得税负债与会计信息相关性呈现负相关关系。所得税会计准则中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有限定的强制要求,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更加严格。因此,递延所得税资产项目更多地体现了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预测价值,有利于报表使用者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

       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决策有用观下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特征。在会计信息相关性的研究中,一般假设证券市场能够充分反映所有公开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将股票价格视为企业价值的最佳体现,通过财务指标与股价之间的关系来衡量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因此,本文同样选择证券市场的晴雨表——股票价格作为相关性的替代变量。基于资产负债观的收益计量理念,递延所得税费用是剔除企业应交所得税的影响,对所得税费用的综合影响结果。通过研究递延所得税费用对股价的影响程度,进而说明递延所得税对财务报表信息相关性的解释能力。

       四、实证检验

       从信息经济学可知,信息不对称是普遍存在的,这使得高质量的财务报表信息对使用者做出决策具有重要意义,而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客观评价更为重要。由于会计信息中的某些质量特征(指标)难以量化且不属于主要特征,因此本文针对会计信息中最为重要的两项指标——可靠性和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以资产负债观下的所得税会计准则为依托,判断其对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影响程度和准则的实施效果。

       (一)递延所得税对财务报表信息可靠性的影响

       1.样本的选取

       在可靠性分析方面,本文选取了2007—2011年沪深两市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从正反双向研究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项目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程度。样本期间选定为连续五年有助于研究递延所得税费用等项目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程度,从而判断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在样本筛选的过程中,剔除了以下上市公司:(1)金融和保险行业;(2)亏损状态的ST公司;(3)2006年度已采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公司,有利于后期核算;(4)数据不全或遗漏。最终确立了1139个上市公司为最终样本。

       本文选取的样本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其前期采集工作主要通过EXCEL工具软件,数据的相关性检验和趋势分析所用到的统计工具为SPSS19.0。

       2.研究假设

       对财务报表信息可靠性的评价,通过定量评价财务信息的难度要高于定性评价,从可靠性的概念出发直接构建评价模型,进行量化操作的难度非常大。相对而言,从实务中哪些指标会降低可靠性的思路出发,判断财务报表的可靠性是较为容易操作的方法。

       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要求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其会计信息质量从理论上相较于其他处理方法应该更高。在进行可靠性分析时,将当期所得税费用与递延所得税费用两项都考虑其中,分析所得税费用与利润指标的相关程度,原因在于单纯分析递延所得税费用与利润指标的相关关系,会忽视企业在进行当期所得税费用确认时税务筹划的因素(当期所得税费用会存在避税的合理空间)。因此,分析上市公司从2007年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来,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与利润指标的相关系数值越高并且连续多年呈现出平稳递增趋势,意味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可以增强所得税费用揭示信息的可靠性,使会计利润能如实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符合可靠性中的“如实反映”标准。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第一个研究假设。

       假设1:上市公司的所得税费用项目与利润指标的相关程度越高且呈现平稳增长趋势,说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的会计信息质量更加可靠。

       理论上,正确执行第18号所得税会计准则,可以促进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提升。但在现实中,管理当局出于某种目的进行盈余管理,粉饰财务报表时,会严重影响会计信息可靠性中的“中立性”。企业一般会通过多计费用进行亏损平滑,可能存在调整递延所得税费用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如在当期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转回大量递延所得税负债,都会减少当期所得税费用,达到平滑利润的目的,导致财务报表信息质量下降,给报告使用者的正确决策造成障碍。另外,递延所得税资产并非企业的实物资产,从递延所得税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趋势可以看出企业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高低。如果呈现连续明显上升的趋势,则意味着企业的实际资产价值与账面资产的价值是不匹配的,就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此,本文提出第二个和第三个研究假设。

       假设2:样本公司在样本期间存在通过递延所得税项目来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影响净利润金额的真实可靠。

       假设3:递延所得税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较大或出现连续上升趋势时,说明企业资产价值缺乏真实性,影响财务报表信息质量。

       3.变量的选择

       本文针对假设1选择样本公司的所得税费用和盈余指标作为解释变量。针对假设2和假设3,首先分析样本公司整体2007—2011年递延所得税项目数值的变动趋势,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占总资产(总负债)比重的趋势,判断样本公司是否存在管理层通过递延所得税项目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然后,分行业重点分析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趋势及其占总资产的比重趋势对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影响程度。相关变量见表1。

       4.实证结果分析

       (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本文对主要变量2007—2011年的相关性进行Spearman检验,结果见表2。表2中,所得税费用与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两项利润指标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在年度趋势上,总体呈现出递增的相关关系,意味着随着所得税准则的深入实施,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运用有利于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真实可靠的列报。2008年数值偏低,可能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利润指标与所得税费用的相关性没有达到预期的增加,但整体上说明了所得税费用与利润指标呈现出平稳且较高的相关关系,证明了权责发生制下收入与费用配比的效果,并验证了假设1,即自2007年所得税准则实施以来,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处理所得税会计信息,有利于会计信息的如实反映,使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有所提高。

      

      

       (2)整体趋势分析。由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知,所得税费用与盈余指标间呈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企业如果增加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或者有大量递延所得税负债在当期转回,都会降低所得税费用,从而调节盈余指标。虽然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列在“资产”中,但是它仍然有别于实物资产。因此,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过度确认,其占总资产的比重(DTA/TA)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有虚拟成分,传递给报告使用者的企业财务报表信息质量拙劣。

       从表3可知,递延所得税资产呈逐年递增趋势,2011年的金额接近于2007年的2倍,递延所得税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在前四年呈递减趋势,表明样本企业的财务状况是较为稳定的,但2011年比重显著提高,说明这一年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有下降的趋势。递延所得税费用在2008年出现了负值,可能由于金融危机所致企业盈利能力骤降,通过调减递延所得税费用,降低所得税费用,使净利润不会在报表中表现得过于难堪,递延所得税就起到粉饰报表的作用。2009年,理论上在金融危机过渡期间利润总额应是慢速增长,净利润也应逐渐回升,但实际上净利润较2008年金额显著增加,再加上递延所得税费用的大幅增加,反推利润总额数值巨大,这与理论推测不符,可能存在操纵利润的情况。2011年递延所得税费用再次出现负值,管理当局为了保持盈余的持续性或者其他博弈的目的,使2011年的净利润较2010年出现稳步的增长状况。

      

       (3)分行业趋势分析。本文选择传统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业的数据进行对比,重点分析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在制造业中,选择传统的食品与纺织服装业和较为新兴的电子制造业,而高新技术业选择信息技术业,不同行业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都呈现显著上升态势,但DTA/TA的变动趋势在不同行业是不同的(见表4)。

      

       在食品与纺织服装业中,2011年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几乎约为2007年的3倍,2008年增幅最大,环比增长约49%,可能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可以降低所得税费用,从而调节净利润。从DTA/TA呈平均增长态势,可预知食品与纺织服装业未来实物资产价值所占比重会相应降低,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在电子制造业中,递延所得税资产在2009年激增,可能是为了弥补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效应,调节净利润的结果。DTA/TA呈平稳状态,说明电子制造业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逐年增长与总资产的比例是一致的。信息技术业递延所得税资产2008年金额约为2007年的3倍,并且从2008年开始明显增加,充分说明金融危机对信息技术业利润影响较大,多数企业通过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来调节净利润,也唯有2008年DTA/TA达到0.01,证明这一年的资产质量较差。与同为科技类的电子制造业相比,信息技术业DTA/TA比重较大,说明信息技术业资产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是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做出的贡献,过多地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会造成资产价值的失真,不利于提高财务报表信息的质量。

       通过整体趋势分析,验证了假设2,即样本公司存在通过递延所得税项目降低所得税费用,达到平滑利润的迹象,从而影响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可靠性。不同行业的趋势分析基本验证了假设3,即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高新技术业,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都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传统的食品、服装业DTA/TA是逐年增长的趋势,说明该行业企业的实际资产与账面资产的价值不匹配,对财务报表信息质量有不利影响;电子制造业DTA/TA是较为平稳的,而信息技术业该项比重数值普遍大于电子制造业,说明信息技术业更多地依靠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来增加资产规模,会降低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

       (二)递延所得税对财务报表信息相关性的影响

       1.样本的选取

       在相关性分析方面,仅选取2007年沪深两市A股所有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是因为采用处于新旧更替的首次适用年份的数据有利于提高回归结果的精准程度。在样本筛选的过程中,剔除的标准同可靠性分析。最终确立1200个上市公司为最终样本进行观测分析。

       样本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和巨潮资讯网,数据的前期采集工作主要通过EXCEL工具软件,模型分析主要通过统计工具EVIEWS来完成。此部分研究相关变量定义见表5。

      

       2.研究假设与变量选择

       针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分析,目前学术界多数的研究都集中于证券市场的反应挂钩,主要是针对股价的变动进行实证分析。作为经典的分析模型,价格模型是结合企业财务报告信息和证券市场信息,建立会计利润和净资产对股价的影响能力的模型。价格模型选取利润表中会计利润项目和资产负债表中净资产项目分析会计信息对证券市场股价的影响程度,不仅仅依靠利润表信息而增加资产负债表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拓展了对会计信息质量有用性的评价范围。本文将选取Ohlson设计的价格模型,在净利润和净资产对股价解释程度的基础上,加入了递延所得税项目,分析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的解释能力。在此,提出以下两个研究假设。

       假设4:递延所得税费用与股价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假设5:通过模型回归分析,说明递延所得税项目对股价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3.实证结果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表6中样本公司的递延所得税项目的期初值均为0。递延所得税负债年末余额均值约为0.0455,大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均值0.0369,而递延所得税负债年末余额的中位数几乎为0,小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的中位数即0.02,表明在2007年少部分公司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金额巨大,存在极端的情况。另外,从DITE的中位数为负可以判断,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的分布要比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更广,说明2007年样本公司净利润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归因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此外,DTA/ADJ_ASSET和DTL/ADJ_LIABILITY两个比重在对所得税准则实施效果的判断上有一定的贡献:DTA/ADJ_ASSET的均值为0.004,远远低于DTL/ADJ_LIABILITY的均值0.018,可以表明样本公司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符合所得税会计准则的限定原则,说明样本公司基本上遵循了会计谨慎性与稳健性的原则。

      

       (2)回归分析。Ohlson价格模型主要描述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对股价的影响关系。本文首先在Ohlson模型上加入了资产与负债两项控制变量,见回归模型(1);在模型(1)基础上新增递延所得税费用来探索其对股价的解释能力,见回归模型(2)。再对模型1和模型2的回归结果进行对比,从而判断递延所得税费用对财务报告信息相关性的解释能力。回归结果见表7。

      

      

       表7中,在加入递延所得税费用之前,模型1各个变量的参数估计值均显著,特别是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对股价的解释能力最强,验证了Ohlson价格模型的结果。加入递延所得税费用项目之后,模型2的可决系数

约为0.523,大于模型1的可决系数,表明模型2比模型1变量的解释能力更强。模型1和模型2的D.W.统计量都是接近于2的,说明该模型变量间不存在自相关。DITE的参数估计值约为-6.004,验证了假设4,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递延所得税费用与股价负相关,即递延所得税费用越高,股价则会相应地降低。加入递延所得税费用后,模型中的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未出现较大变动,说明模型2保持了稳定性,加入递延所得税项目后模型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充分证明了假设5的内容。

       五、研究结论及局限性

       (一)研究结论

       第一,所得税会计准则实施以来,所得税费用与利润指标逐年呈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的所得税项目更加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特征。从时间趋势分析可以看出,通过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调增当期净利润,表明上市公司存在操纵递延所得税项目来影响盈余真实结果的情形。样本行业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都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而且DTA/TA有的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这会影响企业资产价值的真实可靠性,对财务报表信息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综上可知,正确执行第18号所得税会计准则,通过递延所得税项目可以提高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可靠性;企业的管理者在受托责任观下,被经营绩效所束缚,会促使其通过递延所得税项目进行盈余操作行为,致使财务报表信息质量下降。

       第二,在价格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递延所得税费用和规模控制变量。对比两项模型的拟合优度可知,加入递延所得税费用变量前,其他相关变量对于股价具有良好的解释能力;在加入递延所得税费用变量后,原模型各个变量的参数估计值均保持平稳的状态,递延所得税费用项目也呈现出较强的解释能力,证明递延所得税费用与财务报告信息的替代指标(即股价)具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而且在加入递延所得税项目后,模型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说明递延所得税项目对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贡献,充分披露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经营状况做出准确预测。

       基于不同的会计目标,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特征会有所侧重。受托责任观下侧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决策有用观下侧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从以上结论可知,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的递延所得税项目具备评价企业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的条件,说明资产负债观下的收益计量理念更能提高财务报表信息质量。企业应该正确执行所得税会计准则,提供兼备可靠性与相关性的高质量财务报表,从而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获取相关的财务信息。

       (二)研究局限性

       由于研究水平和时间的限制,本文仅就递延所得税对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没有选择其他项目对报告信息质量进行系统的验证,有待于展开后续的深入研究。

       在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分析上,本文的主要局限性在于以下两点:其一,评价财务报表信息可靠性的方法难以全面量化,尚未形成一套合理的评判系统,本文仅选择了所得税费用与利润指标的相关关系来说明,如果可以选取更多方面的指标综合分析,模型效果可能更佳。其二,在趋势分析中,未能将所有样本数据结合财务报表信息进行全方位的判断。

       在财务报表信息的相关性分析上,本文的主要局限性在于以下两点:其一,评价财务报表信息相关性的方法较多,对其仅选择改良的价格模型,虽然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可以通过增加其他模型来进一步验证这一实证结果。其二,模型样本期间的选择仅为2007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于后续研究进行补充。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递延所得税对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_会计准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