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雷
双鸭山市饶河县小佳河镇中心卫生院 155731
【摘 要】目的:分析外固定架治疗骨创伤的临床效果,使外固定架治疗骨创伤技术得到推广。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式,另外一组(实验组)采用外固定治疗,然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验表明,采用外固定方式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恢复情况等皆优于传统方式治疗的骨伤患者。结论:从外国引进的外固定治疗骨创伤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效果明显、并发症减少等优点,此项技术在国内值得普及与推广。
【关键词】外固定架;骨创伤患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8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115-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交通事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这也导致了安全事故的频发,提高了创伤骨折的发生率,对骨折创伤的治疗,我国很多地方依然采取保守治疗,用传统的内固定治疗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很多的缺陷。本研究就是通过对治疗骨创伤传统的内固定与外固定技术的对比,让大家了解外固定架对治疗骨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与优势,从而使得外固架治疗骨创伤技术在国内得到认可与普及,使骨伤患者可以接受简便、对机体伤害较少的手术方法,让我国治疗骨创伤技术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病患的基本资料与治疗方法
1.1病患的基本资料
众所周知,要进行对比实验,所选取的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的差异要无统计学意义,不然对比实验就没有了任何意义。因此在进行此次试验时,本院选取120例本院骨科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共计患者6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45.32±11.34)岁,平均体重(62.46±12.25)kg;其中,上肢骨折28例,下肢骨折32例,对其致伤原因也进行了了解,包跨交通事故42例,高处坠落5例,机器轧伤7例,打架斗殴5例。实验组共计患者6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45.62±11.12)岁,平均体重(62.84±12.33)kg;其中,上肢骨折29例,下肢骨折31例,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40例,高处坠落6例,机器轧伤9例,打架斗殴致伤5例。通过统计学分析方法,经过精准的分组之后,本次实验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进行了传统的内固定治疗。对于开放性骨折的患者要进行彻底清洗创口,避免造成感染,对闭合性骨折的患者在麻醉后直接将骨折部位切开,并对其进行复位,选择金属螺钉、接骨板等将断骨连接固定,这样手术就基本结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验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实施外固定架治疗,术前由医师对伤情进行检查,并对骨折位置进行临时固定。手术时,患者仰卧,并对患者需要固定的骨折位置进行治疗前牵引,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者局麻处理后,采用X线进行透视,并采用两枚外固定螺钉置人骨折部位的近端和远端的垂直骨纵轴,复位理想后实施手术治疗。对患者安装外固定架,并使用加压杆对骨折位置进行加压处理,并用螺丝固定。术后将患者送至重症监护病房进行复苏,并对患者机体的水电平衡以及酸碱平衡进行纠正。机体情况稳定后对患者实施康复治疗以及骨骼修复工作。
2.结果
2.1手术情况
在手术过程中,通过观察发现,对照组采用的传统内固定技术的患者,失血量要多于采用外固定架的患者创口也远大于采用外固定架技术患者;在手术耗时上,传统的治疗方式需要花费两个小时左右,而外固定技术只需不到一小时时间。从这两个方面可以看出,实验组无论在术中失血量还是手术耗时上都具有明显优势,这两个方面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医生,都是比较重要的,外固定架治疗骨创伤技术已经略胜一筹了。
2.2术后情况
本研究还对接受实验的骨创伤患者进行了跟踪治疗。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愈合时间为20周左右,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愈合时间在11周左右,而且,对照组患者在术后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比如关节疼痛等症状。而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几率要远远小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的患者术后优良率要远远高于对照组。所以,从这一些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实验组(外固定架)治疗骨创伤的临床效果是远远好于对照组(传统方式)的。
3.讨论
3.1患者情况
从本研究选取的对象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临床中,骨科创伤主要因交通事故所致,不同于其他患者,骨创伤患者的身体都很虚弱,患者合并生理功能紊乱以及机体代谢失常,表现为体温下降、凝血功能障碍以及代谢性酸中毒,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3.2治疗手段的对比
在目前,固定方法包括了内固定、外固定等方法。所谓的内固定方法就是主要通过金属螺钉以及骨板等固定物对断骨进行连接和固定,但是人们的机体将金属视做异物,因此会对此做出排斥反应,如果处理失误,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感染。另外一点,内固定的安置要求剥离软组织,会导致患者出现二次损伤,影响患者的血运以及骨折愈合。而外固定则是将骨圆针或者螺纹针置人骨干,并在骨折外部实施固定器固定。外固定架治疗具有明显校正作用,能够防止骨折移位。另外,外固定架治疗对患者骨组织的血供破坏较小,因此术中出血量小,手术时间短,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的机体具有显著的稳定性。
4.结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交通事故越来越多,骨创伤的发生几率大大提高。对于治疗骨创伤,如果我们还采用传统的保守治疗,不但耗费医护人员的时间与精力,而且对病患本身来说也是一种极为不好的治疗方式。术中的失血量多,术后的恢复期长,如果手术中稍不注意就会在术后发生感染等;在术后,极易发生易位等情况,需进行二次手术。而外固定架技术,减少了内固定造成的骨量丢失及切口感染;可以早期离床活动,减少长期卧床的并发症;手术损伤小,对一些高龄或患有重内科疾病的人更为适用。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传统的保守治疗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外固定架治疗骨创伤临床效果远远好于保守治疗,所以,值得在我国骨创伤临床中普及。
参考文献:
[1]贡小英,荣国威,安贵生,等.前臂牵引台一种新的牵引装置[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2,5:99- 102
[2]焦健,黄英.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137一138-
[3]刘炯,梁勇,余学东.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28例临床分析[J].贵州医药,2008,32(5):460.
论文作者:张春雷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患者论文; 创伤论文; 实验组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对照组论文; 传统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