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一直是全世界的不敢放松的重要问题,工程的总体质量与人们的生活水平、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等问题都是紧密相连的,而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的重要因素除了与施工技术有关以外,建筑工程建设原材料的质量也对建设工程的总体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从业者认为建筑工程原材料的质量是整个建筑工程安全性的重要前提与保障。所以,施工中原材料的指质量把控则是稳抓工程质量的首要工作,其必须要遵循国家章法,达到行业质量标准。本文则是针对这一重要问题与读者一起解析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的检测和质量控制,为提高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为目标,为从业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控制;配合比
近年来“豆腐渣工程”这种对建筑工程质量严重质疑的字眼,映入大多数人的眼中,并让我国广大的人民群众上了心,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混凝土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用量最多占据成分最大的材料,它的原材料质量与成品硬度则与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正是结合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的检测和质量控制这两大方面,对我国建筑行业的总体质量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质量把控方法,让人们对建筑原材料质量有着更充分的了解,帮助从业者全面提高建筑行业施工项目的整体质量。
1 混凝土原材料的配合比
混凝土是通过水泥、水、砂砾以及建筑添加剂充分混合后凝固所形成的,在配合比的过程中各个材料的比例影响着最终混凝土的坚硬程度,所以通常情况施工方会根据所进行的建筑工程要求进行科学配比,以达到预期目标。原材料遍布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所以价格通常比较低廉,这一特点促使了混凝土在建设行业的广泛应用,而本文所提到的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的质量检测就是对综上所述的廉价材料。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原因,除了原材料的质量意外,多种材料的相互配比也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原因之一。举例说明,在混合原材料时,如果摄入水的含量过低,会导致混凝土干裂,无法自主粘合,各类原材料也不能很好的融入其中,最终导致混凝土无法使用。如果在混合配比是摄入水的含量过高,那配出的混凝土对大量的水反应后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待混凝土凝固后呈现蜂窝状,不但会影响到混凝土的保水性能,对于整体强度也会有极大程度的减弱,严重时同样会影响施工建设对于混凝土的正常使用。所以,在对混凝土进行科学配比时,不但要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对于各类材料科学配比也是控制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工作之一。
2 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检查的具体要求
为了更好的开展国内外市场,提高我国建筑施工工程的总体质量,我国的相关部门针对这一现状出台了数量众多且法规完善的建筑质量管控体系,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建筑各类建设与验收标标准,所以针对本文所提到的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的检测自然也离不开我国的检测标注。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的检测一般是对混凝土的主要构成水泥、水、砂砾以及建筑添加剂这些原材料的检测,关于水泥的质量检测,一般围绕着水泥的凝结时间、凝结后的稳定性以及水泥中含胶砂的比例与强度。对于砂砾的质量检测,检测项目则比较精细,通常会对砂砾中含泥土比例、颗粒的大小均匀度以及氯离子的含量等。而建筑添加剂的质量检验主要包含与混凝土相互混合的性能和添加剂的均匀性两方面,在与混凝土相互混合的性能的方面检测主要是与水反应后的减水率、与混凝土相互混合后的凝固凝结时间以及最后成品混凝土的抗压性能等。在添加剂的均匀性的质量检测方面,通过对水、对混凝土的良好适应性进行检测,确保该添加剂对于本工程的良好适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质量问题与其混合的原材料质量的高低是直接挂钩的,所以在运用混凝土进行的建筑施工建设时,原材料质量的检验则显得尤为重要,其控制质量的要点根据材料来区分,除去水这一无机物以外,主要包含以下三点:
3.1原材料水泥的质量控制
水泥在我国建筑行业常用的主要分为6大类,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这要求施工方在动工前,清楚的了解施工建筑的具体要求,根据建筑混凝土所需要的强度,进行合理选择,使水泥的种类和强度等级与施工要求相吻合,同时,针对施工环境、施工要求、施工技术进行相应调整,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最后还需要做好原材料供应商的资质把控,确保整批原材料的质量。对于一般的民用建筑建设,一般采用普通的硅酸盐水泥,而在军用或紧急庇护所等重要场合,则需要高强度的混凝土如硅酸盐水泥等。在确定好水泥的种类之后,对于原材料的存储也是工程质量把控的重要问题,根据水泥的生产批次、生产厂家、材料强度进行分开存储,并根据其工作原理在干燥处存放,避免阳光直射。最后,水泥厂应在水泥发出之日起7小时内,寄出除 28d 强度以外的各项检验结果,32小时内补报28d 强度的检验结果。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应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3.2原材料砂砾的质量控制
关于原材料砂砾的质量检验,主要是分为砂和石两个方面,在对砂的选择时,为了便于各个材料的混合,一般采用天热中砂,而在天然砂中会由于不同产砂地,存在不同材料杂质,并对混凝土的最终凝结质量产生影响,所以针对不同的产砂地的砂砾成分进行分析,保证其内部杂质的含量符合建筑材料施工要求。根据相关规定:天然砂中含泥量应为:当≥C60 混凝土,砂的含泥量应<2.0%,当混凝土强度为 C55~C30 时,砂的含泥量应<3.0%,而当低于C30的混凝土,砂的含泥量应<5.0%;而对于原材料石的选用,因为石子最终用于混凝土的混合当中,所以其石子的压碎值要根据工程混凝土需要来选择,采用压碎值大的石子一般应用于生产低标号的混凝土,反之则应用于生产高标号的混凝土。
3.3混凝土材料混合的外加剂的质量控制
在进行混凝土制作时,由于其强度、韧性等施工需求的原因,需要根据不同情况来加入材料混合的外加剂,增加在制作混凝土时,原材料相互混合的适应性,提高混凝土的总体质量。而根据不同工程要求,对于外加剂的加入量需要反复试验来最终确定,通过科学试验来调制出最合适该工程混凝土的配比,以此来满足建筑施工建设的施工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跟随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用料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严格把控和科学调配提高建筑用料混凝土的质量是现代社会建筑行业质量控制的首要工作。而在检查与控制原材料质量的过程中,由于施工方质量意识淡薄、混凝土配比过于随意以及对原材料的把控不到位等现状,影响着建筑行业原材料质量的发展,这便要施工单位对管理人员自身的质量意识进行强化,使其在日常工作当中能重视质量检测和控制等方面工作的开展,确保混凝土原材料都具有较高质量,避免因为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问题 而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从而推动建筑行业能获得更加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和原材料选取研究[J].江西建材,2015,(23):63-63.
[2]顾维芬.混凝土原材料选择及配合比设计研究与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35):1568.
[3]张宇.探究混凝土配合比和原材料对裂缝的影响[J].江西建材,2017,(11):61-62.
[4]武艳.工程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检测研究[J].城市地理,2015,(22):136.
论文作者:王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4
标签:混凝土论文; 原材料论文; 质量论文; 砂砾论文; 强度论文; 水泥论文; 建筑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