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方式之研究论文

工科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方式之研究论文

工科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方式之研究

赵基钢,马宏燎,孙辉,凌昊,徐心茹

(华东理工大学 化工学院,上海)

摘 要: 文章主要针对工科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方式进行研究,结合当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现状为根据,从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介绍、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现状、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式优化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实现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关键词: 工科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方式

教育部针对人才市场创新变化以及对人才需求的逐渐增加,提出系列关于工程人才培养计划[1],主要目的推动工程人才培养,实现工程教育发展与进步。工程人才培养基础下对于工程教学方式以及课程设计等方面提出新的发展要求与挑战,同时在毕业考核系统上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针对这样的现象需要进行完善与优化。[2,3]

一 工科专业优秀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介绍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国家教育部针对当下工程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的重要推动政策,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实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及工程教育改革优化。在教育改革基础上加大企业与高校之间的联系,利用企业运行机制对高校学生进行实践培养,致力于提升工程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4]。同时这一计划的制定也是社会人才发展下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发展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人才的要求标准逐渐上升,高质量人才逐渐成为人才市场的主要需要,只有不断提升工程人才的培养创新,才能加强人才的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工科专业优秀工程人才培养主要是利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对学生展开全面教育与培养,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5]。将学习阶段划分为学校学习阶段与企业实习阶段,学校学习阶段主要将相关理论知识等进行介绍与阐述,同时对知识点进行延伸与扩展,利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训练,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企业学习期间主要是针对企业运行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根据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实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与职业道德,在整个计划中企业学习阶段非常重要,需要学校与学生都给予高度重视[6]

二 高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现状[7]

(一)课程设计方面

教学课程设计上不够合理,传统教学形式在教学发展上根深蒂固,同时对工程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于课程设计方面需要进行不断完善与创新。校企合作的形式发展还属于初级阶段,大部分时间学生都是在学校中度过,对于企业实践方面安排不够合理,并且学生实践的内容与实践比较少,企业在人才培养上参与比较少,这样的课程结构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企业实践方面

在企业学习阶段也存在很多不理想的状态,学生的应用实践范围比较小,并且在很多方面实践能力培养上力度不够。简单来讲,学生在企业学习中基本没有实现动手操作,只是进行简单的参观,虽然学生在参观中进行详细的记录,但是没有进行实际操作,在实践能力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相关资料调查显示,很多学校的学生在毕业论文中所讲述的内容基本都停留在理论基础上,很多实践都是纸上谈兵,在这方面需要学校与企业进行创新与完善。

(三)毕业考核方面

毕业考核制度不够完善,相关管理机制还需要进行创新与改进。高校学生在毕业之前都需要进行毕业设计,这是毕业事项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学校需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8]。但是在实际的考核中很多学生掌握的知识都过于理论化,不能根据实践需要与知识理论之间相结合,对于知识的掌握上也不够扎实。教师在毕业考核期间过于重视学生的毕业论文,以及考试成绩,对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检测不够完善,这样不能很好的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因此在考核制度方面需要进行改进。

三 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式优化措施

(一)加强课程合理设计

加大大学课程教育涉及面,在理论教育基础上提升实践教育的教学环节,重在课程合理设计[9]。很多高校在教育上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从而忽视实践教学。科学设计教学课程,坚持做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利用网络化公开教学手段将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实现实践应用[10]。在教学内容上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保证课程教学期间能够很好的实现综合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状态。丰富教学手段,利用小组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实现因材施教的要求,根据学生自身的各种不足展开具体的教学,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进步。通过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实施,提升学生专业实践与职业岗位技能的初级相对接[1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就业、情感及社会压力也呈现出日益增大的发展趋势[1]。这导致很多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心理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必须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状况掌控的力度,同时运用一站式数据资源所建立的平台,为大学生提供符合其发展和成长的心理援助网络,向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援助,为大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对于企业学习方面进行严格选择,确定与高产量与高品质的企业之间进行合作,重视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企业文化,同时在企业学习期间导师带领学生针对某一项技能进行实践操作,完成一系列实践教学之后学生能够独自顺利完成其中任何一项实践。针对企业学习阶段建立专业的校外培训场所,在学生进行实践基础上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与意见,保证企业培养方面的实践质量。其中需要注意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期间学校需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对于学校来讲,有义务保护企业设备与资产的安全,对于学生来讲,有义务维护自己实践学习的场所,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可以允许带领学生进行一些项目研究等活动[13]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依托地理优势,周边桃种植面积在百亩以上。为了扩大云天化品牌在临猗市场的知名度,让农民朋友感性认识云天化系列复合肥,积攒老百姓的口碑,通过与当地农户交流、探讨,共同制定了本次试验示范。此试验使用“镁立硼”15-15-15复合肥,“四全”系列13-5-27+TE复合肥。在当地相同土壤、环境和气候条件下,通过与使用其它品牌复合肥,在作物生长、产量提高及品质改善方面进行了对比,为云天化“镁立硼”、“四全”系列复合肥在桃种植和在农安市场的推广上提供相关依据。

(二)增加企业实践要求

例如:在学习工程专业知识教学期间,教师根据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能力与实践知识掌握能力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针对两组之间对于学习上存在的弱势展开具体教育,这样能够很好的实现学生全面发展[12]

(三)完善毕业考核制度

针对学生毕业设计以及论文等方面需要进行创新与完善,学生在毕业之际需要完成学校要求的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中尽量要求学生多写一些关于企业实践的案例,同时专业知识方面需要理论知识与实践设计相结合,例如汽车设计或是工程设计,一定要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践相协调。在教学期间利用科研的目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且完善毕业考核制度,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期间需要秉持着去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要求展开,逐渐从成绩决定的角度想学生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方面转型,合理设计考核细节,实现全面考核的目的[14]

普通高校创办社区学院,开展社区教育,在当前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思想认识、课程设置、教师队伍、社会合作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四 结束语

培养工科专业优秀工程人才,要坚持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首先最根本的就是“面向工业界”,培养出能干事、善创新的优秀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出能干事、善创新的优秀卓越工程人才[15]。针对目前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相关改善措施,利用改善课程安排、教学设计、增加企业实践、完善毕业考核制度等几方面优化工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才市场对于工程人才的需要[16]

参考文献

[1]韩廷斌.校企联合 能力为重 踏上建设工程教育强国新征程——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启动会简述[J].中国高等教育 ,2010(Z2):74-74.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1,32(2):47-55.

[3]曲明哲,解海.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适应性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30(8):135-137.

[4]侯永峰,武美萍,宫文飞,等.深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机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3:1-6+22.

[5]张韦韦.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J].教育与职业 ,2010(19):53-53.

[6]朱永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现实困境与化解路径 [J].教育评论 ,2016(9):122-125.

[7]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4):21-29.

[8]陈蓉.地方高校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探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04:91-94.

[9]赖绍聪 .如何做好 课程教 学 设计 [J].中国大 学 教学 ,2016,18(10).

[10]张治勇.网络公开课: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有效路径[J].大学教育科学 ,2016(4):81-86.

[11]陈科东.加强学生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实践和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8(35):151-152.

[12]邸馗 ,籍亚玲 ,于瑞云 ,等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等工程教育模式创新——以东北大学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 ,2016(1):92-96.

[13]侯树成,韩雷,张为民,等.构建高校与企业实践教学合作平台的思考 [J].煤炭技术 ,2006,25(1):131-132.

[14]李铀 .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价机制需完善 [J].教育与职业 ,2011(4):7-7

[15]陈以一.面向工业界,培养能干事善创新的卓越工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3(22):11-13.

[16]王翠霞,叶伟巍,范晓清.创新模式演进与工程教育范式优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3(4):39-44.

本文引用格式: 赵基钢,等.工科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方式之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2):21-22.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62.007

基金项目: 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华东理工大学绿色工程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 赵基钢,男,浙江人,现任华东理工大学石油加工系系主任,主要从事传热学教学及相关研究。

标签:;  ;  ;  ;  

工科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方式之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