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若干问题与对策论文_骆毛汉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若干问题与对策论文_骆毛汉

骆毛汉

身份证号码:88042419681007791X

摘要:沥青路面具有养护维修简单、施工期短、噪声低、耐磨、行车舒适、无接缝等优点,在市政道路建设中使用的比较普遍。本文简要分析了沥青路面存在的常见病害,并且从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对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

沥青路面是当前市政道路建设中一种常用的路面结构形式,对于城市交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沥青路面容易出现一些质量病害,对市政道路的使用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留下了交通安全隐患。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建设质量。

1.常见的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病害

①坑槽。坑槽指的是水损害造成的沥青路面裂缝和松散病害,如果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养护,沥青路面就会出现坑槽。

②波浪。产生波浪的原因是不均匀的施工压实,或者混合料的矿料级配组合出现了问题。如果没有选用合适的混合料矿料级配组合,就不能产生足够的内摩阻力,难以抵抗路面的变形。与此同时,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或者粘层油和层间透层油缺乏足够的粘结力,就会造成混合料的推移。在沥青路面的下坡路段,由于车辆频繁的制动,混合料的推移现象更加严重,很容易出现路面波浪。

③沉陷。沉陷病害主要出现在沥青的表面,沉陷病害的主要原因是路基变形。如果受到水的影响,地基土丧失了承载力,或者路基土的承载力下降而产生变形,也会造成路面沉陷。路基的排水不良、地下水位过高、路基填土高度不足都会造成沉陷病害。

④车辙。车辙指的是沥青路面上沿行车道出现了横向的交叉,造成车辙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混合料矿料级配设计。混合料矿料级配设计中使用了过多的沥青,沥青膜的厚度过大,导致了骨料间存在自由的沥青,严重影响了混合料的稳定性。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面层材料和基层材料会出现侧向剪切位移或者固结变形[1]。

2.影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的问题

2.1设计问题

我国各地在建设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时,一般根据《公路沥青设计规范》来进行设计,而我国存在着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标准和规范的滞后。市政道路的设计文件中没有涵盖专门排水设计、材料组成设计、设计参数测试、交通量确定等方面的设计工作,只能提供路面结构设计图,在设计时也没有结合市政道路的具体特点。

第一,缺乏扎实的设计基础,没有严格的确定交通量。第二,没有合理的设计路面结构组合,基层设计材料缺乏针对性。在一些多雨地区,在设计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时使用了结构形式空隙率过大的面层。第三,路面结构层的厚度设计,缺乏基础数据的支撑。第四,没有对路面结构层的层间连接进行有效的设计,对路面结构的整体性造成严重的影响。

上述问题都会严重的影响市政道路的沥青路面建设质量,特别是没有对交通量进行严格的计算,导致使用年限和设计年限的概念模糊,随着城市交通量的不断增长,沥青道路的使用年限也会随之缩短,甚至引起社会的误解[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施工问题

2.2.1施工工艺粗糙

由于城市的交通量较大,在进行沥青路面摊铺时往往是半幅通车半幅施工,很容易造成纵向冷接缝。在对纵向接缝进行处理时,施工工艺过于粗糙,无法保障路面施工的质量。具体表现为在冷接缝处出现骨料离析。在交叉路口铺筑时没有合理的分块,增加人工作业量,对路面铺筑的质量造成影响。没有合理的配置压实机具,导致碾压操作不符合工艺要求,路面的平整度和压实度受到影响。

2.2.2沥青路面的层间连接施工

与高速公路的施工相比,市政道路路面施工对层间连接的施工质量具有更高的要求,然而在施工的过程中很难保障沥青路面的承接连接施工质量。首先,施工时缺乏封闭的客观环境,容易对连接层界面进行污染。其次,在铺筑沥青层时往往还要进行基层透层油喷洒,受到粉尘和污染的影响,难以达到联和透的作用,而且容易出现干缩裂缝。第三,没有规范的进行沥青面层间粘层油施工,容易造成面层的脱落、撕裂和滑移。

2.2.3沥青路面的半刚性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

沥青路面半刚性施工质量较低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按照相应的规范来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例如集料级配的失控、拌合不均匀、使用了细料罩面、没对施工缝进行严格处理等等,增加了半刚性基层裂缝和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

3.提高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的对策

3.1设计方面的对策

3.1.1确定合理的交通参数

轻型车是市政道路主体曲街道的主要车型,因此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荷载标准应该是轴重,可以忽略小客车的影响。重型货车、大客车、轻型货车对其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设计上道路沥青路面时,要对各路段的交通量特征进行分析。按照《公路沥青设计规范》方案来进行新车行驶路段的设计,根据《公路沥青设计规范》的要求来设计城市环线道和主干道。

3.1.2防排水设计

市政道路要采用先横后纵的水方式,这是由于城市主干道具有较大的受水面积,路面水滞留时间较长,路面容易受到地表水的侵蚀。因此在设计时要采取堵疏结合的办法,也就是缩小收水井的间距,做好排水工作,缩水近的间距,应该为10-15米。要将横向排水盲沟和透水层设置在道路中央的绿化带下,并设置排水碎石盲沟。与此同时还要做好防水工作,沥青结构层的孔隙率应该低于7%,才能具备一定的防水性。为了保障沥青砼面层中下层的整体性,要在其表面喷洒粘油层。在沥青路面与其他构筑物的接触面,还要避免缝隙中进水[3]。

3.1.3提高道路交叉口的设计质量

市政道路的道路交叉口很容易出现沉陷、面层稀料脱落和车辙等病害,这是由于交叉口的车辆制动频率较高,容易对路面造成冲击破坏。因此在设计时要着重考虑交叉口的面层与基层,适当提高设计标准。为了提高交叉口路面的刚度和稳定性,在设计时应该使用改性沥青砼,或者加入具有较强的高温稳定性的抗剥落剂,使集料和沥青之间具有更强的黏附性。

3.2施工方面的对策

3.2.1提高施工作业的质量

在施工时要制定混合料的现场作业计划,选择合适的施工器具,以及压路机的组合形式和压制工艺,碾压时按照初压、复压、终压的步骤进行,保障压实效果。注意接缝问题的处理,使用沥青加热系统来处理冷接缝。对于纵向接缝的离析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和压实度。

3.2.2对混合料配合比进行控制

按照生产配合比的结果,先由拌合机进行试拌,并且进行100-200米的单幅试验,对空隙率大小进行观察,将生产有标准的配合比确定下来。要将施工用级配的控制范围确定下来,特别是确定允许波动的范围,并对混合料的生产质量进行检查。

3.2.3注意基层的施工质量

现场拌合时可以使用楼集中拌合和水泥稳定土拌,并且使用机械摊铺。基层施工使用的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要在5-12小时之内,碎石集料的粒径要在31.5毫米之内。要对水泥的用量进行控制,避免基层裂缝增宽。可以使用全幅摊铺或者两机并铺的方式进行摊铺,尽量控制施工纵缝。

4.结语

本文对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中的一些常见病害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提出了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原因,就此提出了提高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的相应对策。要提高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建设质量,就必须从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保障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 范波.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途径[J]. 科技信息. 2011(10)

[2] 张来顺.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探讨[J]. 中国房地产业. 2011(02)

[3] 曾永康.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设中的质量问题分析[J]. 价值工程. 2013(23)

论文作者:骆毛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5

标签:;  ;  ;  ;  ;  ;  ;  ;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若干问题与对策论文_骆毛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