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产业管理_企业经济论文

论产业管理_企业经济论文

试论行业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行业管理论文,试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行业的形成和实质

行业是商品经济社会中用以体现社会分工类别的一个广泛通用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用“各行各业”来表述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并从不同的需要出发进行行业的组合和分类。那么,究竟什么是行业呢?行业是由若干个生产同类产品,即产品的经济用途基本相同,使用的原材料基本相同,生产工艺过程基本相同,服务内容和对象基本相同的企业所组成的经济系统。

凡是具备这四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或同时具备几个条件,而且按此条件分类和组合的企业达到一定数量,具有一定规模,就可以形成一个行业。

行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反映商品经济社会中劳动分工状况的概念。其实质是:

(一)行业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分类指导的客观范畴

把客观事物按照一定的基本原则和分组标志进行分门别类,是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方法。“行业”就是人们为了研究和管理社会经济系统,并对独立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分类指导,而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分组标志进行的分类。从宏观经济角度看,行业是国民经济总体的组成部分,它是按生产的种类、提供服务的性质、经营项目以及服务对象等进行分门别类的。行业的分类根据实际需要可大可小,可粗可细。我国行业的分类,具体可参阅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批准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的规定。从微观角度看,行业是企业之上的更高层次的经济系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间环节,是国家经济组织和经济结构的中间层次的反映。

(二)行业是商品生产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并不断发展的社会劳动分工系统

社会分工是商品生产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一方面,社会分工以及由此产生的协作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又推动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促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门化和多样化。社会分工与社会生产力这种相互推动的结果,把社会生产分为农业、工业等门类,又把这些门类分为种和亚种。例如,把工业生产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重工业又细分为冶金工业、电力工业、机械工业等,轻工业又细分为纺织工业、造纸工业、皮革工业等。这些在商品生产过程中自然派生出来的生产门类,以及生产门类的种和亚种就构成了物质生产领域内的行业系统。

行业的形成和分类并不仅限于物质生产领域。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经济活动日益增加,相应的行业也逐渐形成并迅速发展起来。例如,以提供各种服务为特征的第三产业就是一个包括贸易、金融、饮食、旅游、保险、咨询、医疗、保健等众多行业的大行业。据统计,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在第三产业就业的人数已占社会总就业人数的60%以上,创造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65%。由此可见,行业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实际上是在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在纵向上的延伸和细分以及在横向上的扩展和分化的结果。

(三)行业是以专业化技术为基础,以专业化企业为主体的许多独立经济单位的集合体

为了弄清行业组成的基本单位和基本方式,必须进一步弄清行业概念的内涵。关于行业概念的内涵,目前国内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行业是多个独立的同类企业的集合体;另一种观点认为行业是产品按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不同作用和在生产过程中的特点来划分的类别。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把企业作为行业组成的基本单位,后者则把产品作为行业组成的基本单位的标志。这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资源综合利用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企业是否仍然是行业组成的主体?我们认为,组成行业的基本点应放在以社会分工形式体现的技术专业化上。因为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不管以哪种标准组成的行业,其组成成员之间都必然具有相同的专业化技术基础。当某种专业化技术不断被推广应用,乃至产生具有专门生产设备、能够独立经营的生产单位,并生产出一定批量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时,以此项专业化技术为基础的新型行业就形成了。

但必须指出,生产技术多样化以及由此导致经营活动的多样化,并不排除企业作为行业主体的地位。虽然各种类型企业的生产都要以某种专业化技术为主导,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这并不等于否定各种门类专业化企业的存在。因此一般地说,行业是以专业化技术为基础,以该专业化企业为主体的许多独立经济单位的集合体。但对于一些联合程度较高、跨行业产品较多、原材料和工艺过程相近而产品用途迥然不同的企业如何划分行业,需要作特殊规定。

在行业的具体划分上,我国一般是按行政上和经济上独立的单位及其附属机构的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的种类来划分。根据行业划分标准,这样的单位属于什么行业,就把整个单位划归为某个行业。这样,凡企业、事业以及机关单位内部下设的车间、科室和其他组织机构,都随这个独立单位划归同一行业。对于从事一业为主兼营他业的,按本单位所从事的主要行业进行分类。但对于一些联合企业(或工业公司),总厂下属的若干二级单位,从事跨行业的多种经济活动,如下设各工厂、矿山、学校、研究所等,都按二级单位划分行业。这就是对若干具体情况所作的特殊规定。

二、行业管理的特点

行业管理是针对原来的部门管理提出来的,因此具有不同于部门管理的一些特点:

(一)管理的对象和范围不同

在原来的部门管理体制下,国家既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又是国有企业的直接经营者。因此,部门管理以企业为直接管理对象,管理范围仅限于各级主管部门的直属企业和归口企业。行业管理的对象是一个开放性的行业系统,管理的范围则打破部门所属的界限,不分中央和地方,不分部门、地区或系统,不分所有制形式,管理全行业的所有企业。

(二)管理的内容不同

原来的部门管理对企业的供、产、销,人、财、物实行全面管理。具体地说,企业生产建设所需要的资金、物资和劳动力,由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有计划地进行调拨、供应和分配;企业生产的产品由政府统购包销;企业的盈利全部上缴国家财政,亏损由国家财政补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听从政府主管部门的安排。行业管理则把供、产、销,人、财、物放给企业自主经营管理,而着重研究和制定行业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经济技术政策和法规,组织经济信息和管理经验的交流,推动技术和人才开发等。由此可见,行业管理与部门管理相比,在管理内容上的主要区别在于,不是具体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规划方向和目标,实行方针政策的指导;不是通过计划指标的分解和下达进行“个量管理”,包办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而是对比例、速度、规模、结构、布局等方面进行“总量管理”,通过正确的宏观调控来指导企业的经济活动。

(三)管理的方式方法不同

原来的部门管理主要是采取直接控制的方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直接的指挥和调度,管理的手段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为主,大体上是一种强制性的权力型管理。行业管理主要运用政策法规和经济手段,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间接的宏观调控,大体上属于指导性的服务型管理。

(四)管理的组织形式不同

部门管理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国家在进行行业管理时,除了要发挥各级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的作用外,还需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逐步建立健全政府与民间相结合的行业管理组织形式。

上述行业管理的特点,表明了行业管理是一个充满活力而又十分有效的管理制度,它有利于打破部门的分割状态,使企业根据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自由地联合;它有利于企业生产的专业化,和企业之间以及行业之间的协作;有助于国家对各个行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合理的组织、指导和管理,从而促进各行业各部门持续稳定地发展。

三、行业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计划,研究和制定行业发展规划

实行行业管理的首要内容就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指导下,研究和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其内容包括:行业发展总体目标、行业结构规划、行业的布局规划和行业技术发展规划等。通过这些规划,确定本行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规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达到的水平以及应采取的技术经济政策和措施等。行业发展规划是企业经营决策和行业管理的重要依据。有了科学的行业发展规划,企业经营决策就有了明确的方向,行业管理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

行业规划一般以中长期发展规划为主,年度的生产、建设和科技规划应当是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具体化。由于行业规划专业性强,涉及面广,政策性和综合性问题多,因此,制定行业规划必须努力做好规划的组织协调工作。实践证明,领导重视,综合部门牵头,专业管理部门为主,经济调节部门配合,是搞好行业发展规划的组织保证。

(二)根据国家发展国民经济总的战略、方针和政策,制定发展行业的具体的战略、方针和政策

行业发展战略是指导行业发展的纲领,是制定行业发展规划的依据。其内容应包括:本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发展本行业的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措施,以及关系战略全局的战术性问题。

由于同行业企业间存在着相同的专业化技术基础,这就必须制定发展本行业的具体的方针、政策,协调各企业的主要经济活动,促使其更快更好地发展。这些方针政策包括:行业结构、产品结构的方针和政策;发展新产品的方针和政策;采用新技术的方针和政策;以及发展专业化生产、更新技术装备、实现企业联合的方针和政策,等等。总之,凡是关系到行业全局的重大问题,诸如跨企业的经济技术问题、跨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经济管理问题等,作为行业的管理部门,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并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其中有权决定的,可以颁布实行;无权决定的,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三)参与制定各项经济技术法规和组织运用各种调节手段,以保证行业规划目标的实现

价格、信贷、税收等经济杠杆,有关的经济、技术法规,以及行政的、法律的调节手段,原则上应当由国务院各综合部门统筹考虑,综合运用。但作为行业管理部门,有责任向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和方案,正确及时地反馈信息,当好决策部门的助手和参谋,同时要监督本行业经济技术法规的执行,检查运用各种调节手段的效果。此外,还应当参与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的技术标准。

(四)组织有关行业发展的各种经济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和发布等项工作,建立健全行业资料情报网

从信息的角度看,行业管理过程,就是从内外两个方面不断接收、交换、传输经济信息的过程。因此,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市场信息,就成为行业管理的内在要求,也是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包括:收集国内外本行业内的各种经济信息,为制定行业发展规划、行业经济政策等各项管理工作服务;与综合部门进行信息交流,以促进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发展;向本行业的企业提供有关信息,以协调和指导本行业企业的经济活动等等。

(五)培训行业和企业各种人才

搞好企业经营管理,不仅需要大量的科学技术人才和熟练的劳动者,而且还需要精通各种业务的专门管理人才。因此,行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为行业和企业培训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各种专门人才。行业管理部门要把专门人才培养、智力开发放在重要地位,建立各种培训中心,开办各种训练班,不断向企业输送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促进行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四、“双轨制”行业管理组织体系

(一)“双轨制”行业管理组织体系的内容

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出发,我国的行业管理一方面要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搞活微观经济;另一方面又要有利于加强对宏观经济的控制和管理。因此,我国行业管理组织形式的目标模式应是“双轨制”的组织体系。

所谓“双轨制”是指我国行业管理的组织体系是由政府的行业管理部门和民间的行业协会两部分所组成。政府的行业管理部门是政府从事行业经济管理的职能部门,代表国家进行行业管理。其主要职能是制定政策,搞好规划,加强协调、监督和服务。行业协会是同行业企业自愿组成的促进行业经济发展的民间组织,它既不是政府的行政管理机构,也不是经济实体。它的主要职能是对本行业企业进行联络、指导、服务和咨询。行业协会代表企业讲话,向政府反映企业的要求和意见;对企业它又可以接受政府的委托,把政府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等传达给企业,引导企业自觉实现政府的意图,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起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民间行业协会是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的有力助手,在业务上要接受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的指导。但二者在组织上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它们各具独立性,根据各自的特点分别开展工作。

(二)建立“双轨制”行业管理组织体系的必要性

建国40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促使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向纵深发展,社会分工更加精细,经济部门和行业的数目日益增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行业是跨部门存在的,很多行业还可细分为若干小行业。为了使各个行业的经济活动符合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国家有必要设置政府的行业管理部门,代表国家对各个行业进行管理。但是,只能管住管好一些大的和主要的行业,而且只能进行粗线条的管理。然而,任何一个行业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经济管理上不允许出现空白地带和盲目发展的现象。于是一个既不直接干预行业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又能在规划、技术、信息协调等方面为它们服务的民间组织——行业协会,就应运而生了。

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要求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逐步形成以城市为依托的、不同规模的、开放式的、网络型的经济区。为此,不仅要协调大行业之间的关系,还要协调大行业中各个小行业之间以及跨行业跨地区的企业集团之间的关系。而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就必须建立“双轨制”的行业管理组织体系。

标签:;  ;  ;  

论产业管理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