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供电企业标准化作业的调查与思考论文_胡俊林

对供电企业标准化作业的调查与思考论文_胡俊林

胡俊林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通渭县供电公司 甘肃通渭 743300)

摘要:标准化建设首先就是从作业现场标准化建设开始,并逐步向管理、经营等领域拓展。通过对实施标准化作业前后的安全风险、检修时间、检修力量、检修材料耗用以及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出实施标准化作业在管理以及效益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预先危险点分析;流程化管理;理念创新;管理层级

标准化建设是一种有组织的系统活动,其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以生产、经营、管理等大量出现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为对象,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生产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制定和组织实施标准体系及相关标准。标准化建设是从“散乱状态”发展成“有序状态”的努力,贯穿于现代企业整个生产、技术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标准化作业开展的意义

对企业而言,标准化建设是企业针对经营管理中的每个环节、部门、岗位,制定的科学化、数量化的标准,以此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使企业在各环节进行成功地复制,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在扩张中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历史上,一些在各自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的中外企业集团无不是标准化建设的大师。1903年,福特汽车公司就开始通过T型汽车实现了汽车生产的标准化,“制造汽车的正确方法应该是让一辆汽车与另一辆汽车一模一样”的理念和实现大规模生产的梦想也由此变为现实;早在1899年,德国西门子公司的成员在接受任务时就要密切注意标准化问题。西门子有一套标准化发展战略及标准化运作理念,认为标准化是一种有力的竞争工具,是迈向全球化的第一步。

近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标准化建设”的新思路,尤其,“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县供电企业全面上划后,一体化管理预示着标实施标准化建设,是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必由之路。从另一个角度看,目前公司正在将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要实现集约化发展,在生产和管理上更经济、更规范,就必须推进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作业案例的思考

标准化建设首先就是从作业现场标准化建设开始,并逐步向管理、经营等领域拓展。实施标准化作业前,现场安全的组织和技术措施仅能粗略描述,定性多而定量少,安全风险和检修工艺质量等不易得到有效控制。现场作业标准化管理,是通过一系列量化的标准规范现场作业人员的作业行为,充分运用技术、工艺等标准以及流程化管理,提高检修工作质量和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使作业现场的安全达到可控和在控[1]。

通过对实施标准化作业前后的安全风险、检修时间、检修力量、检修材料耗用以及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出实施标准化作业在管理以及效益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一是有效降低了现场作业的安全风险等级。现场作业标准化引入了“预先危险点分析”,并通过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体现和落实标准化原则,再加上严格执行《标准化的风险辨识防范手册》的相关内容,有效降低了现场作业安全风险等级。实现了安全的可控、在控和能控。

二是实施了现场作业的流程化管理,实现了工序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也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执行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传统方法的作业过程中,作业的流程没有得到优化,整体执行力偏低。而通过标准化建设优化的作业流程则更加关注细节管理,使现场施工人员的工作目标任务更加明确,作业内容和程序更加清晰,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得到了加强,投入的检修、车辆等成本也有了显著降低。同时通过作业现场技术及工艺质量标准以及定置管理等,节约了材料,保护了现场环境,提高了检修工艺质量,使效率效益以及执行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三是给用户带来了工作上的便利,并得到用户的充分认可。实施标准化作业前,频繁的操作以及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不仅增加了用户的工作量,同时也给用户的正常工作带来了影响。实施标准化作业,提高了工艺质量,优化了施工环境,降低了重复检修的概率,且作业现场文明施工也对用户组织生产带来了正面影响。高质量、高效率的检修工作受到了用户的好评。

四是有效提高了企业的内在素质。实施现场标准化作业等标准化建设,使公司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通过标准化建设的推广和应用,促进了运行设备、作业环境和各项管理的标准和规范,也促使公司在管理方式方法上的转变,提升了企业的内在素质。

五是实施标准化建设,顺应了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也推动了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公司未来发展目标和电网建设任务,使传统生产管理方式与大规模生产的矛盾日益显现。实施标准化建设,实现了安全上的可控、在控和能控,也提高了检修工艺质量。

六是实施标准化建设,有效缩短了施工周期,保护了环境,并节约了检修费用。其总体效果是为用户组织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有效降低了成本,促进电网又好又快发展。

七是从调研结果看,标准化作业的重要保障是设备标准化。设备标准化是电网建设标准化的重要环节,通过设备标准化建设,电网企业可以实现很强的可互换性,将有助于提高电网企业工作效率,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有助于节约基建投资,减少备品备件存量,节约备用元器件投资,通过打捆招标的方式降低工程造价。

标准化作业途径探究

推进公司标准化建设,要以理念创新为指导,并从管理创新切入,在工程策划环节,以过程控制为手段,推进项目管理体系标准化,实现基建流程管理体系标准化。在现场管理环节,以可控、能控、在控为主线,实现安全控制体系标准化[2] 。在质量保证环节,以精品工程为目标,实现质量保证体系标准化。在造价控制环节,以效益为中心,实现造价控制管理体系标准化。

标准化作业的实施,第一,需要将现场作业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量化,在安全方面实施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着重分析并做好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触电、高空坠落、机械伤害以及硬物击打等四类人身伤害的控制,有效地降低现场作业的安全风险等级。第二,需要通过细化作业步骤,实施流程化管理,进一步明确作业标准、工序和工艺质量标准,从而确保检修工作质量,保障管理效率和效益。第三,需要通过实施定置管理和现场施工中“三清”等建立作业环境标准,以有效避免检修材料和检修设备等对现场环境等造成的影响,确保检修现场的文明施工和作业环境。第四,还需要通过安全、技术以及工艺质量环境标准,对现场安全、检修质量及环境实施有效管控,并且通过流程管理和定置管理等手段,明确现场作业人员及其工作职责。

在推动标准化作业的环节,除战略上重视、管理上规范,还需通过现代技术手段的保障。作为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建立以“事前策划、过程控制、事后验评”为主线的标准化作业质量控制体系,将对提高设备安全性和检修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当前,一些单位通过自主研发的“标准化作业管理系统”,基层一线技术人员不仅可以通过掌上电脑阅览完整的作业书内容,查阅标准化作业所需要的人员准备、工作准备、材料准备、危险点、作业现场资料、技术文件等内容,还可以使用现场照相、录音等功能记录作业情况,使作业人员能够按照标准程序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使现场作业始终处于可控、在控状态。同时,管理者还可以通过管理软件查看现场作业流程、录音、录像等多媒体资料,统计分析作业时间是否合理,以判断当前的每项现场作业是否符合标准化要求。因此,标准化作业管理系统等现代管理手段,也在技术上保障了供电企业标准化作业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硕士学位论文作者 张志彤《电力标准化作业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2]《经营管理者》作者吴广源2011年18期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

论文作者:胡俊林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6

标签:;  ;  ;  ;  ;  ;  ;  ;  

对供电企业标准化作业的调查与思考论文_胡俊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