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为文学而坚守阵地——感悟校园文学社团的蓬勃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谁在论文,蓬勃论文,阵地论文,社团论文,校园文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物欲横流的时代,文学精神失陷了。按理说,物质文明提高了,应该为精神文明的提高起到推动与促进作用,使其同步加速协调发展。然而遗憾的是,关心、支持文学与语文教育事业的人们,却发现我们文学精神的家园荒芜了,长满了野草。
请看当今的文学界。
不是美女作家们的《上海宝贝》《女人是如何变化的》在“我堕落,但快乐着”,就是所谓先锋作家们的《妻妾成群》《丰乳肥臀》在大放异彩,肆意丑化着养育他们长大的中国现代史,就连一位极其正统的作家写的极其严肃的一部作品,出版时竟改名为《拯救乳房》,以吸引读者的眼球。整个的文学界笼罩着浓浓的市侩气与极其低级的庸俗化的写作倾向,何谈以崇高的精神来鼓舞人?
中国整体的文学水平和先进国家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现代文学史上群星璀璨的壮观景象何时才能重现于当代文坛?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大国口号的喊出,我们看到了一些正直文化人的焦灼之心。
请看当今的影视界。
戏说成风,改编成癖,严肃的文艺创作竟成了戏弄和愚弄观众的制胜法宝。明明是自己在文学正途上不肯吃苦,抑或是江郎才尽,才可着劲儿地胡编乱造,发疯似的掏文学老祖宗的口袋,却说成是观众的需要,现实的需要。还好,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深厚,否则,我们真不知道他们还有没有可戏说的名人,可改编的“经典”。这样的影视界,何谈文学精神的创新与高扬?
应该说,我们古人还是崇文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就是明证,直到“文革”前文人基本上还是很吃香的。可自从“文革”开始后就不同了。文人开始变臭,甚至变得臭不可闻。这其中的社会因素是至关重要和众所周知的。上世纪80年代开始好转,文人开始抬头,但我国的教育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例如重理轻文。我国的大学设置决定了虽然报文科的不少,但仅占总数的百分之十几,80%多的是理科。这和世界的水平不一样。世界平均水平基本上是文理各占一半,许多国家,如法国文科的比例更大一些。而我国“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喊了半个多世纪,乃至今天还在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我们的基础教育。这不能说不是中国教育的悲哀,中国文学的悲哀。
上世纪90年代,文人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创作上也可谓繁荣到百花齐放,某些作家一年出数部长篇,可谓“高产”。但是真正够分量,经受得起时间推敲的力作并不多。我们的文学阵地在易帜,作家们的文学操守逐渐地在丧失,而过多的去追名逐利,滑向低级庸俗。这时的文人又开始在变臭。这次变臭的原因更多是文人自身的原因,他们难于抵御欲横流时代的诱惑,变成了物欲的俘虏。试想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及鲁迅、茅盾、巴金作品的横空出世,哪个是为了钱和名?恰恰相反,他们不搞文学创作可能物质生活更富有些。他们追求的是时代心灵的明澈宣泄和文人精神的至高张扬。而这些,又恰恰是我们当代文人们所欠缺的。
多么可怕的文学精神的失陷!多么可怕的对于文学精神失陷思考的漠视!
就社会的地域空间而言,如果说还能找到一块纯洁的文学土壤的话,我看就是我们的校园文学社团了。为了校园文学的成长与发展,我们的辅导老师们不谈报酬,不计回报,脚踏实地的默默于培植中国未来文学新人的耕耘之中。他们的可贵在于对文学精神的正确诠释和对文学沃土培育永恒的热情。从本质上看,他们不是作家,甚至他们还不能称得上为“文人”,但是却在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到将来中国文学精神回归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