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与结构的思考_职教论文

关于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与结构的思考_职教论文

关于职教课程设置和结构若干问题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教论文,若干问题论文,课程设置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重视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切合我国实际的职业教育体系,许多专家学者也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发表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笔者认为,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有许多,而职业教育的课程问题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课程问题最直接地反映了人们对职教目的的认识,也就是说,要搞好职业教育,其当务之急是要统一决策者与操作者的职教课程观。课程改革是否得当,将直接关系到职教体系的健全和发展。

当前实际反映出来的职教课程结构与设置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职教课程的目标问题

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确职教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这是因为,课程目标最直接体现了教育目的的要求,其性质和方向也受制于教育目的。从我国职技教育的初衷来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合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技能型和技术型人才。我国几十年来的职技教育发展史也证明了这一点。从另一角度,我们也可以认为,职技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在毕业后能有一个适合其发展的工作岗位,并且能胜任这一岗位。因此,在以往的职业教育过程中,培养合格人才就业是其主要的目的。然而,目前我国社会形势已发生了变化,一则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制,产业结构调整,使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一个主要问题。大批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待业,必然冲击职教学生就业秩序。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职教的教育目的作一战略性调整。职教本身就有劳动力“蓄水池”一说,当“蓄水池”无法解决社会大背景下就业难问题时,职教应该发挥另一功能——升学。目前,我们已有了这方面的实践,如高职发展,使中等职教能有一个向上发展的通道。从海外经验看,其职教体系本身就是由初、中、高三个层次构成,而我国由于职教体系的不完善,使中等技术人员没有一个向上升级的途径,因此,高职的发展有利于职技人才培养的系统化,也解决了部分中等职技学生的升学问题,减缓了由此造成的就业压力。虽然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士否认职教的升学目的,认为这是舍弃了职教的特殊性,是普教的同化。但笔者认为,这恰恰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职教与普教同为教育子系统而应有的共性。普教有初、中、高的发展层次,为何职教到了中级这一层就要停滞呢?另一方面,他们只看到了中等职教的一个侧面,或者说看到了一些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的良好的就业率,而忽视了大多数学校、专业学生就业率急剧下降的事实。因而,笔者的观点是,目前就中等职教来讲,其教育目的已由原来的单一性的就业转为就业为主、升学为辅的双重性质。

二、关于职教课程的结构和内容设置

职教教育目的的重新确立,使课程目标也从就业转为就业兼顾升学,这必然对原有职教课程结构和设置,特别是中等职教课程结构产生影响。针对就业目标,原有职教课程结构和设置体现了理论为基础,实践为重点的课程特点,在当前形势下,有必要增加文化课的比重。有人认为,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就业目标需要更多实践技能,而升学目标则要求有更扎实的文化理论知识。如何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成为当前由课程目标的变化而引发的关于课程结构和设置上的一大热点问题。

处理好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协调就业、升学两个目标间的关系。现在较多中等职校的做法是,以就业为主,兼顾升学。课程结构基本保持原来框架,以选修课的形式,对一些有升学愿望的学生进行文化课的补习,这可以说是一种较为直接、易操作的方法。

在以就业为课程目标的中等职教课程的结构和设置中,存在着两种倾向。其一,是所谓为增强学生后劲而提供理论储备,使理论教学偏多、偏深,造成过多的知识积压,降低了教育经济效益,具体表现为文化课比例过大。实际上,进入中等职教的学生都已接受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他们所具有的文化知识已达到了其应有的水平。因而对文化知识理论的掌握,不能低于、也不能过分高于最低教育目标。其二,让学生在学校阶段取得尽可能多的证书,包括对于同一职业群的职业资格证书及其它相关证书,以增强其就业的竞争力。笔者认为,以职业资格为导向,强化从业能力并没有错,但过多强调证书的获取,只能是另一种形式的知识积压。当今,终身教育的观念已为人们普遍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终结性”的特征已不复存在。技术日新月异,多种证书虽然也是个人能力的一种体现,但教育还要讲时效性。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上海市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其初级的最初内容以DOS、WPS为主, 而这又很快被WINDOWS、WORD、EXCEL所代替,同样一张初级证书,其含金量和实用性、适时性很难类比。况且,同一职业群的职业必有其共性,在学校教育阶段取得主要证书,其余可以在以后的职业培训和后继学习中获得。

在课程内容安排的问题上,有必要对一些具体的课程内容作一些探讨。如政治课的内容,习惯上多见于思想教育、政治理论,但仅此是很不够的。职教课程的职业定向性,应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懂得一些基本的职业道德、职业礼仪等知识,这些内容应适时地、针对性地补充到政治课内容中去(或单列为一门课程)。又如职业学校的体育课,也应显示出其与普教体育课的不同。因为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技能要求;同时,不同的职业要求有不同的职业心理、职业卫生,如建筑工人对畏高心理的克服,化学操作工人对有毒物质的防护。因此,职教体育课应以职业体育为恰,同时增加职业心理、职业卫生等方面内容,或直接称为体育卫生心理。

三、关于职教课程的设计问题

进行课程设计的前提是已具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和基本的课程结构框架及内容。完善的课程设计,还应考虑到制约课程的一些因素及学生学习的方式等。目前,影响课程结构的几个主要因素有:知识因素——专业(工种)要求的最低普通教育程度、最低专业能力、普通教育普及程度;社会因素——社会劳动力就业状况和社会生产发展状况。我们发现,前三者的最低限度都在提高,而就业压力也同时在增大。这就会得出在课程设计时加强文化基础教育的结论,这一倾向与现在屡受批评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是否有异同?此外,还应考虑到学生因素——就业还是升学?

那么,由谁来进行课程设计?我们通常提及的职教,人们的第一反映往往是学校的职教,而作为职教体系的另一组成部分——培训,常为人们所忽视。事实上,在进行职教课程设计时,我们应考虑到教育和培训的关系、培训在教育中所占比例的多少以及不同专业的特点,学校的任务是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进入各行业、企业,而行业与企业需要的常常是培训。因此,有人认为行业或企业可以对课程提出自己的要求,但最终制定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的必须是学校。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正因为学校的任务与行业、企业所需之间的矛盾,所以课程设计由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才更符合实际。

在具体课程设计时,应及时按市场人才预测开办相关专业及课程设置,尤其要避免一哄而上的现象,早年文秘、财会等专业由热门、毕业生抢着要到现在门庭冷落,毕业生无岗可就,可谓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是教育资源、人才资源的浪费,也无形中增加了社会的就业压力,因而是不可取的。

四、关于职教课程的评价

当前的职教课程体系中,课程评价可以说是最为人忽视的一个环节,而这个环节又恰恰是整个体系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如果缺少这一环节,我们就无法得知课程结构和设置是否合理。按照课程评价理论,评价体系由校内、校外(即教育系统内部与教育系统外部)两部分构成,而一般所谓的评价则较多地针对教育内部进行。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行业岗位)和技术革命带来的专业设置变换率加快的事实,我们更应重视教育外部对课程体系的评价,诸如行业、企业对职教毕业生思想品质、知识水平、专业技能的评价。笔者调查了几所中等职业学校,发现凡是这个环节把握好的,学校多是有朝气和活力的,毕业生较受欢迎。原因之一,就在于通过对毕业生的追踪调查、用人单位对人才使用的需求与要求调查,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课程评价体系,并根据评价结果和社会要求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五、结束语

职教课程的结构和设置是职教发展的关键,职教的特殊性要求我们时刻关注课程问题。当然,课程结构与设置的调整,不是轻而易举的,它需要一定的市场调查、论证。因而,在这个问题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

标签:;  ;  ;  ;  ;  ;  ;  

关于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与结构的思考_职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