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期间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下)_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九五”期间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下)_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九五”时期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的研究成果及其发展趋势(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研究成果论文,学科论文,时期论文,科学社会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四)对20—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回顾和展望有了大思路

1、回顾和进一步思考了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论者认为,20 世纪社会主义面临两方面的重大历史课题,一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怎样夺取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迄今仍未有进展;二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夺取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得失成败并存。20世纪社会主义由理论和运动发展成为新的社会制度,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前后经历了两个不同的主题:20世纪上半叶,社会主义的发展主要是围绕能不能和怎样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问题展开的;20世纪下半叶,则主要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展开的。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在曲折发展中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和本国实际结合起来。

2、进一步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论者对苏联社会主义从起步、发展到彻底转向的历程以及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体制、模式进行了全面反思,得出了这样几条结论:十月革命是正确的历史选择;苏联模式的建立有其历史必然性,并发挥过巨大的历史作用;苏联模式必然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改革,但斯大林以后的历次改革都没有成功,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转向最终葬送了苏联社会主义。关于苏联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论者们围绕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和执政水平、领导能力以及党和国家采取的改革、发展战略,总结了10多条。不过,对于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的认识分歧很大。

3、明确地展示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论者认为, 苏联东欧剧变给世界社会主义带来的巨大挫折并不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但这一挫折表明,这些国家的共产党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根据本国情况建设社会主义尚没有成熟的认识,过去选择的社会主义模式要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适当的改革,否则,这种模式就要被实践抛弃。另一方面,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往往孕育着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上发展和突破的契机。能否把握契机,关键是能否科学地总结和消化历史经验。社会主义经历了挫折之后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现实情况看,社会主义仍然是进步人类的追求。展望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将重振雄风,再造辉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昭示了社会主义复兴的希望。

(五)对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理论的研究有了开端

1、开始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 论者把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逻辑和观点概括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是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推进的过程,也是个从片面发展向全面发展推进的过程;资本主义文明发展大大超过了以往一切社会的文明,但它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历史局限性,因而必然要被更高的文明形态所代替;共产主义社会就是这种新型的文明形态,将实现人与社会、自然的真正和谐发展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以经济、政治、精神文化、社会方面一系列条件的协调发展为条件。

2、开始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理论。 论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包括发展目标、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条件、发展机遇等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论者从四个方面理解“全面进步”的目标: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富强、文明、民主为目标的社会主义;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两个文明都要搞好的社会主义;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落脚点的社会主义。

三、“十五”期间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研究的发展趋势

新世纪的前10年,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处在关键时期,改革处在攻坚阶段。国际上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新科技革命、可持续发展等发展趋势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研究,还有一些老问题需要根据新的实际作出新的回答。可以预期,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必将在解答这些大课题的过程中开拓自身发展的新局面。今后10年,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研究发展的趋势将是在全面加强学科基本理论研究的同时,仍然侧重于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一是针对新的实践和人们思想认识的实际研究和阐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二是从研究现实问题出发进一步总结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并加大对世界社会主义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三是从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入手探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存、竞争的战略对策;四是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对策研究。

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在“十五”期间需要进一步研究 和回答的重大课题很多,具体而言,主要是这样四个方面的若干问题:

(一)基本理论研究

关于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与社会形态更迭规律的研究。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社会形态更迭的一般规律还是特殊规律?过去很多论者认为是一般规律中的特殊性,现在越来越多的论者认为是普遍规律而不是特殊规律。如果这种现象是普遍规律,那么,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的理论?如何理解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建立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分析?如何理解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围绕这些问题要着重研究如下课题:

1、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研究;

2、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与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研究;

3、20世纪社会主义与人类文明研究;

4、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研究。

(二)历史经验研究

只有正确地全面地深刻地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走向21世纪。对20世纪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怎么看?20世纪社会主义在多国的实践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哪些是一致的,哪些是特殊的,应该怎么看待这些特殊情况?如何看待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和实践?斯大林模式为什么会形成,改革为什么没有成功,苏共为什么会蜕化变质,苏联为什么要推行霸权主义和军备竞赛战略?诸如此类的问题尚待高境界、宽视野、新角度的深究。

1、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研究;

2、苏东演变原因和教训的新研究;

3、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经验教训研究。

(三)西方社会主义思潮和流派研究

西方社会主义思潮源远流长,派别众多,情况复杂。我们对其历史脉络和主要观点的研究和消化、吸收都不够。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以翻译外国著作为主,国内学者的著述也不少,研究的重点是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等等。对这些思潮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全面、深入地评析,而不是以意识形态划线简单肯定或否定。

1、当代国外社会主义主要流派研究;

2、社会民主主义新变化研究;

3、欧洲新共产主义思潮研究。

(四)前沿问题研究

1、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和历史命运的研究。 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研究科技革命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系、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这一研究早已开始了,但论者主要是阐述社会主义国家重视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未能揭示出科技革命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前途命运的影响。

2、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关系研究。近年来, 有的论者提出了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具有历史渊源的联系、具有结果上的一致性等观点,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这些探讨还是初步的。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社会主义如何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吸收借鉴资本主义的优秀文明成果等等,都是需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的课题。

3、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社会主义必须以现代化为时代内涵, 目前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研究很不够。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放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时代大背景下进行研究,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发展规律,选择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架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体系。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是现代化的先行者,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研究已达到相当的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可以借鉴这些成果,并与资本主义现代化进行比较研究。

4、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研究。 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新课题。解答这一课题,科学社会主义学科责无旁贷。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环节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问题,尚缺乏有力度的论证。

5、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呈现出发展的生机与活力,表明资产阶级还有发展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能力,资本主义制度还有生命力。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因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对资本主义发展前景的预测大而化之,对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及其局限性也缺乏客观、深入的分析,尚待进一步研究。(完)

标签:;  ;  ;  ;  ;  ;  ;  ;  

“九五”期间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下)_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