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改善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对策论文_刘春婷

浅谈改善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对策论文_刘春婷

黑龙江东维塑钢门窗有限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建设行业经过近十年的蓬勃发展以及房地产近十年的盲目扩张,如今已经进入了低迷的市场调整期;这对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及施工业来说既是一次挑战更是一个机遇;企业管理得当,待行业回暖时,必将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对从业人员来说也是一次大清洗,那些技能及管理水平欠佳的从业人员毕将遭到行业的淘汰。

关键词:成本;管理;意识;控制;监督;审计

1增强项目管理人员成本管理意识

若要实施项目成本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对员工进行成本管理的教育,利用成本消耗与员工利益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每个员工都是息息相关的。这样就会形成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体系,使项目成本管理真正落实到实处,得到有效的实施,提高建筑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加强实施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一个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项目成本管理不是单独的,它涉及的方面很多,是一个整体的、全员参与、整个过程的动态管理活动。

2实行全程成本控制,建立成本核算管理体系

施工成本管理的工作范围广,要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建立成本核算管理保证体系。编制成本计划和控制方案,要健全定额管理、预算管理、计量和验收制度以及各种分类账。每个过程要保证先预算后再做,以免和目标计划偏离。要做好成本的预测和预控工作,作为项目部,要结合市场材料价格和人工使用等情况,测算出工程的总成本。严格履行经济合同中的各自职责,合同管理影响到工程的成本和质量,它是成本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工程所需的材料、机械设备采用招标方式,选择择优选取,避免材料挤压不合格。严格把好质量、选购、定价、验收、使用、材料核算等环节,只要工程过程中发生的经济行为都要引起重视,从而降低成本。

3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3.1、人工成本管理

在项目施工中,应按部位、分工种列出用工定额,作为人工费承包依据。在选择使用分包队伍时,应采用招标制度。由企业劳务管理部门及项目部组成专门的评标小组,小组成员由项目部经理、生产副经理、核算、预算、质量、技术、安全、材料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对参与投标的多家分包队伍进行公正、公平的打分,选择实力强、信誉好、工人素质较高的分包队伍。在签订人工承包合同时,条款应详细、严谨、明确,以免结算时出现偏差。每月末进行当月工程量完成情况核实,须经有关负责人签字后方能结算拨付工程款。同时应注意对零工、杂工的结算,控制每一分人工成本的支出。

3.2、材料成本管理

加强材料管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一般工程项目,材料成本占造价的60%左右,控制工程成本,材料成本尤其重要。如果忽视材料管理,项目成本管理就无从谈起。

(1)材料用量的控制。坚持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正确核算材料消耗水平,坚持余料回收;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材料消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力求用低价材料代替高价材料;利用工业废渣,扩大材料代用:加强周转料维护管理,延长周转次数;对零星材料以钱代物。包干控制,超用自负,节约归己:加强材料管理,降低材料损耗量;加强现场管理,合理推放,减少搬运,减少损耗,实行节约材料奖励制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材料价格的控制

材料价格控制主要是由采购部门在采购中加以控制。进行市场调查,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争取最低买价;合理组织运输方式,以降低运输成本;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与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和买价。

3.3、机械设备的成本管理

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合理安排大型机械进退场时间及机械设备之间的配合使用,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以提高其利用率及完好率,对机械运转台班做好详细记录,把实际运转台班与定额机械台班消耗量作比较,如超出定额台班消耗量,亦要及时查找原因,纠正偏差。①合理安排施工生产,加强机械租赁计划管理,减少因安排不当引起的设备闲置。②加强机械设备的调度工作,尽量避免窝工,提高现场设备利用率。③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提高设备的完好率,避免因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停置。严禁机械维修时将零部件拆东补西、人为地破坏机械。④做好上机人员与辅助人员的协调与配合,提高机械台班产量。

3.4、间接费及其它费用管理

编制详细的现场经费计划及量化指标,措施费的投入应有详细的施工方案及经济合理性分析报告。把降低成本的重点放在工程施工的过程管理上,在保证施工安全、产品质量和施工进度的情况下,采取防范措施,消除质量通病,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

4加强质量成本管理

对施工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5类质量成本的综合达到最低值。一般来说,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会逐渐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质量检验费用较为稳定,不过随着质量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质量损失则不然,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很大,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改进,该项损失逐步减少。它们互相交叉作用,必须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

5完善工期成本的管理

正确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即工期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对建筑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经理部来说,并不是越短越好,也不是越长越好,而是需要通过对工期的综合预测并合理调整来寻求最佳工期成本,把工期成本控制在最低点。

6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监督力度

各工程项目经理部人员应自觉认真学习和严格贯彻执行企业制定的施工成本控制与核算管理制度,并保持自律,不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干扰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使施工成本管理真正落到实处。成本核算员要对施工生产中发生与施工成本相关的工程变更项及时收集整理并办理签证手续,定期向公司经营部门上报审核,以便及时准确地控制施工成本并掌握工程施工情况,防止给工程竣工结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公司应制定相应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对成本核算员行使职权提供必要的保障。作为职能部门应加强监督力度,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充分发挥他们工作能力。同时,要全面提高核算员的技术业务素质,对哪些无经过专业学习和培训,未按规定持证上岗,业务不熟悉,核算能力有限,无法保证成本核算的质量和工作的人员,要迅速组织培训学习.尽快提高他们的素质。对在业务上敷衍了事,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得过且过的人员,要注意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水平,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感。

结语

进行项目成本管理,不仅可以改善经营管理,合理补偿施工耗费,保证企业再生产的进行,促进企业不断挖潜,降低成本,而且可以提高效益,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项目成本管理是一项整体的、全员的、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活动,施工企业应当及时反映项目成本的动向,以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工程项目优质、低耗,促使工程项目成本不断降低,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推动整个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庆民.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

[2]周善中.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8(4)

[3]苏永传.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研究[J].财经界.2010(1)

论文作者:刘春婷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3

标签:;  ;  ;  ;  ;  ;  ;  ;  

浅谈改善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对策论文_刘春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