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的特点及其与大陆的差异_台湾话论文

台湾话的特点及其与内地的差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湾论文,差异论文,内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内地与台湾话差异的研究是一个热点问题,已经有不少成果问世。但是,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局限在词汇方面。本文拟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对当今台湾话(即在台湾流行的“国语”)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它的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进而比较它与内地汉语(普通话)的异同。当今台湾话中比较明显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 古旧色彩较为浓厚

台湾话的古旧色彩大致是由对以前的语言形式的继承和沿用而表现出来的,这大致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古代汉语(也包括近代汉语)中沿袭的形式,二是现代汉语初期(“五四”前后到四十年代)某些形式的沿用,以下我们分别举例来谈。

1.继承古代用法

这一点,在词汇方面最为突出,随手翻开台湾的报纸杂志,就会发现有许多古代的词语仍在使用,而这些词语在内地的现实语言中差不多是绝迹了的,例如:

(1)(许载)且比赛不认真被判三个月“球监”,甫于最近获释。(《中央日报》1996年11月26日)

(2)其中或褒或贬率皆有之,……而舆论的责难,国PL官兵委是戒慎恐惧,有则改之,无则惕厉。(《青年日报》1996年12月2日)

(3)近年国剧新书,几个手指头就可以算光了,更遑论其他剧种。(《中国时报》1996年11月28日)

(4)还有被逼到拿公卖局房产去抵押,以迎付国库需钱孔急的情形。《光华》1996年第11期70页)

例(1)的“甫”义同“刚刚”,与成语“惊魂甫定”义同;例(2)的率(shuai)与“皆”同义,“惕厉”义为“警惕戒惧”;例(3)的“遑论”就是“别(不用)说”,“遑”本为“闲暇、空闲”义;例(4)中“孔”义同“很、非常”。

(5)他鉴于学校这几年来包括升学的各方面都有出色表现,以及社会接连发生宋七力等怪力乱神事件,认为有必要在教育方面多用点心力。(《中国时报》1996年11月28日)

(6)(通缉犯)并跳下涵洞抢夺另辆机车逃逸,警方扼腕不已。(同上)

《论语》中即有“子不语怪力乱神”一句,而“扼腕”义为“惋惜”,也是由古而来的。

古代汉语中以单音节词为主,其中许多后来变成了双音节词,而在台湾,却仍时常取其单音节形式,这也反映了古旧的特色,例如:

(7)林老师只好采折衷办法来帮助他。(《中央日报》1996年11月26日)

(8)兴建一座具国际水准的观光温泉俱乐部。(同上)

同样的句子中,在内地就只能用“采取”和“具有”。

以上是词汇,下面我们再来看句子形式。

使动用法是古代汉语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词语活用形式,而这样的用法,在当今的台湾话中也比较多见,例如:

(9)但常吃萋蒿,肯定能涤浊气,荡襟怀,爽精神,轻身体……一个女子若常吃萋蒿,必会吐气如兰,美颜瘦身,改变风韵。(《中央日报》1996年11月26日)

(10)况且如果草屋的存在,只满足了可以付出高昂代价的少数人,那也窄化了草屋的运用,薄浅了草屋的精神内含。(《光华》1996年第11期102页)

近代汉语中,某些补语经常放在宾语的后边,类似的用例在台湾话中也时能看到,例如:

(11)……决定提高悬赏缉凶的破案奖金到新台币二千万元。(《中央日报》1996年11月26日)

(12)长庚医院……首先应用逆行性脑灌注术于剥离性主动脉手术……(《青年日报》1996年12月2日)

2.沿用现代汉语初期用法

1945年台湾光复后,开始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大力推广“国语”,使得初期现代汉语中的许多形式、用法得以存留、沿用下来,并成为今天台湾话中的常用形式。比如,初期的用法中,数量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经常要加一个结构助词“的”,而这样的形式今天在台湾仍十分普遍,在内地则只限于某些习惯用法,例如:

(13)日本也向美国采购了二十二套的爱国者防空飞弹。(《青年日报》1996年12月2日)

(14)回台湾后,我第一件的工作是……赚钱还债。(《中国时报》1996年11月28日)

“五四”后,人称代词前边加修饰语的用法日益多见,今日台湾这样的形式也十分常见,而内地头几年很少,近几年才多了起来,例如:

(15)(《奥赛美术馆典藏集》)是喜爱艺术欣赏的你不容错过的典藏集。(《中央日报》)1996年11月26日)

(16)内心充满寂寞和喜悦交加的我,常有深沉的感动在心中沸腾。(《联合报》1996年11月28日)

二 语言形式不够统一

1.用字

这里有繁简字的并存,如“台湾”的“台”,各种书报上就繁简不一;也有同音替代,如“启程”和“起程”;而更多见的,是某些常用虚词的混用。比如,结构助词“的、得、地”,三者的使用在台湾也有大致的区分,且与内地基本相同,但在文章中却常常混用,例如:

(17)快,好好的享受一番。(《立报》1996年12月2日)

(18)自民国廿四年以来中山堂的古朴典雅,简单流畅,蕴蓄着柔和之美,更是活生生地无言教材。(《中国时报》1996年11月28日)

(19)(姚高桥)语带玄机的表示,专案小组已掌握重要线索,相信离破案不远。(《中央日报》1996年11月26日)

2.表数

台湾的表数方式比内地复杂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同形式的汉语数字与阿拉伯数字等并用,而它们之间又有混杂,且有不同的混杂方式。

分数的表达最为混乱,比如以百分之二十二为例,我们见到的就有以下八种书写(排印)方式,其中f-h用于竖写(排)。a.百分之二十二;b.百分之廿二;c.22%;d.二十二%;e.廿二%;

基数表达的不统一主要是同一篇文章中经常出现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中国时报》1996年11月28日第18版有一篇文章,前边有“七千五百万”,后边又有“一○五六位中国人”;《民众日报》1996年12月2日第26版有一文,是竖排的,前边出现了横式的“114(毫克)”,隔几行又有“一百四十毫克”,类似的例子是很多的。

3.译名

外来词语的音译,1949年以前出现的,现在海峡两岸大都共同沿用,比如“卢梭、沙龙”等,1949年以后出现的,则两岸多有不同,如奔驰—宾士、索尼—新力等。内地的音译通常以新华社的译法为准,大家有所因依,因此比较统一,而台湾的情况相对要复杂一些,因而译名不统一的情况时有所见。比如,《中央日报》1996年有一天的第1版中有“泰国总理班韩”,而到了第2版,则成了“泰国总理挽限”,相差太远。“乔丹”(美国篮球明星)又作“乔登”之类的就更多了。

4.标点符号

这方面,主要有引号与书名号的混用,句号与逗号的混用,以及某些标点符号用与不用的随意性等,以下仅举两个有关逗号的用例:

(20)为侦办方便检察长指示,专案小组将不定时、不定点随需要随时召开。(《青年日报》1996年12月2日)

(21)县警局保安队是于前天,在嘉义县漉草乡查获,名为黄喜美的印尼三十二岁女子。(《中国时报》1996年11月28日)

按一般的用法,前一例中的“方便”后应加一逗号,后一例中的两个逗号则不用。

5.书写(排印)

这方面也是相当不一致的,如横排的,有的从右往左,有的则从左往右;竖排的,虽然大都是从右往左,但也有从左往右的。此外,在竖排时,对于阿拉伯数字、外文形式等,有时竖排,有时又横排,甚至在同一篇文章中也会前后不一,随意性很强。

三 日语形式的存留

1945年光复前,台湾有长达50年的时间是在日本的统治之下,日据时期,在台湾强制推行日语,影响所及,至于今日,使得台湾话中保存了为数众多的日语词以及结构形式等,而这些在内地是没有的。在词汇方面,主要是直接取自日语或译自日语的词语的使用,从电视台的“星星物语”(故事、传奇)节目,到报纸上的“浮世绘”(描绘世俗风情的)短文,从手上的“便当”(盒饭)到邻居的“欧巴桑”(大妈),类似的词语虽非触目即是,但确实为数不少。

以下是“日化”的句子:

(22)警方对张某的说词极重视,已经请他全力协助警方指证歹徒中。(《中央日报》1996年11月26日)

(23)各种案件包办,欢迎洽询。(同上)

(24)象征“北师情,教育爱”的钟楼(《青年日报》1996年12月2日)

例(22)的“……中”在台湾用得十分普遍,这是典型的日语翻版,表示正在进行;后两例中都有述宾倒序,而述后宾前正是日语的一般语序。

四 方言成分的吸收

台湾主要属于闽南方言区,因此台湾话受闽南话的影响很大,在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吸收了不少闽南话的成分。词汇方面的例子如:牵手(配偶)、头路(职业)、三八(女人疯疯颠颠,不太正常)、呷酷(吃醋)等。

语法方面,最典型的是“有”的使用,闽南话中,肯定式的动词前边常带一个“有”字,现在台湾人的口语中,这样的用法十分普遍,如“这三门课程都有成立学会”(某大学教授语),而在书面语中,这样的形式也不乏其例:

(25)警方怀疑对方有涉及桃园县长刘邦友官邸血案。(《中央日报》1996年11月26日)

(26)不播有拍到明星住家地址的节目带。(《中国时报》1996年11月28日)

闽南话中“无”可以做否定副词,义同普通话中的“没有”,而我们在台湾的报纸上也看到了这样的用例:

(27)目前只是广泛的汇证,并无锁定谁。(《青年日报》1996年12月2日)

受闽南话的影响,台湾话中表领属的结构助词“的”可以不用,例如:

(28)已经代民伸张正义的邵子都,和台湾知府( )女儿远走高飞。(《联合报》1996年11月28日)

此外,在台湾人的口语中,句尾经常带一个“而已”,如“参观他们的办公室一下而已”(一位出版商语)。“……的样子”、“这样子的”也常说,如“尽管我本人对这个问题有点兴趣这样子的”(一位中学教师语),这都是受闽南话影响的产物。

五 其他差异

除前述几个方面外,台湾话与内地普通话的差异还有很多,但大都属于某些具体的形式、表达方式以及表达习惯等的不同,由此,也造成大量的在我们看来比较陌生的语句,以下略举几例:

(29)属于天蝎座的李其芳,在外形上完全不符合天蝎座的长相,反而像极了处女座的美女。(《青年日报》1996年12月2日)

(30)用“联想法”或“数字编”等各种绝招,硬是将考试重点塞进去学生的脑袋中。(《光华》1996年第11期28页)

(31)这样为了自己的小自然,而破坏了大自然,以现代的眼光看来,是相当不环保的。(同上109页)

(32)热能消耗相等走路6-10公里。(《中国时报》1996年11月28日)

(33)整个“时光球”封箱仪式,在上午十时举行,以极为复古的方式展开。(《中央日报》1996年11月26日)

(34)对于有人批评这几年的秋斗,以一种嘉年华会的氛围作呈现,似乎可能因为……(《立报》1996年12月2日)

(35)他曾经是一位新闻工作者,所以阅读、收听、收看是生活中的最爱。(《青年日报》1996年12月2日)

(36)美国上周末的票房一开出,立刻跌破不少人的眼镜。(《中国时报》1996年11月28日)

标签:;  ;  

台湾人的特点及其与大陆的差异_台湾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