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敏[1]2003年在《疑问词移位和疑问词原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是在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框架下讨论英语疑问词移位和汉语疑问词原位这两类现象在逻辑形式、句法或语义上的异同。首先阐述了疑问词移位的理论基础,其中包括名词移位和疑问词移位的对比,导致疑问词移位的根本原因以及移位的限制条件和移位标准的参数化现象等。然后,具体分析了英语中疑问词移位和汉语中疑问词原位的各种现象。英语方面讨论了独立句、嵌入式分句以及关系分句中的疑问词移位的现象。汉语方面介绍了汉语疑问词在疑问句的分布情况及特征,讨论了对汉语疑问词原位现象的不同解释:一种是移动说,即认为汉语疑问词在逻辑层面上进行了移动:另一种认为,汉语疑问词不经过任何移动,在原位即可实现其句法意义。文章还比较了导致英语疑问词移位和汉语疑问词原位的语法机制,包括逻辑范距和词形。最后列举了一些英汉疑问句的特殊情况。如:回声问句和多个疑问词问句等。 本文旨在揭示疑问词移位和疑问词原位的内在联系,使人们对英汉疑问句有更清楚的认识。
袁博平[2]2017年在《计算复杂性与第一语言迁移——以汉语第二语言态度疑问句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是一项关于英语母语者学习汉语态度疑问句(attitude-bearing wh-questions)的实证研究。在英语和汉语的疑问句中,尽管前者需要将疑问词前移至句首,后者则保持原位,两者在态度疑问句中却有着一些相似的特征。第二语言研究普遍假设,一语中与目标语相似或相同的结构可以促进二语的习得,而那些不同的结构则会阻碍二语的成功习得。然而,本文研究发现,英语母语者并未将母语疑问句中的疑问词移位迁移到汉语中来。同时,两种语言在态度疑问句中的相似点,对英语母语者习得汉语这类句式的促进作用也非常有限。这一发现支持了Yuan(2001)的观点,该观点认为二语学习中的一语迁移只是一种相对现象。同时,这一发现也可以在Scheidnes et al.(2009)、Scheidnes&Tuller(2010)以及Prévost et al.(2014)等研究所提出的分析的基础上得到解释,这一分析认为,计算复杂性(computation complexity)会抵消一语的影响。
吴桐[3]2019年在《法汉疑问词原位结构对比研究》文中指出疑问词原位是生成语法研究热点之一,主要针对汉语等东亚语言,在研究较多、为人熟知的印欧/欧洲语言中,法语是罕见的疑问词原位语言。国内外学界对法语疑问词原位的研究很少,更无针对法汉疑问词原位的对比分析。本文旨在此方面做初步讨论,对比法汉原位疑问词,提出新的认识:汉语原位疑问词为可选择性挪移;法汉语原位疑问词都是低位拷贝在PF拼读的结果,但具体动因不尽相同。
周永, 吴义诚[4]2018年在《《截省句的原位解释》述评》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人类语言普遍存在的现象,语句省略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自觉遵守省力原则的体现。The In-situ Approach to Sluicing(《截省句的原位解释》)是日本语言学家June Abe教授撰写的一部关于截省句(sluicing)研究的专着,由John Benjamins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代表了理论语言学界对截省句研究的最新成果。由于涉及疑问词移位和孤岛条件限制,截省句一直是生成语法研究的热点,该书立足于这一
刘丽萍[5]2006年在《汉语截省句》文中认为本论文主要研究汉语中的一种省略句式——截省(Sluicing)句。 对截省句的研究始于Ross(1969),这种句式在表面形式上(有语音形式的部分)是一个疑问词(短语),但来自语言经验证据和理论上的分析可以证明,在英语及其他多种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中,截省句的内部句法结构是一个完整的CP,其句子类型是一个疑问句。因此,截省句是一种语音形式不完备的省略句。汉语虽然没有显性形态标记,但我们可以从允准截省句的动词的选择性特征以及汉语截省句的其他句法表现来断定,汉语截省句在句法功能上也是一个完整的疑问句。 本文的目的是运用当代形式语言学对省略句以及截省句的研究成果来考察汉语截省句,在对汉语截省句进行描写的基础上,总结其特点,并试图给出合理解释。 在生成语法的框架下,对截省句的解释主要有PF删除(PF-deletion)和LF复制(LF-copy)两种途径。前者假定省略的部分在显性句法阶段有完整的表达,基于某种允准条件,在音系层面得以删除,从而生成语音缺省的截省句;后者则假定语音空缺的部分在显性句法层面即为空位,这一空位在LF层面借助先行语进行恢复,从而获得语义解释。 按照PF删除途径,截省句的是这样生成的:首先,在显性句法层面,疑问词从IP内部的原始位置移到[Spec,CP],然后,带有疑问词语迹的IP在音系层面被删略,基于此,截省句也被称为IP省略。PF途径对于英语类的截省句都有一定的解释力,但由于其基本假设是疑问词移位,因此在解释汉语这样的原位疑问词语言中的截省句时明显不足。 在分析了PF删除途径用来解释汉语截省句的不足之后,我们采用LF复制途径来解释汉语截省句。按照这一理论,截省句空缺的部分在LF层面借助前面的先行语进行恢复和重建。从LF层面出发来解释截省句,大大减轻了句法的负担,同时音系层面的删除也变得不再需要,这样就避开了建立在疑问词移位基础上的PF删除理论和原位疑问词语言之间的矛盾。 本文所采用的理论来自于Chung,Ladusaw&McCloskey(1995),这一理论被称为IP循环,它是一种建立在LF层面之上的解释截省句的理论,广义上讲,是一种LF复制的办法。IP循环的基本前提是省略部分与先行语之间存在等同关系,其核心组成部分是:为截省部分构造的逻辑形式必须为疑问算子提供一个可以约束的自由变量,这一分析的基础是Heim(1982)等提出的关于不定名词的理论。 根据IP循环理论,我们把汉语的截省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关联语都是隐性的情况(又可以根据关联语的位置分作两类);一类是关联语是显性的情况。对前者的处理增加了萌生操作;对后者的解释采用的是合并操作的办法。按照IP循环的办法,
徐杰, 王娟[6]2012年在《“句子类型标示假定”与疑问语气的句法标示》文中研究表明"句子类型标示假定"的提出对于包括乔姆斯基本人在内的诸多生成语法学家的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从更广泛的语言事实来看,"句子类型标示假定"中所蕴含的叁个重要论断都是不成立的。该假定不能成立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把疑问词是否移位和疑问助词的使用与否这两个性质和功能完全不同的语法手段放在同一个平面上进行非此即彼的跨语言类型比较。此外,旨在建立一种仅仅解释特指问句的句子标示类型的做法存在根本性的偏差,更有意义的做法应该是建立一个针对整个疑问语气类型的句法标示跨语言类型。文章认为,人类语言中疑问语气类型在句法上的标示是通过在标句词位置C上使用疑问助词,在屈折范畴位置I上使用疑问助词,中心语成分移位至C位置以及在I位置上进行句法重迭这四种方式来实现的。
傅志海[7]2012年在《从焦点和突显观分析英汉疑问词的位置差异》文中研究说明焦点和突显观是认知语言学的两个概念,以焦点和突显观为理论根据,探讨特殊疑问句中英语WH-词移位和汉语疑问词留在原位的原因,可以更清楚的理解英汉疑问词移位与否的不同。
力提甫·托乎提[8]2015年在《从文化差异看语言间的异同——以英语、汉语和维吾尔语疑问结构构成对比研究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疑问句的使用,是人类认知活动的重要体现,可被看成是普遍语法(UG)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人类语言中疑问句的构成并不完全一致。如疑问词移位语言和疑问词留在原位的语言就体现了两个不同的参数。文章以英语的是非疑问句(yes-no question)、特殊疑问句(wh-question)和反意疑问句(disjunctive-question)等叁种疑问句类型为切入点,在疑问句构成的经济性、疑问对象的焦点化程度以及回答方式等方面与汉语和维吾尔语的相应疑问结构进行对比,试图在语言和文化层面找出它们所体现的异同。
李娜[9]2015年在《普通话儿童疑问词原位习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疑问词原位现象在伊拉克阿拉伯语,法语,印地文,马来文,黎巴嫩阿拉伯语,日语,韩语和汉语等不同语言中是有所不同的。对于普通话来说,疑问词原位可以有以下几种解读:(1)单元疑问句;(2)多元疑问句;(3)长距离逻辑式疑问词移位;(4)驴句;(5)否定极词。在逻辑式层面上,所有这些疑问词原位的表达式都可以由(6)这样的算子-变量结构表达出来。其中,疑问短语在语义上可以被拆分为算子(OP),变量(VAR)(x),约束(RES)和辖域(SCOPE):(6)[CP(OP,VAR(x),RES) C [Scope…x…]]除了有大量文献探讨(6)表达式的衍生以及它在疑问词移位和疑问词原位中的条件,也不乏很多关于疑问词移位的习得研究,而对于疑问词原位习得的研究却是寥寥可数,更有甚者,几乎没有关于多元疑问句和驴句的习得研究。本研究试图从普通话儿童习得疑问词原位的大量数据中对以上几种解读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些尝试性的解释。相关的习得数据是来自2岁6个月到7岁11个月的698名普通话儿童完成的问题匹配图片任务。该试验的结果可总结如下:(一)3岁5个月以下的儿童中有50%能够理解疑问句的疑问属性;4岁到4岁11个月达到80%;5岁几乎能达到100%。(二)在疑问词原位的习得发展中,儿童对于算子变量结构中的约束是敏感的。“事件”和“人物”的约束要易于“时间”、“地点”、“工具”和“方式”。最难的约束是“原因”。(叁)儿童对于变量的数目和出现次数也是相当敏感的。多元疑问句和驴句都是多个变量,所以它们的习得要难于单元疑问句。(四)从显性移位语言中的长距离疑问词移位中我们可以看到儿童对于Spec-CP和原位疑问词的距离也是敏感的。超过40%的2岁6个月到4岁5个月的儿童和20%4岁6个月到7岁11个月的儿童在理解含有复杂NP的疑问短语的疑问句上有困难。(五)疑问句的习得过程与极词的习得过程基本保持一致。这些关于习得研究的事实表明:(六)儿童被赋予先验知识:(1)识别句类(包括C[+WH]);(2)算子变量结构的逻辑概念;(3)变量约束;(4)疑问句和驴句中null-OP[wH]的词汇选项。如Crain(2012)所述有关逻辑连词的本质,这些都是UG的一部分,在基本数据的基础上需要时间来圈定词汇选项或重新内化(Chomsky,2004).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年幼的儿童在解读疑问句和驴句上比年长的儿童要缓慢,而年长的儿童在所有题项上都要好于年幼的儿童。(七)算子变量结构的运算复杂性调节着儿童习得发展的时间轴。多元疑问句中典型的配对解读依附于同一从句中一个疑问算子约束两个以上的变量:0P{WH}(X,y)(…x…y…),但在驴句中,一个疑问算子是在两个从句中约束两次出现的同一变量:OP{WH}(x1,x2)((…x1…)(…x2…)).这种复杂的计算使得多元疑问句和驴句的习得变成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不能被归因于工作记忆的负担。
唐燕玲, 兰静, 唐科[10]2011年在《英汉疑问词移位与否的原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以焦点和突显观为理论出发点,探讨特指问句中英语WH-词移位和汉语疑问词留在原位的原因。在特指问句中,英语疑问词前置,最根本的原因是英语的焦点化成分必须得到突显而前置;而汉语并不需要突显疑问焦点,因而疑问词保留在句法原位上。
参考文献:
[1]. 疑问词移位和疑问词原位[D]. 许敏. 南京师范大学. 2003
[2]. 计算复杂性与第一语言迁移——以汉语第二语言态度疑问句为例[J]. 袁博平. 世界汉语教学. 2017
[3]. 法汉疑问词原位结构对比研究[J]. 吴桐.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
[4]. 《截省句的原位解释》述评[J]. 周永, 吴义诚.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8
[5]. 汉语截省句[D]. 刘丽萍. 北京语言大学. 2006
[6]. “句子类型标示假定”与疑问语气的句法标示[J]. 徐杰, 王娟. 语言科学. 2012
[7]. 从焦点和突显观分析英汉疑问词的位置差异[J]. 傅志海.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8]. 从文化差异看语言间的异同——以英语、汉语和维吾尔语疑问结构构成对比研究为例[J]. 力提甫·托乎提. 语言与翻译. 2015
[9]. 普通话儿童疑问词原位习得研究[D]. 李娜. 天津师范大学. 2015
[10]. 英汉疑问词移位与否的原因分析[J]. 唐燕玲, 兰静, 唐科.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