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外语教学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看论文,教学改革论文,外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社会上以及外语学术界有关外语教改的呼声越来越高。现存的外语教育体制和外语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外语教学究竟应该朝什么方向改革,如何进行改革,许多人可能还心中无底。本文试图从外语教学的一些特殊规律以及我国外语教学的特殊环境出发,提出我国外语教改应该朝“适当推迟,缩短周期,强化训练,专业提高”的方向进行试验,以此全面提高我国外语教育的水平和公民使用外语的总体水平和能力。由于英语是我国开设范围最广、学习人数最多的一门外语,因此本文所讨论的外语教改主要是指英语教学的改革。
一、我国外语水平和外语教育现状分析
由于英语已经实际上成为一种国际性的通用语言,英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和经济资源。在欧洲大陆,几乎每个国家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都能用英语进行交流。几乎所有大学毕业生都能流利地使用英语。尤其是在荷兰、丹麦、比利时等国家,其大学教师英语水平之高,完全可以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撰写学术专著。实际上,这些国家的语言专家在某些方面对英语的研究水平甚至超过了英、美。在英国,语言教育,尤其是语言教材和工具书的出版和版权交易,已成为其重要的产业,每年为国家赢得非常可观的财政税收。每年英国派往世界各地从事英语教学的人数成千上万,每年寒、暑假到英国短期进修英语的大、中学生更是不计其数,这不但为英国社会提供了许多的就业机会,而且大大提高了英语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李岚清副总理曾经在一次外语教育改革座谈会上指出,印度的投资环境在许多方面其实不如中国,但由于印度国民的英语水平普遍较高,因此近几年外资企业在印度对高新技术(尤其是电脑软件的开发)的投资出现了迅猛增长的势头。
我国外语教育的历史并不长。从清代正式设立同文馆教授外语算起,也不过100多年的历史。但我国外语教育的成就是巨大的。 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外语院系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外交和翻译人才以及外语师资。应该说,我国外语专业教育的水平是比较高的,是非常成功的。但是,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外语教育和全民外语普及教育,虽然也取得了不可抹杀的成绩,但总体来说,投入和收益严重不成比例。首先,从初中,甚至是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毕业,每个学生花在外语学习上的时间超过了2000个课时。但大学毕业后真正称得上外语“过关”,即能用外语进行一般的交流、阅读外语专业书籍的人恐怕不会超过10%。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在继续学习200—300个课时的外语之后,能真正过关,即用外语撰写专业论文的人恐怕也不会超过10%。许多大学生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几乎把前一两年大学生活50%的时间花在了外语上。而通过这一考试的大学毕业生很难说外语已经过关。几乎50%的人无法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我们的高校教师,能用外语阅读专业书籍的人恐怕不到10%,能用外语发表有一定质量的专业论文的不到1%。我们的留学生,虽然大多数高分通过了托福考试, 但到了国外高校学习时,虽然能逐渐适应课堂教学,但基本上不能流利地用英语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从国外中国留学生在内部电脑网络上发布的英语信息看,几乎是“没有一篇中没有语法或用词错误”,所谓“无错不成篇”。许多人更是不敢开口讲英语。即使鼓起勇气讲出来的英语,也多半是磕磕巴巴,与欧洲同学,甚至是来自阿拉伯国家的同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1 )语言环境;2)师资水平;3)教学和学习方法。语言环境包括周围使用外语的人数和场合、官方媒介、总体外语水平等。严格地说,我们缺乏欧洲国家所拥有的语言环境。英语是它们的第二语言,因为无论是官方媒体,还是周围人的英语水平都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而且,由于它们的语言和文化传统相近,学习英语心理上没有什么大的障碍。而在我国,英语是地地道道的外语,而且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化属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学生学习外语需要克服语言和文化上的双重障碍,学习英语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更为不利的是,我们外语师资的总体水平是比较差的。许多外语教师自己恐怕都不能讲和写流利的外语,这样的师资如何教出高质量的学生?更糟糕的是,许多外语教师没有经过教学法的培训,没有起码的语言教学方法的概念。上起课来要么“以前教师怎么教我,我也怎么教学生”,要么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更不要说近年来由于外语人才的匮乏和物质利益的诱惑,许多外语教师身兼多职,整日疲于奔命,根本没有心思坐下来读几本理论书籍,搞一些理论研究,弄清楚外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并好好研究怎样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另外,从学生的角度看,许多学生学习外语,其主要目标是为了通过某一考试,几乎是通过做习题来学外语。通过了考试,目的达到了,外语书就不知给扔到了何处。
二、有关外语教学的几个重大误区
在我国,社会上和部分教育管理人员对外语教育在认识上存在着以下几个重大误区:1)外语教育年龄越早越好;2)外语是一门知识课;3)外语教育时间分散比集中效果好。
我们外语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外语学习的战线拉得太长,从小学一直到研究生毕业都在学外语;而且把外语课上成了一门语言知识课,而不是一种培养实践能力的实践课。各种各样已经社会化的考试使外语教育的应试倾向比起其他学科来更为明显。
从小学低年级就开设外语课,根据我国现有的国情来看,其实违反了外语教育的基本规律。语言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习得的过程,没有适当的语言和文化环境是不可能学会一种语言的。国内外语言和心理学专家一致认为,儿童自动习得一门语言的年龄是在5岁左右。5岁以后,这一“语言习得机制”就逐渐失去作用。儿童不费力地与母语同时习得另外一种语言的最重要条件是真实有效的语言环境,所学的语言必须是其生活环境的一部分。有了适当的语言环境,5 岁左右的儿童是不用“教”就能学会某种语言的。如果让儿童在课堂环境下,在缺乏外语是其母语的教师(native-speaker)的辅导的情况下“学习”一门外语,顶多学几句简单的会话和一些简单的词汇,而且往往是事倍功半。其学习语言的优势不但得不到发挥,反而会因不当的教学方法而使儿童产生厌学情绪。据观察,在学校课堂教学环境下学习外语最有效的年龄应该是11岁至20岁之间。这在国际外语学术界已是共识。国内许多著名语言专家,如广外的桂诗春教授等十多年前就公开对“外语学习越早越好”提出过质疑。就我国的语言环境和师资水平而言,小学开设外语说得好听一些,是效果不明显,因为无数事实证明,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中,小学、中学开始学外语的,与大学开始学外语的,在大学二年级后就几乎没有了差距。说得严重一些,小学开设外语弊大于利,是教育资源的浪费,是增加儿童的精神和学习负担。从小学一年级就开设外语更是多此一举。除非是有特殊条件和特殊目的,我们不赞成小学开设外语课。
外语教育中的另一个误区是把外语看作与历史、地理、物理、化学一样是一门知识课。实际上,外语学习完全是一种能力和技能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听说、阅读和写作实践;学生只有在大量的语言实践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掌握外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只是一个向导和顾问,课堂教学只是重要的实践场合之一,大量的工夫应该花在课堂之外。
外语教育的第三个重大误区是认为分散学习比集中学习好。一名中国学生如果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外语,一直学到博士毕业,一共要学习至少12年的时间,总共超过2000个课时,但结果根本不能与从未学过外语,但只集中学习两到三年的外语专业学生相比。原因何在?我们不排除有其它因素的影响,但毫无疑问,语言能力的培养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看,通过强化和集中训练学习更为有效。我认为,外语教改的重大举措之一应该是把分散在十几年的外语教学集中在2—3年内进行,在不增加外语总课时的前提下,实行外语集中和强化教学。这是改变外语教学质量不高和外语无法真正过关状况的关键之一。当然如何集中,如何强化,在哪一个阶段集中和强化可以探讨。我的这一观察和见解许多外语教师都同意,但在目前的教育体制和师资条件下,大规模推行这一外语教育模式有一定的困难,也不完全切合现在的实际。但能否在全国搞几个试点?目前,部分地区正在探索“外语一条龙”的实验,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其艰难性不言而喻。但是,通过实验,通过总结经验教训,通过活生生的事实,将能获得宝贵的经验和第一手资料,对更大范围内的外语教改提供启发、示范和借鉴作用。
三、我国外语教改的方向和方法
1. 改革现有外语教育模式、外语教法和学习方法
我曾经在有关外语教改的讨论中提出了我国外语教改的16字诀:“适当推迟、集中学习、强化训练、专业提高”。现再加以简单的说明。
“适当推迟”,即推迟外语学习的年龄。除非师资条件特别好,如由直接说外语的外国人作为教师,不必在小学就开设外语课,更无必要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就开设外语课。“集中学习”,就是如前面提出的,把分散在十几年的外语课程集中在2—3年内进行。可以放在高中,可以放在大学低年级,也可以尝试放在初中。可根据实验结果和具体条件决定。现在国外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是研究学习者的特点和学习策略对外语学习效果的影响。我们也应该加强对成功的外语学习者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调查和研究,总结出中国人学习外语的规律和最佳途径。
2.建立外语教育研究和实验基地,提高对外语教育规律的认识
虽然我国对外语的需求如此巨大,从事外语教学和学习的人数如此众多,但国内还没有一个专门的外语教育研究机构,也没有相应的从事外语教育改革实践的实验学校。国外有关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学术专著汗牛充栋,但在我国,有一定质量的有关外语教育方面的学术专著加起来也不超过10本。而且理论与实践也几乎完全脱节。一些教材的编写甚至都是“跟着感觉走”,更不用说充斥市场的大量外语应试练习册了。我们缺乏对中国人学习外语的规律系统的研究和认识,这无疑是造成我国外语教育“差、慢、费”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建议,建立一个或多个国家级的从事外语教育理论研究和外语实验教育的基地。建议成立“外语教育研究所”,招收和培养外语教育理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同时,在现有的外语附中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外语教育实验基地,对不同年龄和学校层次的外语学习者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教学实验。
3.逐渐开放外语媒体,改善外语学习环境
在外语媒体和学习环境方面,我国与欧洲、印度等相比,处于明显的不利地位。在全国范围内,如果能逐渐开放国外有关著名电视和广播节目,同时也逐渐提高我国自己办的外语报纸和电视广播的数量和质量,这将对改善外语教育的语言环境,提高外语教学质量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也是提高全民外语水平的一个重要保证。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国际化大都市,也是处于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城市。但我们目前只拥有2 份英语报纸(Shanghai Daily和Shanghai Star)、半个外语电视台(IBS),目前还没有一家专门的外语电台,这与上海的国际大都市地位是极不相称的。荷兰有几十个电视频道,其中许多是英文节目,包括美国的CNN、英国的BBC等。在荷兰, 许多出租车司机的英语水平甚至比我们的大学生还要好,这与其所在的英语环境不无关系。建议逐渐开放部分国外重要电视节目,如英国的BBCI和美国的PBS等。 这两家的一些公益性节目(如有关历史和自然方面的专题节目)质量非常之高,既能丰富国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和世界知识,又能为外语学习者提供免费和标准的语言学习机会,真是一举多得。同时,在全市公共场所,提供中英文对照指示牌和文字说明,既方便国外旅游者,也不失为提高普通市民外语水平的一种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