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 211500
【摘 要】目的:分析急诊抢救应用于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208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04例)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抢救治疗,实验组(104例)患者在常规急诊抢救治疗基础上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抢救应用于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更佳,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呼吸衰竭;临床效果
在临床中,支气管哮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重症哮喘属于气道内常见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常伴有呼吸衰竭症状[1]。为提高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中,特选取我院于2015年7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208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主要探究急诊抢救的应用价值。相关研究报告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纳入病例均为我院2015年7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抽取208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与实验组均占104例。该次研究提案已上交至医院伦理委员会,且经过审批,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104例患者中,年龄为25-70岁,年龄平均值为(46.58±3.25)岁;男性患者占54例,女性患者占50例;病程最短为2年,最长为11年,平均病程为(6.25±1.34)年。
对照组104例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别占58例;46例;年龄为27-71岁,年龄平均值为(46.70±3.33)岁;病程最短为2年,最长为10年,平均病程为(6.20±1.29)年。
将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发现差异并不显著,统计学无意义,组间可对比。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急诊抢救治疗,包括水电解质紊乱纠正、解痉、祛痰、平喘以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
实验组,在常规急诊抢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机械通气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其适当的机械通气治疗。治疗间,应将其吸气压力控制在12-18mmH2O,呼气压控制在4-8mmH2O。患者的呼吸频率保持在每分钟15次。每天至少治疗6小时,对于病情严重者,可行全天通气治疗。
1.3 观察指标、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水平。
1.3.2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2]: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各指标恢复正常,日常生活可自理。
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相关指标均好转,生活基本可自理。
无效---未达到以上任何一条指标。
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文中数据用SPSS20.0软件核对,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形式表示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卡方检验。用P<0.05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2.2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对比差异并不显著,统计学无意义(P>0.05),详情如下所示:
对照组:PaO2为(54.30±6.25)mmHg、PaCO2为(71.61±6.31)mmHg;实验组:PaO2为(53.45±6.52)mmHg、PaCO2为(72.41±5.84)mmHg。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实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文:
对照组:PaO2为(73.22±5.74)mmHg、PaCO2为(65.21±5.58)mmHg;实验组:PaO2为(84.59±5.77)mmHg、PaCO2为(52.31±4.28)mmHg。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存在多种炎症细胞参与,使得临床在对该疾病进行治疗时,需要面对较大的挑战。随着支气管哮喘发病率的上升,病情严重者常用存在各种不良症状,其中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较为常见[3]。
临床常规治疗可改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疾病状态,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后,且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急诊抢救治疗)。实验组患者的PaO2、PaCO2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结果显示,对于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及时并果断采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为进一步对症治疗争取时间。
综上所述,对于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进行机械通气实施急诊抢救治疗。由于机械通气治疗属于急诊抢救中的辅助性方法,其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因此,应把握通气和撤机时机,避免对患者的脏器功能产生损伤。
参考文献:
[1]任彩红,肖素红,杨树科. 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J]. 中国实用医刊,2015,42(24):99-100.
[2]陈先养. 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9):4341-4343.
[3]王明斌. 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218例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6):3181-3181.
论文作者:刘腾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急诊论文; 哮喘论文; 重症论文; 呼吸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