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中医医院 301800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医源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护理对策。静脉炎是由于选择穿刺部位不当,因下肢及远端静脉血液回流缓慢,血液滞留;反复多次穿刺静脉损伤血管管壁和内膜,静脉壁受损后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凝块,导致血栓性静脉炎;反复、快速,大量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导致血液流动及血浆渗透压改变引起静脉炎。因感染、穿刺点消毒不严格,操作护理不当引起的静脉炎等原因。根据原因提出相关护理措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关键词:静脉炎;护理;原因;预防
静脉炎是输液治疗过程中最常见是并发症之一,临床观察发现经外周静脉途径输注药物引起病人局部浅表静脉不同程度的静脉炎。其临床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该病不但增加患者痛苦,而且影响治疗效果.通过对2008年1月-2010年 1月入住我科的120例病人应用静脉输注药物后出现的局部静脉炎原因进行回顾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0 年1 月发生静脉炎的120例患者,其中,男65 例,女55 例,年龄19 - 67 岁,120例患者均在静脉输液后出现输液部位局部疼痛红肿,并出现输液一侧上肢水肿现象,严重者出现硬结等炎症表现,均经临床诊断为静脉炎。
2.原因分析
2.1化学因素。静脉内输入各种刺激性溶液(各种抗生素、烷化剂和有机碘溶液或高渗溶液);应用刺激性的药物(各种化疗药物)及非生理性pH值液体的输入,特别是以下药物的输注导致静脉炎的发生。(1)高渗性脱水药。如20%甘露醇或油果糖是神经外科患者的常用药。一般认为,血浆渗透压的增高是导致静脉炎的主要因素之一,当输注高渗液体时,血浆渗透压升高,白细胞增多,并产生炎性反应改变,使静脉收缩变硬,表现出静脉炎。而且又要求其滴速快,使用间隔时间短,加之浅表静脉反复使用,使静脉壁受损,增加了药物外渗的机会,不仅威胁血管周围组织,同时加重受累血管的炎性反应刺激。(2)青霉索及其他抗生素,由于药物浓度高,输注时又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滴完,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形成红肿性静脉炎。(3)七叶皂苷钠是一种消肿抗感染药,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创伤或手术所致肿胀及静脉回流障碍等均有显著疗效,但七叶皂苷钠对黏膜和肌肉组织有较强的刺激作用,静脉给药对血管刺激性大,致局部红肿疼痛,发生局部静脉炎?[1]。
2.2机体因素
免疫力低下是发生静脉炎的一个重要因素。免疫力显着降低,对穿刺所造成的静脉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机械性刺激、化学性刺激及细菌所致局部炎症的抗炎能力也随之降低。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偏瘫患者,因患侧肢体血流缓慢,输液时药物滞留于局部静脉的时间延长,加上穿刺所造成的静脉壁受损,若较长时间输液,极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2]。
2.3 微粒污染:微粒污染是输液性静脉炎的重要诱因之一。静脉污染途径包括静脉滴注器具、配液操作和空气污染。此外,不合理药物配伍亦可导致静脉滴注中不溶性微粒倍增,研究证明配伍药物的数目与静脉滴注中微粒数量呈正相关,特别是注射用粉针剂、中药注射剂加入输液后微粒数量显著增加。
2.4 液体输入量和速度。液体输入量与静脉炎的发生也有关系。静脉输液量>1500 ml/d时发生静脉炎的概率明显大于输入量<1000 ml/d。输液速度大于血流速度,增加血管壁的侧压力,则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明显增高。特别是在下肢静脉内大剂量输液。由于下肢静脉瓣多。远端血流回流缓慢,血液在血管内滞留容易形成血栓而淤滞,导致静脉炎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静脉炎的预防
3.1 合理安排静脉滴注顺序:合理安排静脉滴注顺序可以减轻化疗药物和高渗透压药物等对血管壁的刺激性。输入高浓度及刺激性较强药物的护理可在穿刺时先将输液器与 0.9%氯化钠注射液相连,待穿刺成功后再接入高浓度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静脉快速滴注 20%甘露醇时,尽量减少同一静脉连续性注射的次数;在穿刺前 5 min 用湿毛巾热敷或用硝酸甘油注射液外擦穿刺部位及穿刺部位近心端,也可将甘露醇加热至 28 ℃左右;输入高渗液或刺激性药物再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 20 mL 左右后,再行拔针或肝素盐水 2~5mL 封管 [3]。
3.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从液体的配制到输液完成的整个护理工作中,护士都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规程。对于静脉留置针,用透明敷贴固定牢,避免滑动和滑脱,并注明日期时间,隔2d或3 d按外科换药法更换敷贴。肝素帽处用无菌纱布包裹固定,避免尘埃、细菌等进入[4,5]。
3.3加强护理评估,选择合适血管
对于活动度较大和血管条件不好的患者.要尽量选择上肢静脉,相对粗宣、有弹性、血液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不易于固定的血管,这样可以减少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使患者减轻痛苦,降低护理成本。对于长期输液的患者,应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开始。尽量选用管径大于3mm的静脉[6],避开靠近关节、瘢痕,受伤、感染的静脉”[7]。
3.4输液肢体保暖用热水袋(水温60℃~70℃)给病人的输液肢体保暖。能使病人感觉舒适,还能改善血液循环,加快静脉回流。增强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助于血管壁创伤的修复,增强静脉局部的抗炎能力,起到预防静脉炎的作用。提倡采用干热疗法,以免浸湿床铺[8]。
4. 参照INS对静脉炎的护理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对静脉炎的不同分度可有不同的护理。
4.1 I度静脉炎采用红外线灯照射疗法,每日2次,每次20min~30 min,红外线的热作用能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而止痛;11度和Ⅲ度静脉炎采用硫酸镁湿热敷,疗效较好。或者将硫酸镁和甘油配成甘油硫酸镁乳剂,持续外敷,每日更换1次,治疗静脉炎疗效确定。或者用鲜芦荟汁沿血管走向均匀敷于炎症部位,每次3 h~4 h,并将患肢抬高,在局部敷药的同时配合红外线照射15 min~20min,必要时配合应用抗生素.
4.2湿润烧伤膏的主要成分为:黄芩、黄柏、黄连等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活血化瘀、软化血管壁、祛腐生肌之功效,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增加组织代谢,利于创面修复,另外通过保护神经末梢和松弛立毛肌达到止痛作用 [9]。广泛应用于临床化学治疗性静脉炎、静脉滴注外渗、静脉炎等.
4.3 鲜土豆片外敷:先将土豆洗净,再切成约 0.3 cm 厚的薄片,放入清洁容器中,然后将静脉穿刺针眼处用 0.5%的络合碘消毒,用无菌输液贴保护。再将土豆片沿静脉炎的走向贴敷,上面用保鲜膜覆盖。贴敷后患者有清凉舒适感,可起到止痛消炎的作用。
5.讨论
输液中静脉炎应针对静脉炎发生的原因而采取正确防护措施至关重要,这不仅可提高临床静脉输液治疗质量,而且可改善患者对静脉治疗的满意度,减少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同时应该严格控制输液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加强静脉液配置中心的规范化管理,加快静脉炎输液护理专业化的步化,提高静脉输液治疗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99.
[2]吕美玲,输液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对策【J】.家庭护士,2007,5(7):44-45.
[3]黎旌红. 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原因分析与对策. 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31鄄32.
[4]陈艳芬.输液性静脉炎的防治[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8.
[5]陆玉全.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口].中国实用护理学杂志,2004,20(5):74.
[6]马琳,王素梅.留置外周静脉套管针导致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2):7909.
[7]何瑾劳,欧阳光华,涂婵.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明.山东医药,2008。48(26):73.
[8]高杰萍.鲜芦荟治疗机械性静脉炎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7,110(4):28.
[9]董叶丽. 甘油硫酸镁乳剂治疗外周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护理学杂志,2001,11(16):647.
论文作者:郭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4
标签:静脉炎论文; 静脉论文; 药物论文; 血管论文; 局部论文; 患者论文; 发生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