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师刘炎歌“圆圈实践”赏析_数学论文

以变异练 演绎别样精彩——特级教师刘延革《圆的练习》一课赏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一课论文,教师论文,精彩论文,刘延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一次名师教学展示活动中,笔者听了特级教师刘延革执教的《圆的练习》一课。整节课,刘老师巧妙地将几个圆不断组合、变化,演绎出了别样的精彩,让人回味无穷。现摘录其中的几个教学片断,以飨读者。

教学片断一:

师:(课件出示下图)看了这两个圆,你们获取了什么信息?能计算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吗?

师:第一位同学直接利用环形面积计算公式来算,第二位同学用大圆面积减去小圆面积,实际上这两种方法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用大圆面积减去小圆面积。还有别的方法吗?

师:在这些方法中,哪一种最为简单?为什么?生4:第3种方法最简单,因为这种方法是一步计算。

师: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死套公式。像这一题,可以直接用已知的信息来解决。(课件出示下图)现在阴影部分的面积又是多少呢?

生:还是,与刚才阴影部分的面积一样大。

师:(课件出示右图)那现在呢?

生:还是

师:也就是说,只要小圆在大圆里面,无论小圆的位置怎样改变?阴影部分的形状虽然变了,但面积的大小不变。

赏析:将两圆移动,不断变化、组合,发挥同一学习素材尽可能大的功能。在追求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同时,通过观察、比较、辨析,让学生多中择优,渗透了灵活应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方法。

教学片断二:

师:那如果把这两个圆这样放,(课件出示下图)这时有甲、乙两个阴影了,这两个阴影部分的面积相差多少呢?

(学生陷入思索之中,过了一会儿,有同学举手打破了课堂的沉寂:老师,这两个阴影部分的面积还是相差。)

生2:我们的方法是:假设大圆面积为8,小圆面积为6,空白部分面积为1,那么“8-1=7,6-1=5,7-5=2”与8-6=2的结果一样。

师:刚才,通过我们的群策群力,用公式推导和假设证明了结论的正确性,真不简单!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不但要知道结论,更重要的是要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像这一题,甲与乙这两个阴影部分都是不规则图形,无法求出它们的面积,但我们如果能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就能转化为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

赏析:在学生得出正确答案后,教师没有予以肯定,而是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来证明,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现学生各自的思维方法。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做法,有助于学生在反思中成长,其所得到的结论蕴含的价值远远超过书上的知识——这个结论包含着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态度。这样教学,学生能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数学思考,并促进科学思维能力的形成。

教学片断三

师:(课件出示右图)有三个相同的圆,半径为2厘米,连接三个圆心,求三个阴影部分面积的和是多少?

生1: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把三个阴影拼起来,正好是一个半圆,所以面积是

师:你能用转化的方法把三个阴影通过移动组合成一个半圆,真能干!

生2:我想,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所以每个圆心角是60度,那么可以先算每个扇形的面积,再乘以3就可以了,列式为

师:你会求扇形的面积,真了不起!那中间这个芯(空白部分)的周长又是多少呢?

生3:这个芯的周长也恰好是圆周长的一半,所以是3.14×2×2÷2=6.28cm。

赏析:“将三圆组合,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和芯的周长”这一开放性的问题,再次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提供了广阔空间。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巧妙地解决了问题。同时,越来越多的变式,让学生感受到问题层出不穷,变幻莫测,进而体验到数学的奥妙和神奇。

教学片断四:

师:老师这里有一幅图,(课件出示右图)有4个相同的圆,半径都是2厘米,根据这幅图,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又该怎么解答呢?

生1:正方形内4个扇形的面积的和是多少?列式为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4个扇形合起来正好是一个圆。

生2:我的问题是:中间那个芯的面积是多少?列式为:

生3:我的问题是:正方形外面4个扇形的面积总和是多少?列式为:

师:为什么?

生3:因为外面4个扇形恰好能拼成3个圆。

师:根据这幅图还能提出许多问题。在我们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固然很重要,但提出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要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这样才能使我们更聪明。

赏析:“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给学生一个自由翱翔的思维空间和自主表现的舞台,开放的情境使课堂气氛达到一个新的高潮。这样教学,学生的思维活跃,并能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提出问题,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也让学生深深感受到数学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标签:;  ;  

特殊教师刘炎歌“圆圈实践”赏析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