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新课程背景下,需要化学教师科学运用科学探究手段,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掌握正确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结合化学课程知识和学生实验,设计和总结出完全能够操作的系列家庭小实验,作为化学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与形式。
一、编制家庭练习性实验,培养学生基础实验技能
“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法庭。”依据化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趣味性家庭小实验,积极创设乐学探究的情景,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浓厚兴趣,充分体现学生实验对新知识映射、铺垫的主要作用,要求全体学生分清主次,仔细观察,同时安排联系练习性家庭小实验时,慎重考虑其操作便捷安全,要求原理明显直观,通俗易懂。
1.1、证明CO2化学性质:学生自主配制澄清的石灰水,选用饮料软管作为导气管,向其中吹入CO2,观察分析澄清与混浊互换的系列现象,同时破解鸡蛋浸泡在石灰水中,能够长期保鲜的化学原理。可以组织探究活动,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
1.2、溶液和浊液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⑴配配制三种溶液:食盐、高锰酸钾、白糖水溶液。⑵选择配制不同的浊液:面粉、植物油、农药乳液分别加入水中震荡或搅拌,对比分析总结出溶液与浊液不同特征的分水岭。
1.3、探究蜡烛及其燃烧的家庭小实验出现三次:要求学生综合操作,首先观察和描述石蜡的物理性性质,包括石蜡的色味态、硬度、密度等。再细心观察火焰颜色及分层;控制石蜡不完全燃烧会生成炭黑。然后,点燃蜡烛燃烧后收集产物,依据生成物确定含有氢、碳元素。最后结合有机物甲烷、乙炔、酒精燃烧实验,证明蜡烛具有有机物共同特点,有效组织借鉴,形成动手操作检验化学原理的观念。
还可以组织金刚石刻画玻璃;糖水互溶观察体积变化,反问“1+1是否一定等于2”;测试保鲜膜保险能力;增强家用养鱼缸水中涵养量等家庭小实验,加强学生实验的练习技能,仔细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获得具有探究价值的科学结论,能使学生加深对化学新课程知识的理解,不断积累更为丰富的感性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体系,来验证、拓宽化学课堂的实验内容,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
二、注重家庭实验实效,规避学科中心的倾向
化学教师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了解化学在工农业、日常生活以及现代科技的广泛应用,每时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科技发展新动态,调动学生注重联系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密切关注课程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样就利于指导学生观察操作,收集资料,主动探究,同时还要合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1、石墨可作润滑剂:可以安排修复旧门锁或CD磁带,通过注入、涂抹铅笔芯粉末,反复将钥匙或磁带转动,说明石墨是性能良好的润滑剂。并取用干电池石墨电极作为导体,配装成简易照明电路,说明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
2.2、木炭或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仿照净水装置的结构原理,以探究小组问单位,合作设计出合理耐用的净水设备,正视生活用水常常会不卫生,有待净化的必要性,还进行家庭用水情况调查,这样从生活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升华。
2.3、清洗餐具:调查家庭中餐具附着的污渍,其成分主要是油脂类,分别试用以下方法清洗餐具:①只用冷水,②只用热水,③在冷水中加几滴洗涤剂,④在热水中加几滴洗涤剂,然后在规定时间内清洗,对比哪种方法洗涤效果最好,分析洗涤的原因。
实用型实验能让学生把掌握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学习实际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要通过具体生活实践,增长课外见识,丰富动手操作的实践经验,也可适度设置一些生活难题,让学生在理解中思考,在思考中体会,维持理性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两维性,巩固加深和拓展理论知识。观察铁锅、热水胆内的水垢,认识如何防止水源二次污染,充分了解鸡蛋壳和水垢的形成原因,如何进行成分鉴定,其中可能含有什么物质?并完成醋酸除去水垢的处理方案,自己设计探究程序的格式,认真撰写科学的探究实验报告。
三、积极开展实验探究,展望理论发展的前景
著名科学家牛顿提出:“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学生已经拥有一定高度的知识容量,设置一些探究性问题,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学会应用相关知识原理。这时化学教师要结合感性材料,适当进行启发诱导,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对比、推想,促进学生的思维方向发展到生活、学习当中去。
还可以提出多组学生实验合并串联起来,渗透实验设计的科学思想方法,既可以节约时间,也可增强实验的对比效果。例如就有: O2、H2、CO2制取和化学性质实验合并串联;常见金属活动性排序等,这样做学生学习的心理倾向积极参与,思维结构在实验中获得强化、巩固、完善。
3.1、金属材料的锈蚀条件和保护措施:运用假说法对比完成,①分别取三枚新铁钉,放入三种环境中:蒸馏水、植物油和放有干燥剂的玻璃杯中,②连续一周每天观察铁钉生锈情况,并每天认真做好记录,③填写实验报告格式,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一般规律,从而了解金属锈蚀原理以及采取防锈措施。
3.2、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取两根缝衣钢针,用镊子夹持烧红立即放入冷水中进行淬火,增强其硬度和耐磨性。接着把淬火的钢再经进行回火处理,就会恢复钢材料的部分韧性,试验能否将其弯曲,根据生活经验认识主要金属材料和热处理方法。
3.3、检测生物酸碱性:从自然中寻求酸碱指示剂的代替品,提炼精制花青素和紫罗兰液汁,增强生物化学的趣味性,学生自行设计“无字天书”、“一针见血”等小魔术。亦可利用“烧碱”氢氧化钠的强腐蚀性,自制精美的“叶脉书签”。
四、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健全持续发展的探究氛围
化学实验教学与环境教育和谐进行,必须强调学生共性发展和个性教育相融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探究活动,广泛联系生产生活中众多的实际问题,确定好“选题 --收集数据--分析处理--提出建议--应用实践”的科学探究模式流程,积极寻找环境污染的源头,经过细心观察,动手操作,将环境教育放在化学课程改革的主要地位,逐步提升学生的环境意识。
4.1、CO毒性验证:将家用煤气充入装有新鲜猪血的透明塑料袋,观察鲜血有鲜红色逐渐变黑,也可用医学小白鼠生活在CO环境中验明。此实验设计直观生动,弥补家庭小实验的感性实例。
4.2、普及家用沼气:考查本地农村能源问题及其对策,宣传推广家用沼气,解决农村燃料问题,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
总之,化学新课程要积极倡导科学探究,化学课堂实验教学要全力参照家庭小实验具有贴切生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等特点,在确保家庭小实验设置科学合理,程序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精心选择和编制多组化学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在家庭小实验操作环节中承担“小化学家”,“小设计家”,“环保小卫士”等多元角色,促进学生在交织的角色体验中,切实加强社会责任意识,这样化学新课程知识就得以顺利迁移,深化应用,合理培养学生的课外探究能力,并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孙银.浅析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J]. 未来英才,2014,(4).doi:10.3969/j.issn.2095-4549.2014.04.008.
[2]唐必武.浅析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J]. 新课程学习·下旬,2013,(11).
论文作者:高群英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化学论文; 学生论文; 家庭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科学论文; 操作论文; 知识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