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左胸小切口配合管状胃与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刘日清 刘如峰 阮永军 黄仁林 吴永茂

刘日清 刘如峰 阮永军 黄仁林 吴永茂

广东省廉江市人民医院 524400

【摘要】目的:与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对比,探讨经左胸小切口配合管状胃食管癌切除术临床价值。方法:收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左胸小切口术组)36和对照组(常规手术组)32,将其分别采用经左胸小切口配合管状胃食管癌切除术和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切口长度、开胸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心肺并发症、切缘残留情况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经左胸小切口配合管状胃对食管癌进行治疗,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达到了食管癌手术治疗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切口;管状胃;食管癌;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识码:A

为了评价经左胸小切口配合管状胃食管癌切除术和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本研究组对68例食管癌手术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食管癌患者,均经病理及上消化道钡餐X线透视检查证实为食管癌,B超,CT等全身检查均无远处转移,无严重的心肺合并症。根据手术路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左胸小切口术组)36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42~71岁,平均(61.2±3.4)岁,肿瘤位于食管上段13例,中下段23例;肿瘤长度2~14cm;TNM分期:I期5例,Ⅱ期18例,Ⅲ期13例;对照组(常规手术组)3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40~69岁,平均(59.8±2.7)岁,肿瘤位于食管上段12例,中下段20例;肿瘤长度1~12cm;TNM分期:I期4例,Ⅱ期16例,Ⅲ期1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部位、TNM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Sweet手术,全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行颈部或胸部食管胃吻合。观察组患者取右侧卧位,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左胸切口与进胸肋间平行,前起锁骨中线后达腋后线,依据病变位置确定切口长度可在1O~15cm间;左侧颈部沿胸锁乳突肌内缘作切口,长约3cm切口。皮肤切开后,电刀切开皮下脂肪组织,沿肌纤维分开胸壁肌肉组织,不切断肌肉及肋骨,紧贴下位肋骨上缘切断肋间肌,使肋间切口稍大于皮肤切口。肋间置入小号开胸器,分次缓慢撑开达5~8cm。双腔通气改单肺通气后借助压肠板,调整灯光位置能获得良好手术视野。电刀游离胸段食管及肿瘤并清扫淋巴结。不切开主动脉弓上纵膈胸膜,自主动脉弓后用手指钝性游离食管至颈部。管状胃的制作:切断胃短血管、胃网膜左血管,保留胃网膜左血管弓及胃网膜右血管弓。切断胃左血管,保留胃右血管。分离小网膜及大网膜至幽门;提起胃底最高点,于胃左动脉第4分支下缘、距大弯侧约6cm向上切除胃小弯侧部分胃壁,牢固缝合边缘并浆肌层包埋。完成管状胃食管颈部吻合。关胸时对切口的上下肋间神经根用长效局麻药阻滞麻醉。缝合肌层的前后筋膜以严密关闭胸膜腔。皮肤用可吸收缝线闭合。

1.3 评价指标

比较小切口组与常规组病人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开胸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心肺并发症、吻合口瘘、切缘残留情况及住院时间。术后1~6月,患者需每月复诊,6月后门诊随诊。

1.4 统计学方法

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36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手术切除效果,无术中输血,术中大出血,手术死亡等术中并发症。术后吻合口瘘1例;肺部感染1例;无其他并发症。全组患者切口长度10-15cm,平均(13.5±1.7)cm;手术时间160-240min之间,平均(174.7±24.8)min;开胸失血量(8.7±2.13)ml;食管切断端经病理证实无癌细胞残留;术后双侧上肢肩关节活动无差别,胸部轻微疼痛,切口愈合平整,1-2天即可下床活动,平均住院时间(9.8±3.12)d,术后6个月随访均生存

对照组32例患者,8例术中输血。术后出现肺炎4例,心房纤颤2例,吻合口瘘2例,胸部切口感染2例,乳糜胸1例,全组患者切口长度25~37cm,平均(31.2±4.1)cm;手术时间150-255min之间,平均(186.4±25.6)min;开胸失血量(22.6±3.57)ml;食管切断端经病理证实2例癌细胞残留;术后患者术侧上肢及肩关节活动受限,疼痛明显,多不敢深呼吸及咳嗽,34天方可下床活动。平均住院时间(15.2±4.27)d,除围手术期死亡1例外,其余术后6个月随访均生存。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切口长度、开胸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心肺并发症、切缘残留情况及住院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x±s)

3 讨论

本研究的经左胸外侧小切口在遵循传统手术方式的基础上,不切断肋骨、背阔肌等重要肌肉组织,减少对神经的损伤,从而有效控制了手术切口对患者造成的创伤。通过不断的加深手术熟练度,简化手术方法,缩短手术时间,以达到甚至短于传统术式耗时。此种术式采用管状胃替代,术中可将贲门、部分胃小弯以及全部胸段食管切除,同时可以胃小弯侧淋巴结及胃左动脉切除后,提高肿瘤的根治程度[1]。较小的管状体积可以减少胸腔占比,使心肺不受挤压,减少对心肺的干扰[2]。张宏飞等研究表明,经左胸小切口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相比传统,术中出血量、心肺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等均减少[3]。本文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经左胸小切口配合管状胃治疗食管癌较传统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综上所述,选择合适的手术路径对保证手术成功是非常重要的,经左胸小切口配合管状胃对食管癌进行治疗,可以满足手术暴露要求,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达到了食管癌手术治疗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钢,田宝文,朱晓锋等.Ivorlewis与Sweet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评价[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6(33):17.6

[2] 黄建豪,付俊慧,王卫光等.管状胃代替食管对食管癌术后肺功能的影[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O):29 30

[3]张宏飞.改良左胸小切口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l,16(32):2618

论文作者:刘日清 刘如峰 阮永军 黄仁林 吴永茂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5月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6

标签:;  ;  ;  ;  ;  ;  ;  ;  

经左胸小切口配合管状胃与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刘日清 刘如峰 阮永军 黄仁林 吴永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