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搞活国有经济的一系列报告之一--资本运营:找到一把金钥匙_国有经济论文

湖北搞活国有经济的一系列报告之一--资本运营:找到一把金钥匙_国有经济论文

来自湖北搞活国有经济系列报道之一——资本运营:找到了一把金钥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钥匙论文,湖北论文,国有经济论文,系列报道论文,资本运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 如何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各地在中央方针政策的指引下,都在探索并创造着自己的经验。本报记者不久前来到湖北省武汉市和其他一些地方,采访了他们“资本运营”的做法和进展情况,大有耳目一新之感。本报从今天起,将分四篇刊出这组《来自湖北搞活国有经济系列报道》:《资本运营:找到了一把金钥匙》、《资本运营:谁来使用这把钥匙》、《资本运营:怎样用好这把金钥匙》、《资本运营: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相信读者读完这组报道,也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如果把中国版图比做一只昂首的雄鸡,湖北省便位于雄鸡的腹部。如果说长江像一条巨龙,那么武汉市恰好处于心脏部位。如今,在这里“上演”的一幕又一幕“资本运营”的活剧,正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居地之优再加得天独厚,建国以来这里摆了许多国家级的大项目。而这笔雄厚的国有资产,如同——有待进一步开发的宝库

湖北省摆放我国重点大工业项目之多之全,可能是全国之“最”。请看:这里有以“二汽”为骨干的鄂西北汽车工业走廊;有以武钢、鄂钢、冶钢为骨干的鄂东南钢铁工业走廊;有以武汉为中心的重型工业基地(武汉重型机械厂、武昌造船厂、武汉锅炉厂均在全国同行业中以资产巨大而著称);更不用说已竣工多年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和正在紧张施工的三峡工程。记者站在武汉长江大桥桥头,沿江上下眺望,仿佛看到:整个荆楚大地简直是个聚宝盆,是个国有资产的巨大宝库。

它聚集着财富,创造着财富,同时又闲置着、“窝囊”着财富。武汉市共拥有2228户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1012亿元。到1995年底,武汉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81%。扣除不良资产后,有近二分之一的企业资不抵债。湖北全省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据省统计局对4000家企业测算,全省乡以上企业闲置资产达33.5亿元,其中仅设备闲置就达16.5亿元。

雄厚的财富,为何联结着沉重的包袱?这似乎很不合乎逻辑的现实,激励着武汉市乃至湖北省领导和群众进行深沉的思考和大胆的探索。深化改革的春风吹拂着荆楚大地。经过几年的探索,从整体搞活国有经济的工作终于获得了重要的突破。理性的认识,实践的效果向着一个清晰的思路集中,这里的人们用一个简明的词汇把它概括为:资本运营。

它像一个胎儿,先是躁动于母体,给人喜悦,也给人不安。但它一经降生,就演出——一出出诱人的活剧

对许多读者来说,资本运营可能是个不甚明了也无须关心的经济学术语。可武汉三镇的老百姓,却是在“希岛风波”的震动中开始认识它的。

山东有个青岛海尔集团,人所共知。武汉有个希岛海尔,却鲜为人知。这两个“海尔”都是国有大企业,又都是靠80年代中期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起家的。然而在市场上,此海尔不敌彼海尔。就在希岛海尔产品积压、债台高筑、濒临破产之时,青岛海尔却蒸蒸日上,急于扩大生产规模。于是,两个海尔实行了兼并联合。希岛海尔60%的股权归了青岛海尔,同时变更企业工商注册登记,由青岛海尔实行控股经营。

一个大城市的大企业被外地的企业控股、兼并,对本地人来说,不能不是一个“刺激”。重组的是资产,冲击的是观念。此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议。湖北日报辟专栏连续20天刊登有关的讨论,“希岛风波”由此席卷武汉三镇和荆楚大地。

不到两年的时间,兼并后的武汉海尔公司偿还了原企业的到期债务,改进了产品、改进了管理,3.2亿元的沉淀资产被盘活了,1000 多名职工保住了工作岗位。一个即将倒闭的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

“希岛风波”震醒了许多人:资本流动不仅不是流失,而且是保值增值!资本运营一时间被当成了魔术,人们争着学习、掌握、运用。继“希岛风波”之后,是一个又一个“风波”。

曾现“花容月貌”的武汉荷花牌洗衣机,于1993年底陷入了严重的亏损。产品积压,企业停产。危难之际,走上了与无锡小天鹅洗衣机厂联合经营之路。由武汉洗衣机厂生产产品,小天鹅公司出管理、产品标准,并打小天鹅的品牌销售。此棋一出,全厂皆活。第二年该企业完成产值8000万,减亏1200万。95、96两年更是上了一个大台阶。“小天鹅吃掉荷花”——品牌竞争和品牌兴衰,更使人明白了无形资产的奥妙。

“马应龙”是武汉的一家老字号国有制药厂。几十年来死不了,也没活好。1995年通过转让股权,由深圳保安集团控股经营。结果厂还是那个厂,人还是那些人,可两年功夫,企业净资产增值900万元, 幅度达82%,利润由341万元猛增到1524万元, 成为武汉制药行业的一颗新星,当地舆论界称之为“宝马效应”。“宝马效应”使人们明白了,资本运营不只是能够“解困”,更是“攀升”之路。

一向散、小、乱的武汉纺织服装业,通过资本运营,几十家中小企业组成了“冰川”、“江南”、“一棉”三大集团。这一来好比手指头攥成了拳头。产业得以升级,设备得以更新,产品得以换代。一时间,“汉派服装”成了盛行中原的新名词。

由“希岛风波”等等起头的这场资本运营之潮,从企业又波及到政府机关,成了办公桌旁议论的热门话题。人们互相交流,读书学习,研究资本运营这个新课题。武汉市委、市政府抓住时机,把握航向,一项项规范扶植资本运营活动的法规、政策纷纷制定出台;新的国有资产运营实体宣告成立;直接负责资本运营工作的武汉市副市长张代重被邀请到一些地方交流情况;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省长蒋祝平及时肯定武汉的经验,并派出调查组总结他们的经验。资本运营的思路和实践在深化,在扩展!

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整体搞活国有经济的进程中,人们终于——找到了一把金钥匙

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武汉市实际上就开始探索以资本运营的思路搞活国有企业。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钱运录、市长王守海告诉记者,这一探索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90年代初起,抓“五个一批工程”。即:对国有企业组建集团发展一批;实行股份制改造一批;利用外资嫁接一批;兼并破产转化一批;发展第三产业转向一批。“五个一批工程”实际上是从分析研究国有资产存量和运行状态入手,寻求搞好国有企业的办法,已具备了资本运营的雏形。第二阶段,从1995年开始,实行“抓大放小”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在战略的着眼点上,实际上完成了由搞活单个国有企业到整体搞活国有经济的转变。第三阶段,是近两年中在全市范围内推开资本运营活动,并形成了较完整的操作方法和体系,解决了为什么要抓资本运营、谁来抓资本运营和怎样开展资本运营等一系列问题。

在采访中,记者和省市领导同志、武汉市国资委的同志、国资经营公司的同志,在资本运营中发生变化的企业的经营者,还有荆门、宜昌、鄂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人,进行了广泛的交谈。我们好像是上了一堂资本运营的政治经济学课程,内容是丰富的。归纳他们的看法、说法,主要有三点:

第一,如果我们不用资本的眼光,而是只用实物的眼光看国有企业时,很可能只看到问题和困难,看到的是资产的沉淀。但如果用资本的眼光看国有经济,看到的是庞大国有资产的价值,看到的是希望和光明。

第二,用资本运营的眼光看国有经济,能看到它的病根。那就是它缺乏流动。资本的本性在于增值,而增值的条件是流动。国有资产如果不流动,便失去了活力,失去了生命。

第三,用资本运营的眼光看国有经济,在找到病根的同时,也使我们找到了医治这一病根的药方,即流动。

结论是简明的:资本运营是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的一把金钥匙。

标签:;  ;  ;  ;  ;  

湖北搞活国有经济的一系列报告之一--资本运营:找到一把金钥匙_国有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