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是学生学习上的障碍。克服了这些障碍,学习的过程将更加轻松。同时,攻克难点也是增强知识与技能的最佳时机。但难点有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古人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学中的难点就是一个“惑”。在一般情况下,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就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
关键词:小学数学;突破难点
中图分类号:G63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9-001-01
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存在着矛盾,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常常存在着自己难以解决的困难,因而帮助学生顺利解决这些困难就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难点。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如何运用新理念来改善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关心并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突破难点的四种方法。
一、 瞻前顾后法
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有些知识技能的掌握对后面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前面的教学中忽略了这些知识技能的训练,后面的学习就会出现问题。如计算39×8时,需要24+7的口算技能。但教材在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时,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而未出现与乘积有关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如3×8+7等。这样学生在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时,虽然已有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基础,但后面需要的却是与乘积有关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技能,因而在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错误率最高的就是乘加这一环节,因为这时看不到两个加数,只能边想边算。
要突破这类教学难点,光凭课上的专项训练或临时突击训练只能是杯水车薪,因为技能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不管我们使用的是哪一种教材,都必须确立“用教材教”的理念,在备一节课时,不能只看到教材上呈现的内容,还要把每一节课放在整体学科教学的系统中加以通盘考虑,努力做到瞻前顾后,要在弄清所学知识是今后学习什么知识的基础后,还要根据学生现有的基础和今后学习的需要进行可能的合理的拓展训练,为后继学习做好知识和能力的准备。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时,如果知道这是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的基础,而且还是今后学习乘法计算的基础,教学时,就会加强与乘积有关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训练,但是学生还未学习乘加的混合运算,因而可以改为进行连着算的听算练习,如教师说三乘八再加七,要求学生先乘再加后写出最后的结果。
这样既可以避免乘加的运算顺序问题,提高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能力;又训练了学生与乘积有关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听算技能,为突破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难点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 再现生活法
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就使学生在理解时常常是勉强知其然,很难知其所以然,运用时只能依葫芦画瓢,稍有变化就会出错。要突破这类教学难点,苏霍姆林斯基曾给我们提过一个建议,就是当学生不能解决某个问题时,只要带他到实地去看一看,那什么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虽然课上四十分钟的时间我们不可能带学生到实地去,但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利用生活情景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触发学生的思维灵感,通过情景、经验、思维的交融使学生产生顿悟,从而深刻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讲述的同时多媒体演示分的过程及结果)一天,小明带着三个同学回家做作业,妈妈拿出一个大饼招待大家。开始妈妈将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拿一块,可小明说他想吃两块。于是妈妈重新将这个饼平均分成8份,每人拿两块,可小明还嫌少,他说要吃三块,妈妈有些生气。于是第三次就将饼平均分成16份,让小明吃了三块,小明高兴地吃起来,吃着吃着,发现有些不对劲,好像三块还没有原来的一块多,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你们能给他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由于创设了真实的生活情境,学生的生活经验被激活,再加上数和形的有机结合,学生很快说出了其中的道理:将一块饼平均分的份数扩大4倍,每份的大小会比原来缩小4倍,要想使积不变,取的份数必须跟着扩大4倍,现在取的份数只扩大了3倍,所以结果变小了。这样学生就从本质上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不管数学有多么抽象,它始终来自于现实世界,只是对现实世界进行了科学的抽象而已。只要我们善于联系生活,就会从中发现与数学知识相连的情境、情景等,从而找到突破难点的钥匙。
三、 巧打比方法
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它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概括。因此根据世间万物都是有联系的观点,在突破某些教学难点时,我们可以采用打比方的方法,借助学生在生活中经历过的、印象较深的事情,以简单明白的事理来说明抽象的数理,通过两者之间的共通性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学生学习减法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连续减去这两个数的和”时,在观察、比较并得出这一结论后,我打了一个比方: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就好比老师现在要将脚上的两只鞋扔到教室外面,我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一只一只地扔,第二种是先将两只鞋捆扎在一起然后一下子扔了,结果都一样,都是将两只鞋扔到了外面。通过这一比方,学生不仅明白了这样算的道理,在改变运算顺序时,运算符号和括号的使用,错误很少;而且在学习除法的同一性质时,我未开口,学生就能变换自如,有个学生当时还对我说:这简单,你不是说过扔鞋子的事吗?可见,小比方有时可以帮大忙,既可以突破教学难点,又使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虽然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但对于刚刚开始学习数学的小学生来说,严格的不理解还不如不严格的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学生才能掌握和运用。
四、 直观演示法
直观演示可化无形为有形、化平面为立体、化静止为活动、变抽象为具体,可调动学生手、眼、耳、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教学难点可感易解。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我在教学时,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角”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
总之,教师要想突破难点,必须要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深刻把握,找准难点,否则偏离了难点,一味把教学的宝贵时间花在并不重要的难点上做文章,很有可能造成费时低效的结果。
论文作者:李菊芳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难点论文; 学生论文; 口算论文; 位数论文; 两位数论文; 抽象论文; 知识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9月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