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私营技术转让机构的运作模式及其启示--来自斯陶白技术转移中心的经验教训_技术转移论文

德国私营技术转移机构的营运模式及其启示: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的经验借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太白论文,技术论文,德国论文,启示论文,私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91.3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2)23-0021-03

技术转移机构是促进科技成果商业化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工具,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本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有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是全球著名的技术转移机构,分析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的发展历程与服务模式,研究德国私营技术转移机构发展模式成功的关键因素,探讨在发展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机制,对促进我国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 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概况

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为纯私营机构,宗旨是“企业的伙伴、促进创新的信息和咨询源泉、技术和知识的中心”。其核心为两部分,即公益性的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和专门从事技术转移、具有非营利性质的史太白技术转移有限公司(StCii),这两个机构的总部均位于德国西南部的斯图加特市。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的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的组织结构

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自1971年开始受州政府委托向中小企业提供咨询,1983年基金会改组成专注于技术转移的机构,1998年成立了史太白技术转移有限公司,隶属于基金会,主要负责知识与技术转移的相关商业活动。同年,为了更好地培育人才,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在柏林创办了史太白大学。史太白大学是国家承认学历的一所私立大学,在校生人数已由成立伊始的36人发展到2011年的近5000人,毕业生超过了4500人。

经过近40年的发展,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已由一个州立的技术转移机构发展成为国际化、全方位、综合性的技术转移网络,吸引了大批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面向全球提供技术与知识转移服务。截止到2010年年底,其已在50个国家设立了810个独立核算、自主决策的专业技术转移机构/分中心(其中2010年新增86个),并拥有众多附属机构、风险投资伙伴和项目合作者,各类雇员超过5000名[1]。1983-2010年史太白营业收入变化情况[1-2]如图2所示。

图2 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营业收入变化情况

2 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的组织运营

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是非营利性组织,它注重公益性,主要负责统一宣传、制定统一的服务原则和统一的服务标准,指导和督促下属专业技术转移机构按基金会章程提供服务,但不干涉各专业技术转移机构的具体工作。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对各地专业技术转移机构的帮助是:①通过基金会得到项目和任务;②与外界的合作项目由基金会承担风险;③利用基金会的信誉将各领域的教授吸纳为基金会成员,使其服务易被社会接受。史太白技术转移有限公司对各专业技术转移机构担负管理责任。对于综合性的大型项目,通常由史太白技术转移有限公司组织,选择一些专业的技术转移机构开展分工合作。

史太白技术转移有限公司完全按市场化运作,紧密围绕客户需求,致力于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各阶段,向客户提供全方位、高效、灵活的技术转移服务,以“应用研究成果、扩大交流网络、提供可靠的专家意见、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严守客户机密、放宽各分支机构的管理权限、为公共服务事业寻找商业化出路”的原则运作,担当政府、学术界与工业界的联系平台;凭借在国内和国际上建立的庞大分支系统,以强大的技术团队为支撑。其服务内容除深层次的技术咨询、研究开发、人力培训、国际性技术转移外,还涉及企业管理运营方面的内容。

各地的史太白专业技术转移机构由大学研究中心、独立研究机构和科技型企业自愿申请加入而形成。每个史太白专业技术转移机构都是独立对外的,均可直接与委托它工作的企业进行联系,贴近客户需求提供服务,有很大的灵活性。各个史太白专业技术转移机构(分中心)都是各自专业的技术转移权威,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自动化、系统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医药工业、塑料技术、电力与环境、微电子技术与微系统工程、电子工程、数字信号处理、化学工程、工业设计、产品开发、通信、商务信息技术、工业计量、集成工艺管理、知识管理、质量管理、中小企业商务管理、创新与技术管理、环境工程与废物管理、市场开拓与销售管理等。主要服务类型包括咨询、研究开发、国际技术转移以及人力培训等。

3 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成功的关键因素

(1)瞄准中小企业的目标市场定位,着眼客户需求,扩展全方位服务和提供整体性解决方案。由于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愈来愈大,导致对产品创新、工艺改进、新型服务、多元化经营、合资以及在总体上效率与性能的改进需求愈来愈旺盛,故企业要求在外部技术与知识方面获得更多的支持。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正是围绕此目标提供服务,并注意到中小企业是技术转移服务的最大群体,从而组织大量资源用于对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在市场变化中作出快速反应。

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既与金融上可靠的风险协作合伙人保持联系,也与前沿研究和商务机构的国际网络建立联系,不仅在德国境内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转移服务,而且提供国际服务,如国际合作咨询、技术转移代理、寻找国外代理关系等,为客户开拓国外业务提供可靠、易于操作的综合性服务和出口业务建议,甚至提供全套的国外市场开拓服务,帮助企业开辟超越地区和国界的新市场,使它们能够成功地进入未来有增长前景的市场,如亚洲或美国。

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在其发展过程中着眼于客户需求,不断拓展其全方位服务。一方面,它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关键技术上(如微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基因工程、信息通信技术),有效地把新技术与现有技术结合起来,把产品与集成系统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中心不仅仅是单纯的科技成果转让机构,而且提供咨询、研究与开发、培训等综合性全方位服务,有效地将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管理创新进行结合,为客户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2)现代化的组织结构和充满活力的运营方式。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具有现代化的组织结构,设有理事会和执行委员会。理事会由常任理事和候补理事组成(均为20余名),来自企业界、学术界、行政界,理事会主席由选举产生。执行委员会由理事会主席和6名代表组成。史太白技术转移有限公司负责实现公司化的运作,并管理史太白网络的商业活动、合营公司及股权。这种非集中化的组织给予各专业转移中心高度的自治,项目经理与顾客直接接触,没有上层官僚主义的障碍。

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采用扁平式的管理结构,即史太白网络内的各专业技术转移机构都是企业,完全按市场化运作,自主决策、自负盈亏,能迅速处理客户需求。每年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会有几十个新技术转移机构成立,也会有技术转移机构关闭,从而令存活者保持活力,注重效率。此外,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设有Lhn奖金(从1994年开始设立),用于奖励优秀的技术转移项目[3]。评奖团对超过平均业绩成绩的技术转移项目给予特别关注。成绩体现在实际交易过程中,既包括成功的转移,也包括可辨识的潜力。衡量成绩,既要考虑技术转移的质量、效率和经济收益,也要考虑合作伙伴之间是否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

(3)构建以专家学者为核心的技术转移服务网络和开放式创新网络。各史太白专业技术转移机构绝大多数基于各类大学和研究机构发展而来,吸引了大批教授参加。目前教授数量大致占到了所有员工总数的13%。大批专家学者的加盟保证了服务质量,也使得每个专业技术转移机构擅长于某一方面的工作,既能承担某方面深入的项目,也能通过若干中心的协同工作,完成大型综合性课题。史太白以其强大而又完备的专家网络为基础,能够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迅捷而又弹性地作出反应。

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构建了跨区域、跨国界的国际技术转移平台,覆盖了世界五大洲,既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也包括波兰、阿尔巴尼亚、印度等国。这种全球化策略有助于其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为客户找到合适的伙伴,更好地为中心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占领新市场提供专业帮助。

(4)政府优惠政策和在成长阶段的支持。在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的发展过程中,由政府提供的三方面支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一是享受税收优惠。德国《税法通则》第51条-68条规定了非营利组织享受税收优惠的条件。其二是拨款资助。1999年以前,巴登—符腾堡州政府每年对史太白经济促进基金会资助50万~200万马克,直至其能自主运行。其三是政府服务采购。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承接了政府服务采购,如对申请巴登—符腾堡州政府资助的项目进行评估,提供技术、经济、人员及金融可行性评估报告等。

4 启示与建议

(1)完善技术转移机构的功能定位,加强对技术转移服务工作的支持力度。尽快解决我国目前技术转移机构数量较多、服务范围覆盖面较大、服务功能和服务对象重复率较高的问题。各类技术转移机构的功能应有一个系统性的布局,每一类技术转移机构应有明确的定位和相对固定的服务对象,通过功能与区域的合理分工、网络协同和配合,形成一个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技术转移大系统。

技术转移机构应明确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对于非营利性机构,尤其在其发展初期,政府应该给予人力、物力以及运营经费等方面的投入,包括财政补贴或财税优惠政策等,保证技术转移工作顺利进行。借鉴德国的经验,构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技术平台和技术转移机构,必须突出其公共服务性。同时,可以采用政府服务采购的方式支持技术转移机构的发展,及针对中小企业的服务。

(2)致力于打造开放式的技术转移服务网络,加速技术转移机构的国际化进程。借鉴史太白技术转移服务网络模式,采用联盟、商业化连锁、加盟等手段及措施,充分整合现有的机构和资源,打造开放式的技术转移服务网络,采取统一原则,统一宣传和统一服务标准;但各个转移机构在工作上都独立对外,大的项目采用统一部署、协同工作的方式,以人才为中心进行专业分工,以利益为纽带,发挥整体优势。利用国内外资源,通过国际合作建立开放型服务网络。国际化发展策略有助于我国技术转移机构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网络化体系,从而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技术转移服务。同时,由于拓展了活动空间,实现梯度转移的机会也会增多。

(3)借鉴史太白大学的做法和思路,将技术转移机构的建设与现代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史太白大学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具有新理念并能应用于实际,具有创新理念、较强实战能力的工商管理人才。其教学特色在于实现技术、工艺和知识在学术界与工业界之间的转移,教授能应用于实际的最新方法,所设课程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4]。史太白大学与全球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的各方面专家合作,并与德国及其它国家著名大学保持密切联系,学生除接受学术培训外,每个学习课程还要求在公司完成一个项目。史太白基金会创办史太白大学的特色做法在于,实现了学术界与工业界之间、技术工艺与科学知识之间的相互结合与转移。这为我国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促进以人为载体的技术转移教育服务提供了新思路。

(4)完善非营利组织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德国非营利组织的相关制度非常完善,政府从税收优惠、拨款资助、采购服务三方面向非营利组织提供支持,这对于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等机构的发展壮大非常重要[5]。我国技术市场已经具备发展类似机构的条件,要发展类似于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的机构,除了政府要在其成长期给予一定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完善非营利组织相关制度,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包括法人制度、捐赠资助制度、税收制度、监督制度、退出制度等一系列制度。

标签:;  

德国私营技术转让机构的运作模式及其启示--来自斯陶白技术转移中心的经验教训_技术转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