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湖南永州 425000
【摘要】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分析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患者治愈情况的影响,并对此进行临床试验。方法:在我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需要再次进行手术的患者中寻找20位志愿者,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最后的治疗效果。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的围手术护理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的是针对性的护理方法进行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护理方法的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患者中有4人治愈,1人逐渐好转,3人出现并发症,2人死亡;在实验组中,有8人治愈,1人出现并发症。通过两组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两者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效果
引言
心脏瓣膜病是我国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患者常表现为活动后心慌、气短、疲乏和倦怠,活动耐力明显减低,稍作运动便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甚至无法平卧休息。可以将心脏瓣膜病分为两种,先天性和后天性。后天性心脏瓣膜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老年性瓣膜病以及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引起的瓣膜病变也越来越常见;除了由于老年人的器官退化引起的心脏功能不健全以外,还可能会由于细菌感染所导致,当人体感染细菌后,细菌随着血液扩散到心脏,会寝室心瓣组织器官,从而导致心脏瓣膜病;风湿性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护理和治疗,也会对心脏产生影响,也会成为心脏瓣膜病的诱因之一。发现心脏杂音和超声心动图所见心脏瓣膜病变的特点是诊断心脏瓣膜病的主要依据,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包括药物等内科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通常患者会选择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来达到治愈的效果,但是在术后患者可能会由于人工瓣膜的功能问题再次进行心脏手术,由于人工瓣膜出现障碍时会使得患者出现肺动脉高压现象,也会和心脏产生粘结,这些都为再次手术增加很大的难度,也加大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我院选择20例患者进行临床探究,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组术后护理,再将两者的结果进行比较,以下是对上述临床试验的探讨。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于我院进行再次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20位志愿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10例
1.2治疗方法
将在围手术期间的对照组的10例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进行治疗;观察组的10例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内服的药物和其他设备治疗都和对照组相同。
在进行再次手术之前,要对患者进行术前护理工作。心理辅导,由于患者是再次心脏瓣膜手术,会对该手术产生不信任感,也会使得患者缺少信心来面对手术,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和一些负面情绪,心理辅导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获得手术最佳状态;相应的药物治疗,由于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可能不适合二次手术,所以要使用药物对患者的体征进行调整;手术风险评估,针对患者的病情,对手术风险进行评估,最后选择一个风险最小的手术方案,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增加手术的成功率。
在再次手术之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护理工作要到位,做到实时监护。再次进行心脏瓣膜手术术后的患者情况较为特殊,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患者死亡。在此次研究中,医护人员要时刻观察患者的情况,给予药物治疗,调查医护人员要定时的对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且进行记录,将数据以表格的形式保存,方便后期对结果的研究。在患者出院时要对患者进行术后指导工作,告知需要注意的事项,医务人员也要定期进行回访调查,观察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研究时间
在进行临床探究时,根据患者的手术后的恢复情况选择出院时间,在患者出院后,要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对研究时间进行适当的延长和缩短,可在术后半年或者一年后进行回访。
1.4疗效判定
临床治疗效果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痊愈、好转和无效。判定公式为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各种指标所反应的都是患者身体所对应的治疗效果。在进行试验结果对比时,可将其年龄、性别、患病年数等资料都有意识的保持相同,对几种因素进行一一排查,得出差异最大的、最具统计意义的信息,即对于两组实验采用的不同的护理方法。
(1)痊愈:当患者痊愈时,即代表患者的再次心脏手术很成功,患者的康复情况良好,身体的各项指标都恢复到正常水平,且对患者随访一年没有相应并发症的产生。
(2)好转: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都有所改善,患者的心率、身体指标都逐渐接近于正常值,原先由于心脏瓣膜病引起的病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等等。
(3)无效:患者的所有临床症状都没有得到改善或者无明显改变,甚至加重病情和死亡;或者随访结果是一年内产生多种并发症。
1.5统计学分析
在此次实验中,数据采用的是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的,其中计量资料对比所采用的是t来检验的,计数资料对比采用的是X2来进行实验的,以P<0.05来表示统计学数据分析是具有意义的。
2实验结果
2.1总有效率进行对比
在此次实验中,对照组,即采用常规护理的治疗方法的患者中有4人治愈,占有率为40%,1人逐渐好转,占有率为10%,3人出现并发症占有率为30%,2人死亡,占有率为20%,总有效率为50%;在实验组中,有8人治愈,占有率为80%,1人出现并发症,占有率为10%,总有效率为80%。通过两组的有效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者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对比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此次试验中,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为5例。其不良反应率为50%,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为1例,即不良反映率为10%;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低,对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看来,心脏瓣膜病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目前临床对于该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法就是手术治疗,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但由于病情特殊,很多患者在手术后不注意护理就会导致病情复发,从而需要第二次手术,相比较第一次,再次心脏瓣膜手术的风险大大增加。作为高危手术,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进行二次手术,这不仅要求患者能够及时发现身体的异样,还要具有适合手术的身体指标,能够承受手术风险。对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不仅包括对患者手术过程中的护理,还包括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辅导。对于传统的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来说,医务人员所要关心的只是患者身体上的情况,对相同症状的患者做出相同的护理治疗,这对患者的术后恢复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通过此次研究,可以看出对再次手术的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会使该病得到更好的疗效,个性化护理是指在常规的护理工作中再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性格,不同的生理状况,来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创造一个最适合患者康复的生理和心理治疗方案,有针对性的帮助每个患者,这样会使得患者的态度,更加积极更有助于患者的恢复。能够使该病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加以推广。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各种有统计意义的数据显示,传统和针对性的护理工作相配合对进行再次心脏手术的患者恢复具有显著的疗效,因此,在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护理时,可以将此种方法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德奎,周忠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J].中国临床医学,2017,9(4):391.
[2] 张小华,张石江,景华,等.二尖瓣再狭窄人工瓣膜置换术[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6,8(3):201-202.
[3] 李峰,胡建国,尹邦良,等.52例人工生物瓣膜临床应用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3(3):257-261.
[4] 刘日辉,聂荣华,杨俊波,等.心脏瓣膜置换术267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7,26(4):623-625.
论文作者:吴立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瓣膜论文; 心脏论文; 术后论文; 率为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