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提高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能力论文

多措并举提高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能力

王明好

【摘要】 加强网络舆论治理,统筹协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安全重大问题,不仅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求,也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舆情治理中存在的民众利益诉求增多与治理机制不完善的矛盾,政府和主流媒体应做好媒介“把关人”,提高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能力,同时也要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完善网络立法体系。

【关键词】 新媒体 公共舆情危机 疏导路径

加强网络舆论治理,不仅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求,也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的互动性、便捷性、开放性等特点进一步彰显,网络成为加强意识形态引导和管理的重要阵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加强网络舆论疏导、巩固发展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对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团结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新媒体时代,舆情危机疏导是保障意识形态安全、维护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地位的现实需求。网络舆情疏导是网络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往往能够体现出党和政府的治理水平。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来,作为现实社会的扩展和延伸,网络社会治理成为当前我们面对的一大重要课题。当前,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等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散播错误言论和极端思想,否定中国取得的成就,质疑和诋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因此,确保网络舆情危机疏导的实效性,寻求新媒体时代舆情治理的有效路径,对于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创新网络社会治理模式、实现网络社会治理现代化意义重大。加强网络舆论治理,统筹协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安全重大问题,不仅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求,也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媒体时代的舆情治理,难度何在

新媒体时代的舆情治理面临着民众利益诉求增多与治理机制不完善的矛盾。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调整,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开始凸显,例如就业压力、养老压力、教育压力、医疗压力等,加剧了一些人的焦虑情绪。加之一些地方的监督管理跟进不及时,导致一些民众在网络舆情事件中的非理性表达。对此,如果我们没有及时进行舆情疏导,就会造成不良情绪的累积,使舆情进一步发酵,增加了网络舆情的治理难度。

沧州市中心医院当前在市内拥有12家专科院区和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河间市和盐山县直属2家二级分院,形成了以院本部为中心,以康复院区、迎宾馆院区、国医堂、儿童院区、口腔院区、眼科医院、脑科院区等12个专科医院为二环,以河间分院、盐山分院、水月寺社区和南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为三环的“沧州市中心医院医疗集团‘大三环’医疗服务体系”。

一些别有用心者有意通过网络舆论战控制舆情走向。由于一些西方国家在网络技术、信息管理和发布等方面占据一定优势,他们中的一些别有用心者故意掀起网络舆论战,妄图通过操控网络舆情抹黑党和政府形象,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冲击主流意识形态。更有个别网络公关公司雇佣大批网络水军,在各大网站发布具有煽动性、诱导性的不实信息,误导网民对事件的判断,酿成舆情事件。

观察组的胸痛、呼吸困难、消化道症状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KillipⅠ~Ⅲ级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提高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统一高效的网络安全风险报告机制、情报共享机制、研判处置机制,准确把握网络安全风险发生的规律、动向、趋势。”一方面,相关责任主体要正确认识舆情监管与引导的重要意义,加强对突发敏感舆情的预警和研判。对于突发舆情事件,要及时成立由各职能部门人员和专家组成的应急小组,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分析研判,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回应。另一方面,要不断健全舆情引导处置机制。在舆情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要遵循实事求是、公开透明的基本原则,及时、主动向社会通报相关信息,变被动为主动,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政府和主流媒体应做好媒介“把关人”,提高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能力

政府和主流媒体应做好媒介“把关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主流媒体要积极主动发挥作用,做大做强公共舆情传播平台,开辟和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及时、正确发布信息,牢牢把握舆论主导权,扩大自身舆论影响力。一方面,要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的传播,构建新形势下主流舆论宣传新格局。同时,主流意识形态宣传要贴近大众生活、反映群众诉求,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审美品位。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和主流媒体要合理引导舆情发展,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一些网络新媒体存在较为严重的逐利心态。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我们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近年来,散播虚假信息、恶意炒作、泄露个人隐私等新闻不时进入人们的视野,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有的网络新媒体抛却社会责任感、道德感,大打法律“擦边球”,污染网络生态;有的媒体为了制造轰动效应,将未经核实的新闻发布到网上,甚至故意偏离事实本身,以虚假新闻博人眼球。

一些人网络素养不高,容易产生偏激、极端思想。如今,网民既是网络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也是接受者,其网络素养的高低,影响着网络舆情的发展。一些网民的政治素质和媒介素养较低,容易受到“娱乐至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负面思潮的影响;个别网民对政府和主流媒体产生了不信任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往往不经思考就进行全盘否定。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出现“群体极化”效应,人们不再关注事件本身,而是习惯性地进行否定和质疑,导致舆论失控。

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完善网络立法体系

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应加强网络舆论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公民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性,规范信息传播行为,净化网络信息传播环境。一方面,各地应加强网络安全普法宣传,使公民善于识别、自觉抵御网络不良信息,远离网络安全隐患,切断虚假、低俗、不利于社会安全等负面网络信息的传播渠道,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环境。另一方面,应不断完善舆论监督机制。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在网络舆情危机防范与处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注重对舆情反馈机制的构建,使人民群众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舆论监督之中,巩固和扩大舆论监督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国内外学者对水资源系统综合评价做了大量研究,包括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水资源安全评价、水资源风险评价等,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现阶段引配水的研究大多数以水量、水质或者调水工程本身为研究对象,较少地综合考虑引配水工程以及周边环境所组成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以杭州市运河引配水系统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其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自然生态子系统三方面效益,对改善水质为目的的城市引配水系统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为科学地调配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提供技术支持。

完善网络立法体系。一方面,要在现行法律法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舆情治理的基本原则、主体、法律责任、应对措施等,填补当前网络立法中的空白。另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网络黑客、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等违法犯罪行为,切断网络犯罪利益链条,持续形成高压态势,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要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新华网,2018年8月22日。

②习近平:《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 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人民网,2018年4月21日。

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7年10月27日。

【中图分类号】 C912.63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为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责编/王妍卓 美编/李祥峰

标签:;  ;  ;  ;  

多措并举提高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