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摘要:市政道路人行道、绿化带或分隔带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城市道路一般都有15~30%的宽度作为绿化带或分隔带。绿化带或分隔带内的排水问题,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该部分设计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海绵城市对市政道路的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各级市政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及人行道铺装的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道路;应用
1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
2013年12月12日习主席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优先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建设海绵城市。所谓的海绵城市,就是城市能够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像海绵一样的弹性,下雨时吸水渗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存蓄雨水释放加以利用。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通过源头消减、中途传输、末端调序的手段,实现最大限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雨水就地消纳利用的目标。在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中,降雨径流的排放量要小于40%,截然不同于传统“快排”模式中将大于80%的降雨径流排出城市的要求。这就有效的减少城市雨水与地面的冲刷,然后将收集来的雨水进行相应的净化处理。这样的优点不仅仅保护了生态环境,有效的降低城市内涝出现的几率,也缓解了城市居民用户用水压力的紧张。因此当前的城市建设过程,需要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融入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将城市的一些基础设施作为重要的载体,从而构建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城市文明。
2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
2.1路缘石、雨水口和路肩边沟设计
(1)路缘石。路缘石作为城市道路边缘排水设施,可分为平缘石和立缘石,平缘石的标高与周围地表齐平,可使径流雨水流入绿化带或排入雨水口,立缘石较周围地表要高,雨水通过漫流集中流向雨水口。传统的立缘石不能使路面雨水快速进入绿化带,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采用打孔立缘石、豁口立缘石和间隔式立缘石等形式;(2)雨水口。雨水口是城市道路路面雨水径流的主要收集设施,也是雨水收集的起点。雨水口通常设置在机动车道或者非机动车道的边缘,常因雨水径流冲刷携带或者道路清扫等导致垃圾进入雨水口,造成雨水口严重堵塞,降低雨水收集效率,暴雨时就会造成城市内涝,还会导致面源污染。为解决雨水口堵塞和水质污染的问题,可在传统雨水口的基础上加设截污装置,采用截污铁蓖代替传统雨水蓖子,为方便清污,铁蓖一侧可打开,截污挂篮可以拦截径流中的细小污染物。除了道路外,雨水口还在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中被广泛采用。
2.2下沉式绿化带
结合现状道路情况,布置各项海绵城市,内容包括:透水铺装及下沉式绿化带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沿道路两侧路侧带设置下沉式绿化带,下沉式绿化带利用绿地天然的渗透性能,通过下凹空间截留并暂时储蓄一定量的雨水,增加场地中雨水径流的渗透量,起到削减流量和一定程度的径流过滤作用,促进了雨水、地表水、上壤水及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利于维持城市水循环系统的平衡。综上所述,下沉式绿化带具有滞留雨水、补充地下水以及削减径流污染物的作用。在道路两侧路侧带设置下沉式绿化带,可在地表径流汇入三湘江前,对其进行截留,降低污染物浓度,减小初期雨水对三湘江水体水质的影响。
2.3透水铺装
透水铺装被誉为会呼吸的地面铺装,本身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并以特有的柔性铺装构造为地面的检修、维护和改造都来带了便捷。它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技术,广泛运用在城市道路、广场、停车场等。透水铺装还可与绿化相结合,形成半绿化地面。同时其具有良好渗水性及保湿性,既满足人们对于硬化路面的使用要求,又通过自身接近天然草坪和土壤地面的生态优势,减轻城市硬化路面对环境的破坏。
2.4种植设计
绿地雨水设施植物的配置应遵循如下原则:(1)绿地雨水设施植物配置应考虑绿地所处环境和功能定位,遵循场地种植设计总体要求,兼顾绿地的生态、美化、游憩等功能,杜绝安全隐患;(2)植物配置应满足各类绿地雨水设施的功能要求,并根据绿地雨水设施内部微环境进行合理布置,促进雨水控制利用系统功能的实现;(3)植物配置应按照生态学原理,构建地带性植物群落,注意乔木、灌木、草本的合理搭配,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的搭配,落叶与常绿植物的搭配;(4)应正确处理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空间结构,增强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和稳定性,避免植物相互产生不良影响;(5)应全面考虑植物在形、色、味、声上的观赏效果和整体种植效果,保证旱季和雨季的景观效果,兼顾近、远期景观效果和季相变化,并与周边环境景观相协调;(6)绿地雨水设施与道路、房屋等其它构筑物距离较近时,应考虑植物根系与构筑物之间的隔离,并保留足够的安全距离。
2.5道路与城市绿地衔接设计
(1)优先考虑雨水和调蓄技术,用于雨水和易涝地区,地表径流超过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当雨水进入调节池分流,降低洪峰流量、沉淀和过滤在潮湿的池塘或水流入湿地初步处理后,沉淀,过滤和净化后的本地存储,如果存储容量是不够的,它最终会变成一个技术基础设施;(2)对干旱区水资源缺乏,水为城市绿地,加上存储、处理和利用的雨水,雨水进入雨水湿地或湿池塘通过排水管、净化和储存后,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的目标;(3)水资源的地区,考虑雨污水净化和渗透设施,为城市绿色,为了实现径流削减与径流污染控制。道路径流由雨水花园、植被缓冲区污水净化雨水,或通过下沉的绿地、透水的棠下排水,以达到洪峰流量的减少,净化水质的效果。
3结论
在进行市政道路建设的期间,要针对市政道路建设的各个因素进行全面考虑,提高工程施工的要求。除了对不同的道路性质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设计之外,更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对市政道路进行设计应用,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的目的;本工程针对透水铺装及下沉式绿化带进行合理设计,大大的降低城市道路积水问题,对海绵城市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国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09):82-83.
[2]杜万里.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6(08):113,115.
[3]杨显.“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建设科技,2016(13):96-97.
论文作者:赵晓春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6
标签:雨水论文; 径流论文; 海绵论文; 城市论文; 绿化带论文; 绿地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