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亚太经合组织发展的因素与我国应采取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太论文,应采取论文,对策论文,经合组织论文,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虽然成立才几年,在其发展道路上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障碍,但它以特有的运行机制和方式,取得了世界上其他一些经济组织在同一时间内难以取得的佳绩,从而引起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该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本文试图在吸取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影响亚太经合组织发展的主要因素加以分析,并就我国应采取的一些对策提出笔者的一点肤浅看法。
一、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及前景
亚太地区在60年代以来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的基础上,于1989年11月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第一届部长会议宣告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之后,尤其是1993年以来,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到目前为止,亚太经合组织已先后举行了8届部长会议和4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亦称非正式峰会)。1993年的西雅图会议提出了初步设想签署了《APEC贸易和投资框架宣言》。1994年的通过的《茂物宣言》,明确规划了加快经济合作进程的具体目标,定出了从1997年1月1日起,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分别在2010年和2020年前全面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两个时间表,这标志着亚太经合组织取了突破性的进展。有了设想和规划,就要有合适的实现目标的运作机制和行动原则。1995年的大阪会议提出了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主要采取“自愿基础上的协调自由化”的运作机制,制定了实施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基本原则,并规定各成员在关税、非关税、服务、投资、海关、知识产权等15个领域首先采取行动,要求所有成员于1996年马尼拉会议之前拿出各自的行动计划,于1997年1月全面实施之。会上, 所有成员都宣传了开放市场的首批行动计划,从而使亚太经合组织迈出了由规划走向实施的关键一步。1996年马尼拉会议上,各个成员全都拿了自己的单边行动计划,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成一个区域的贸易与投资自由化计划。这次会议强调了各成员要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并通过了《关于加强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原则框架宣言》,这表明亚太经合组织开始沿着既定轨道启动动作。1997年的温哥华会议通过了题为《联系大家庭》的宣言,强调指出,尽管一些亚洲国家最近发生了金融危机,但各成员必须继续坚持市场开放和自由贸易的原则,要求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促进经济技术合作,改变经济技术合作落后于贸易投资自由化的状态,帮助发展中成员发展经济,寻求本地区持续增长和平等发展;宣言重申坚持《茂物宣言》确定的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两个时间表,承诺逐年完善单边行动计划。这次会议不仅提出了防范、化解区域金融危机的原则措施,而且体现了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的决心。
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其机能、合作范围等方面的扩大上,而且体现在成员数量的增加和地域的扩大上。1989年成立时,它只有12个成员,1997年已扩大到18个,这次会议还吸纳了俄罗斯、秘鲁和越南3个新成员,从而使该成员增加到21个。 另外希望加入的国家和地区至少还有近10个,该组织目前拥有人口25亿以上,占世界总人口的45%左右,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55%。它是当今世界三大经济组织(即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中占地面积最大、经济实力最强的经贸组织。
纵观亚太经合组织发展的轨迹,我们有理由相信,该组织将继续沿着既定的轨道运行下去:领导人的非正式会议将制度化,亚太经合组织本身将会由单纯咨询论坛性质的组织逐步向机制化性质的协商谈判机构过渡;贸易与投资自由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最终将使各成员组成为地区经济共同体;它的近期目标是加强开放的双边或多边贸易体系,减少亚太贸易与投资壁垒,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亚太地区持续增长和平等发展,它的远期目标就是在2020年之前实现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政治化倾向将会进一步增强,正如日本《朝日新闻》评论的那样:“本来以经济问题为中心的亚太经合组织随着会议召开次数的增加,其本质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政治色彩日益浓厚”。毫无疑问,亚太经合组织在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难题,诸如经济水平的悬殊、社会制度的不同、文化上的差异、政治上的分歧等等,这不排除在发展过程中会有少数成员退出或做出例外安排的可能。但是,亚太经合组织不会轻易半途而回,只会在高速改革中不断前进。
二、影响亚太经全组织的主要因素
亚太经合组织发展状况如何,是由多种因素决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并行是亚太经合组织建立与发展的外在压力。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经济活动日趋活跃,生产和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扩张,使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密切,相互依赖不断加强。特别是近些年来掀起的建设全球信息网络的热潮,更是把全球经济连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的经济都成了这个整体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已不仅仅是互相往来,而是互相结合,互相交织。我们的星球正在像人们所比喻的那样成为一个“地球村”。
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同时,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更引人注目。在欧洲,五六十年代建立的欧共体现已发展为欧盟,盟内统一大市场已经建成,人员、商品、资本、劳务已完全自由流通,并于1998年1 月11日启动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政治一体化不断向更深入的方面发展。在美洲,北美自由贸易区已于1994年1月1日在迈阿密会议上宣告建立,并计划在2005年建成“从阿拉斯加到火地岛”整个西半球的自由贸易区。此外,在东南亚、南亚、拉美、中美洲、非洲和西亚中东地区等几十个次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独联体以经济联合与合作为中心的一体化也迈开了步子。在现实面前,亚太地区的各个国家和地区为了增强自身实力和迎接外来挑战,只有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加强经济合作,建立并发展一个区域化经济组织,舍此别无其他选择。
第二,亚太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经贸相互依存度加深是亚太经合组织建立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最近20年间, 亚洲经济年均增长率达7.7%,遥遥领先于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2.8%)。 东亚经济增长的势头还会持续下去,虽然速度将有所放慢,但仍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经过一次较轻衰退后很快复苏,它们将不再强调速度,而更重视质量、效益和信息化;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正在崛起,在抓速度的同时完成工业化、信息化的任务。据世界银行预测,未来全球十大最具竞争力的国家和地区中,亚太将占9个,美、日、中名列前茅。
另一方面,亚太地区各国各地区间经贸依存度不断加深。据统计,1986年亚太地区相互贸易额占地区出口额的31%,至1994年已占43%以上的美国与亚太贸易额比与欧盟的高6%,10大贸易伙伴中亚洲占5位;日本对亚洲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40%,亚洲已取代北美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的贸易占其外贸总额的80%,10大贸易伙伴中亚太占了6位,其中前4位均为该组织成员。区域内的投资同样也在迅速增长。正是由于亚太地区各国或地区相互贸易和投资不断扩大,相互依赖关系日益加深因而客观上要求建立某种形式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减少相互之间的贸易和投资的壁垒,加强在这些领域的多边合作。可见,亚太经合组织的产生及其迅速发展,是由该地区客观的和内在的条件所驱动的。
第三,具有本地区特色的“亚太模式”和运行方式机制化是亚太经合组织迅速发展的基本因素。亚太地区各个国家或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不同于欧盟也不同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亚太模式”的合作与道路。这个模式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一是合作形式的多样性。承认和尊重成员之间发展水平、发展阶段上存在的差异及其带来的不同利益与需要,形成全区域合作组织与次区域合作组织、双边与多边互相交叉并存的经济合作格局。二是遵循平等互利、协商一致求同存异自主自愿的原则。该组织是在很多成员自己已经实行改革开放或自由化的基础上,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促进本地区经济持续发展而走到一起来的,是自下而上的自愿联合体。三是对外的开放性。该组织没有什么条约或协议的约束,由此决定了它是开放性的,而不是排他性的贸易集团,不带有任何歧视性。四是发展的渐进性。自由化是历史潮流,但必须同各成员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机制化是必然趋势,但不能操之过急。组织的策略就是采用小步的积累来逐步推动全局。
亚太经合组织运行方式逐步机制化。一是高层会议制度化。自西雅图会议后,首脑会议已成年会,现已安排至2001年。部长会议每年召开一次早成惯例,高级官员会议也时常举行。二是机构运作常规化。亚太经合组织由部长、高级官员、常设委员会、工作组和秘书组成。大阪会议决定将秘书处成员扩大一倍,设立由民间企业界人士组成亚太经合组织的工商咨询委员会(ABAC)和召开工商论坛会议。三是运行机制市场化。亚太经合组织是按“亚太模式”即自愿协调来办事,是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的,而不是靠条约法律上的约束行事。正是由于坚持自己的特点和独有的运行方式,亚太经合组织才能比较顺利地协调解决各成员之间的分歧、矛盾,从而保证它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并成为本地区最有影响的经济论坛和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合作组织之一。
第四,各个成员的立场态度与次区域组织关系的处理是制约亚太经合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经济大趋势作为外部环境对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这只能通过该组织内各个成员的立场、态度和意志来起作用。总的来讲,各成员都有合作的诚意、立场逐步接近、态度较为积极。我们看到,各成员由于具有不同的权益和要求,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矛盾和分歧,比如在西雅图首脑会议上的性质之争、茂物会议上的时间之争,大阪会议上的合作方式之争,无不反映出这一点。但各成员最终均能以求同存异、相互妥协的精神,消除分歧,达成共识。今后随着组织的持久而深入的发展,各个成员之间的分歧、矛盾还会经常暴露出来,有时甚至相当激烈和尖锐,但只要遵循平等互利、求同存异的原则,分歧或矛盾总是能协调解决好的,从而使组织在分歧与妥协、斗争与合作中不断巩固与发展。
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不仅受到各成员的立场制约,而且受到次区域组织意向及其相互关系的制约。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中,大部分又是一些次区域经济组织如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澳新自由贸易区、澳新自由经济区等组织的成员导致了亚太经合组织内成员间关系的复杂化以及它与次区域组织关系的复杂化。这些次区域组织都有自己的特点,不仅在活动方式、范围上不同,而且在具体政策和贸易安排上内外也有别。但也应看到,它们总的宗旨是推动地区的合作,促进地区的繁荣和进步。可以肯定,只要加强亚太经合组织与这些组织之间的协商协调,双方就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我国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鉴于亚太经合组织发展势头趋猛、速度加快的现实,作为亚太一员的中国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对策呢?总的来讲,是积极主动地参与。钱其琛外长代表中国表明了态度:“中国将参与创造亚太的繁荣,以自己的发展为亚太经济合作开辟更广阔的前景;同时中国也将在同亚太各国的日益密切的合作中去分享亚太的繁荣”。具体来看,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付出一定代价,致力亚太经贸合作。中国一贯主张加强亚太经贸合作,认为这有利于实现亚太经济更持久的发展。但目前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相比,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相差太大,竞争中自然处于不利地位。中国在贸易方面实行的保证最多,因而调整的任务也最重,实施时的代价无疑也是最大的。但是,我们应从国家民族利益出发,把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考虑,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着想, 我国在1991年1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这也是我国目前唯一正式加入的国际经贸组织,足见亚太经合组织对我国意义至关重大。我们要通过该组织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大力发展同它们的经贸关系,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同时,我们要在参与中积极发挥应有的能力和作用。在发达国家大力推动限期贸易自由化问题上,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走向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过程中,要尽可能争取发达国家在人力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技术合作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作为扩大开放我国市场的补偿。努力把茂物宣言的目标作为加快我国走向世界的契机,要求各个部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尽早拟定出调整的具体目标、日程和措施。
中国自1993年以来,多次自主降低关税,5年间关税降幅达60%,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平均关税水平已降至17%,争取2005年将工业品的平均关税降至10%。我国正积极加入《信息技术协议》。我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着亚太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不断发展。
第二,加快体制转型,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亚太经合组织自由化目标的实现将跨越1/4世纪,覆盖我国5个五年计划, 是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与完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重要历史时期。亚太经合组织的存在和作用正在不可避免地成为我国经济决策的外部因素,必将从外部推动我国体制转型,产业结构升级,使经济增长发生质的变化,有助于我国提高国际竞争力,提高综合国力。
我们应该看到,我国在这一历史时期将面临许多困难和各方面压力:经济和科技基础差、人才压力大、不少国有企业亏损、农业滞后,特别是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任务相当艰巨。为此,我们只能加速改革开放,缩短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时间。因为在经济日趋全球化、区域化的情况下,过分的国家干预和限制政策以及封闭式经济运作方式必然阻碍其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近20年的改革开放使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初具规模;立法、执法滞后现象正在逐步消除;规范经济行为和公平竞争开始被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开始走出困境,等等。因此我们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利用亚太经合组织灵活合作方式为我国提供的较充余的活动空间,支持和组织国内企业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加快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第三,借助亚太杠杆,争取早进世贸组织。中国不能不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同样地,中国也不能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因为亚太经合组织的目标是要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中国已作了郑重的承诺。如果中国在最后期限到来时没有能够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幼稚的民族工业享受不了保护,届时我们的企业将面临的是完全彻底的无条件的市场准入和没有任何保护的平等竞争,而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价值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因此挑战是相当严峻的。退一步讲,在向贸易投资自由化目标前进的过程中,如果付出的代价超出了我们的承受能力,我国也可以退出或争取暂缓实施某些条款,但是,我们不可能长期呆在世贸组织的外面,也不可能总是亚太地区的“局外人”。如果这样的话,我国付出的代价更惨重。因为长期不参与国际竞争就是保护落后,其结果只能导致更加落后,拥有12亿人口大市场的中国至今仍被排除在世贸组织之外,原因自然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少数国家利用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法律强制和例外安排相结合的旧机制。亚太经合组织克服了这个旧机制。亚太经合组织克服了这个旧机制的缺陷,为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出路。因此,中国正好利用亚太经合组织作为自己加入世贸组织的杠杆。
第四,拓宽外交空间,稳定亚太国家关系。亚太经合组织建立了多边论坛和双边对话两个机制。多边论坛谈经济问题,开展经济合作。双方对话主要讨论政治、安全问题,这是我国拓宽外交活动空间、进行外交工作的重要场所。这里是大国和国家集团比较集中的地区,有美、日、俄、加拿大、巴西、印度和东盟等,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对我国又非常重要,而且我国的外交重点和难点大都在这里(中美、中日、中俄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因而这里的重要性超过任何地区和国际组织,可谓是仅次于联合国的第二外交活动场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合作给中国外交提供了坚实的依托,中国外交同时又致力于给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创造有利的国际和周边环境。今后,我们应继续采取以经济合作促外交关系,经济和外交互动促地区安全,达到使亚太地区经济持续续增长,政治相对稳定,安全得到保障,成员间和平共处,从而为我国早日实现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的历史任务创造出一个较为宽松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
总之,亚太经合组织的走势对21世纪的亚太和中国的经济、政治形势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已经感受到它加速发展的巨大压力,我们深知国际竞争舞台上从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也不可能“免费搭车”,只有在困境中奋起,义无反顾地参与亚太经济经合组织,并在其中发挥应有的影响和作用,努力争当合作的主角,使之朝着对我国更有利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