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胱抑素C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检验及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评价论文_李金河

李金河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中医院检验科 河北张家口 076250)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检验的过程中,血清胱抑素C的变化特征以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共50例纳入本次研究中,作为本次的研究组,将身体健康,没有异常情况的人员50例设置为参照组,对比两组人员血清中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指标、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血清尿素的浓度测定结果,同时进行记录,进行临床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尿素、白蛋白、CysC、血清肌酐等指标分别为(5.37±3.52)mmol/L、(137.95±18.3)mg/L、(1.34±0.23)mg/L以及(98.38±80.00)mol/;参照组分别为(5.16±1.47)mmol/L、(1.23±0.78)mg/L、(0.77±0.50)mg/L以及(95.30±15.95)mol/L。研究组的平均血清胱抑素C水平、尿微量白蛋白含量高于参照组(P<0.05),两者对比血清肌酐以及血清尿素含量,两者比较差异性不显著(P>0.05)。结论:对血清胱抑素C进行检验,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血清胱抑素C;检查价值;意义分析

【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130-02

临床中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病症的发生多和免疫介导有显著关联[1],临床主要为肾小球功能变化为特征的显著变化[2]。当患者病情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临床患者肾功能指标逐渐衰弱[3],以此导致慢性肾衰竭情况发生。病症发生后,对患者进行检验,其血尿以及蛋白尿将呈现为异常的情况,因此进行尿液检验的过程中,多通过检验出的其他物质成为为基础[4],从而评定患者的病情。针对于此,本文通过血清胱抑素C的变化特征以及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下文进行主要阐述。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数据

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共收治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共50例,将其设置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时期的无异常情况人员50名,设置为参照组。研究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最大年龄64岁,最小年龄19岁,中位年龄(36.7±2.0)岁,参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最大年龄63岁,最小年龄20岁,中位年龄(38.4±3.0)岁。患者入院后进行尿常规检验,主要结果为蛋白尿、血尿等尿样。同时患者伴有水肿以及高血压情况,临床反应高达90日以上。对照组进行体检过程中,出现心脏、脑部、肝肾等病症较少。

1.2 方法

进行实验的所有人员在进行测量前进行12小时的禁食处理[5],同时采集患者的血样以及尿液进行生化指标测定,需要测定的数据包含两组受试人员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血清尿素,经过尿液测量尿微量白蛋白以及尿肌酐含量[6-7]。

采集的静脉血液标本以及尿样每分钟3000r离心,10分钟后将血清以及血细胞进行分离,静置处理。测量血液的过程中,血清胱抑素C的含量应用免疫比浊法进行处理,尿液中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应用散射比浊法进行,同时对尿肌酐以及血清尿素进行测定。生化指标测定过程中,应用试剂盒进行处理,应用方式选取参考试剂盒说明。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其中两组生化指标测定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组间对比P<0.05,则判定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 测定两组的生化指标,对两组测定的肾小球过滤指标分析,研究组的平均血清胱抑素C水平、尿微量白蛋白含量高于参照组,两者对比血清肌酐以及血清尿素含量,组间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2.2 血清胱抑素C以及其他生化因素相关度分析,两组的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以及血清尿素呈现为正相关趋势。

3.讨论

在对血清胱抑素C进行清除的过程中,主要方法为通过肾小球过滤,来达到渗透效果,因此血清指标能够对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测定。血清胱抑素C在表达的状态下会自由通过,同时不会返回到血液中,血清胱抑素C的测定相对于血清测定的繁琐过程,更容易进行,因此血清胱抑素C在肾小球滤过功能判断中意义显著。

在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进行尿常规以及血常规检验的临床诊断价值显著,通过血清胱抑素C的检验能够对尿常规的因素进行分析和反应,因此本次研究中通过测定尿微量白蛋白以及尿肌酐能够对病症进行确诊。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血清尿素、白蛋白、CysC、血清肌酐等指标分别为(5.37±3.52)mmol/L、(137.95±18.3)mg/L、(1.34±0.23)mg/L以及(98.38±80.00)mol/;参照组分别为(5.16±1.47)mmol/L、(1.23±0.78)mg/L、(0.77±0.50)mg/L以及(95.30±15.95)mol/L。研究组的平均血清胱抑素C水平、尿微量白蛋白含量高于参照组(P<0.05),两者对比血清肌酐以及血清尿素含量,两者比较差异性不显著(P>0.05)。这一结果的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内源性的肾小球滤过性不能达到标志效果。但是在对尿微量白蛋白以及血清胱抑素C测定中,两组对比差异性显著,原因是血清胱抑素C的选择仅仅对细胞核进行作用和选择。因此在人体内按照一定的速度出现。

通过以上研究可知,本次研究证实血清胱抑素C和肾小球滤过率标志性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对血清胱抑素C进行确定,以此达到诊断价值。同时通过和正常人群对比,证实血清胱抑素C和慢性肾炎的相关性十分显著。因此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检验的过程中,血清胱抑素C的变化特征以及临床诊断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刘奇,许焱,王兆星,等.肾炎康复片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FN、IL-2及胱抑素C水平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0):1915-1918.

[2]包玉玲,顾洪琴.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检测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价值[J].现代养生,2016(16):45-45.

[3]初彦梅.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肾功能损害评估中的意义[J].家庭心理医生,2015:13-14.

[4]吴翠翠,张雪琦,李君光,等.血清胱抑素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联合检测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诊断价值的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6(4):481-483.

[5]回妍,马聪.慢性肾脏病各期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5,32(4):471-472.

[6]夏青,祝匡明,陈莉萍.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和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变化及研究[J].当代医学,2017,23(27):127-128.

[7]蒲春阳,栗睿.补气通络、祛湿清热法治疗肾虚热瘀型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6):1556-1559.

论文作者:李金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

标签:;  ;  ;  ;  ;  ;  ;  ;  

血清胱抑素C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检验及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评价论文_李金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