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滨湖区雪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14000
【摘 要】目的:评价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及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社区服务中心接收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接收时间:2013年3月~2016年2月),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5例患者为一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比较2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后的负面情绪评分与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优势更加明显(p<0.05)。结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社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社区护理;临床效果
相关资料显示,慢性支气管炎在我国的发病率为3.8%左右[1],而老年人的发病率高达15%[2],该病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可能是病毒、空气、细菌等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本文旨在评价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及临床效果,以我社区5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见下:
1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护理方法
1.1基线资料
研究对象:2013年3月~2016年2月我社区服务中心接收的5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将5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
对照组:男:女=14:11;年龄范围(63—86)岁,平均年龄(74.25±3.16)岁;病程在(2—18)年,平均病程(9.32±2.47)年。
观察组:男:女=15:10;年龄范围(62—87)岁,平均年龄(74.46±3.26)岁;病程在(2—19)年,平均病程(9.58±2.32)年。
2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别较小(p>0.05)。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护理
对照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常规健康教育,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讲解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相关知识,安排卫生良好的居住环境,保持空气流通,叮嘱患者室内不得圈养宠物、放置具有过敏原的花草,同时还要清除及控制尘埃与有害气体,建议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医嘱用药等。
1.2.2观察组-常规护理+社区护理干预
观察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社区护理干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的思想变化进行了解,在尊重患者隐私及自尊心的前提下主动接近以及关心患者,采取有效的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沟通,在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后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同时也可采取与患者谈论感兴趣的话题、让患者聆听舒缓的音乐、与患者一同回忆过去等方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为同种疾病的患者们创造互相交流的机会,调动患者的家属、同事、亲戚的积极性,与患者周边人士一同给予患者情感支持。
(2)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的喜好、病情等情况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其中以新鲜绿色蔬菜为主,建议没有糖尿病的患者多吃水果,其中主食要粗细搭配,确保每天肉类的摄入量在85g左右,保证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入,尽量做到低脂饮食,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3)行为干预:科学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扩张患者的横隔活动范围23cm,提高患者的通气量。告知患者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正确指导患者进行耐寒训练与体育锻炼。
1.3观察指标、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观察2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负面情绪评分与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
1.3.2判定标准
①负面情绪判定标准:采用负面情绪量表评价2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总分为50分,分数越高,负面情绪越重。
②生活质量判定标准:使用GQOLI-74生活质量表对2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物质生活进行评价,以此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SPSS18.0版处理,用(`x±s)表示2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采用t检验。若p<0.05,则表示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存在明显差别。
2结果
2.1负面情绪对比
2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干预前的负面情绪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支气管粘膜、气管以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症状为慢性反复发作性咳痰、咳嗽同时伴有喘息,在我国属于多发病、常见病[3]。该病的病程较长,可能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病,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引发肺动脉高压,乃至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导致不良情绪的出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效果。
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环境护理以及用药指导,能够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认知程度,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室内环境,可避免患者发生感染,用药指导能够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但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4],因此,在此基础上还需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社区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以及行为干预三项内容[5]。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病程较长且迁延不愈,导致患者易产生抑郁、焦虑、易怒、烦躁等负面情绪,丧失康复信心,心理护理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饮食指导能够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防止因饮食不科学而加重病情;行为干预可使患者的耐寒力与抵抗力提高,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6]。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将5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另一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社区护理干预(观察组),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负面情绪评分以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由此可得,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苗艳杰.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1):246-246.
[2]赵坤.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4):107-108.
[3]李便荣.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与护理措施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7):991-992.
[4]刘芳.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干预[J].医疗装备,2016,29(3):190-191.
[5]陈利.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1):1861-1862.
[6]孔燕玲.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护理对策[J].今日健康,2015,14(12):274-274.
论文作者:张菲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31
标签:患者论文; 支气管炎论文; 老年论文; 负面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情绪论文; 社区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