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郑福 陈燕平 陈芬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 福建 宁德 352100)
【摘要】 目的:探讨信必可联合顺尔宁治疗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方法:54例CVA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信必可(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160ug/4.5ug),早晚各1吸,联合顺尔宁(孟鲁司特钠)10mg,每晚睡前一次;对照组仅吸入信必可,早晚各1吸;2组疗程均为8周,分别记录治疗前后咳嗽症状积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咳嗽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必可联合顺尔宁治疗CVA临床疗效确切,信必可、顺尔宁联合治疗适用于单用信必可疗效不佳的CVA患者。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信必可;顺尔宁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3-0094-02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有气道高反应性。CVA多为刺激性干咳,通常咳嗽比较剧烈,夜间咳嗽为其重要特征,吸入冷空气、变应原或刺激性气味、感染等可诱发或加重咳嗽,对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支气管舒张剂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咳嗽症状。CVA的治疗原则参照支气管哮喘,目前并无统一治疗方案,本文应用信必可联合顺尔宁治疗CVA与单用信必可做比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门诊及住院CVA患者54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9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2.7±9.1)岁。所选患者年龄≥18岁,均符合我国2009发布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CVA的诊断标准[1]:①慢性咳嗽,常伴有明显的夜间刺激性咳嗽;②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呼气峰流速日间变异率>20%,或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③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有效。排除标准:①不能配合慢性咳嗽的相关检查或不能合作者;②伴喘息、气促等表现,听诊可闻及哮鸣音;③合并其他明确类型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合并心、肝、肾等其他系统疾病并影响本研究正常进行者;④吸烟者;⑤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
1.2 方法
将54例CVA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28例,B组26例。B组患者给予吸入信必可(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160ug/4.5ug),早晚各1吸,联合顺尔宁(孟鲁司特钠)10mg,每晚睡前一次。B组仅吸入信必可,早晚各1次。疗程均为8周。
1.3 疗效评价
咳嗽症状积分可反映咳嗽频率、强度以及对生活质量影响的状况。咳嗽症状积分具体方法:无咳嗽为0分;偶有短暂咳嗽为1分;频繁咳嗽,轻度影响日常生活(或睡眠)为2分;频繁咳嗽,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或睡眠)为3分。CVA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如下:治愈:治疗后咳嗽积分为0分;有效:咳嗽积分较治疗前减少,但仍≥1分;无效:咳嗽积分无变化或增加。分别记录2组治疗前后咳嗽症状积分。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咳嗽症状积分结果见表1,如表格所见,治疗前后A组患者咳嗽症状积分改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临床疗效观察,两组CVA患者经治疗后均取得临床缓解,其中A组治愈率64.3%,有效率32.1%,总有效率为96.4%;B组治愈率34.6%,有效率57.7%,总有效率92.3%;A组临床疗效优于B组。在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A组与B组治疗前后咳嗽症状积分的比较
组别例数年龄(岁)夜间咳嗽症状积分日间咳嗽症状积分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A组2832.0±9.02.46±0.510.36±0.561.89±0.740.14±0.36
B组2633.4±9.32.27±0.600.73±0.601.85±0.670.38±0.50
3.讨论
咳嗽是综合性医院呼吸内科门诊病人就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CVA在慢性咳嗽病因中占25.5~33.3%[2 3]。慢性咳嗽的病因较为复杂,且CVA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诊断及治疗常常滞后,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增加社会经济负担,另外如果不经治疗约有30%的成人CVA患者最终发展为支气管哮喘,所以一旦确诊为CVA,应当及早治疗。目前认为CVA发病机制与支气管哮喘相似,它是由免疫、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变应原致敏和气道重构等[4],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其本质是嗜酸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患者的痰液、血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明显增高,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明显升高。
CVA治疗原则与支气管哮喘相似[4],即控制气道炎症、缓解支气管痉挛等,目前治疗CVA的药物主要有: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剂(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药物、胆碱能受体拮抗剂)、白三烯调节剂、抗组胺药等,可联合使用。目前认为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控制气道炎症药物,也是长期控制哮喘的首选药物,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气道炎症的多个环节,减少炎性因子的生成和释放,减轻微血管渗漏,提高气道β受体的反应性,进而预防气道重塑。β2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气道的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cAMP含量增加,游离钙减少,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减少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和介质的释放、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气道上皮细胞纤毛的摆动,而发挥平喘作用[5]。糖皮质激素与β2受体激动剂的作用模式不同,前者主要针对气道炎症细胞,后者作用于平滑肌细胞,同时糖皮质激素可增加β2受体的合成数量、抑制β2受体激动剂引起的受体下调,因此,糖皮质激素与β2受体激动剂有协同效应[6]。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虽不能治愈CVA,但可以减轻症状,改善肺功能,降低其发展为典型哮喘的风险[7],目前认为以ICS为主的早期规范化治疗对改善CVA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均未明确ICS的具体疗程及剂量。
大量资料表明白三烯是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最重要的介质之一,其介导的效应包括支气管收缩、黏液分泌、血管通透性增加及嗜酸粒细胞聚集等,它是目前所知最强的导致气道平滑肌收缩的物质,比组织胺强1000倍。以孟鲁司特钠为主要代表的白三烯调节剂,对Ⅰ型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1)受体有高度的亲和性和选择性,可有效地抑制LTC4、LTD4和LTE4与CysLT1受体结合所产生的生理学效应而无任何受体激动活性,晚近研究表明孟鲁司特钠可替代ICS对ICS控制不佳的轻度持续性哮喘取得满意疗效,对ICS及ICS、长效β受体激动剂联合治疗未能有效控制的中重度哮喘,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能提高哮喘控制测试评分、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哮喘生活质量积分[8]。另外,CVA与变应性鼻炎关系密切,多数CVA患者存在过敏体质或合并过敏性鼻炎,席寅、赖克方等报道CVA患者有46.2%伴有变应性鼻炎[9]。变应性鼻炎患者的鼻分泌物倒流鼻后或咽喉等部位,可刺激咳嗽感受器产生咳嗽,若变应性鼻炎控制不佳,可导致CVA患者吸入高剂量的激素甚至口服过量激素并且治疗效果不理想,白三烯调节剂通过抑制LT导致的鼻黏膜充血、水肿、炎性渗出,同时改善变应性鼻炎症状,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哮喘控制,白三烯调节剂尤其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治疗[8,9]。
本组研究中我们发现:信必可联合顺尔宁的治疗组咳嗽症状积分、临床疗效优于单用信必可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认为信必可联合顺尔宁治疗CVA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信必可、顺尔宁联合治疗适用于单用信必可疗效不佳的CVA患者。本组研究缺乏对CVA患者远期疗效的观察,另外,长期、固定剂量治疗,从药效经济学和药物安全性的角度,是否合理有待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6):407-413.
[2] 刘国梁,林江涛.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和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6):422-425.
[3] 曹国强,程晓明,戴晓天等.重庆地区慢性咳嗽病因的多中心研究.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J],2009,8(6):565-567.
[4] 胡红.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及治疗进展.解放军医学杂志[J],2014,39(5):361-363.
[5]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中国实用内科杂志[J],2013,33(8):616-617.
[6] 秦茵茵.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支气管哮喘[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2,22(5):266-267.
[7] Matsumoto H,Niimi A,Takemura M,et al.Prognosis of cough variant asthma:a retrospective analysis[J].Asthma,2006,43(2):131-135.
[8] 何慕芝,蔡闯,钟南山.白三烯调节剂与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10,4(5):372-373.
[9] 席寅,赖克方,陈如冲等.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典型哮喘的关系[J/CD].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11,5(3):1502155.
论文作者:叶郑福,陈燕平,陈芬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4
标签:受体论文; 哮喘论文; 患者论文; 疗效论文; 症状论文; 支气管哮喘论文; 必可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