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人的革命还是科技革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途径论文,科技革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无论从全球范围还是从区域角度来看,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之一。然而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经济的发展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资源的投入。那么,我们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呢?
一、技术乐观主义及其局限性
面对着上述难题,一些人悲观地认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是不可能的,它已经达到了极限。而另外有些人则认为上述困难是暂时性的,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来加以克服。以卡恩等人为代表的技术乐观主义认为,当代世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基本上能解决的问题,或者是在近期或中期的未来可以解决的问题,是过渡时期中的一些过渡问题,是处在世界贫穷和世界繁荣之间的一个时期的问题。”〔1〕既然这些问题不是永久性的、是人类向繁荣的未来过渡的一个暂时性的难题,那么这些难题应当如何解决呢?卡恩等人相信:“可以施展的技能、健全的管理和明智的政策,能够把大多数这类问题变为记忆中的陈迹”。〔2〕在技术乐观主义者看来,经济增长中所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技术性问题,人类可以通过技术的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难题,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毫无疑问,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扩大了人类生存的时间和空间,而且不断地解决了人类在发展中碰到的难题。如果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那么人口、能源、原材料,粮食和环境问题等将日趋恶化,甚至会出现某些灾难性的变化。同样,如果不借助于科学技术,发展中国家将永远贫困下去,南北差距将日益扩大, 其冲突也会加剧。相反,发展中国家正是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资金及其管理经验和技术使自己走出愚昧和赤贫,并开始步入现代文明。对于人类社会目前碰到的一些难题,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在未来的1000年间,人类将完全可能移出整个太阳系。我们将建造空间城,那么地球上人口拥挤,能源和环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这似乎是一种技术上的必然。〔3〕卡恩等人也认为,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可以建造以海洋为基地的人造浮岛、向外层空间移民等解决人口问题。应该说,从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来说,这不是不可能的。
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解决全球问题和当代人类发展的困境是必不可少的,其作用是巨大的,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也会产生某些负作用,它在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度。马克思在谈到对社会发展的双重效用时指出:“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新发现的财富的源泉……变成贫困的根源。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的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4〕科学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负作用表现为:
第一,科学技术就其本身而言是探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是揭示真理的,它本身并不显示和确证自己的价值。只有当人们把科学技术用于解决社会政治、经济问题时才显示出其价值。但是由于社会中存在着极其不同的领域和价值主体,因而科学技术虽然可能在经济领域发挥作用,而在其它领域则会产生副作用,对某些阶层有价值,而对其它一些阶层则无价值。
第二,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社会统治的有效手段,阻碍了人们多种能力的发挥,甚至影响科学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在当代西方,科学技术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和社会管理的效率,创造了一个富裕的工业社会,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却使人丧失了自由,使人成为技术手段和生活资料的生产和消费的奴隶。
科学技术的统治功能还表现在科学家的研究不得不越来越多地服从于政治的需要,特别是政府的需要。一方面,科学技术强化了权力集中的趋势,另一方面集中起来的权力又进一步要求科学技术服从和服务于权力。科学家的研究课题和研究经费越来越依赖于政府的支持。
第三,科学技术的产业化虽然能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但同时也会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可持续发展难题的产生使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把科学技术直接用于解决自己面临的现实问题,科学技术研究课题的选择越来越服从于经济建设的需要,而不是按照科学技术研究自身发展的逻辑来进行。为此,科学家常常不得不放弃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使自己的研究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和工业化的需要。为了产业化的需要,人们甚至给科学家提出了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极大地扼杀了科学家的创造性才能,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第四,科学技术以揭示科学真理为根本目标,忽视乃至根本否定人的价值和意义问题,丧失了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关怀。科学技术并没有在其自身之内包含着对人的生存价值等重大问题的关怀,科学的发现和技术的发明并不导致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实现,相反,它常常产生某些非人化的效果。
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产生的负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与人们对科学技术的盲目信仰有关。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使人们天真地相信,科学技术能毫无负作用地有益于人类,并帮助人类解决可持续发展中的难题。今天,人类对待科学技术应当持更加清醒和理智的态度,看到科学技术的运用对社会可能产生的负作用。生物学家霍伊尔的话对我们是富有启发的。他说,“技术有点像烈酒,喝一点没什么,但如果喝得太多就会使你轻举妄动不能自控……。。就技术而言,我认为我们的社会是一个醉鬼。”〔5〕毫无疑问,对可持续发展中的难题,我们需要依赖于科学技术。但是对科学技术我们仍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不应成为“醉鬼”,不应把解决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科学技术身上,而同时也要实现“人的革命”。
二、人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难题
当代人类社会出现的可持续发展的难题实际上是以“天灾”形式出现的“人祸”。所谓环境的危机、粮食危机等都不过是人自身的危机,是人类自身的不发达所造成的。仅仅希望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解决这一难题实际上是在处理人与自然不协调的问题上仅仅要求自然界适应于人,而不是反思人本身。这只能导致人与自然之间不平衡关系进一步恶化。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难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解决人类自身的问题,实现“人的革命”,而不是仅仅依赖于“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服从于人的控制,并且真正地服务于人。美国的一位化学家曾指出:“我们需要的是把我们对使用科学来增加我们所有权的注意转变为对人的注意,用它来改变我们的情绪环境,使我们在一个无理性的世界中作为人,而不是作为机器存在着。”〔6〕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了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人们热衷于享受由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发展给人类所带来的巨大福利,陶醉于征服和控制自然给人们带来的物质享受之中。人们没有把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与人的自身的能力的提高联系起来,没有充分认识到控制技术进步和经济运动方向的必要性。人们没有自觉地从人的本质力量的高度来理解人的对象性活动的意义,而仅仅把它看作是控制自然界的方式和满足物质需要的有用的劳作。当人们借助于科学技术改造自然并因此产生巨大的负作用时,人们没有看到它是人自身的不完善引起的,因而更看不到“人的革命”的必要性。为此,某些人甚至主张放慢经济增长的速度,甚至实现零增长,以保持自然界的完善状态,甚至要尊重“生态的生命价值”,否定对自然界的改造的必要性。
事实证明,科学技术的发展既可以被用来扩大人的视野、增加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范围,也可以用来进行战争、暴力和种族冲突;既可以用来提高人的物质福利、改善人们对未来的预见能力,也可以被用来破坏自然界的再生能力,甚至被用来摧毁人类的生存基础,并最终导致人类的毁灭。今天,人类正处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人们可以自己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调整发展的方向,自觉地控制由于人的活动的盲目性所造成的巨大的生态危机和发展困境。人们面临着由自己的决策和行动来左右自己的命运乃至全人类命运的重大历史责任。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自己肩负的这一重大历史责任认识不足,对传统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对未来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许多人甚至相信按以往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就可以克服人类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困境。既然人类的前途是掌握在人们自己的手中,那么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对人类的命运具有决定性意义。罗马俱乐部的贝恰先生指出:“人们错误地相信现在所采取的行动或方针策略会把我们从各种危机中解救出来。这种错误信念所导致的最严重的后果是,在危机深处的某种另外的东西——其实体难以抓住,至今尚未弄清楚,但它是属于本质的,是存在于人们内部的;它会产生如不认其存在为前提就难以理解的弊病,其力量之大足以控制人们的心——被这种信念掩盖了,因而使人们的注意力背离了真正的核心问题。这个‘某种另外的东西’就是人们的‘内在混乱状态’”。〔7〕可以说,人们对过去的发展方针、模式和策略的信念使人们忽视当代社会发展危机的真正的根源——人自身的危机。
“人的革命”是以人对自身的不足和缺陷的认识为前提的。但是人却不愿意作这样的自我解剖和自我反省。长期以来,人陶醉在自己已获得的力量和取得的成就之中,却没有在知识和力量增长的同时获得与此相适应的理想和智慧。为此,人们不仅对自身的缺陷认识不足,而且对自身内部所蕴藏的巨大潜力认识不足。这样,人们既不可能克服自身的不足以便阻止当代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困境的恶化,也不能进一步发掘自己内部深藏的潜能,从而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以及其它社会经济活动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只要人类不克服自身的缺陷,不能全面地发展自己,那么人类就不能摆脱人与自然之间的狭隘关系,从而也不能阻止当代人类发展困境的恶化。今天,包括贝恰、池田大作等学者所倡导的人的革命不仅意味着要克服人类自身的缺陷,而且还意味着全面地发展人类自身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开发被忽视了的人的潜能。贝恰强调:“人类的这种处于休眠状态的潜在能力,在科学上也获得了承认。——人的革命的基本目标,人的革命肯定可以获得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要最充分地开发人的最深处的各种能力。”〔8〕如果说许多自然资源是无法再生的,而人自身的资源却是可再生的,我们应该发掘这种可再生资源来解决可持续发展中的难题。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狭隘关系是受人与人之间的狭隘关系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然界是人展示自己本质力量的基础,是人与人发生联系的必要纽带。但是,由于人自身的狭隘性(非普遍性),人与人之间关系也是狭隘的,自然界对人来说因而不能成为人与人之间发生真正的社会关系的纽带。某些人通过对自然界的占有来剥夺其他人的对象化活动的条件,自然界因此不再是人展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条件,不再成为生活的要素。某些人甚至以对自然界的掠夺性占有来破坏这一生活要素,使人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马克思看来,只有扩展人的力量,使人的力量在对象化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展示和实现,或者说只有人获得自己的本质力量,人才成为社会的存在,人与人之间的狭隘关系才被人与人之间广泛的社会关系所取代,人与自然之间的狭隘关系才能被消除。马克思指出:“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说来才是存在的;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说来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础。”〔9〕不言而喻,人的全面发展必然会带来人与他人的全面的价值关系,人与人之间才能以人的关系而存在,自然界才成为人的存在的共同基础。人与自然关系的扭曲是与人自身的扭曲相适应的,而对人自身的扭曲的认识和改造却必须依赖于人自身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革命”和人的价值的全面实现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的价值目标。
三、“人的革命”与“科技革命”相互作用
我们强调,解决可持续发展中的难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人的革命”,而科学技术不是万能的,我们不能盲目地走向科学技术乐观主义。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它在“人的革命”中毫无作用。恰恰相反,“人的革命”必须以科学技术的革命为基础和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对社会组织、人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人的革命”将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全球一体化过程,人的活动的传统界限正在逐步消失,单独个人的活动越来越成为“世界历史性的活动”。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业革命的发生,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西方列强在进行殖民主义扩张的同时也把世界各国纳入世界历史进程之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世界历史性”联系更加密切。在物质生产和消费上,国际范围内的专业化分工和共同协作进一步加强,“国际性的综合产品”充斥世界市场,产品和企业的无国籍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广泛的信息交往扩展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知识水平。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地表现为“人们在肉体上和精神上互相创造着”。人们之间这种肉体上和精神的相互创造表明,单独的个人已经不再是原始意义上的孤立的个人,而是参预世界历史性活动,并对世界历史发生影响的人。人从传统的狭隘的地域性束缚和传统社会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马克思指出:“每一个单独的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仅仅因为这个缘故,各个单独的个人才能摆脱各种不同的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包括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并且可能有力量来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生产(人们所创造的一切)。”〔10〕正是由于历史越来越转变为世界史,个人的生产活动已经成为世界历史性的活动。这就为“狭隘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创造了条件。一旦人们能够真正地控制和驾驭对他们来说一直是异己的、统治着他的力量,那么单独的个人可以真正地成为普遍性的个人。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社会政治经济价值。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工业已经发生信息产业革命。传统的第一、第二产业都随着信息产业的革命而复苏。如果说信息的传输和处理是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活动的生命线,那么知识和信息也已成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信息革命向劳动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掌握信息的能力是每一位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获得这样的基本素质既有助于扩大人们的视野,又能刺激人们越来越高的精神文化的追求。在当代,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更加便捷,形成多元文化异存和相互交流的文化格局,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在文化上的兴趣和精神的追求。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社会产品越来越显示出丰厚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意蕴,企业不仅成为一个生产部门,而且成为一个文化部门。人们对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文化要求。由此形成了当代社会特有的消费文化和企业文化。试想,如果没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广泛的精神文化的追求,那么改善人类发展困境的努力都将化为泡影。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球所能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毫无疑问,维持人类的生存条件,保护自然环境是必要的,而保护环境又不能以放弃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代价。这是我们所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解决这一难题仍然要依赖科学技术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难题表明,传统的掠夺资源、大量消耗能源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必须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绝不是要停止经济增长,降低生活水平,甚至回到原始状态上去。为此,人们必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改变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方式,既不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又不导致环境的破坏。从历史上来看,技术革命必然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的革命。这种生活方式的变革将导致人们道德观和价值趋向的变革。一种以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为特征的生活方式将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并被人们广泛接受。相反,放弃科学技术的发展,放弃经济的增长甚至回到原始状态上去恐怕是绝对不能为人们所接受的。
由此可见,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是解决可持续发展难题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实现人的革命的基础和动力。但是科学技术并不必然产生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人的革命的积极成果。科学技术的革命必须被引导到一种有利于人类进步和发展方向上。前苏联格鲁吉亚共和国科学家柴夫柴瓦兹说得好:“单靠科学技术是无法挽救我们的。但是如果科学技术从属于更高层次的、更重要的价值观念,它们将是有帮助的。”人的革命意味着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意味着新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信念的产生。道德的力量和知识的力量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将推动人类朝着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方向前进。没有科技革命和知识的积累,人类社会的自我发展将缺乏动力,而没有人的革命,社会经济发展将会失去方向,科学技术可能会产生有悖于人类利益的结果。
如果说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革命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果而人的革命相对滞后的话,那么许多发展中国家则面临着技术革命和人的革命的双重使命。发展本民族的科学技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是摆在发展中国家面前特别紧迫的任务。在这里,我们必须看到南北方在价值观上的差异。当代的许多学者提出的人的革命和新的积极的人道主义,对于西方出现的那种物欲横流、片面追求物质享受的道德价值观无疑起着抑制的作用。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恶劣的生活条件,贫困的生活甚至使他们连基本的生活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更谈不上人的革命。在这样的情况下,片面强调人的革命无疑是有害的。借助于科学技术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并借此提高人的素质,是发展中国家应当选择的发展道路。
注释:
〔1〕〔2〕卡恩等:《今后二百年》,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25、26页。
〔3〕奥辛廷斯基:《未来启示录》,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29页,第184、150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79页。
〔5〕〔6〕转引自《科学与反科学》,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年版,第80、28页。
〔7〕〔8〕池田大作和贝恰:《二十一世纪的警钟》,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年版,第157、165页。
〔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79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