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带电作业是电网设备检测、检修维护和改造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是保证电力系统可靠稳定运行的重要技术措施。随着电网的建设和发展,带电作业已成为送配电设备测试、检修、改造的重要手段。为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和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与之相适应的带电作业技术的研究及标准制定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带电作业技术研究与标准制定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带电作业;技术研究;标准制定
1、前言
随着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日益提高,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正向用户不停电作业方向发展,由架空线路向电缆线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在带电作业领域的应用也有力推动了带电作业工具、设备、标准制定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并对今后带电作业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发展方向。
2、带电作业技术研究与标准制定
2.1带电作业的安全距离
在以往的工作中,由于计算和分析方法的影响,系统的设计特性和设备以及线路,不会考虑安全距离,总是按照系统内的最大过电压来确定。但是由于近年来,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电路的设计越来越趋近紧凑型线路,而且基于老电网的升压改造,使得采取最大过电压的情况,已难以维系当前的电网发展。
传统使用的带电操作工艺、规范、使用方法,在我们的工作上越来越不能满足当前的形势发展和电网变化。仅仅根据系统内部出现的最大过电压为依据,来进行我们的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的计算方法,在面对紧凑型复杂电网显得无所适从。因此,根据操作面进行系统修订工作,迫在眉睫。由于各操作面的不同,我们的工艺进行调整的依据,从单一的系统过电压转化为区域TNA电压值暂态分析。在使用这一个分析时,我们应该从下列问题进行分析:
(1)在实际的工作中,同一个电网中过电压会由于电网构造以及电网区间的变化,产生较大差别。在这个时候,如果使用传统的考虑办法和计量办法,既有可能导致现有的实际情况与理论情况出现偏差。在此类情况下,我们一般采用(TNA电压值暂态分析仪)或使用计算机相关程序进行求解。
(2)从实际的工作出发,在有些工作平台会出现没有该线路的现实操作数据,则应按照计算依循线路的最大过电压倍数,并以此数据规划安全距离。在进行设计计算后,应该采取标准推荐方法,来进行核准计算,并通过实验来校准数据。使用的计算方法,应按照上诉方法进行。
在IEC的标准中,关于最小电气距离,指明系工作台面能够发生电气击穿的临界间隙,在远离这一间隙内工作,是保证带电作业的关键所在。因为如果接近或突破这一间隙,无论是操作人员的身体,或者是一些工具,都将带来安全隐患,甚至安全事故。这一间隙在理论计算中的数据,往往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很多。海拔高度的不同,空气电离度不同;温度的变化,会改变间隙的变化;间隙的形状,也会直接导致间隙的变化;而且这一变化之所以理论数据难以详尽描述的主要原因,是其影响均是暂态变化且突变的可能性很大。根据实际工作总结,在诸多的因数中,我们发现间隙的距离是暂态变化最多的主要因素。以面—点为结构的间隙中,放电的暂态突变最微小。所以其他的间隙结构,我们需要进行真型实验来进行论证,根据实际情况得出实际间隙结构下的相关参数最为稳妥。
2.2带电作业用保护间隙
加装保护间隙后,不仅使紧凑型线路的带电作业实现可行,保证了人员的安全,而且由于带电作业间隙不再成为控制因素,有效地减小了杆塔的塔头尺寸。
目前,在我国相当一部分线路的塔头设计中,为满足带电作业安全距离和组合间隙的要求,塔头尺寸必须加大,从而增加了基建费用。实际上,在带电作业过程中,恰遇高幅值操作过电压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为这一小概率事件而增加全线杆塔的塔头尺寸,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而在带电作业工作点加装保护间隙后,带电作业间隙可不再成为塔头尺寸的控制因素,就不需要为作业人员的安全需要而额外增大塔头尺寸。加装保护间隙后,可提高带电作业的安全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特别是对于紧凑型线路、升压改造线路和小塔窗线路,由于其相间及相对地距离偏小,按常规作业方式将无法满足标准和规程中规定的最小安全距离和组合间隙。
在带电作业过程中,当系统过电压超过作业间隙的放电电压时,就可能发生间隙放电而危及作业人员的安全,如果在带电作业工作点加装保护间隙,且设定保护间隙的放电电压低于作业间隙的放电电压,则在过电压作用下,保护间隙将先期放电,从而限制了过电压的幅值,起到保护作业人员安全的作用。
另外,当作业人员沿绝缘子串进入等电位或进行更换绝缘子作业时,如果串中存有不良绝缘子,一旦线路上出现过电压,将可能沿串放电而危及作业人员的安全。由于保护间隙在绝缘配合上限制了过电压的幅值,相当于排除了沿串放电的不确定性,因此,加装保护间隙后不仅使作业间隙偏小的杆塔间隙的带电作业满足安全要求,即使对于作业间隙较大的杆塔,也可以起到进一步提高作业安全性的作用。
目前,对带电作业用保护间隙还不曾制订专门的标准,随着对该作业方式的逐步应用,需针对保护间隙的技术参数、应用范围、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制订标准,以确保作业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2.3 750kV线路的带电作业
2.3.1带电作业的类型
(1)间接作业法。人处于地电位,通过绝缘工具代替人手对带电体进行作业。
(2)中间电位法。人体与地绝缘的情况下,利用绝缘工具接触带电体的作业法。
(3)等电位作业法。人体与地绝缘的情况下,工作人员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作业法。
2.3.2带电作业安全的基本要求
(1)通过人体的电流小于10mA;
(2)利用有效手段控制高压电场,使其低于安全数值。
高压电场的增强和范围,取决于诸多因素,空气湿度、温度的变化,都能引起其大幅度的升降。所以,在进行带电作业的环境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理论上认为对于能够进行人为控制的线路段,要进行人为干预调整。应将变化因素计量入电场范畴,使得调整后的电场温度在安全范围内进行。但是由于电气线路受用电稳定的影响,可人为调控高压电场的方法,在诸多方面不能适用。因此,我们正常考量的是外在因素,例如尽量避免在能够增强电场强度的天气(阴雨、雪天气等)进行抢修。在特殊情况下,在需紧急抢修的线路段,进行操作工艺编制,并在小范围内进行无人模拟试验后,根据测量值进行维修。)
2.4配电线路带电作业
在配电线路的带电作业中,采用的作业方法主要有绝缘杆作业法和绝缘手套作业法。绝缘杆作业法也可称为间接作业法,绝缘手套作业法也可称为直接作业法。
绝缘遮蔽工具和人身安全防护用具在配电带电作业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保护作用。在IEC标准中,规定2级绝缘防护用具的最高使用电压为17kV,在我国电力行业标准中,结合我国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及中性点接地方式,并考虑适当的安全裕度,规定了2级防护用具的最高使用电压为10kV。针对绝缘防护用具的特点,规定了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近年已颁布了多项专门的技术标准和导则,并具体规定了安全防护用具的使用步骤及使用方法。
3、结语
随着用电可靠性要求的提高,配电带电作业技术正向用户不停电方向深入发展,需要深入研究配电网不停电作业技术,研究旁路作业法、移动电源法等在架空线路及电缆线路中的应用,解决关键的技术问题,研制配套的作业装置及工具,制定相应的工作规程导则,实现用户的少停电乃至不停电,提高供电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舒印彪.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电网技术,2005,29(19):1-6
[2]胡毅,刘凯.超/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1-9.
论文作者:刘斌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8
标签:作业论文; 间隙论文; 过电压论文; 线路论文; 电网论文; 标准论文; 这一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