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分析论文_陆水乔

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分析论文_陆水乔

华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湖州 313000

摘要:软土地基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市政道路施工问题,不仅会对路基的承载能力造成影响,也会对道路运行产生安全隐患。软土地基的存在会直接降低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市政道路的通行安全,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是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关键所在,对道路施工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在软基处理过程中,要掌握先进的处理方式,不断完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水平,为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质量提供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

1 软土地基

软土地基的基本构成是软土,由于软土的特点决定其内部土壤颗粒的沉降性质,同时软土地基中具有部分的淤泥,水分含量比普通地基高,部分状况下甚至达到百分之七十,内部土壤颗粒之间的缝隙较大,整个地基的稳定性低,强度差。软土地基具有高压缩性、低透水性、触变性。其中触变性是软土土质自身的特征,施工中由于外部的因素造成流动问题,流动将破坏整个道路的稳定性,出现安全隐患;高压缩性为压缩系数相对高,造成道路的沉降;低透水性影响道路的使用期限。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通常会应用沥青和混凝土材料,这两种材料的稳定性相对薄弱,软土地基下应用这两种材料容易出现开裂或是硬化问题。针对软土地基的种种问题,施工企业需要结合软土层出现的不同厚度差距,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进行处理,为后续的施工奠定基础。

2 处理原则

软土地基的类型多种,而且情况比较复杂,容易受到施工现场环境影响。因此,在市政道路的实际施工中应用软基处理技术时必须遵循以下的原则:(1)划分路段。进行软基处理前,道路施工技术人员要对施工路段进行准确定位,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划分,结合该路段的土质特点,制定正确、合理的施工计划。(2)充分考虑软土的土质条件,不同的软基,土质通常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施工技术人员要在对软基进行处理前,特别是在选择施工技术和工艺时,要加大实地勘测力度,选择符合实际状况、合理的方法进行施工。充分考虑土质方面的因素,选用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法,最大限度减少对地基产生的干扰。(3)经济合理原则。道路施工中,施工技术人员应结合软基的实际状况,制定科学、完善的施工技术方案。方案必须合理、经济,同时要明确规定对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材料、人员等方面的要求,为施工顺利进行打好基础。(4)道路的性质。不同等级道路有不同的施工要求,道路等级不同,使用的性质也会不同,等级越高的道路要求越高,对道路平整度的要求越严格。因此,在对软基处理的施工过程中,要通过合理设计,选择合乎等级的施工技术。

3 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分析

3.1 高强度夯实法

由于软土地基的特点,为提高整个地基的强度水平,可以采取高强度的夯实法。该种处理方式目前被广泛的应用在道路施工过程中,施工环节简单,操作可行性高,对于工作人员需求量低,同时应用固定的机械设备,技术比较成熟,受到很多施工企业的青睐。利用高强度夯实的方式将软土地基中的部分水分快速有效的挤压出地基部分,降低地基土层中的缝隙,提高整个地基的质量,保持稳定性。实际应用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对作业区域的实际状况进行全面检查,了解作业区域的实际数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择应用最适合的夯实施工流程,保证技术应用发挥最好的效果。夯实处理环节根据科学性原则推进,符合施工正常规律展开,不可随意的采取措施。如果选择应用光轮机械进行碾压,保证三分之一的重叠方式,对于软土地基部分进行夯实,每一处夯实度要保持一致,防止遗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换填置换法

换填置换法是对影响整个地基或是道路稳定性的软土结构进行全面的置换,选择应用强度高且渗水效果好的硬土、砂砾、砂石等建筑施工材料及时补充,将整个软土层替换掉,提升施工区域整个的稳定性和强度。施工中需要注意,软土置换量较低,区域性的软土层厚度小状况下,该种手段可发挥较好的效果。反之软土置换量过高,经济投入量过大,大幅度提升施工的技术难度,为施工企业带来很大的麻烦,因此市政道路项目采取置换法前,需要对区域的软土土层展开严格的测量和勘察,根据软土层的面积以及厚度,确定置换数量,经过准确计算,预估经济投入成本。选择该种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施工现场条件选择最佳的应用材料,置换的时候,把握从内部到外部,逐层的置换,每层进行压实,保证置换后的稳定和强度,达到预估的效果,满足市政道路建设的具体标准。

3.3 粉喷桩复合地基技术

粉喷桩复合地基技术是通过机械深层搅拌机将固化剂水泥粉或者石灰粉等和软土地基强制搅拌形成水泥土桩。在其中使用固化剂可以充分吸收软土地基中的大量水分,而且使用粉喷桩复合地基技术所需要的固化剂相对其他技术更少,不会造成地表隆起。在实施粉喷桩复合地基技术前,应将地表清理干净和填平坑洼。在施工过程中,对于粉喷桩的测量和定位应该明确,保持粉喷桩机就位后的水平,避免出现桩径倾斜的情况。粉喷桩复合地基技术属于地下隐蔽工程,施工过程应该严格按照施工流程和工艺标准实施,注意控制粉喷桩机的钻进速度和提升速度,固化剂用量、喷粉时间、复搅频率、复搅深度等也需要监控。当然,粉喷桩复合地基技术在地下作业,因而需要通过喷粉和停止的时间等进行监控,在桩机钻头到达设计深度后,需要停滞保护水泥的抵达。最后,采用钻孔方法对粉喷桩桩芯连续钻孔,将其切割做抗压试验检测其质量。

3.4 真空预压技术

在软土地基表层铺上约半米左右的砂垫层,之后在地基层中打入砂井或者塑料排水板对软土地基充分排水。在砂垫层上铺设薄膜,将薄膜的边层埋入软土地基中,通过砂垫层的打入砂井或者塑料排水板将砂垫层中的空气进行排出。这样砂垫层中的空气压强相较于外层明显更低,而砂井的渗透性更强,软土地基中的水分可以从孔隙中经过砂井之后被排出。在真空预压技术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依据地基处理技术施工工艺和设计要求,保证处理技术工程施工质量。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在施工材料的选购、进场时要负责检查和记录。提前做好测量点交接,包括平面控制点和垂直控制点的检查,并注意进行标记。按照施工规范实施交接、检查、验收环节,消除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3.5 强夯法处理技术

强夯法处理技术适用于开挖面积较大、土壤层较厚的软土地基处理。在强夯法实施前,应该对夯锤和落距提前进行测算,保证每一次夯锤落实击打的能量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夯锤使用时间过长的话,夯锤底部由于长期摩擦缺损影响夯实效果。在夯锤每一次落实击打前,应该对夯实点放线进行检查,并与设计标准落实位置相比较,如果位置存在偏差应及时进行调整。同时,在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应该对强夯法处理技术做到同步检查,保证施工的质量。由于软土地基的土壤承受力相对较小,因此需要特别注意每一次夯锤后的土壤沉降量。在施工完成之后,每隔1~2周对软土地基质量进行检测,防止后期软土地基由于土质因素出现沉降影响地基整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卫俊峰.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6,(09):17-19.

[2]于达,杨秋萍.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5,(11):31-33+11-12.

[3]冯灵明.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讨[J].中华建设,2011,(04):114-115.

论文作者:陆水乔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0

标签:;  ;  ;  ;  ;  ;  ;  ;  

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分析论文_陆水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