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第二实验小学 266400
当前中小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比例相当高。我们作为新世代的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更应当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班之“主”,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塑造学生未来的美好人生,这在班主任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优化班级心理环境,创设健康和谐的心理氛围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育人氛围,能使每位学生的身心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主动学习的健康心理品质。
1.创设一个满足学生多种心理需要的良好的班集体。一个班集体是否能把学生的“心”留住,就要看班集体对学生接纳的态度。当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得到老师、同学的重视的时候,他才会对集体有归属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校的一切行为和活动的主要动机之一,是他们力求在班级中寻找自己的地位。如果他们的愿望不能被实现,而又经常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下,他们就会产生孤独、抑郁等一系列的消极心理。因此在班级里我开展互帮互爱、互助互学的活动,让学生之间能深入了解,建立相互信任、平等友爱的同学关系,对有困难、有缺点的学生我也是一视同仁。
2.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地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怎样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呢?在教学中,我能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策划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和心理氛围,让每位学生做课堂的小主人,使他们的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观念得到认同,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勇气,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3.开展丰富多彩、健康的班级活动。有活动才有活力,才有发展。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班级活动中,既是班级活动的创新和发展,又是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升。寓心理健康教育于班级活动中,学生才能在丰富多彩,身心愉悦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发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写日记,电话访谈,微信谈心,设置“聊天室”与他们进行心灵对话,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起来就会有针对性。为此,我在班上设立了“悄悄话信箱”,学生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写成小纸条投入箱内,我及时开箱解答。这样的辅导针对性强,使学生讲出了在全班同学面前不便讲的心里话,使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深化。此外我还结合丰富多彩的班队会,提高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让学生在开放性的环境中学习、锻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倾出至真至诚,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建立在师生之间平等、理解的基础之上,它是师生之间一个心连心地沟通过程。莎士比亚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就不能生长。”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不可低估情感的教育作用,对教师来说,对学生充满爱就能增强教育作用。因此我们对学生就要倾出真诚的爱,让学生沐浴在爱的沃土里。
1.理解信任学生,平等看待学生。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心态,要以亲切热情的面孔,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要把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当成朋友,和他们平等相处,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一起体验失败的痛苦。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因势利导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从“爱”出发,帮助他们进步。我们要处处事事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让他们的人格能够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他就会尽情地释放自己内在的潜能,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当学生的情趣、爱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接近老师,和老师交朋友,敞开心扉,吐露心声。例如班上有一位女同学,成绩一向优秀,但是在一次检测中,她成绩不理想,而大部分同学都考得比她好,我想:“如果在班上点名说她退步了,自尊心较强的她肯定承受不了,如果因此使她丧失学习的信心,那岂不是毁了她吗?于是我和她一起分析试卷里错题的原因,然后我拍着她的肩膀对她说:“我相信你是一时粗心才做错的,下次你要认真,细心作答。我相信你一定会拿到好成绩的!”她如释重负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2.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尊重孩子,也只有在这种环境下,老师才能更主动地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合适的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我坚持正面引导,努力挖掘并肯定学生最细小的进步。作业本上,我总是要写上一句话:“你写的字有进步,老师相信你能行,请继续努力!”上课时,我密切关注学生的神情,倘若发现平时较少举手的学生有一点点想回答问题的欲望,我都会把机会让给他。如果答对了,我就及时给予表扬;如果他回答错了,我就会说:“如果你再认真想想,我相信你能答出来的。”我尽可能地让他获得成就感,引起他积极的心理反应,从而使他勇于追求“新我”。“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就是对教育要走近儿童的呐喊。孩子的抚摸、玩耍、抓挠、行走等看似顽皮的动作,往往都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学会宽容孩子、激励孩子、关爱孩子,只要我们把儿童当儿童看,那么每个儿童都是天才。
总之,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谨记:教育,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将碰撞出生命的火花!因而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让他们以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去挑战未来的社会,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使他们的人生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论文作者:闫云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学生论文; 孩子论文; 心理论文; 班级论文; 我就论文; 就会论文; 环境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