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艺术研究室 广东 肇庆 526000
摘 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广大人民群众对享受社会文明成果的追求,体现着政府公共职能的执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过程和目标。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展开了探讨,详细阐述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作用,并在分析了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建设措施,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推进;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性组织。”抓住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之处。目前,各地都重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我们所到的地方,虽然因财力不同,建造档次有高有低,但一般都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然而,要让这些设施充分发挥作用,关键还是在人,在有一支由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人员构成的,能常年扎根基层,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他们文化素养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不仅有利于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还有利于增加基层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基于此,本文就如何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进行了探讨,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一、 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作用
1、有利于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范围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普遍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指导意见》明确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向城乡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定位,有利于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2016年2月广东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力争在全国率先完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目标,到2020 年,全省普遍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群众需求相匹配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总体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珠三角地区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在硬件建设方面,《实施意见》要求各地不搞大拆大建,主要通过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方式完成。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重在完善、补缺,凡现有设施能够满足基本公共文化需求的,一律不再进行改扩建和新建。同时,要配套建设文体广场,有条件的地方可搭建戏台舞台。在功能定位上,《实施意见》要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整合分布在不同部门的基层公共文化资源,围绕文艺演出、读书看报、广播电视、电影放映、教育培训、陈列展览等内容,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同时,还要延伸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与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的服务相融合,提供综合便民服务。
2、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指导意见》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和方式提出了要求。要求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党和国家重大改革措施与惠民政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和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引导群众文体活动,支持群众自办文化,加强对广场文化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畅通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渠道,通过流动文化服务、数字文化服务和文化志愿服务等方式,增加基层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城乡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指导意见》要求“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成展现乡景、记忆乡愁、凝聚乡情、富有乡韵、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阵地”。乡愁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眷恋之情,体现了人民群众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愿望和期盼。记住乡愁、凝聚乡情,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
3、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公民的文化需求,保障公民基本的文化权益为根本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享受文化成果、参加文化活动、进行文化创造、文化成果受到保护等是公民最基本的文化权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通过整合各级各类面向基层的公共文化资源,实现人财物统筹使用、资源共享共用,从而达到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强化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效益的目的。
4、增强公民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导意见》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以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党和国家重大改革措施与惠民政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和“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服务内容,这有助于激发民族凝聚力,增强公民的文化自信。
二、 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制约因素
1、基层文化设施不足
基层文化设施是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物质基础,然而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市基层文化服务设施或陈旧老化或总量不足。虽然有些基层文化设施硬件基本达标,但像农家书屋、乡镇文化站等内部的软件设施还显不足,布局不够合理,因而难以满足基层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例如:由于肇庆属广东省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位列珠三角第九;国土面积为珠三角主体城市之最,点多线长面广,且以山区面积和农村人口为主;历史和其他原因造成一些乡镇文化站有挪用、挤占、出租甚至变卖的现象,虽然通过两年时间的整改已全面达标,但其文化建设的推动力远落后于珠三角核心区城市。
2、文化服务机制不健全
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重要特性在于“服务”。然而,基层文化服务机制不健全,基层公共文化条块分割。如服务组织方式单一,服务理念偏于传统,服务质量不够高,优秀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缺少统筹协调,多头管理,甚至出现“官本位”的服务理念,淡化了公共文化服务意识。
3、专业文化人才匮乏
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专业文化人才的专业素养和服务精神。由于受多方面因素限制,无法吸引和留住高端专业人才,更别说在基层工作的文化人才,一些优秀的民间艺人也因后继无人而难以有所作为。虽然某些地区也对文化工作人员进行了上岗前培训考试,由于缺乏系统严格的规范程序和标准,往往收效甚微,影响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
4、法治保障有待提高
目前,文化法治建设相对于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环境等领域仍然比较滞后,如果再不努力加快推进,就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短板,直接影响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落实。短板具体表现为文化领域的立法数量总体偏少,文化立法层次仍然较低,文化建设各领域立法不平衡,文化执法的保障仍然不够充分,文化知识产权工作开展力度不够,专业化的文化法治队伍尚不健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补齐短板,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1.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文化设施是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和服务的基础。贯彻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进一步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设施建设标准,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避免大拆大建,主要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方式进行建设。完善现有的乡镇(街道)公共文化设施,依托村(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文化活动室、闲置中小学校、新建住宅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以及其他城乡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在明确产权归属、保证服务接续的基础上进行集合建设,并配备相应器材设备。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可以借鉴文化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中来。例如,深圳文化设施建设,大手笔规划,大力度投入。从2003年开始,深圳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年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16%。在整个“十一五”的5年中,全市文化设施投入达50亿元。
2.创新基层文化建设
文化是生产力,也是软实力,创新是文化建设的关键。
第一,创新思维。思维创新是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原动力,只有思维创新才会形成自觉的行动创新。基于世情、国情、党情、省情的变化特点,根据当前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创新思维,找出路径、选准目标,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广东省在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要设立盲人阅读室,创造条件提供盲人上网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采取共建的方式,在异地务工人员集中的企业、厂矿和工业园区设置分支机构、服务点。
第二,创新体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责无旁贷,创新基层公共文化运行管理机制,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理论和经验,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建立健全基层文化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创新基层优秀历史文化管理体制,不断推进基层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创新内容。创新基层文化内容是核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本。“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一部人类文化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文化创新史。当今文化发展,创意制胜,内容为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使基层文化融入大众、融入社会,从而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
第四,创新服务方式。在新媒体背景下,服务方式的创新决定着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同时也影响着公共文化服务。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利用公共数字文化项目和资源,创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服务方式,从而增强基层文化的感染力。
3.完善基层文化建设的法治保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集中了全党智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开辟了制度建设新的境界,是建设法治中国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文化建设发展必须始终遵循的行动指南。
第一,加快推进文化立法。文化系统制定法律法规草案时,应在遵循立法工作规律的基础上,准确反映和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工作的规律,保障公民宪法上的文化权利,落实公民的文化主体性和文化参与权,追求文化自由与文化秩序的平衡,引导社会文化有序发展。
第二,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以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为重点,兴起全民法治文化建设的热潮。
第三,建立文化守法违法奖惩制度。加强对文化工作人员守法诚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强化制度约束,形成守法诚信长效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各类文化服务守法信用信息记录;另一方面,还要建立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
4 强化文化人才支撑
加快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要坚持文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第一,不断创新文化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培养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与基层文化建设相适应的文化人才,建立健全基层文化服务人员配置,为文化人才提供发展机会和平台。着力扶持基层文化骨干,推进立足基层、结构合理的懂管理、善工作、能创新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强化基层文化人才培训,对基层文化人才进行定期培训,更新知识以适应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需要。建立培训基地,培养专业的能够理论联系基层实际的文化人才,强化问题意识、公共服务意识,以提高大数据时代基层文化工作者素养和创新能力。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培养参与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专业人才。
第二,挖掘乡土文化能人。乡土文化能人是最“接地气”的文化人才,能够直接接近群众,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懂得群众的文化爱好,也最受群众欢迎。文化价值的实现在基层,文化发展的根在群众,充分挖掘乡土文化能人已成推动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是建在基层群众身边的公共文化设施,因此,积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我们就需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主要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方式进行建设,不搞大拆大建。
参考文献
[1]谷雨.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J].致富天地.2015;(12):19
[2]沈虹光.完善公共文化服务 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J].世纪行.2011(04):10
[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N]. 中国文化报. 2015-10-21 (003)
[4] 高宁宁,周新辉. 十八大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述评[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6,30(01):106-111
[5] 杨溢,鞠巍. 我国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现状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36(02):2015-2016
[6] 齐勇锋,李平凡.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2(01):64-72
福柯《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刘永谋《福柯的主体结构之旅——从知识考古学到“人之死”》,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秦静《权力与身体的双重拷问——福柯<性史>解读》,《史学理论研究》,2002年第4期,第81-87页。
李银河《福柯与性——解读福柯<性史>》,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第88页。
佘碧平《增订本前言》,收于福柯《性经验史》(增订版),佘碧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李银河《福柯与性——解读福柯<性史>》,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第88页。
福柯《性经验史》(增订版),佘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第312页。
李银河《总序:性、性别与社会建构论》,收入(美)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宋素凤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总序》第2-3页。
福柯《性经验史》(增订版),佘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第83-87页。
福柯《性经验史》(增订版),佘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第85页。
福柯《性经验史》(增订版),佘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第94-95页。
福柯《性经验史》(增订版),佘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第68页。
刘永谋《福柯的主体结构之旅——从知识考古学到“人之死”》,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秦静《权力与身体的双重拷问——福柯<性史>解读》,《史学理论研究》,2002年第4期,第81-87页。
(美)伊利亚德《神圣的存在:比较宗教的范型》,晏可佳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第245页。
福柯《性经验史》(增订版),佘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第202页。
福柯《性经验史》(增订版),佘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第288页。
福柯《性经验史》(增订版),佘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第192-193页。
李银河《总序:性、性别与社会建构论》,收入(美)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宋素凤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总序》第2页。
黄华《权力,身体与自我——福柯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第102-107页。
论文作者:贺芳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9/6
标签:文化论文; 基层论文; 性文化论文; 服务中心论文; 上海人民出版社论文; 设施论文; 文化建设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4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