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江宋氏:无愧肝胆映沧桑论文

鳌江宋氏:无愧肝胆映沧桑

文/施菲菲 照片由宋家提供

平阳鳌江的狮子山上有一座“上楠亭”。狮子山位于鳌江入海口的主航道北岸。平阳人为纪念乡贤宋上楠倾家毁业、沉船抵御日寇的大义之举,于2017年10月在狮子山建亭。

绿树丛中,一座琉璃瓦的石亭,熠熠生辉。“上楠亭”三个烫金字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游人上山观亭,宋上楠的故事被一遍遍传颂,爱国精神一次次得到张扬。

“没有国家,哪有小家”

宋氏先祖发源于河南商丘,几千年的迁徙繁衍,宋姓后裔广布全国各地。鳌江肇基始祖宋启亮是仙岩宋氏的后裔,系岩川宋氏第六世孙。宋启亮于清朝乾隆年间流浪到古鳌头,起先以打渔为生,在渔村成家立业。宋启亮有两个儿子:大起、大揆。大揆的孙子叫宋绍霖。

在古鳌头落地生根的岩川宋氏,几辈子都在码头营生,靠做苦力发家。到了宋绍霖这一代,开始弃工转商,从事粮食、食盐的经营。宋绍霖创办的商号叫“宋永盛盐行”,因为能识字看书,信息灵敏,经商有道,家资不断殷实,购置了田地百余亩。宋绍霖心地善良,性格刚强,经常接济贫苦穷人,曾出资买下鳌江镇西边的钱仓山,免费给穷人作坟地,深受坊间邻里感激。

宋绍霖娶鳌江蓝田应氏为妻,继配为黄氏。宋绍霖生六子一女。六子为:上吉、上照、上楠、上煜、上卓、上钧;女儿名叫理娟。其中吉、钧两子未成年就夭折。

在东昌府区葫芦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政府需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首先,编制葫芦文化旅游开发规划,以已经具备开发雏形的姜堤乐园和享有“中国葫芦第一村”美誉的堂邑镇路庄村为突破点,逐步向其他乡村推进。其次,加强舆论引导,转变社区居民的旅游开发意识,使其自觉、主动地投入到葫芦文化旅游开发之中。最后,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进行支持,用于产品开发、基础设施、旅游培训、旅游形象塑造、旅游品牌宣传等方面的建设。

“上楠亭”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

王宋两家是鳌江两大名门,上埠大户是王理孚家族;下埠大户是宋上楠家族。王宋两家不知何时何仇,成为老死不相往来的冤家。有趣的是宋家的大小姐与王家的六少爷是同班同学,他们同窗生情,竟然相恋了。抗战时,他俩共同背书解题,共同投身火热的抗日爱国运动,彼此爱情更加坚贞,不久同奔云南,在西南联大一起学习、生活,两颗相依的心,终于喜结并蒂莲。

宋上楠为人豪爽,交游广泛,一身正气。他蔑视权贵,同情平民百姓,赞同孙中山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时值国内第一次土地革命,他结识了从广州参加毛泽东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归来的平阳人张培农和万全区农会会长叶廷鹏,在这两位浙南地区早期革命领导人的影响下,宋上楠也参加了农会,投身到土地革命运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张培农、叶廷鹏被通缉,他们通知宋上楠赶快离开平阳。在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宋上楠匆匆离家去了新加坡。

1931年,在南洋见过大世面的宋上楠返回家乡,他给自己取号“梓芗”,意为要走实业救国之路,振兴乡里。他把新加坡人依海发财的蛎壳行业移植在鳌江,创办了“宋元春砻壳行”,创建了砻壳“舻艚”船队和蛎灰窑等,组织乡民利用海边丰富的蛎壳资源,烧制蛎灰作建材,代替石灰。宋上楠还利用蛎灰作肥料,改良浙南涂田的酸性土壤,使农田粮食亩产得到提高。

认定目标,勇往直前,在宋上楠的精心打理下,“宋元春砻壳行”经营如火如荼,不仅宋家盈利,还给地方增加税收,给乡民带来就业机会,繁荣了鳌江江口的航运。

1957年宋上楠夫妇在南京与宋廷铭一家人合影

宋上楠还与金雨卿(日本留学归来)共同开发平阳县城至鳌江镇的内河航运事业;创办“仁济平鳌内河轮船公司”。在公司经营遇到阻力时,金雨卿灰心丧气,退股不干,宋上楠迎难而上,买下金雨卿的股权,独资经营仁济轮船公司,还以祖传田亩租谷解决职工及其家属口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仁济平鳌内河轮船公司”改造为公私合营,宋上楠担任副总经理,直至1957年退休。他还投资创办了鳌江铁器生产合作社、六一麻纺厂等。

“倾家毁业,沉船筑水下封锁坝御敌”的故事是宋上楠人生中最出彩的章节。1939年6月得到日本海军要登陆温州的消息,为抵御敌舰由海路入侵平阳,县政府动员民力,封锁鳌江入海口。为了建筑“水下封锁线”,深明大义的宋上楠毅然作出决定,关闭“宋元春砻壳行”,献出砻壳行“舻艚”船队的十多艘三桅大船,装上石头,自沉鳌江口——狮子山口主航道,阻止日寇的兵舰进港。当时家人、亲友都十分痛惜,宋上楠大义鼎言:“没有国家,哪有小家。”从此,“宋元春砻壳行”关闭歇业。

宋上楠在国家困难时带头认公债,抗美援朝时贡献银元给前线买飞机大炮,还动员家人献出全部的金银首饰,为大家舍小家,为大业毁家业,他的爱国爱乡举动让平阳人津津乐道了半个多世纪。他的家国情怀、所言所行也影响了宋氏的子孙后代。

新加坡回国后,宋上楠经商致富,仍然暗中与郑海啸、叶廷鹏等中共浙南特委领导人来往,资助地下党活动经费,接待从山上下来的地下党交通员等。

宋上楠曾经遭受不公正待遇,被错划“地主”,没收全部财产,后来得到“纠错”。1965年,宋上楠病逝,临终前他还念叨:我是被冤枉的,我是共产党的人……

他的儿子宋廷铭在95岁时还自豪地说:“我深为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他在国家危险关头,选择的是民族大义;他在人生道路上,选择的是始终和共产党站在一起,救国救民,不屈不挠,舍身奋斗,矢志不逾,这正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的脊梁。”

1940年春,考上温州中学高中部。当时根据形势需要,“民先”解散,中共“温高”党支部给宋廷铭办理了转党手续,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因为工作积极、才能出众,他被同学们推选为“温中学生自治会”委员,任宣传股长,根据中共温高党支部指示,领导“温中剧团”的工作。

78年后的2017年10月21日,平阳县政府在鳌江镇狮子山举行隆重的宋上楠抗日纪念亭奠基仪式,宋上楠的孙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管理保障部原政委宋方敏少将带着宋家后人来参加仪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宋上楠与妻子高德妹育有四子二女:廷幹、廷勲、廷铭、廷银;爱兰、爱娥。

马普龙抬起头,找到了声音的来源。在它眼中,阿根廷龙不是有生命的动物,而是巨大的肉山。已经一个星期没有好好大吃一顿的马普龙已经饥肠辘辘了,面对送上门来的午餐它是不会放过的。马普龙站起来,抖了抖身子,脑袋下的肉也随着左右晃动起来。它一走出树荫暴露在阳光下,就立即引起了一只阿根廷龙的注意。它发出响亮的警报声,然后转身快步向山坡逃去,其他阿根廷龙也纷纷转头跟着同伴一起逃跑。马普龙见状却并没有马上扑过去猎食,而是紧紧地跟在后面,毕竟笨重的阿根廷龙是跑不过长腿的马普龙的。

王载纮、宋爱兰与四个儿子合影的老照片

戎马一生 壮志勇酬

宋廷铭夫妇育有一子三女。儿子宋方敏;女儿宋晓雁、宋晓桦、宋晓萍。在这个大家庭里,有两位共和国将军、十位研究生以上学历者和六位高级职称专家,包括德国博士。宋氏后人,枝繁叶茂。

新中国成立,历任华东军区后勤军需生产部政治部宣教科副科长、华东兵工工会生产工资部副部长、文教部部长。1953年,宋廷铭随军工系统集体转业到地方,担任中央二机部772厂党委书记,曾给毛主席写过14000字的报告,被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为推动沿海地区电子工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后来,担任过南京市总工会秘书长、江苏省电子工业厅质量管理处处长、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常务理事等职。晚年,曾多次回乡参加“振兴温州经济恳谈会”“平阳抗日救亡老同志座谈会”“纪念粟裕同志百年诞辰和中共浙江一大陈列馆开馆仪式”等有关活动。

温州联中是温州教育界最早成立中共地下党支部的学校,宋廷铭在联中成为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在胡景瑊、金家麟等共产党人的影响下,他先是参加共产党领导的“五月读书会”,从事地下工作,后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正式走上革命的道路。

二要不断提高产业匹配能力。推动高技能人才培训手段、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的现代化,为高技能人才培训提供技术支撑。要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比如省、市、县三级政府的“十二五”规划,特别是产业发展规划和准入标准,紧扣当地新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发展,相应研究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开发培训课程和教材,满足企业急需高技能人才培训需求;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和特点,及时修订职业标准和开发鉴定题库,确保发展同步、支撑有力;同时要适应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快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革新。

2.2.4 自卑心理:当肠造口开放,患者容易感觉到该病不仅对自身的形象构成严重影响,甚至还给家人带来了较大的麻烦,严重时甚至还会导致家庭、社会关系破裂,如朋友远去、夫妻离婚等,从而导致其产生自卑、自闭心理。

2017年10月参加宋上楠抗日纪念亭奠基仪式后,宋家亲友鳌江聚会

温中剧团在抗战时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学生社团,他们的街头演说、话剧演出曾经激发多少温州市民的抗日热情,其中四幕话剧《塞上风云》以“反投降,反分裂,坚持团结抗日”为主题,震撼人心,上演四天,场场爆满,轰动全城。“我在剧团中具体做舞台美术、幕景的设计、制作等工作”,宋廷铭在传记中如是回忆在温中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总之,能为我们的馆员走上科研之路做些辅垫,有所助益,能为图书馆业界平添一抹学术亮彩,提升内涵,能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尽些绵薄之力,是我们论坛举办的初衷和目的,也希望论文的撰写者和与会者,能从今天的交流中获益。

日寇登陆温州,学校提前放假,宋廷铭回到鳌江。得到党组织同意后,在雁门小学教书。当时的雁门小学是平阳山区和鳌江小南区、江南区党组织的联络点,地下党的交通站,山上下来的同志都在这里歇脚。宋廷铭在雁门小学时,担任中共平阳县委直属文化支部书记,他和学校几个地下党员秘密做交通联络工作,掩护遭国民党追杀的革命同志脱险。1941年9月,在党组织安排下,他以到上海报考无线电学校为由,取得父母经济支持,和同乡杨力航一起,离开了家乡,到苏北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四军。

听陈琛说,这件事已经过去好几年了,到现在这个农户还和他们保持着很好的关系,虽然他们的化肥、农药用量不大,但是因为他们共同经历过事情,所以他们很信任陈琛。人人都说无奸不商,而在陈琛这里,他和客户只是在进行一系列的交换活动:交换产品,也交换真心。他自己也不觉得为农户解决困难是什么伟大高尚的事情,因为在他眼里这就是本职所在。

历经千难万险,终于走出浙江,来到苏北平原。宋廷铭到根据地后,被编入抗日军政大学五分校苏中大队三队(学生队)。他回忆:“我任九班副班长。1942年,抗大五分校苏中大队改编为抗大九分校,我们的校长是粟裕。我在一队任文化干事,给根据地的老红军和连排干部讲自然常识,传播科普知识。后部队南下,过长江,来到苏南。1943年春,国民党围剿苏南新四军。我们根据粟裕司令员的命令突围,又打回苏北。在苏南铜山与国民党‘忠义救国军’打的那一仗特别惨烈,牺牲了很多干部和士兵,经过艰难的缠斗,我们终于突出了包围圈,过铁路、渡长江,一路打回苏北。”

年轻的宋廷铭在革命大熔炉里锤炼,他的意志、信仰,在党的教育下更加坚定。

陕北有个“陕北公学”,中共苏中区委和苏中军区决定以抗大九分校为基础,组建“苏中公学”。宋廷铭被调到苏中公学,先后任校部组织科组织干事、政文教育处秘书、宣教科政治教员等职。

在这儿,宋廷铭遇到了南通名门闺秀、军中“才女”张颖(其父张小圃是南通资本家,著名的开明绅士、革命烈士),从相识、相知到相爱。1949年3月16日,宋廷铭和张颖经组织批准在徐州喜结连理。以后的人生路上,夫妻俩风雨同舟,并倾心养育子女,将宋氏、张氏的优良家风春风化雨般地渗透给儿女、子孙,使宋家后代在品德、在学识方面都成为佼佼者。

1945年5月,宋廷铭调往新四军一师军工部,任军工厂政治指导员等职。当时粟裕司令员明确指示一师军工部主要任务是制造部队急需的迫击炮弹。

军工部生产炮弹,与前线打战一样时时有生命危险,拆除敌人废弃炮弹时,经常爆炸,有人被炸去双腿,有人牺牲。但大家都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以前线需要炮弹为己任。一次下车间劳动,在冲床打连环车做弹尾时,宋廷铭的拇指前端被切掉,幸亏抢救及时,只殃及手指。

抗战胜利后,一师军工部改编为华中军区军工部一总厂,宋廷铭任政治教导员兼中心党支部书记,后任华东野战军后勤政治部政治协理员等。

综上所述,我国工程行业施工单位主要在施工方面消耗成本比较多,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施工的图纸把握,同时要掌握好原材料的市场行情,为工程造价的管理以及成本的控制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另外,各个单位负责人要经常性进行交流与沟通,既要减低难度,合理化施工周期,同时实现增收,保证合理化的工程造价。工程出现变更状况是施工中常有的,但要及时的签证确认,减少甚至避免后期的结算性纠纷,与此同时还要通过有效性的方法,去提高成本控制的水平以及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进一步的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为我国建筑行业的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作出贡献。

宋廷铭(1923—2019)在鳌江公学上小学六年级时,班主任是项经川先生。他提倡学生要多读书,介绍了许多进步书籍给学生。宋廷铭说:他的进步思想,影响我一辈子。因为大哥廷幹在上海,小学毕业后,廷铭曾去当时很有名气的私立学校——上海光华大学附中读书。这一年鲁迅逝世,与学校进步同学一起,宋廷铭参加了哀悼鲁迅的游行和在万国公墓举行鲁迅葬礼。这年冬天,宋廷铭生了一场大病,他不得不休学回老家养病。病愈,上温州联中。

2018年7月7日,宋方敏及姐妹四对夫妇参加上楠亭揭牌仪式,和平阳县委有关领导合影留念

《鳌江潮——一个老新四军的回忆》一书是宋上楠的第三子宋廷铭写的自传体革命回忆录。

2019年1月13日,宋廷铭因病于南京逝世,享年96岁,按照宋廷铭生前的遗嘱,他的儿女子孙们于2019年4月5日登上平阳鳌江狮子山,在这里举行宋廷铭骨灰撒放仪式。在狮子山的上楠亭旁,立着一块红色大理石碑刻,上书:“让我守着上楠亭,看着家乡的海潮水……”落款为宋廷铭。

坊间留美名 躬身强国业

宋上楠的六个子女都学有所长,其中有四位从事化学工业,并且都很有建树。他们醉心于化工领域的研究和创业,目的是要振兴中华,改变祖国化工产业落后的现状。鳌江宋氏宗祠的名人廊,镌刻着他们的生平事迹 。

宋廷幹(1912—2004),一生从事化工研究,是我国化工界举足轻重的人物,1933年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在校时,因为勤奋好学,成绩优异,获得著名化工实业家吴蕴初在浙大设立的奖学金。毕业后,作为优秀毕业生被吴氏集团留用,同时还兼任西南天利氮气化工厂等单位的总工程师。宋廷幹在制碱化工技术方面造诣高深,一生为改变中国落后的化工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45年抗战胜利,宋廷幹作为化工界资深专家,被民国政府派到台湾从事接收工作。后担任台湾碱业化工公司副经理兼任烧碱二厂厂长和总工程师,为台湾化工工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曾经担任台湾台南工学院高等学府教授,桃李满天下。

宋廷勲(1915—1999),酷爱化工,自学成才,为永嘉化工厂创始人之一,曾担任永嘉化工厂总工程师。

宋廷银(1932—2018),小时跟大哥宋廷幹到台湾读书,后成为台湾肥料公司工程师。

2019年清明,宋家一行三代人在宋氏祠堂前合影留念

宋爱兰(1918—1990),北京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宋爱兰作为第一个走出鳌江上大学的才女,1944年她从西南联大化学专业毕业,一直躬身于化学领域的研究。曾担任过国家轻工部上海实验所技术员,国家化工部医药局工程师,1957年随丈夫王载纮调到北京医学科学院,专门从事抗菌素的研究。

Spatial pattern of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国际抗生素史的图谱中,增加了一个在平阳发现、采集后培养研究成功的霉菌。它原本起名为“争先霉素”,在宋爱兰的建议下,抗生素研究所为了纪念菌种的原生地及宋爱兰女士在这项研究中的贡献,将其命名为“平阳霉素”。“平阳霉素”是在宋爱兰等专家指导下,经过数千次的分土、筛选、培养,终于分离出的一株抗生素,可喜的是这种新发现的抗菌素具有抗癌的作用。“平阳霉素”从研制成功到命名,体现宋爱兰为科研作出的巨大贡献,也体现了她浓浓的乡情。

从表4可以看出,在各因子对智慧城市建设满意度的影响效果中,由大到小依次是智慧城市感知价值、智慧城市感知质量、智慧城市预期、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智慧城市市民抱怨。其中,智慧城市感知价值、智慧城市感知质量和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是影响智慧城市建设满意度的重要正面影响因素,而智慧城市市民抱怨和智慧城市预期是影响智慧城市建设满意度的重要负面影响因素。

宋爱兰与化工科研专家王载纮的爱情故事在坊间流传半个多世纪,称为“平阳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种畜禽管理条例》的废止只是因为当前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且该条例出台较早,部分内容已经与《中华人民共和畜牧法》等上位法相悖,为了推进种畜禽管理,进行了清理。《中华人民共和畜牧法》仍对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审核发放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

第二,旅游产品价格公开化。在该板块中,旅游经营商对每个产品进行编号,明码标价,进行合理的竞争。管理部门不定期查访明显不合理的低价产品。在板块中设立第三方支付,鼓励游客所有的交易都经过第三方,以作为双方产生纠纷之后的凭证。行程结束后,未出现违约、欺骗等情况,旅游经营商才能获取收益。

宋爱兰一生科研成果有抗菌素、红霉素的提炼研究等20余项,找到“平阳霉素”等10个国内新的抗菌霉素,获得技术改进科研成果奖7项,曾被评为北京市农场局技术革新标兵。

快要走到体育馆的门口时,校长突然停下来,对爱德华说:“你去给客人们讲讲那里的陈列品吧。”校长说完冲我们意味深长地笑笑,停下脚步,跟正在做楼体保洁的工作人员闲聊起来。爱德华突然兴奋不已,他跑过去,指点着门口陈列架上的陈列品,滔滔不绝地告诉我们哪个奖杯是哪次比赛得来的,哪件球衣是哪个校友在哪场大赛中穿过的……我们问他,你怎么对这些信息掌握得这么全面准确呀?他得意地一笑说:“我是学校橄榄球队的。你们看我领带上绣的这个图案,这就是橄榄球队的标志。”

宋上楠(1887—1965),字梓芗,系宋绍霖三子。他12岁到乡邻的商行学生意,15岁业满,回家帮助父亲经营“宋永盛盐行”,后清政府下令取消民营盐行,宋上楠自行开设“宋元春酒坊”。1923年,鳌江下埠大火,宋上楠房产全被火灾吞没。他没有灰心,东山再起,将祖上分给的田产卖了,筹集资金,重兴酒坊旧业。凭勤劳和才智,他的酒坊盈利多多。

在鳌江,王宋两家的老爷子得知宋爱兰与王载纮结婚的消息,都怒不可遏,宣布不承认这桩婚事,断绝给各自儿女提供的生活费用。然而,纯真的爱情不为世俗所屈,这对伉俪像磐石一样坚不可摧。读书、育儿、养家,坚强的宋爱兰在艰难中挣扎,在贫穷的染缸中润色着坚贞的爱情。

2011年宋方敏在西沙永兴岛

2016 年 9 月宋方敏参加世界温州人大会

1944年,宋爱兰和王载纮从西南联大毕业,带着儿子回到鳌江。慈祥的长辈看到木已成舟的儿女婚姻,于是化干戈为玉帛,从此鳌江王宋两家成为好亲家,他们后人也相谐相融,亲如一家人。

更可喜的是宋爱兰与王载纮的四个儿子个个优秀,其中的三子王孙禺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博士生导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国际工程教育中心秘书长,是中国工程教育的领航者。

1.2.2 干预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外进行呼吸肌反馈训练,选用瑞士Spiro Tiger训练仪(医疗型)进行呼吸肌反馈训练,该训练仪可以为患者提供精确、个性化的主动呼吸训练,并可以根据屏幕显示反馈呼吸肌训练的深度与节律,以保证训练能较好的完成,每次训练15 min,每周6次,共4周。

宋氏多才俊 一门两将军

宋方敏如是自我介绍:宋廷铭之子,岩川宋氏第12世,鳌江房第7世。

如今已退休的他,曾任正军职领导,是解放军少将,又是教授、博导。1 987年被评为全军英模代表、授予荣誉奖章,光荣出席全军英模代表大会;1992 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与许多革命干部家庭一样,宋方敏的父母在“文革”中受到冲击。1968年11月,17岁的他主动报名到江苏洪泽农村插队,后入伍当兵。在革命熔炉里,他自强不息,好学上进,成为一员颇有建树的儒将,也是宋氏优秀子孙中的一大亮点人物。

凭着一腔报国强军的热血和决心,宋方敏在政治、军事和战略理论方面研究成果显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在南京陆军指挥学院任教。国防经济学这一新兴学科初起,他考虑本校培养对象是部队指挥员,我们研究的侧重点应该与作战、训练等军事管理活动联系。于是,下决心探讨军事管理经济分析这一新课题,尽管困难重重,但毫不气馁。他伏案两年,呕心沥血完成了《军事管理经济分析》一书,成为开创军事管理经济学的第一本论著,时任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为此书题写了书名。2000年,宋方敏又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高技术战争经济论》专著,获全军一等奖。

2002年2月,宋方敏奉调北京,任总参谋部政治部副主任,其间组织编写了我国第一部《世界新军事变革》大型系列丛书,在军内外产生重大影响。

2007年,他担任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委员(正军职)、党委书记期间,总结撰写《我军科技强军的历史经验及启示》的论文评获一等奖。在此基础上,主持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中国特色科技强军战略研究》。

此外,宋方敏还受总政委托,先后主编和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先后获国家级成果奖2项,军队级成果特别奖、一等奖11项,军队级和省部级二、三等奖十余项。

宋廷铭夫妇与宋家的两位将军(后排左一为宋方敏将军;右一为丁进攻将军)合影

宋方敏身上的红色烙印很深,对红色家乡的感情也很深。他关心和支持家乡的改革发展,特别重视红色基因传承和先进文化建设,并受聘为平阳县高级人才联谊会顾问。他帮助父亲宋廷铭撰写整理出版回忆录《鳌江潮》,在《红色平阳》等文史刊物发表了多篇父亲和自己的历史纪念文章,还多次回乡参加有关活动。

如果说宋方敏是儒将,那他的姐夫就是名副其实的武将。他姐姐宋晓雁,是宋家的大才女,曾任国家大型军工企业副总经济师、江苏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总经理助理,1992年受省政府派遣,到香港创建博腾投资贸易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还是香港证监会批准注册的投资顾问。她当年到河北农村插队,后当公安干警时,与大名“丁进攻”、一身豪爽气的年轻军官相识相爱。丁进攻是河北定州人,在野战部队摸爬滚打,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师侦察科长、军侦察处长。1986 年南疆作战,受命任第11侦察大队长,先后荣立二等战功一次、二等军功一次和三等军功两次。1989年底调南京,先后任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系主任、院务部长。2004年 6 月任国防部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副军职、少将),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

从上楠亭奠基,到落成揭牌,再到父亲骨灰撒放仪式,在狮子山的上楠亭前,两对将军夫妇出席,两颗将星熠熠生辉。宋方敏将军代表宋家后人的话语声,在云天回响:“这里,不仅是我们的亲情寄挂,也是我们的精魂寄托。我们宋家子孙后代们,永远学习你们的革命精神、抗战精神,把人生道路走好,让你们放心!”

标签:;  ;  ;  ;  ;  

鳌江宋氏:无愧肝胆映沧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