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思林发电厂2012年发生的两起重大设备缺陷处理的分析,说明了分流在一次回路导通缺陷应急处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对一次设备安装与处理缺陷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分流;导通;处理
1.概述
电气一次设备过热故障的主要原因是接触面接触不良和过载。由焦耳定侓公式Q=I2RT可知,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显而易见,影响导体发热最重要的因素是流过的电流。因此,当一次设备出现导通缺陷,发生过热时,分流在应急处理时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2.思孙Ⅰ、Ⅱ回线路门型架线路侧T型线夹发热处理
2.1缺陷基本情况
思林发电厂送出线路共3回,送至思南县孙家坝变电站,线路导线型号:2×LGJ-300/40(注:钢芯铝绞线),门型架跨接线T型接头型号:TL-54(注:螺栓型),接头位置位于门型架靠线路侧悬式绝缘子串外约1.5m处(按规定属电网公司管辖范围)。其中思孙Ⅰ、Ⅲ回线每相有两个接头,思孙Ⅱ回线C相由于电网公司进行融冰改造,增加一个接头。按照电网公司下达的整定值,单回线路送电负荷为48万kW。
2012年6月5日巡视时(注:用红外热成像测温仪)发现220kV思孙Ⅰ回201线路门型架外侧线路T型接头温度异常,最高温度达264℃,见图1。停电检查发现温度异常的T型接头及主导线已损坏,见图2。
图1 201线路C相跨接线T型线夹发热处温度 图2 已损坏的T型线夹
2.2原因分析
经查明,故障原因为T型接头压紧螺栓松动导致接头接触电阻增大,随着负荷电流增大引起接头发热,造成接头损伤。
2.3处理情况
对损坏的主导线用相同横截面积的铝线重新绕制,更换了我厂出线至电网主线所有的T型线夹,并在每个T型线夹两侧加装了分流线(见图3)。恢复后运行温度正常。
图4 201线路C相加装分流线后
该缺陷的发生反映出安装质量的问题,加装的分流线有效的分担了部分流过T型线夹的电流,从而减少了T型线夹的发热,使温度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该缺陷的发现直接避免了线路事故的发生,处理整个过程共影响输送电量约2000万千瓦时,折合人民币约594万元。发现该重大设备缺陷说明了红外热成像仪在日常巡检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各电厂单位敲响了警钟,该点的巡视、检查及预试值得重视,加装分流线的改良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3机集电环负极—X方向合缝处温度异常检查处理
3.1缺陷基本情况
2012年07月25日15时30分,巡视人员发现#3发电机刷架负极-X方向两刷架的合缝处温度异常,最高时达到了237℃,见图4。
图4 #3机负极-X方向温度异常点 图5 #3机刷架温度异常点两侧增加分流线
3.2原因分析
#3机集电环负极-X方向靠+Y侧的合缝处接触面为固定接触,温度过高是由于接触不好,接触面凹凸不平或有杂质等,造成接触电阻偏大。Q=I2RT,R增大引起过热。
3.3处理情况
3.3.1待消期间采取的措施
在不影响机组运行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无功,使励磁电流保持在相对较低水平;将顶罩内、外门打开散热,并在内门-X方向置两台轴流风机送风,+X方向置两台轴流风机排风;在合缝的垂直缝隙内涂抹导电膏增加导电面;紧固把合螺丝;用装有两根25mm2铜编织线的试验夹将整个接触面短接(见图5),测量短接线可分流20-40A左右。上述处理后,温度已降至85℃左右(略高于负极其他部位)。
3.3.2消缺处理情况:
将#3发电机负极集电环-X方向合缝的两块集电环拆下,检查发现其中一块集电环上有两个凸出的点,导致接触不良,打磨平整后在接触面上涂导电膏,并更换了环氧树脂管及上下两环氧树脂垫块。机组运行后将所加的分流线及轴流风机拆除,励磁电流升至额定,长时间观察运行温度正常。
本次缺陷的发现与应急处理直接避免了该机组事故停机,加分流线应急处理后至停机处理经历了504小时,该段时间发电量约为1.32亿千瓦时,折合人民币约3920万元。
4.结论
本文通过两例缺陷分析,说明了分流在一次回路导通缺陷应急处理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特别是#3机集电环负极—X方向合缝处温度异常的检查处理的实例,在申请停机处理无法实现的情况下,采用分流线将发热的接触面短接分流,有效的减少了接触面的发热,降低了接触面的温度,使缺陷的进一步恶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避免了事故的发生。本文在两次缺陷中的分析与处理为一次设备安装与处理类似缺陷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作者简介:
何小东,1986年11月,男,汉族,湖北宜城人,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水电厂电气检修试验工作。
论文作者:何小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缺陷论文; 接触面论文; 温度论文; 集电环论文; 负极论文; 合缝论文; 线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