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陆边境贸易的区位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区位论文,内陆论文,边境论文,我国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键词中国 内陆边境贸易区位
1985年以来,我国内陆边境长期封闭的大门逐渐开启。边境贸易也进入了快速增长的阶段。1988年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比1980年增加了44.89倍,达到65300万美元。1992年为40.7亿美元,比1988年增加了5.24倍。其中,与原苏联边贸进出口总额为28.3亿美元,占同期整个内陆边贸总额的69.5%;中缅边贸23145万美元,占9.1%;其它10个邻国合计占21.4%。
边贸发展如此迅速,但有关边贸的概念至今仍颇有争议。从一些比较权威的著作[1~6]来看,基本内容可概括为边境贸易乃相邻国家为满足两国边民生产和日常生活所需在规定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和数量范围内,在其边境地区(一般为离边境线15km)进行的具有减免关税优惠的商品交换活动。但我国边贸发展的现实与上述概念相去甚远。
本文承蒙导师吴传钩先生及郭来喜先生指导,谨此致谢!
1 边境贸易的现状特征
1.1 边贸的目的和作用已根本改变
1985年以前的我国边贸是以边民参与,为满足两国边民生产和生活所需为目的。交换的商品是本国不能生产或能生产但不能保证正常供应的商品。现在的边贸已从过去的互补贸易转变为互利贸易,在局部地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①从事边贸的资金利润率高,使一些地区的边民因此而致富;边疆地方政府从边贸中获得的税利也越来越大。如云南德宏州1989年从边贸中获得的税利占其当年财政收入的60%以上。②从边贸获得的税利部分再投资于与边贸业有关的基础设施、边贸加工业及农业等基础产业,改善了投资环境。③通过边贸业的前后向联系带动了边贸服务业、交通邮电通讯业及边贸加工业的发展。④在改善睦邻关系的同时开拓了市场。
1.2 贸易场所的平面拓展和贸易量在地域上的相对集中同时发展
由于内陆边疆的全面开放和边贸政策的不断放宽,近几年来从事边贸的个人、商号及其边贸量都大幅度增长,每年几乎以翻番的速度上升。1985年以前为加强管理而规定的少数贸易场所已不适应边贸发展的需要,边贸场所在地域空间不断拓展。另一方面,边贸条件的地域差异很大,一些重要口岸由于基础设施的改善及连接生产与市场的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在这些口岸的交易成本降低,生活、服务质量的提高,边贸量在这些口岸又相对集中。如云南省1985年以前仅有畹町、瑞丽(对缅甸)和河口(对越南)三个边境一类口岸,现已批准新增国家一类口岸和省属二类口岸13个,小额贸易点有95个之多。几乎每个边疆县都有分布。边民互市点更有数百之巨。但易量地主要集中在畹町、瑞丽、章凤、片马、勐腊、腾冲、金平、河口等地方。仅德宏的畹町、瑞丽二口岸1992年边贸进出口总额就占同期云南省的45.2%。
1.3 贸易量大、增长迅速。
1985年以来,传统的规定边贸成交数额放宽后,贸易量迅速增加。我国内陆边贸进出口总额1980年至1988年年均递增61.3%;1988~1992年年均递增58%,因周围邻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如原苏联解体,我国与原苏联的边贸分裂成与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我国与周边国家间边贸额增长率的变化甚大,中俄边贸占全国边贸总额的比率从1988年的40%上升到1992年的62.3%;中缅边贸则从1988年的占35.4%下降到1992年的9.1%。
1.4 进出商品结构独特,品种增加显著
我国内陆边贸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同于沿海(沿海出口以原材料、初级产品等资源密集型及劳动密集型为主,进口以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商品为主,出口主要以工业品为主,进口则主要是原材料,初级产品及重化工产品。但内陆边境进出商品的结构在不同地段差异很大。西南边境及南部边境的中缅、中越、中老、中尼、中巴等边贸中出口商品以中低档工业品为主,进口则以原材料、初级产品为主。我国东北边境及西北边境的中俄边贸则出口主要以农副产品、轻工产品为主,进口以资源、重工产品为主[7])。这是因为,与周边国家或周边国家的边境地区相比,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或处于上游,或水平互补。在我国的周边国家中,缅甸、老挝、越南、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蒙古等国的经济尚处于前工业化发展阶段,且国内资源丰富,故此,其外贸模式是以原材料、初级产品出口换取中低档日用工业品。苏联的经济发达区主要在其欧洲部分,与我国接壤的东部地区则资源丰富,重化工发达,农业和轻工不振。我国东北地区则工业发达,农业基础亦好,故此,两国间的贸易互补性很强。我国西南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虽与周边邻邦相近,但其目前主要是作为口岸型区域存在,通过边境地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实际上体现了我国经济与周边国家经济的水平,故此形成了有别于沿海的独特的进出口商品结构。
再者,近年来对边贸商品品种的放宽,边贸商品的品种显著增加。中缅边贸商品已由1985年时的41种增加到现在的上百种。中苏边贸商品亦从过去的几十种增加到1990年时的近4000种。
1.5 地域结构扩张
现在的边境贸易,其交易的场所及消费的市场范围早已突破边境线两边各15km的范围。边贸活动,已放宽到境县(如云南红河州、怒江州)、边境地州(如云南德宏州)和边疆省、区(如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边贸商品的生产地和市场区的地域范围亦在迅速扩大。中俄边贸的出口商品已远销到前苏联的欧洲部分。中缅边贸中的出口商品,由于竞争力较强及边境地域的放宽,境外市场已由上缅甸向下缅甸辐射,中国商品在下缅甸的市场覆盖率现已达30%,并有部分商品向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泰国等转口。出口商品来源亦在扩大,目前有85%以上来自昆明及省外地区;进口商品的地域结构亦在扩大,境外自上缅甸向下缅甸扩展,进入境内后,绝大多数亦调往昆明及省外。目前,我国边贸已突破纯粹的边贸格局,转口贸易已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1.6 贸易方式多样
过去的边贸只是原始的易货贸易,现在的边贸则是民间贸易与官方、半官方贸易形式并存;边民互市、小额贸易与地方政府的贸易并存;现在的边贸还具有现货贸易多,期货贸易少;易货贸易多,现汇贸易少的特点。人民币币值稳定,充当贸易支付手段的信誉很高,深受外商欢迎。人民币可在境外流通。再者,目前的边贸正由单一的边境贸易向输出资金、技术、劳务等经济技术合作的多元化方向发展。1990年中缅边境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已增加到几十项,内容包括合作开发邻国资源,投资办厂等。1988年黑龙江省与原苏联签订的边境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有1577项。
2 边贸发展的区位因子
制约边境贸易发展的因素很多,各种因素对边贸发展的影响程度亦不同。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形成了边境贸易丰富多样、程度迥异的时空格局。分析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及对边贸区位定向的约束程度无疑有助于边境贸易的发展。
2.1 地理因素
地域襟连是边境贸易发生、发展的首要前提。因为如果两国不相邻接,边境贸易就失去了发生的场所;而如果贸易只借道边境地区而不发生于边境地区,就成了过境贸易。
2.2 政治因素
双边关系是相邻国家边贸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双边关系紧张,边贸政策令禁,则边境贸易就无从发展。如处于“冷战”时期的中苏边贸就曾长期中断,中越边贸至近年才有发展。
2.3 经济因素
经济上的互补性及地域分工的比较利益是边贸发生、发展的充分条件。贸易的好处在于使消费的可能性边缘高于生产的可能性边缘[8]。十年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迅速发展,1985年我国国民收入总量比1978年增加了1.3倍,人均国民收入由315元升至673元。伴随着国民收入增长的是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及消费结构的升迁。而同期缅甸、越南、老挝的经济不但没有发展,在某些时段还出现了较大的倒退,并进而跌入世界最不发达国家行列。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蒙古等国的经济发展缓慢,产业结构落后。前苏联由于偏重于重化工业的发展及区域的不均衡开发,使得我国与其接壤的边境地区经济上的互补性增强。边境贸易发展的潜力扩大。相邻国家间的不均衡发展导致了两国间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的互补性,80年代后期我国由于消费结构的升迁和基建规模的压缩,出现市场疲软,导致了大量中低档消费品的积压,需要寻求市场出路,而经济的全面增长又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周边国家市场容量大、资源丰富,但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或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如前苏联)及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缓慢增长或持续负增长(如缅甸、越南),导致了生产供给与社会需求间的缺口日益增大,与我国的产业结构及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增强。从贸易结构分析:我国出口商品大部分是中低档工业品;尤以轻纺产品为主,也即所谓国内结构性过剩产品;进口的全部是初级产品,以农林矿产品为多。用贸易密集度测算中缅边境贸易,1989年缅甸市场吸纳我国商品的贸易密集度为13.26%,并不算大,但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显示中缅边贸的贸易密集度在逐年增大。这一方面是由于缅甸经济近年来的衰退导致的对外贸易能力的下降而不得不依赖于边境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由于中缅两国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增强及双方贸易中的偏好(由于两国历史、文化、地域接近等因素引起)。用经常市场份额法计算结果得到同样的结论。从1987/1988年数据的经常市场份额分析得出:出口增长64.49%,其中市场份额的增长为94.80%,市场扩大效应为负的15.56%,竞争效应为80.5%,相互作用应为负的14.75%,即出口增加主要是由竞争力的增强造成的。在出口增长的总额中有94.8%,是我国出口商品有缅甸市场份额的增加。
经常市场份额分析模型把出口增长分解成两个方面:
(1)贸易扩大效应:总的市场贸易增加所造成的效应。它一般是由出口国所不能控制的种种外源性因素决定。
(2)竞争效应:提高竞争力并因此与基准年相比增加了市场份额的效应。它主要由出口国内部的种种内源性因素决定。
2.4 边贸政策因素
边贸政策对边贸的作用主要有二种形式: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关税壁垒即是通过关税人为地抬高边贸商品的成本。按供求原理:边贸关税越高,销售商品的成本也越高,其销售量就会越小。反之,则越多。非关税壁垒即是通过数量、品种限制等阻碍商品的交易。
我国边贸在1985年以前,主要采取非关税壁垒。如限定边贸仅为边民互市一种形式,且规定品种和数量。每人每次互市成交额不得超过5元。交换的商品须国内不能生产或不能保证正常供应的。商品的用途的也规定为满足边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所需的范围。
1985年以来,我国的边贸政策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尤其是1990年我国的“四沿”开放政策实施以来,边境贸易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的形式,且税率极低。我国内陆边境地区在国家沿边开放政策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地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如云南德宏州政府在1985年把全州开放为边境贸易区,并实现了以下转变:①边境贸易从“互通有无,调剂余缺”转变为“平等互利”;②取消了边民互市限在边境沿线20公里的规定,把互市范围扩大到全州;③互市金额由20元放宽到100元,并对20元以下或税收在5元以下的物品免征关税;④扩大商品交换的范围。
边贸关税的作用:①具有增加地方和国家财政收入作用,即称为财政关税;②作为保护本国或本地区产业的手段,即称为保护关税。
我国边境地区边贸的关税除了以上两个作用外,还用引进资金和技术,改善投资环境,促进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边境贸易量的大小除了关税的影响外,主要取决于边境两边相邻国家间的贸易能力,即能有多少商品可用于出口交换。贸易量的大小是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的。
边贸税率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设我国的供给曲线为A,邻国(或邻国的边境地区的供给曲线为B,(只所以如此设计,是因为多数邻国的贸易能力已入极限)。假设条件是:边贸仅中国及邻国参加,无第三国或地区参加。
我国供给曲线与邻国供给曲线相交于Q点;即缅甸供给典线的非弹性区,也就是说,邻国已进入贸易的极限区。
图1 边贸税率的理论模型
Fig.1 Theoretical model of frontier trade tax rate
注释:a、b、r分别为自由贸易(Q点),最大进口量前提下课最佳关税率t′后(P点)及课最佳关税率t后(R点)的贸易条件线。
Ia、Ia′、Ia″分别为不同关税下我国的贸易无差异曲经。
A′,A″为我国对进口商品课税t′、t后的供给曲线入线为课税t后,我国的贸易无差异曲线Ia″与邻国的供给曲线B在R点的共同切线。即贸易商品在我国内的价格比率。
I线:课税t′后我国贸易无差异曲线在P点的切线。意义同入线。
从图1分析得出:
即最大贸易量下的贸易条件为次优。(在此贸易条件下征收关税可使进口量不变,出口量减少,即在贸易平衡基础上改善贸易条件)。
由图1还可得知,若我国供给条件不变,在自由贸易的前提下,要使边贸量增加,在邻国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及生产要素组合下,必须进行经济技术合作,如输出一定的资本、技术、劳务和设备,合作开发邻国资源,促进其经济的发展,增加其贸易能力,也即使供给曲线外延,在V点使B′和A相交。
2.5 交通运输因素
交通运输是商品移动的先决条件。交通的便捷与否及交通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商品的运输成本和交易场所-口岸的腹地和市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口岸与生产地及市场的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可以扩大该口岸的边际赢利空间。
边境贸易中的运输成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运输距离远近引起的成本增减;不同运输方式或同一运输方式而路面等级不同引起单位商品的运费率不同,从而改变运输成本;商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经由的中转次数不同,其运输成本亦不同。如图2所示:
图2 运输成本因素及其影响
Fig.2 Transportation cost factors and their influence
总的运输成本
ri:运费率
li:运费率为i的路面长度
n:从生产地到市场的总长度1上的不同运费率的数量。
m:中转次数
Ci:第i次中转的成本。
在运输条件改善前,经过口岸P的运输成本为C[,1],口岸P的边际赢利空间-市场区在L[,1]L[,2]之间。当运输条件改善后,经由口岸P的运输成本降为C[,2],则边际赢利空间——市场区从L[,1]L[,2]扩大到L[,3]L[,4],贸易量亦随之扩大。贸易利润亦随之增加S[,2]。
若P放大为对应于某一国家的边境区域,结果和上面一样。
2.6 口岸因素
口岸即是边境贸易的场所。按照国务院的有关文件对口岸的定义,口岸即是供人员、货物和交通工具出放国境的港口、机场、车站、通道等。按其类型划分内陆边境口岸除了供货物和交通工具出入国境外,便是作为同毗邻国家进行贸易和人员往来的活动场所。口岸对边境贸易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口岸是边境贸易的主要活动场所(我国西南边境区的边贸场所除了一、二类口岸外,还有一些小额贸易和边民互市点,但贸易额较小)。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①为边境贸易提供海关、检疫等条件;②为边贸提供仓储、商品重组、交换场所、通讯、银行服务等便利;③为从事边贸的人员提供食宿、娱乐等设施;④边境口岸的区位好坏还直接影响到边贸商品从产地到销地的运距和成本;⑤口岸大小及基础设施好坏也影响边贸的交易成本和集聚经济效益。
3 内陆边贸的地域分异和重点区域
我国内陆边贸的地域差异巨大。以周边国别论,1992年边贸进出口总额中,中俄边贸占62.3%;中越边贸占13.1%;中缅边贸占9.1%;中朝边贸占6.5%;其它11国仅占9%。以省区论,1992年黑龙江边贸15.6亿美元;吉林5.2亿美元;广西4.96亿美元;内蒙4.6亿美元;新疆4.5亿美元;云南4.17亿美元;辽宁1.6亿美元;西藏0.1075亿美元。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上述六个因子在我国不同省区与不同邻国间差异的结果。分析这些因子在我国内陆边境不同地段的差异,便于确定边贸发展的重点地域和发展方向。
3.1 按双边关系分
(1)和平边界国家:朝鲜、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不丹、锡金、缅甸。
(2)边界缓和的国家:前苏联、蒙古、老挝、越南、印度。
3.2 按经济因子划分
(1)要素禀赋互补性强,边贸及过境贸易发展潜力大的国家:前苏联、缅甸、越南。
(2)要素禀赋互补性较强,边贸发展有潜力的国家:朝鲜、蒙古、老挝、巴基斯坦。
(3)要素禀赋互补性一般,边贸发展有一定潜力的国家:印度、尼泊尔。
(4)要素禀赋互补性较差,边贸发展有限的国家:阿富汗、锡金和不丹。
3.3 按交通条件分:
(1)与我国交通联系较密切的国家:前苏联、朝鲜、蒙古、缅甸和越南。
(2)与我国交通联系较弱的国家:老挝、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阿富汗、锡金和不丹。
3.4 按口岸基础分:
(1)口岸基础较好对应的周边国家:缅甸、朝鲜、前苏联。
(2)口岸基础一般对应的周边国家有:蒙古、越南、巴基斯坦、老挝。
(3)口岸基础较差对应的周边国家有:印度、尼泊尔、阿富汗、锡金、不丹。
3.5 按边贸政策的宽松程度区分:
(1)边贸政策较宽松对应的境外国家有:朝鲜、前苏联、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越南。
(2)边贸政策较紧对应的境外国家有:蒙古、老挝、阿富汗、锡金和不丹、印度。
3.6 按地理条件使边民来往的便捷程度分:
(1)较便捷的国家有:缅甸、越南、老挝、蒙古、前苏联、印度。
(2)不便的国家有: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锡金、不丹、朝鲜。
与此相对应,根据地理环境、经济水平、资源禀赋等可以把我国内陆边境地区分成四段。东北段:与俄、朝接壤。边境线长。绝大部分地段与苏、朝或隔江相望,或陆路相通。地形起伏不大。除长白山、大小兴安岭海拔在千米以上外,余皆为丘陵、平原。资源丰富,工业发达,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及重要的商品粮及木材生产基地。交能运输网密度大,运力强。蒙新区:邻接俄、蒙、阿、巴、哈、吉、塔。该段北部地形起伏小,大部分是草原或戈壁。其它地段地形起伏大,除少数山口形成交通要道外,大部分为高山阻隔。该段是在丝绸之路森林草原线和绿洲沙漠线的主要经过区。矿产资源丰富;人口数量少,密度低;经济总体水平低,但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增长极(大中城市)上较高。有三条欧亚大陆桥铁路穿越其间(滨洲、中蒙、兰新西线),近又开辟了新疆乌鲁木齐至阿拉木图的航线。西藏边境区:毗邻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位于我国地形最高阶梯上。矿产资源丰富但开发条件差,开发程度低;工农业极不发达;与我国内地经济中心及沿海联系弱。滇桂段:与缅、越、老相邻。边境线长,口岸多;境内动植物、矿产、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人口多,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运输能力差,偏离我国经济重心。
将上述边贸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边贸发展的实际及边境地区的地域差异结合,今后我国边贸发展的重心区与发展方向是:
(1)东北边境区的对俄:朝贸易。重心是对俄贸易。形式是边贸、过境贸易和合作开发其远东地区丰富的资源相结合。
(2)西南边境区的对缅、越、老贸易。重点是边境贸易、跨国经济技术合作开发边境邻国的资源,以及通过缅、越的转口贸易。
(3)蒙新边境区。边境线极长,边境贸易的地域差异极大。今后重点是一些交通条件较好、口岸基础较完备的地段。如满洲里、二连浩特、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红其拉甫等。形式是边贸和过境贸易。
*本文承蒙导师吴传钩先生及郭来喜先生指导,谨此致谢!
〔1992年9月收到修改稿〕
A STUDY ON LOCATION OF FRONTIER TRADE IN CHINA
Zhou Jianm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ses and State Planning Commiission,Beijing 100101)
Key words:china;Location of frontier trade
ABSTRACT
With analysing six locational elements of frontier trade:geography,politics,economy,policies,transportation and port fundament,territory differences between open conditions and main areas of frontier trade are discussded.The important frontiers are in northeast China.Yunnan-Guangdong and Neimeng-Xinjiang respectively.
Six characteristics of frontier trade in China are generalizde as follows:
(1)The function has changed;
(2)Agglomeration and spread are formed simultaneously;
(3)Quantitative growth is faster than ever;
(4)The structure of import-export goods is special;
(5)The territory of trade is enlarged;
(6)There are various trade w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