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经验

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经验

一、更年期综合征的施治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张静雯[1](2021)在《三花逍遥散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肝郁脾虚型类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两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类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在治疗前后Kupperman症状积分、KP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以及性激素水平、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变化,观察三花逍遥散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肝郁脾虚型类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该病提供临床思路,为临床实际运用提供理论证据。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患者,符合纳入条件且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型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类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共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6例在原内分泌常规用药的基础上予口服逍遥颗粒(组成:柴胡、白芍、炒白术等,服法: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试验组36例在原内分泌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口服三花逍遥散(组成:玫瑰花、合欢花、佛手花等,服法:日1剂,陈小麦、大枣煎汤代水冲服诸药,早晚分服)。两组分别用药3个疗程(以月经周期为疗程,即3个月经周期,月经期间内停止用药,闭经及月经紊乱的患者,则服药28天,停药7天,共计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指标及安全性指标,并对各个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内分泌药物的服用、既往治疗情况、Kupperman症状积分、KP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性激素水平、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指标,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具有可比性,具体分析如下:1.Kupperman症状积分:试验组Kupperman症状积分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Kupperman症状积分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表明三花逍遥散能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后类更年期综合征。2.KPS评分:试验组KP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P<0.05),对照组KPS评分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三花逍遥散能通过改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后类更年期症状,从而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3.中医证候评分:试验组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试验组临床缓解率为94.5%,对照组临床缓解率为30.6%,表明三花逍遥散治疗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后类更年期综合征疗效确切。4.性激素水平:两组病例在治疗前后FSH、LH、E2均无明显变化,表明三花逍遥散及逍遥颗粒均未影响乳腺癌患者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不会影响内分泌药物的治疗效果。5.不良反应:两组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在治疗前后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表明两组方案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结论:三花逍遥散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肝郁脾虚型类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潮热及汗出、感觉障碍、失眠、易激动、抑郁及疑心、眩晕、疲乏、骨节疼痛、头痛、心悸、皮肤蚁走感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对性激素无明显影响,无显着的不良反应,可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谭亚男[2](2021)在《浙派中医朱古亭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考察朱古亭的生平,整理分析朱古亭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医学笔记遗稿,完善对朱古亭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及应用。研究内容:研究朱古亭中医思想萌芽:包括朱古亭生平及与医学的渊源。研究朱古亭的学术成就:包括朱古亭的学术论文、着作研究,以及对医学理论的新见。研究朱古亭的临床医案:包括朱古亭辨证诊治肺系病、脾胃病、心肝病、肾系病、妇科病的临床经验。整理研究朱古亭医学笔记遗稿。结果: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朱古亭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掌握了朱古亭的学术来源、从医之路和临床经验;通过比较分析法分析了朱古亭对待经典理论的传承与创新。朱古亭出生于世医之家,医术精湛,遣方稳重;为人低调谦逊,刻苦专研。其教学之余,潜心着述,发表论文30余篇,不乏有对医学思想的传承与新见;出版着作《朱古亭临证录》。朱古亭临床经验丰富,对肺系病、脾胃病、心肝病、肾系病、妇科病等各类病症都分型细致精确,病机治法相宜,制方平稳轻灵。朱古亭医学笔记遗稿所含理论中涉及多种病症,关于肾病的见解补充了《朱古亭临证录》肾病医案的不足,使笔者能更好的研究朱古亭临床经验。结论:朱古亭为浙江名老中医,虽逝世多载,其医术医德仍存于后人心中。本文通过研究朱古亭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有助于完善浙派中医的内容,更是对理论及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范程成[3](2021)在《滋阴大补丸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绝经前后诸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研究通过对比,滋阴大补丸加减与坤泰胶囊治疗肝肾阴虚型MPS的临床研究,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及激素(FSH、LH)的变化,观察滋阴大补丸加减治疗MPS肝肾阴虚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时间自2019年12月起至2021年1月,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本部以及长春中医药大学妇产诊疗中心的肝肾阴虚型MPS患者,严格按照受试者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病例,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6例,治疗组给予滋阴大补丸加减(颗粒剂),每天一剂,每日2次,连服8周,观察疗效,对照组给予坤泰胶囊,每次6粒,每天2次,连服8周观察疗效。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总体疗效、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及激素水平(FSH、LH)变化这几个方面,从而对滋阴大补丸加减的疗效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治疗组病例脱落3例,对照组病例脱落4例,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90%,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5%,经统计学分析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滋阴大补丸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MPS的疗效优于坤泰胶囊的治疗疗效,能够明显降低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有效缓解女性绝经期出现的烘热汗出、烦躁易怒,腰膝酸软,失眠健忘,头晕耳鸣,心悸乏力,手足心热,阴道干涩的症状,降低FSH及LH水平,能够有效改善卵巢功能,提高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且疗效安全可靠,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王瑞琪[4](2021)在《从滋肾清肝论治绝经前后诸证》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文依据导师刁军成教授认为绝经前后诸证是以肾虚肝旺为基本病机的思想,总结导师从滋肾清肝论治绝经前后诸证的临床特色,旨在丰富用滋肾清肝法治疗女性绝经前后诸证的内容。研究方法:通过查阅与滋肾清肝和绝经前后诸证有关的古今文献及期刊,弄清楚滋肾清肝法的理论源流,并从多个角度理清肝肾两脏的关系,整理分析古代与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并结合导师对本病的认识,阐述绝经前后诸证发病之本、发病之标及基本病机,探讨导师运用滋肾清肝法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理论基础和治疗特点;在临床跟师学习中,收集导师运用滋肾清肝法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典型医案,并进行整理和分析导师治疗该病的经验,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研究结果:1.大多数医家认为绝经前后诸证的发生和五脏有关,尤其是和肝肾两脏的关系最密切。2.肝肾两脏的联系,包括生理联系和病理联系。生理联系主要体现在精血同源;藏泄互用;阴阳互滋互制;肝肾同寄相火;肝肾经气互通,八脉共隶。病理联系主要体现在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肝火偏旺,下劫肾阴;肾阳不足,肝失温养;精血两虚,肝肾两亏。3.肝肾两脏与绝经前后诸证发病的关系:肾虚是本病发病的基础,且以肾阴亏虚为主;肝郁火旺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因素;本病以肾虚肝旺为基本病机,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4.依据虚实辨证,肾虚肝旺证又可分为实中夹虚、虚中夹实、虚实并重三种情况,临床表现各有侧重。5.滋肾清肝法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汉唐时期,形成于宋元明清时期;导师循古训形成滋肾清肝的论治方法;并根据虚实的主次,治疗时补泻侧重随之不同;肝肾功能失常会累及心、脾,临床尚可见心肾不交、肝脾不调、日久可见肾阴阳俱虚、脾肾阳虚等兼夹症候,导师本着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在滋肾清肝的基础上,根据兼夹症候的不同,佐以宁心安神、益气健脾、温肾扶阳等方法;同时导师注重顾护脾胃;另导师注重心理疏导,调畅情志;导师运用滋肾清肝法治疗本病时遣方用药的特点是:滋肾宜轻,善于阴中求阳,调体用、以助清肝,滋肾清肝主次不用,佐以甘平之品健脾。研究结论:绝经前后诸证是一个症候复杂多变的身心疾病,与人体多个脏腑有着密切联系,其中与肾的关系最密切,其次是肝,亦和脾、心有关。临床多见肝肾同病引起本病的发生,以肾虚肝旺证最多见。导师在临床施治时,以滋肾清肝为基本治法,并根据虚实的主次,治疗时补泻侧重随之不同,同时注重顾护脾胃,并根据兼夹症候的不同,佐以宁心安神、益气健脾、温肾扶阳等方法,治疗绝经前后诸证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文对刁军成教授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经验做了较为详细的整理,丰富了从滋肾清肝论治绝经前后诸证的内容。

阎咨伊[5](2021)在《清心滋肾方加减干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清心滋肾方加减干预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后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内分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清心滋肾方加减。干预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组间中医症候积分、改良Kupperman量表积分、FACT-B评分、安全性评价指标等的差异,并采用SPSS 25.0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统计患者共56例,其中试验组28例,对照组28例。研究结果显示:(1)两组患者入组时年龄、乳腺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激素受体、内分泌药物种类、内分泌治疗时间、放化疗情况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基线具有可比性。(2)中医症候积分:两组中医症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改善中医症候总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具体症候方面,试验组在改善潮热出汗、烦躁易怒、情志郁结、倦怠乏力、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咽、皮肤、阴道干涩等症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症候疗效上,其中试验组有效率为53.6%,对照组有效率为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改良Kupperman量表积分:两组改良Kupperman量表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改善改良Kupperman量表总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FACT-B:试验组FACT-B总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具体状况方面,试验组在改善生理状况、情感状况、附加状况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评价:治疗后两组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指标、性激素三项和彩超等方面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指标、性激素三项和彩超等方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未观察到不良事件的发生,提示本方安全性良好。结论:清心滋肾方加减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类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心肾不交的中医症候和围绝经期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张冰铭[6](2021)在《更年新方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更年新方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睡眠障碍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血清性激素雌二醇(E2)、促卵泡成熟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血清多巴胺(DA)水平的变化,探讨更年新方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为中医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睡眠障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03月至2021年03月期间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妇科门诊的符合本病证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更年新方,1剂/日,早晚餐后半小时分服;对照组:坤泰胶囊,4粒,3次/日,口服;2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智能手环睡眠监测记录情况(睡眠总时长、深睡时长及其所占百分比、浅睡时长及其所占百分比、清醒时长及其所占百分比)、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情况(PSQI)、改良Kupperman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血清性激素E2、FSH、LH及血清DA水平的变化。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药物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1.智能手环睡眠监测结果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睡眠总时长、深睡时长及其所占百分比、浅睡时长及其所占百分比较治疗前均显着增加(P<0.01),清醒时长及其所占百分比较治疗前均显着减少(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睡眠总时长、深睡时长及其所占百分比、浅睡时长及其所占百分比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清醒时长及其所占百分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结果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量表各因子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PSQI总分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催眠药物评分上未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改良Kupperman评分比较: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的改良Kupperman评分值分别为26.43 ± 4.24、26.13 ± 3.92,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的改良Kupperman评分值分别为16.03± 4.38、19.93 ± 4.23。治疗后,两组改良Kupperman评分较治疗前均显着下降(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改良Kupperman评分降低幅度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4.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值分别为24.50 ± 4.34、24.13 ± 3.67,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值分别为7.07 ± 4.47、13.33±4.96。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显着下降(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5.血清E2、FSH、LH值比较(1)血清E2值: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E2值分别为21.20 ± 3.52、20.83 ± 3.50,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E2值分别为33.87 ± 3.52、26.00 ± 1.89。治疗后,两组E2值较治疗前均显着升高(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E2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血清FSH值: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FSH值分别为70.16 ± 15.00、71.20 ± 15.49,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FSH值分别为60.90 ± 13.55、63.13 ± 13.17。治疗后,两组FSH值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FSH值无明显差异(P>0.05)。(3)血清LH值: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LH值分别为38.79 ± 9.30、39.60 ± 11.23,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LH值分别为31.06 ± 7.77、35.23 ± 10.64。治疗后,两组LH值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LH值无明显差异(P>0.05)。6.血清DA值比较: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DA值分别为105.11 ± 16.87、103.02 ±14.15,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DA值分别为63.16 ± 10.18、73.04 ± 12.38。治疗后两组血清DA值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D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7.临床综合疗效睡眠疗效比较:治疗组患者痊愈5例(16.7%)、显效16例(53.3%)、有效7例(23.3%)、无效2例(6.6%),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患者痊愈1例(3.3%)、显效7例(23.3%)、有效16例(53.3%)、无效6例(20.0%),总有效率80.0%;组间比较,治疗组睡眠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患者痊愈4例(13.3%)、显效14例(46.7%)、有效9例(30.0%)、无效3例(10.0%),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患者痊愈1例(3.3%)、显效5例(16.7%)、有效17例(56.7%)、无效7例(23.3%),总有效率76.7%;组间比较,治疗组综合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8.安全性:本研究过程中,两组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更年新方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睡眠障碍患者临床疗效满意,除了能改善患者潮热汗出、心烦易怒等临床症状外,尤其对睡眠障碍改善显着,不仅能快速入睡,而且能延长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时间、改善睡眠结构、提高睡眠质量,分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E2水平,降低FSH、LH及DA水平,调节下丘脑-卵巢-垂体轴和改善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功能相关。

王欣[7](2021)在《更年期女性慢性胃炎中医证型分布和临床特征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研究整理更年期女性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分析其患病年龄、Hp、胃镜结果、胃镜病理、发病诱因、心理与精神状况、库珀曼指数(Kupperman Index,KI)量表评分等指标因素,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收集210例更年期女性慢性胃炎患者,均为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就诊符合更年期综合征诊断的经胃镜病理确诊的患者。经中医四诊采集症状,辨别慢性胃炎中医证型,填写KI量表、更年期女性慢性胃炎中医症状及胃镜观察表,整理研究对象胃镜下萎缩程度、胆汁反流、粘膜质地,是否有糜烂、异型增生、炎症等情况;根据数据统计结果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做出分析与判断。结果:1.更年期女性慢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肝胃气滞证为主,且此类患者中Hp感染、胃粘膜萎缩、糜烂、异型增生、活动性的人数最多;2.更年期女性慢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型与发病诱因有统计学差异,发病诱因主要是情绪与精神状况欠佳;3.KI评分代表更年期女性患有更年期症状的严重程度,更年期女性慢性胃炎患者患有更年期症状且症状较重的中医证型为肝胃气滞证,其次是肝胃郁热证;4.KI量表和Hp、萎缩、炎症、肠化、活动性均有统计学意义,更年期症状越重,病情越重。结论:更年期女性慢性胃炎患者的主要病机为肝胃不和,兼有肝肾阴虚、胆胃不和,治疗应从肝论治。更年期女性慢性胃炎患者的发病诱因主要是情绪与精神状况欠佳,因此在治疗上需要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配合适当的心理疏导以调畅情志。

王静,石凤芹,刘少玉,齐文颖,姜琳,贾玫[8](2021)在《从“三瘀”阻滞三焦论治乳腺癌类更年期综合征》文中研究指明乳腺癌类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是多因素、长时间作用的结果。目前,大多数中医对于乳腺癌类更年期综合征的认识主要在于肾虚,鲜有从气郁、痰瘀淤(课题组理论传统将痰浊淤滞,称为痰淤)、血瘀三种病理因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对其论述。本文基于"瘀之为病谓之瘀",提出"三瘀"是气郁、痰淤、血瘀统称的观点。从气郁、痰淤、血瘀与乳腺癌类更年期综合征之间的相关性,阐述了癌毒内生,三瘀内阻是乳腺癌类更年期综合征的关键病因;结合临床表现,论述了气郁阻滞上焦、痰淤阻滞中焦、血瘀阻滞下焦,三瘀阻于三焦,致脏腑功能失调是其核心病机;基于病因病机的演变,提出行气解郁、调畅情志,祛痰除淤、健脾和中,活血化瘀、行气理气为主要治则,抗癌与扶正亦当贯穿治疗始终。

王毓芳[9](2020)在《近30年针刺治疗经断前后诸证临床研究文献Meta分析与证治规律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随着中医药在各个领域的研究日益增多,经断前后诸证(PMS)的相关文献越来越多,本研究通过对近30年针刺治疗PMS相关文献与研究的收集与整理,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并进一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其证治规律进行研究,为往后开展针刺治疗PMS的相关研究及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电子及手工检索中国(含港澳台地区)以及国外的数据库,收集由199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有关针刺治疗经断前后诸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研究。制定纳入及排除标准,经筛选后提取资料并导入电子表格进行分析:?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根据Jadad评分表进一步对所纳入的RCTs进行质量评价,提取高质量(评分≥4分)的研究数据,利用Rev Man做进一步偏倚风险分析以及荟萃分析;进行异质性分析及敏感性分析,并根据不同关注项目进行亚组分析,针对纳入篇数≥10的结局指标进行发表性偏倚分析,最后根据以上分析结果进行讨论。?数据挖掘技术:通过统计分析软件SPSS modeler及SPSS statistics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分析,根据病证症的分布、经络分布、腧穴特点等加以分类及分析处理,并运用中医理论及针灸理论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资料收集:运用相关检索词在中国(含港澳台地区)及国外数据库进行资料收集,初步检索出文献1124篇,通过Note Express排除重复文献534篇,并根据纳入标准排除不符合文献450篇,初步纳入文献140篇,同时根据改良版Jadad评分表,排除低质量(评分1-3分)文献98篇,最后纳入42篇高质量(评分4-7分)文献,总计参与者共3886名,包括针刺治疗组共1902名,以及对照组共1984名。2.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结果:纳入42篇高质量(Jadad评分4-7分)文献做进一步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2.1.总有效率:针刺组在治疗经断前后诸证的总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组分析亦显示针刺组与西药对照组、中药对照组以及安慰针对照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2.更年期相关症状方面:针刺组在改善Kupperman(KI)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组分析亦显示针刺组与西药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针刺组与中药对照组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对照组的绝经症状评价量表(M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各维度分析发现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提示针刺组在改善心理维度、躯体维度、泌尿生殖维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针刺组在改善自拟中医证候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以≤4w之针刺疗程为佳,当疗程<4w,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3.生活质量方面:针刺组与对照组的更年期生存质量量表(MENQO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血清激素水平方面:针刺组与对照组的血清E2值、FSH值及L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5.情绪障碍方面:针刺组在改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组分析显示以>6w之针刺疗程为佳,当疗程>6w,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6.睡眠方面:针刺组在改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7.血管舒缩症状方面:针刺组与对照组在烘热积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偏倚风险分析结果:根据整体风险由最低依次分别为随机序列的产生(选择偏倚)、结果数据的完整性(失访偏倚)、选择性报告(报告偏倚)、其他偏倚、随机分配隐藏(选择偏倚)、评估者盲法(检测偏倚)、受试者与研究人员盲法(实施偏倚)。3.1.敏感性分析:结果发现分析模型的选择、数据集的选择等因素敏感性低,整体结果稳定性佳,证据可信度良好。3.2.发表性偏倚:最终纳入Meta分析的总有效率、KI评分、血清E值、血清FSH值、血清LH值、以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的篇数均≥10篇,做漏斗图分析,其中总有效率以及FSH存在发表性偏倚的可能性。4.频次分析结果:对纳入文献所载之140条针刺处方数据进行穴位频次分析,穴位使用总频次1193次,共涉及穴位98个。4.1.穴位频次:根据穴位使用的总频次进行排序,从最高依次为三阴交、太冲、肾俞、神门、足三里、百会、关元、肝俞、太溪。根据辨治模式分析穴位的使用频次,辨病用穴频次最高的腧穴依次为三阴交、关元、肾俞、百会、神门、足三里、内关、肝俞、天枢、子宫;辨证用穴频次最高的腧穴依次为太溪、神门、三阴交、太冲、肾俞、百会;辨症用穴频次最高的腧穴依次为三阴交、太冲、神门、肾俞、足三里、百会。4.2.经络频次:PMS的针刺治疗涵盖十二正经及任督二脉,针刺经脉频次最高的经络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任脉、督脉、足阳明胃经。4.3.部位频次:选穴部位频次从最高依次为下肢部、腰背部、头面颈部、上肢部、胸腹部。4.4.特定穴频次:针刺治疗PMS有71穴为特定穴(72%),27穴为非特定穴(28%)。特定穴中使用频次最高的类别,依次为交会穴、五输穴、原穴、背俞穴、募穴。而特定穴中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依次为三阴交、太冲、神门、肾俞、关元、足三里、百会、肝俞、太溪。5.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关联规则分析采用SPSS Modeler的Apriori算法,最低条件支持度为>10%,最小规则置信度为>80%,提升度>1。5.1.腧穴配伍:共获得关联规则20条,其中最大置信度依序为子宫-关元(94.44%),子宫-三阴交(94.44%),印堂-百会(94.44%)。5.2.针刺部位配伍:共获得关联规则12条,其中最大置信度依序为头面颈部-下肢部(96.94%),腰背部-下肢部(96.77%),胸腹部-腰背部(96.08%)。5.3.特定穴配伍:分类配伍共获得关联规则21条,其中有5组置信度达到100%,分别为络穴-交会穴、下合穴-五输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募穴-交会穴、原穴-五输穴。具体特定穴配伍共获得关联规则分析15条,其中最大置信度依序为肝俞-肾俞(90.57%)、关元-三阴交(90.16%)、合谷-三阴交(90.00%)。6.聚类分析结果:聚类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进行系统聚类,针对使用频次≥10次的腧穴进行分析,得出主穴及配穴两大聚类。主穴包括太冲-神门-三阴交-足三里-关元,与频次分析结果一致,为针刺治疗PMS的主要常用腧穴。另一类为配穴,包括辨证用穴、辨症用穴及经验用穴。辨证用穴如中脘-丰隆-风池,血海-膻中-安眠,辨症用穴如百会-内关-太溪、神庭-本神-四神聪,经验用穴如肾俞-肝俞-心俞-脾俞,肺俞-膈俞。结论:1.对国内外1990-2019年针刺治疗PMS的RCT文献进行检索与文献评价,共纳入Jadad评分4-7分的高质量文献42篇做Meta分析,结果提示针刺组在改善总有效率、Kupperman(KI)评分、中医证候、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方面均显着优于对照组。2.对纳入文献所载之140条针刺处方数据进行穴位频次分析,穴位使用总频次的排序依次为三阴交、太冲、肾俞、神门、足三里、百会、关元、肝俞、太溪。针刺治疗PMS有72%为特定穴,使用频次排序依次为三阴交、太冲、神门、肾俞、关元、足三里、百会、肝俞、太溪。3.腧穴配伍共获得关联规则20条,包括子宫-关元,子宫-三阴交,印堂-百会等。针刺部位配伍共获得关联规则12条,包括头面颈部-下肢部,腰背部-下肢部,胸腹部-腰背部等。特定穴分类配伍共获得关联规则21条,包括络穴-交会穴、下合穴-五输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募穴-交会穴、原穴-五输穴。具体特定穴配伍共获得关联规则分析15条,包括肝俞-肾俞、关元-三阴交、合谷-三阴交。4.聚类分析结果得出主穴及配穴两大聚类。主穴包括太冲-神门-三阴交-足三里-关元,配穴包括中脘-丰隆-风池、血海-膻中-安眠、百会-内关-太溪、神庭-本神-四神聪、肾俞-肝俞-心俞-脾俞、肺俞-膈俞等。

王彦彦[10](2020)在《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及诊疗特色整理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综合运用文献研究、中医学术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通过网络文献检索系统、广州市各大图书馆、访谈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或后人、跟名老中医出诊学习等四种途径,对岭南中医名家治疗月经病学术思想、诊疗特色及临床经验等进行大规模的收集整理,发掘岭南地区月经病的发病特点和名家调治月经病的诊治规律,初步呈现岭南中医妇科医家治疗月经病的学术思想源流及特色经验集成,为临床继承应用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用参与性研究方法初步验证其中一位名医的经验方的临床疗效,为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思想的临床疗效提供循证依据。为中医妇科后辈学习岭南中医妇科提供指引,为发挥岭南中医妇科优势,继承与发扬岭南中医妇科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本研究工作主要通过广泛收集历代岭南中医妇科名家相关历史记载、发表论文、医案医着、名医弟子的跟师记录、心得、经验总结及其他途径关于名医的一些记录等,搜集其中各岭南名医关于月经病诊治的学术背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有效病案等,通过比较研究的科研方法,归纳整理出岭南名医对于月经病诊治的特色和规律,形成“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同时对岭南中医妇科名家治疗月经病的诊疗特色进行整理研究,采用文献收集、名老中医自身总结、名家访谈、弟子访谈、跟诊学习等形式,采用传统及现代的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研究当代岭南妇科名医的学术思想、思辨特点、临床经验、方药特色、典型医案,总结其共性规律和特点,总结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学术思想。在基于上述岭南中医妇科名家治疗月经病的临证经验特色总结下,选择岭南妇科名家李丽芸的一个经验方药,采用参与性临床研究,从方药、治法入手,凝练形成代表性研究方案,评价临床疗效,为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思想的临床疗效提供循证依据。结果:在岭南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岭南地区中医妇科流派的发展受岭南文化的历史沉淀影响深刻。岭南中医妇科形成因素包括地域、经济文化、体质因素等。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构成代表有罗氏妇科、蔡氏妇科两支妇科派系,还包括以妇科病为专科的岭南医家及兼治妇科病的名家。岭南中医妇科流派治疗月经病的学术特点:(1)传承发扬中医,创新中医理论,培养数代岭南名医;(2)百病生于气,重视调理气机;(3)因地制宜,注重湿热致病,顾护气阴;(4)四诊合参,重视望诊、脉诊;(5)心身同治,调畅情志,重视情志治病;(6)调理肾脾,先天与后天并重;(7)用药轻灵,善用南药花药;(8)结合岭南饮食文化,药食同源,重视药膳。本研究选择岭南妇科名家李丽芸教授经验方之补肾健脾法中药复方,治疗脾肾两虚型经期延长(黄体功能不全),运用随机对照方法,与地屈孕酮片作为对照,结果如下:两组患者治疗后经行时间延长的主证积分明显下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疗效相当;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组在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方面更为有效。经过三个月经周期的治疗两组H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两组间治疗后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的疗效相当。两组基础体温高温相持续时间经治疗后延长,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延长黄体期时间方面疗效相当。两组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BBT上升6-8天)经治疗后较前显着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均有可能提高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而改善黄体功能。但因两组治疗前后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不具可比性,尚不能证明中药组对提高黄体中期血清孕酮水平的有效性。结论:岭南气候地理的独特性造成了岭南地区有别于我国其他地区的疾病特点及居民体质,如外邪常夹湿邪入侵人体,月经病患者也多气虚、阴虚及痰湿体质等;岭南地区还有采用当地中草药煲凉茶和煲汤的饮食文化习惯,因此药膳调经也成为岭南中医妇科的一大特色。岭南妇科流派传承特点:以代表性南海罗氏妇科为例,其调经特色在于:(1)崇尚景岳,调经首重阴阳;(2)脾肾为本,气血为用;(3)养阴保津,驱邪扶正,攻补有度;(4)治疗重视地域气候的差异;(5)善用南药,药性平和;(6)重视情志治病。罗元恺教授继承发扬,衷中参西,提出女性肾气—天癸—冲任—子宫轴的概念,这是岭南中医妇科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罗氏的传人欧阳惠卿、李丽芸、罗颂平、王小云等传承罗氏的学术思想,又各有发展创新。欧阳惠卿致力于补肾活血法在妇科领域常见病、难治病的应用研究,其科研成果硕果累累。李丽芸充实了补肾法,提出经典的补肾八法,丰富了补肾调周法的经验。罗颂平立足天人合一,提出月经周期与太阴月节律同步的创新观点。王小云经多年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形成特色明显的中医“心身同治”学术思想,创新以情胜情的情志疗法。同时岭南妇科流派传承人为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研究开创流派工作室,培养人才,为岭南妇科流派作出贡献。潮汕蔡氏妇科其传承以家传为主,兴盛至今的除了其百年不衰的疗效。近现代名医蔡仰高、蔡纯臣刻苦努力传承良好的家风医德,崇仲景学说,重脾肾,博采众长,重视祖方、偏方,又有创新。至现代蔡妙珊教授继承先辈经验,又结合吸收院校中医教学,将蔡氏妇科发扬壮大。临床验证方面,李丽芸教授经验方之8号健脾补肾方对脾肾不足型经期延长(黄体功能不全)患者是有效的,其疗效与地屈孕酮片改善黄体功能不全型经期延长的疗效相当,而对改善患者脾肾不足型中医症状方面更优于地屈孕酮。此经验方具有临床可行性及可重复性。

二、更年期综合征的施治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更年期综合征的施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三花逍遥散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肝郁脾虚型类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观察项目
研究结果
    1.基线资料分析
    2.疗效分析
    3.安全性评价
讨论
    1.立项依据
    2.目前研究现状及分析
    3.现代医学对类更年期综合征的认识
    4.本研究选用逍遥颗粒作为对照组的理论依据
    5.证型及组方确定
    6.疗效分析
    7.存在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综述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综述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一
    附表二
    附表三
    附表四
附录 B 知情同意书
致谢
个人简介

(2)浙派中医朱古亭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朱古亭生平简介
    (二) 研究意义与目的
一、朱古亭中医萌芽
    (一) 朱古亭生平概览
    (二) 朱古亭中医结缘
二、朱古亭学术成就
    (一) 朱古亭医学新见
    (二) 朱古亭学术硕果
三、朱古亭临床经验探析
    (一) 治肺系病经验
    (二) 治脾胃病经验
    (三) 治心肝病经验
    (四) 治肾系病经验
    (五) 治妇科病经验
四、朱古亭医学笔记遗稿整理
    (一) 高血压
    (二) 心脏病
    (三) 肝炎
    (四) 溃疡病
    (五) 结石
讨论
    (一) 朱古亭学术思想的传承
    (二) 朱古亭临床经验的应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浙江中医临床名家--朱古亭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3)滋阴大补丸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绝经前后诸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绝经前后诸症的研究进展
        1.1 中医对绝经前后诸证的认识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疗
        1.4 小结
    2 西医对绝经前后诸症的研究进展
        2.1 西医对绝经前后诸证的认识
        2.2 西医病因病机
        2.3 西医治疗
        2.4 小结
实验研究
    1 临床资料与标准
        1.1 病例来源
        1.2 诊疗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1.4 可行性分析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滋阴大补丸加减治疗组
        2.3 坤泰胶囊对照组
        2.4 疗效评定
    3.统计分析处理
    4.研究结果及分析
讨论
    1.1 理论依据
    1.2 选方来源及方药分析
    1.3 数据分析
    1.4 问题展望
    1.5 总结体会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4)从滋肾清肝论治绝经前后诸证(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历史回顾
    1.古代医家对绝经前后诸证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绝经前后诸证的认识
        2.1 内分泌因素
        2.2 血管舒缩因子
        2.3 免疫因素
        2.4 神经递质
        2.5 自由基
        2.6 细胞凋亡
    3.绝经前后诸证的中医治疗
        3.1 辨证论治
        3.2 专方治疗
        3.3 中成药治疗
        3.4 膏方治疗
        3.5 针灸治疗
        3.5.1 单纯针刺疗法
        3.5.2 电针疗法
        3.5.3 耳针疗法
        3.5.4 穴位埋线疗法
        3.5.5 艾灸疗法
        3.6 其他治疗
        3.6.1 情志疗法
        3.6.2 穴位贴敷疗法
        3.6.3 耳穴疗法
    小结
1.现代医家对绝经前后诸证的认识
2.肝肾两脏的联系
    2.1 肝与肾的生理联系
        2.1.1 精血同源
        2.1.2 藏泄互用
        2.1.3 阴阳互滋互制
        2.1.4 肝肾同寄相火
        2.1.5 肝肾经气互通,八脉共隶
    2.2 肝与肾的病理联系
        2.2.1 肾水不足,水不涵木
        2.2.2 肝火偏旺,下劫肾阴
        2.2.3 肾阳不足,肝失温养
        2.2.4 精血两虚,肝肾两亏
3.肝肾两脏与绝经前后诸证发病的关系
    3.1 肾虚是本病发病之本,以肾阴亏虚为主
    3.2 肝郁火旺是本病发病之标
4.绝经前后诸证的临床表现
    4.1 肾虚肝旺证(以肝旺为主)
    4.2 肾虚肝旺证(以肾虚为主)
    4.3 肾虚肝旺证(肾虚和肝旺并重)
    4.4 兼见其他脏腑功能失调
5.导师从滋肾清肝论治绝经前后诸证的诊疗特色
    5.1 滋肾清肝的理论溯源
        5.1.1 起源
        5.1.2 发展
        5.1.3 形成
    5.2 治疗原则
    5.3 治疗方法
        5.3.1 循古训形成滋肾清肝的论治方法
        5.3.2 根据虚实的主次,滋肾清肝侧重不同
        5.3.3 同时注重顾护脾胃
        5.3.4 注重心理疏导,调畅情志
    5.4 导师运用滋肾清肝法治疗本病时遣方用药的特点
        5.4.1 滋肾宜轻
        5.4.2 善于阳中求阴
        5.4.3 调体用,以助清肝火
        5.4.4 滋肾清肝,主次不同
        5.4.5 佐以甘平之品健脾
6.临床验案举隅
    验案一
总结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5)清心滋肾方加减干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类围绝经期综合征西医研究进展
        1.1 绝经及围绝经期综合征定义
        1.2 乳腺癌患者发生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制
        1.3 乳腺癌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指标检测及疗效评价
        1.4 乳腺癌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
    2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类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研究进展
        2.1 中医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分型
        2.4 中医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选择
        2.2 分组与给药
        2.3 观察项目
        2.4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基线比较
        3.2 治疗前后结果比较
        3.3 安全指标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更年新方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认识
        1.1 病名的认识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治疗
    2 西医关于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2.1 发病机制
        2.2 多巴胺与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2.3 西医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疗程
        2.4 观察项目
        2.5 检测方法
        2.6 疗效判定标准
        2.7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治疗前基本情况比较
        3.2 治疗前后主要指标比较
        3.3 安全性指标观测
        3.4 疗效结果
    4 结论
第三章 讨论
    1 立题依据
        1.1 病机的确立
        1.2 前期的研究基础
        1.3 对照组药物的选择依据
    2 更年新方的组方分析
    3 临床疗效分析
    4 创新之处
    5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7)更年期女性慢性胃炎中医证型分布和临床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慢性胃炎诊断标准
        2.2 更年期综合征诊断标准
    3 纳入、排除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4 观察指标
    5 质量控制
    6 统计分析
    7 技术路线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更年期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证治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8)从“三瘀”阻滞三焦论治乳腺癌类更年期综合征(论文提纲范文)

1 癌毒内生,三瘀致病为基本病因
    1.1 气郁
    1.2 痰淤
    1.3 血瘀
2 三瘀阻滞三焦,脏腑失调乃核心病机
    2.1 气郁阻滞上焦
    2.2 痰淤阻滞中焦
    2.3 血瘀阻滞下焦
3 解三瘀,调三焦是基本治则
    3.1 行气解郁,调畅情志
    3.2 祛痰除淤,健脾和中
    3.3 活血化瘀,行气理气
    3.4 抗癌扶正,贯穿始终
4 结语

(9)近30年针刺治疗经断前后诸证临床研究文献Meta分析与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经断前后诸证的文献研究
    第一节 经断前后诸证的定义与诊断
        一、定义
        二、流行病学
        三、诊断标准
    第二节 经断前后诸证的临床表现
        一、月经紊乱
        二、血管舒缩症状
        三、失眠症
        四、情绪障碍
        五、骨关节和肌肉痛
        六、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疾病
        七、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八、其他
    第三节 经断前后诸证的病因机理
        一、中医病因病机
        二、西医病因病理
    第四节 经断前后诸证的治疗
        一、中医治疗
        二、西医治疗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针灸治疗经断前后诸证的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临床研究进展
        一、华人地区
        二、国外地区
    第二节 机制研究进展
        一、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二、调整神经递质含量
        三、抗氧化作用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近30年针刺治疗经断前后诸证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第一节 目的
    第二节 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检索策略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资料的规范化
        六、资料提取
        七、质量评价
        八、统计处理
        九、偏倚风险评估
        十、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第三节 结果
        一、文献筛选结果
        二、纳入文献的基本资料
        三、纳入文献的研究特征
        四、偏倚风险评估结果
        五、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结果
    第四节 讨论
        一、临床研究的方法学
        二、临床研究的标准化
        三、针刺治疗经断前后诸证的价值性
        四、针刺治疗经断前后诸证的限制性
        五、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近30年针刺治疗经断前后诸证的证治规律研究
    第一节 目的
    第二节 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检索策略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资料的规范化
        六、资料提取
        七、统计处理
    第三节 结果
        一、文献筛选结果
        二、纳入文献的基本资料
        三、纳入文献的研究特征
        四、频次分析
        五、关联规则分析
        六、聚类分析
    第四节 讨论
        一、辨治模式
        二、三阴交为治疗要穴
        三、重用足太阳膀胱经
        四、重用特定穴
        五、局部取穴直击病所
        六、穴位相配阴阳皆调
        七、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创新点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10)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及诊疗特色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源流
    第一节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形成的背景
        一、岭南中医妇科的形成因素
        二、岭南中医妇科的源流
    第二节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治疗月经病的学术特点
        一、传承发扬中医,创新中医理论
        二、百病生于气,重视调理气机
        三、因地制宜,注重湿热致病,顾护气阴
        四、四诊合参,重视望诊、脉诊
        五、心身同治,调畅情志,重视情志治病
        六、调理肾脾,先天与后天并重
        七、用药轻灵,善用南药花药
        八、结合岭南饮食文化,药食同源,重视药膳
    第三节 岭南中医妇科与国内其他妇科流派治疗月经病特色比较
第二章 岭南中医妇科名家治疗月经病的学术经验
    第一节 研究纳入标准
        一、岭南中医妇科名家研究的纳入标准
        二、流派研究的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四、纳入结果
    第二节 清代岭南中医妇科名家
        一、何梦瑶
        二、刘渊
        三、何守愚
        四、潘名熊
    第三节 民国时期中医妇科名家
        一、吕楚白
        二、吕安卿
        三、谢泽霖
        四、郭梅峰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岭南妇科医家
        一、罗氏妇科
        二、蔡氏妇科名家
        三、其他妇科名家
第三章 名家及传承人的访谈
    第一节 访谈法研究概述
        一、访谈方式
        二、访谈的研究步骤
    第二节 访谈名家
        一、访谈中医名家李丽芸教授
        二、访谈中医名家王小云教授
        三、访谈中医名家蔡妙珊教授
    第三节 访谈中医名家传承人
        一、采访题目
        二、采访时间地点
        三、采访目的
        四、访谈概要
    第四节 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传承主线
        一、罗氏妇科的主要学术传承思想
        二、蔡氏妇科学术思想传承
        三、本研究的创新性
第四章 李丽芸教授经验方治疗黄体功能不全致经期延长的临床疗效观察
    第一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实验方案
        四、观察指标
        五、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临床资料观察
        二、疗效标准及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四、更年期综合征的施治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三花逍遥散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肝郁脾虚型类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张静雯.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浙派中医朱古亭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及应用[D]. 谭亚男.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1
  • [3]滋阴大补丸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绝经前后诸证的临床观察[D]. 范程成.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从滋肾清肝论治绝经前后诸证[D]. 王瑞琪.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清心滋肾方加减干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 阎咨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更年新方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D]. 张冰铭.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更年期女性慢性胃炎中医证型分布和临床特征研究[D]. 王欣.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8]从“三瘀”阻滞三焦论治乳腺癌类更年期综合征[J]. 王静,石凤芹,刘少玉,齐文颖,姜琳,贾玫. 环球中医药, 2021(02)
  • [9]近30年针刺治疗经断前后诸证临床研究文献Meta分析与证治规律研究[D]. 王毓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10]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及诊疗特色整理研究[D]. 王彦彦.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标签:;  ;  ;  ;  ;  

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