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与“叛逆的孩子”沟通的技巧_瑶瑶论文

这是一种与“叛逆的孩子”沟通的技巧_瑶瑶论文

与“逆反娃”沟通有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瑶瑶4岁,正在上幼儿园中班。平时家长很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培养,尽量抽时间陪伴她,面对孩子的点滴进步也给予及时的赞赏。一直以来瑶瑶表现得很乖巧,家长欣慰不已。

      但最近一年来,瑶瑶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对于家长的建议和安排显得很不耐烦,爱发脾气,任何事情都要按照她自己的意愿办,否则又哭又闹。家长很无奈:挺好的一个孩子,怎么忽然“逆反”了?

      情景一:一次,妈妈和瑶瑶从外面回来,瑶瑶随手把衣服往床上一甩,自顾自地玩去了。“瑶瑶,快把衣服挂起来,免得弄皱了!”妈妈的催促声响起,瑶瑶充耳不闻。妈妈再喊,瑶瑶就顶嘴:“我就喜欢把衣服放在床上,弄皱了才好呢!”

      情景二:一家三口晚上遛弯回来,走到楼道口,瑶瑶忽然要抱。爸爸随口说了句;“瑶瑶你都这么大了,不应该总让人抱着,爸爸妈妈也很累,你再坚持一下咱们就到家了。”瑶瑶便跺着脚大哭,哭声引得邻居探头探脑。无奈,爸爸只好妥协,乖乖地背她上楼了。

      情景三:家长无论提什么要求,瑶瑶总爱加个“不”字。叫她上床睡觉,她说“不睡”;早上叫她起床,她说“不起”;到了吃饭时间,她又说“不吃”;请她把玩具收拾好,她偏偏摆得到处都是……总之,让她做什么,她偏和家长唱反调、对着干。

      1.这些“逆反”现象属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心理学称为“第一反抗期”,一般出现在儿童2岁半至4岁时。这一阶段幼儿心理发展出现独立的萌芽,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强,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别人干涉。自己提出的愿望一旦遭到父母的拒绝和制止,就容易顶嘴和耍脾气。

      2.孩子缺乏释放自我的机会。孩子也有情绪不佳的时候,也需要进行自我调节并释放情绪,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如果家长长期让瑶瑶压抑天性,保持一个“乖孩子”形象,势必引发亲子间的矛盾。

      3.父母缺乏与孩子语言沟通的技巧。和孩子说话是有学问的,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必须讲究语言艺术。同样一件事,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收到的效果往往是大相径庭的。

      4.父母的教育方法有待提高。面对瑶瑶哭闹不肯上楼的情景,爸爸妈妈没能找到折衷的方式化解,而是“臣服”于瑶瑶的眼泪之下,同样的事情难免会再次发生。

      1.家长要赶上时代步伐,学习更多新的家庭教育知识,让自己能够读懂孩子的心,这样才能使亲子沟通达到更好的效果。

      2.对于处在“第一反抗期”的孩子应给予宽容和理解,防止语言和情绪上的过激行为。

      3.面对孩子的逆反情绪,要给予正确的判断。如果只是无理取闹,并不会伤害到身体,就不要理她,采用冷处理的方式等她自然平息情绪。

      4.要懂得放弃“指挥官”的角色,消除命令的口吻,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化解问题。

      5.亲子沟通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父母的表情、语言、态度往往是相互沟通的基础。描述你所看到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问题本身上,而不是对孩子施加命令;善于使用提示语言,消除攻击性的字眼。因为对孩子来说,接受提示比接受谴责容易得多;有时也要说出你的感受,诚恳地表达出你此时此刻的心情。

      学习之后,父母懂得运用智慧更巧妙地回应“小叛逆”了。

      1.用拟人化语言替代命令指责

      小镜头:瑶瑶每次上完厕所总是忘记随手关灯。

      以前妈妈这样说:“瑶瑶,你看你,又忘记关灯了,快去把灯关上!”瑶瑶心情好时,会去乖乖地把灯关掉;如果心情不好,即便家长说很多次她也装作没听见。因为家长不断指出孩子哪些做得不对,孩子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所以不愿意配合着做该做的事。

      现在妈妈这样说:“瑶瑶,厕所里谁没睡觉呢?我发现有一样东西没闭眼睛。”瑶瑶一听,笑嘻嘻地跑回去,“啪”地让灯“睡觉”了。

      点评:有人说,孩子生活在美丽的童话世界里。是的,如果家长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方法让孩子做事,孩子会觉得很有趣,也愿意听从大人的指令完成事情。

      2.用善意提示替代批评谴责

      小镜头:瑶瑶睡前脱衣服时,不把衣服放在旁边的椅子上,而是直接扔到地板上。

      以前妈妈这样说:“告诉你多少次了,衣服要放椅子上,怎么又扔地上?再这样我把你的衣服扔到窗外去!”瑶瑶时常置若罔闻,有时还会顶嘴反驳,使矛盾再次升级。

      现在妈妈只是对瑶瑶简单地提示:“瑶瑶,看,衣服掉在地上了。”瑶瑶听后转身一看,确实如此,于是很快捡起了衣服并主动把它挂好。

      点评:充满善意的提示语言,比带有强烈不满和攻击性的字眼,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当我们给孩子提示的时候,他(她)往往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3.用善意提示替代强制执行

      小镜头:瑶瑶早上不起床,是父母深感头疼的事情。多次喊起床,她就是故意不睁眼,等被喊得不耐烦了,还会哭闹着说“就不起来”。

      以前妈妈这样做:先是耐着性子劝,因为不想大早起就惹得全家不开心。但是,有时候满肚子的火实在压不住,于是,大人闹孩子哭的场景就上演了。

      现在妈妈这样做:妈妈只是在她耳边轻轻提示:“瑶瑶,你今天不想迟到吧,去晚了的话,就又会坐在后面哦!你不想坐在后面吧?”瑶瑶听见这话,立时睁开了眼睛,一骨碌爬起来对妈妈说道:“是啊,我才不想坐在最后面,我要和好朋友小旭坐一起!”只见她一边说着,一边拿起衣服连忙往身上套。

      点评:没有发生在眼前的事,孩子想不了那么多、那么远,也容易忘记曾经不愉快的体验,家长不妨抓住孩子的上进心理,提示再这样下去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

      4.用睿智方法应对不合理要求

      小镜头:母女俩回家上楼,上到二楼,瑶瑶又一次想要妈妈抱。

      以前妈妈这样做:妈妈有时不抱,自顾自上楼,瑶瑶哭着跟上回家;有时被苦苦哀求,无奈答应瑶瑶的要求抱她。

      现在妈妈这样做:妈妈走到瑶瑶的面前,蹲下来握着她的手,真诚地说道:“我知道,瑶瑶一定是走累了,所以才想让妈妈抱着,可妈妈也累了,让你失望了吧?这样好不好,妈妈拉着你,我们边走边念儿歌,看我们儿歌长,还是楼梯长。”

      点评:小小的真情互动,加上一点技巧,就诱使孩子自己上了楼。其实,做智慧妈妈不是很难。

      1.对孩子“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2.尊重是相互的,孩子也需要父母的尊重。

      3.孩子也会累,要体会孩子的感受。

      4.要求孩子所做的事情,要符合他(她)的能力和年龄。

      5.面对育儿困扰,要懂得使用技巧来化解僵局。

      6.把事情童趣化或幽默化之后,会很乐于被孩子接受。

标签:;  ;  ;  

这是一种与“叛逆的孩子”沟通的技巧_瑶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