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中医医院 158100
【摘 要】目的:研究慢性湿疹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此次研究所选择的基本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实施治疗的病患,共有58例,将他们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A组与B组),给予A组的29例病患实施中医辨证治疗法,给予B组的29例病患实施常规西药治疗法,比较所有病患的治疗情况。结果:比较A组与B组的治疗情况,其中,A组病患治愈例数为8例,B组有5例,A组病患显效与有效例数共有21例,B组为19例,A组无效0例,B组有5例,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B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76%,而A组为100.00%,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湿疹具有良好的效果,未发现显著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慢性湿疹;中医辨证治疗;治疗效果
湿疹在临床上属于一类较为常见的过敏性炎症皮肤疾病,它是由各类不同复杂因素所引发的变应性皮肤炎症。湿疹病变的基本地位在皮肤的浅层,分析皮肤损害的主要特点:对称分布、多形性皮疹以及倾向湿润,易慢性化与复发,常伴有瘙痒症状。慢性湿疹可病发于不同性别与年龄[4],中医针对疾病的不同形态以及部位分为肾囊风、旋耳疮、四弯风以及脐疮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实施治疗的病患,共有58例,将所有病患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B组与A组,各为29位,其中A组男病患16人,女病患13人,他们的具体年龄在16-57岁之间,平均(33.76±7.02)岁;B组中男病患18位,女病患11位,B组病患的年龄在15-58岁之间,平均(33.97±7.33)岁。对比两组病患的相关临床资料,对比结果差别不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B组病患给予氯雷他定片,口服,一天一次,同时外用地奈德乳膏,在用药前先对患处进行清洗,将药膏涂于患处,一天三次,分早中晚,2周/疗程,共给药3疗程。
A组病患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法进行治疗,具体如下:
血虚风燥型[1]:15 g 防风、20g牡丹皮、30 g 丹参、30 g生地、20 g甘草、20 g赤芍、20 g白鲜皮、30 g夜交藤、20 g陈皮、30 g灵芝、20 g荆芥、20 g当归。对于皮肤干燥且显著脱屑病患加10 g 何首乌、30 g玄参以及15 g蝉蜕,对于皮肤起水疱病患加30 g黄芩、15 g苦参与30 g马齿苋。
湿热浸润型:15 g甘草、20 g 生地、30 g黄芩、30 g地肤子、20 g柴胡、30 g浮萍草、20 g秦艽、30 g龙葵[2]、50 g土茯苓、30 g灵芝、20 g陈皮、20 g牡丹皮,对于具有严重瘙痒病患加15 g苦参、30 g荆芥以及20 g白鲜皮,对于继发感染病患加30 g蒲公英、30 g薏米与15 g黄柏。
脾虚湿蕴型:15 g 防风、15 g甘草、30 g薏米、20 g白鲜皮、20 g黄柏、15 g汉防己、15 g桂枝、20 g秦艽。
以上所有药剂均煎水口服,一天一剂,一天三次,分早中晚各一次(饭后30Mim服用),2周/疗程,共服药3疗程。服药期间不可食用螃蟹、牛羊肉、烧烤、辛辣以及油炸类食物,多喝水[3],确保大便通畅。
1.3评定方法
疗效依照我国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皮肤科诊断的基本标准加以判定,共分为痊愈、显效、有效与无效,治愈:病患皮损完全消退,无瘙痒症状出现;显效:皮损基本消退,无瘙痒症状产生;有效:皮损症状有所改善,瘙痒症状有明显缓和;无效,症状无变化、不明显或消化后完全复发。总有效率=(治愈病患数+显效患例数+有效病患例数)/总病患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此统计主要以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具体数据加以处理,用 来代表基本的计量资料,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差距可以用X2加以检验。当显示P>0.05时,表明对比结果无较大差别,统计学也无对比意义,当显示为P<0.05时,表明对比结果有明显差别,为此,统计学有一定的对比意义。
2.结果
比较A组与B组的治疗情况,其中,A组病患治愈例数为8例,B组有5例,A组病患显效与有效例数共有21例,B组为19例,A组无效0例,B组有5例,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B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76%,而A组为100.00%,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具体详情参见表1。
3.讨论:
慢性湿疹病患易反复发作、瘙痒剧烈且迁延难愈,对于病患的生活质量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而中医药治疗此疾病除了能够有效促进病患体内湿毒以及热毒的排泄外[5],而且因药物具有抗菌消炎以及抗过敏的基本作用,为此,治疗的效果显著,控制复发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本研究中,给予A组的29例病患实施中医辨证治疗法,给予B组的29例病患实施常规西药治疗法,比较A组与B组的治疗情况,其中,A组病患治愈例数为8例,B组有5例,B组有5例,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B组病患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76%,而A组为100.00%,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
由上可见,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湿疹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周丰宝,李富玉,杜翠翠,马青霞.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湿疹32例临床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4,04:345-346.
[2]王晓丽.中医养生法干预对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湿疹患者影响的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4,08:108-109.
[3]金汉鼎.中医养生法联合辨证治疗慢性湿疹患者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20:77-78.
[4]陈国勤,周兰,周聪和,王海鹰.中医养生法干预对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湿疹患者影响的研究[J].光明中医,2012,06:1125-1126.
[5]唐小荣.中医辨证治疗湿疹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03:118-119.
论文作者:高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5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3
标签:病患论文; 湿疹论文; 中医论文; 例数论文; 统计学论文; 治疗法论文; 症状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5月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