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中心小学 273406
新的课程标准改革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今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我觉得小组合作学习非常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应用。小学数学中的分组合作教学具有使学生互帮互助、探索交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这一方法。以下就是我对小学数学分组合作教学的一点看法:
一、小学生分组合作教学的方法
1.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分组合作讨论。为了增强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将学生分为最少4人、最多6人的小组,视情况而定,并注意小组学生分配时学生的安排,可以将掌握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相互监督和学习,使分组合作教学更加有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课堂的主体性地位更加显著。在学生获得了知识基础、有直观浅显的认识时,展开分组合作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获得新知,得出正确的结论。
2.以自主探索交流为前提,分组合作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是最重要的一环,教师讲授新知识后,可通过做题进行知识的升华、拓展和巩固。现在我们强调分组合作的开放式练习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为学生思维的拓展提供空间,让他们在轻松的交流中就巩固了知识。教学中,教师讲授知识后,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快慢程度有所差异,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分组练习,在活动中,学生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和启迪。当然,在刚开始执行分组练习时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合作不积极、小组内分工不明确,可以多安排一些讨论的问题,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以后更好地进行分组合作练习打下基础。
3.以鼓励为前提,分组合作合理评价。无论是在哪个学科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是最重要的,决定了学生的积极性。要激励学生找出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坚持优点,摒弃缺点,同时也需要学生进行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教师不仅要认真聆听,总结要点和经验,同时要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
1.将数学融入生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还没有成熟,对事物的了解还是抽象的,很少是具象的。这就需要老师在讲授知识时将抽象的概念、枯燥的公式具体化,将这些内容融入到现实生活当中,不仅便于学生的理解,还为学生以后独自解决实际问题打好了基础。
2.坚持学习任务和目标不动摇。不管教师如何进行分组合作,都不能偏离这节课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目标、内容、学习方法等等,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指引方向。只有教师提供了大方向,才不至于学生在讨论时像无头苍蝇,没有头绪,进而无法保证讨论的有效性。
三、分组合作数学教学的策略
1.教师树立榜样,更新观念。教师对课堂形式的变革要有深刻的认知和感悟,进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找准自己在课堂中的定位。在新课标的课堂中,教师越来越少地讲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自我思考,不再是课堂的领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顾问和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走到学生当中,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了解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想法和结论做出适当的指引和纠正,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回答也要积极地回应和鼓励。
2.教师提出问题,激励引导。教学时,教师对于学生完成任务的方式、方法和要达成的目标要进行基本的讲解。比如,在进行小学三年级数学《年月日》的讲授时,我把教学内容纳入了现实生活情境中,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上课时,师生先交流此时激动和高兴的心情,再让师生一起记住这难忘的时刻:2008年4月2日上午8时31分6秒。师问:这句话里有哪些表示时间的单位?师:时、分、秒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表示较短时间的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表示较长时间的单位,年、月、日。这样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同时也使学生感到要学习的知识就在他们身边。接着借助课件演示讲解年、月、日的概念,老师再用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情,描述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长,使学生初步体会年、月、日的时间概念。
3.学生分组,提高合作效率。在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时要掌握两个要点:一是数量适当,二是分配得当。一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学生的人数不宜过多,否则进行讨论时一些学生会没有机会参与,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宜过少,否则不能调动氛围、集思广益,分组合作得出的结论和想法会过于单一。二是指学生的分配问题,小组内的学生要有差异,这样才能取长补短;但是要坚持小组之间的无差异,这样才可以公平竞争。最后每个组中都需要一个学生充当领头羊,可以组织小组内的活动,分配每个成员的任务,在小组中起到组织和调和的作用。
四、师生合作交流,协同进步
比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时,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有什么办法能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分组合作交流后,学生会得出以下的猜想:第一种,邻边相乘;第二种,底乘以高;第三种,数格子;第四种,割补法。教师对于学生们的几种猜测要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进行验证(小组合作)。这样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小组的交流互动深入思考理解方法的合理性,既做到了学生内的交流,还实现了师与生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共同进步。
论文作者:姚传洪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小组论文; 知识论文; 自己的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课堂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