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 长沙市妇幼保健院 410007
摘要: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科室收治的75例溶血症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甲组患者以1g/kg给药方式输注,乙组患者以0.5g/kg给药方式输注,丙组行等体积安慰剂治疗,对比疗效。结果治疗24h、72h后,甲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红蛋白水平优于乙组、丙组,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比乙组、丙组短,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疗效不同,单次高剂量输注效果更优。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症指的是由于母子血型不合,母亲体内产生与胎儿血型抗原不配的血型抗体,这种抗体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引起同族免疫性溶血,常见症状为贫血、黄疸、核黄疸等,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否则可能导致患儿智力迟缓、失听,甚至死亡[1]。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是近年临床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常用方法,但不同给药方式效果并不相同。本文旨在观察静脉注射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疗效,以我科室收治的75例溶血症患儿为观察对象。
1基线资料与方法
1.1患儿基线资料
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科室收治的75例溶血症患儿为观察对象,日龄均为2-4天,随机分组,每组25例,甲组男患儿12例,女患儿13例,足月儿20例,早产儿5例,体重2.1-4.0kg,平均体重(3.1±0.2)kg,乙组男患儿11例,女患儿14例,足月儿19例,早产儿6例,体重2.0-3.9kg,平均体重(2.8±0.3)kg,丙组男患儿13例,女患儿12例,足月儿21例,早产儿4例,体重2.2-4.1kg,平均体重(3.2±0.2)kg,三组溶血症患儿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蓝光照射,一般采用单面蓝光,严重者可采用双面蓝光照射,甲组以1g/kg方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乙组以0.5g/kg方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丙组不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红蛋白水平;②治疗时间,包含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治疗开始直至黄疸消退)、住院时间[3]。
1.4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spss23.0对数据行统计分析,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治疗时间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P<0.05,对比有统计意义。
2.实验结果
2.1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对比
治疗前,三组溶血症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F=0.27;治疗24h、72h后,甲组溶血症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优于乙组、丙组,有统计意义,P<0.05,t1=4.91、5.69,t2=7.60、11.87,见表1。
2.2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对比
治疗前,三组溶血症患儿血红蛋白水平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F=0.31;治疗24h、72h后,甲组溶血症患儿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优于乙组、丙组,有统计意义,P<0.05,t1=2.19、3.34,t2=2.63、8.14,见表2。
2.3治疗时间对比
甲组溶血症患儿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比其他两组短,有统计意义,P<0.05,t1=5.61、7.15,t2=2.15、3.55,t3=4.90、7.04,见表3。
3.讨论
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病机制为新生儿不具有母亲自身的血型抗原,胎儿体内红细胞流入母体后,刺激母体出现免疫反应产生IgG,IgG随血液进入胎儿体内与红细胞抗原相结合,出现溶血[4]。
临床检验表明,新生儿出生后,体内IgG逐渐分解,加上自身合成能力较差,IgG浓度迅速下降,采用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可有效抑制IgA及IgM合成,对新生儿免疫无任何影响[4]。丙种球蛋白是从健康人群中分离出的免疫球蛋白,具有90%以上完整IgG,免疫抑制效果良好,目前广泛应用到新生儿溶血症治疗过程,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的目的主要是把免疫球蛋白内含有的大量抗体输给受者,使其恢复暂时免疫保护状态 [5]。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机制为丙种球蛋白可与单核巨噬细胞Fc受体相结合,阻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Fc受体,防止红细胞被破坏,从而阻断溶血发生,还可与免疫性抗体竞争结合红细胞,使红细胞不致敏。但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效果不同,本文主要目的为探究最佳给药方式。
本研究统计结果可以看到,治疗前,三组溶血症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对比无统计意义,治疗24h、72h后,甲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改善更优、血红蛋白水平下降较少,且患儿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有统计意义,P<0.05,由此可见,甲组为最优给药方式。综上所述,不同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疗效不同,单次高剂量输注效果更优,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廖景文.单剂量静脉注射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3):138-140.
[2]冯乃超,钟丽花,胡玲.单剂量静脉注射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11):1592-1593.
[3]李英.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评价[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4):383-385.
[4]吴小君.早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6,35(20):141-142.
[5]陈玫.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观察[J].医药前沿,2016,6(5):17-18.
论文作者:夏跃伟, 易钦君, 张路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4
标签:球蛋白论文; 新生儿论文; 患儿论文; 静脉注射论文; 水平论文; 血红蛋白论文; 时间论文;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