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林[1]2000年在《我国果树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科学技术发展战略是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子系统,果树科技发展战略是果树生产发展战略和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相互交叉的子系统。果树科技发展战略是指一定历史时期果树科学技术各领域全局性、长远性发展的谋划,其中包括战略方针、战略方向、战略原则、战略重点和战略对策。 本文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果树科技发展战略具有的不同于一般科技发展战略的生物性、地域性等特点,对我国果树产业面临的挑战、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对我国果树科技提出的要求进行了分析。对我国果树科技在50年来取得的主要成就、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态势等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我国果树科技发展的发展方针、发展原则、发展方向、发展重点以及对策。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进行果树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理论依据;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果树业的现状;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果树科技状况;第四部分在前文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果树科技发展战略。
吴永志[2]2008年在《长三角地区果树业现状及其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果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食品。由于其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深受消费者欢迎。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对果品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果树产业是指以国内水果为生产经营对象的经济实体的总称。果树产业占种植业相当大的比重,对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果树产业发展是指果树产业的产生、成长和进化过程,即整个果业经济的进化过程。SWOT分析法是指在选择产业发展战略前,通过对产业内部的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据此对备选战略方案做出系统评价,最终选出几种适宜战略的方法。本文根据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从长三角果树业发展的现状出发,以长三角果树业为研究对象。以果业发展和SWOT分析理论为基础,在查阅大量文献与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用定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长三角果树业发展存在的内在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所存在的机会与威胁。在此基础上,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长三角果树业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使长三角果树业向着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全面分析长三角果树业发展的自然和社会条件。通过对长三角果树生产面积和产量、品种结构和布局、科技、设施栽培、市场营销、加工、产业发展基础的调查,摸清了长三角果树业发展的现状和背景。2.在此基础上,采用SWOT理论模型,对长三角果树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SWOT分析,建立SWOT矩阵,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提出长三角果树产业发展的可选择策略。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果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已具有较大产业优势和较强市场竞争力。只要依托优势资源,解决自然和人为的问题,发展果树产业一体化是完全可以的。
佚名[3]2013年在《2013全国果树(园艺)科技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纪要》文中研究说明2013年10月10日至13日,"2013全国果树(园艺)科技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山东省泰安市成功召开。研讨会由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组织举办。与会领导、专家围绕我国果树科技与产业发展战略、科研管理中的经验和体会、科研创新取得的新成果以及试验与示范基地建设新进展等问题进行深入研
孙兰凤[4]2009年在《可持续视角下的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研究》文中提出林果业是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结构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林果业以其较大的经济生态效益,较为广泛的从业人数和深远的产业开发前景,以及对社会需要和人民生活不可替代的必要性,成为农业经济增长、农村建设发展和农民致富的重要支柱性产业。由此,近年我国林果业发展进入新一轮高潮,这就需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发展方式,以改变传统的片面追求的数量型的粗放经营模式。本文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己被全世界各国政府和广大人民所接受,并己成为国家和地区发展共同遵循的指导原则和战略目标的今天,强调林果业是在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提倡一种对环境、对社会以及对人更为友好的方式和态度,来确保其具有可以继续发展的潜力和活力的问题。林果业可持续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又是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具体体现。新疆素有“水果之乡”的美称。由于种植栽培历史早,形成了众多的名特优果品。新疆特色林果业从改革开放以来得到长足发展,己初具规模。目前,林果业己成为新疆仅次于粮食、棉花的第三大产业,2007年林果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9.72%,2006年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经把林果业列为新疆农业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并予以政策上的扶持,以此带动新疆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广大果农增加收入。特色林果业的发展是实现新疆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新疆自然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新疆虽为果品生产大省区,林果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发展水平。但其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与林果大区和支柱产业的地位极不相称,严重制约了特色林果业的发展。在西部大开发的良好宏观背景下,如何协调种植业与林果业之间的关系,探寻把林果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目前促进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基于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的实践需要与理论研究的需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审视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问题,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关林果业的发展问题在国内外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产业界的重视,很多省区都做了林果业发展规划,将林果业的发展提高到了战略的高度。但是,林果业发展的理论体系尚很零散、缺乏系统性,对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或者是集中在以产业发展的不同环节的经验总结方面,或者是对产业发展对策等局部内容的研究与探讨,因此,建立系统的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丰富和发展产业经济理论、指导现代产业可持续发展实践的迫切需要。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经济理论、产业经济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为指导,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在大量搜集相关数据、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对新疆特色林果业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论文除引言和结论与展望外,主要分为四部分:理论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和产业实践,梳理了当前的林果业研究理论,探讨了林果业发展的理论及实践依据。主要阐述作为研究林果业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石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产业经济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农业产业化理论等,并阐述之所以选择这些理论作为理论依据的主要原因;在分析世界林果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总结了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世界主要林果发达国家林果业发展的经验,从中提炼出林果业发展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对新疆发展特色林果业提供借鉴,以此作为全文研究的大背景。基础篇:剖析了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现状。对新疆特色林果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重点分析了新疆特色林果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定性及定量分析了新疆发展特色林果业具备的优势,剖析了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的特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此作为全文研究的另一背景。研究篇:对林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用来解释和分析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要素的“钻石模型”,探讨了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主要影响因素;在分析影响因素及借鉴林果发达国家和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疆特色林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尝试地对林果业可持续法指标体系进行评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提出了适合新疆区情的林果业发展战略;探寻新疆特色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对策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新疆特色林果业的基地能力建设、加工能力建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市场营销能力建设、灾害防控能力建设及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建设等问题,为有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依据。
袁森[5]2007年在《张家界果树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张家界市市市果品生产受到国内外果品的内外夹击,经济效益迅速下降。本文阐述了张家界市市市果树生产现状、基本经验和存在问题,分析了加入WTO后张家界市果树生产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宏观上剖析制约张家界市市市果树发展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在种植结构调整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调整水果产业化政策;依靠科技指导生产,提高果品质量;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步伐;办点做样,扶持发展:创立品牌,拓展市场;稳步推进生态栽培等实现果树现代化生产和经营的对策。并提出张家界市水果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其发展的重点、发展所需的政策支持及要采取的具体措施。
辛少波[6]2005年在《正宁县绿色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苹果是世界主要果品之一,栽植面积、产量居水果前列,其果实甜酸适口,味美色艳,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针对正宁县具备自然条件优越、苹果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技术基础较好、市场前景广阔的有利因素,从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采取随机抽样、现场逐户、逐点调查的方法,对湫头、永和、三嘉3个乡镇、9个行政村、60户重点果园进行调查,了解掌握了正宁县苹果生产面积、产量不断增大、品种逐渐优化,优质果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广阔,应用新技术、新方法,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高,产业化水平有所提高的现状,分析总结出了正宁县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着果园管理水平低下、高新技术推广滞后、产业步伐相对缓慢、品种结构比较单一、产业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并结合正宁经济、社会、自然条件以及苹果的市场前景,研究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突出苹果种植区域优势,主抓果园科学管理,推行无公害和绿色果品生产技术标准,建立基地,培育龙头,促进苹果产业由产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由鲜果供应型向加工效益型转化,由旺淡季大反差向周年相对均衡型转化”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明确提出了正宁苹果产业发展“种苗无毒化,品种优良化,布局合理化,技术标准化,果品安全化,经营一体化,服务便利化”的工作要求和5年新增5万亩、建立陇东绿色苹果生产基地的奋斗目标,讨论制定出了正宁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措施。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加大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力度。首先考虑国内外最新培育的优质新品种,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受欢迎的新品种作为主要发展品种。其次,在注重新品种的同时,对苗木的质量也要给予保障。在全县建立1~2处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培育优质无病毒苗木。 2、实施优果工程和名牌战略。重点对果树新优品种选育,优质、高产综合配套技术,以及贮藏、加工、运输、包装等新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一是新优品种的引进、选育、示范、繁殖。二是大型商品性生产基地的规划和建设。三是科技的普及和培训,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果树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网络。四是推行果业生产标准化和管理技术规范化,重点建立一定面积的标准示范园。 3、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创新和完善果品技术服务体系,在苗木繁育推广、周年综合管理、病虫害防治、产品质量监测、生产环境的评价、产品的采后加工处理和包装贮运等方面建立成龙配套的标准化技术规程。加强基层技术人员和生产果农的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使各项技术措施能够按照规程要求落实到生产实践中。 4、加快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苹果标准化制订、推广、监督和
吕庆峰[7]2013年在《近现代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葡萄酒产业从1892年张裕酿酒公司成立到2012年正好120年历史。历经1949年前战乱、1949年后经济困难、十年文革三个时期巨大创伤,新生的中国葡萄酒产业一直在风雨飘摇中勉强维持生命。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国民经济迅速起飞,中国葡萄酒产业随之进入迅速发展轨道。历经三十年快速发展,中国葡萄酒产业如今已达到生产量世界第六、消费量世界第五的排名。在当今葡萄酒文化世界里,中国葡萄酒文化的声音仍然很微弱,我们虽然已是葡萄酒生产大国,但还不是葡萄酒生产强国。近现代中国葡萄酒作为工业是从西方传入,现在的葡萄酒文化主要是指以法国葡萄酒文化为蓝本西方葡萄酒文化,但中国也有很深厚葡萄用于酿酒的历史积淀。在当代中国葡萄酒产业,由于对传统的全盘否定而导致对“本原性”或“起源性”问题的漠视,“中国”生活形式的内在韵律和自我指向始终没有能够被揭示、发挥、确立出来。从产业化角度系统研究近现代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历程,是重建中国葡萄酒文化自身历史连续性的问题,是重建讨论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历史知识和价值框架的连续性,是对中国葡萄酒产业的自我审视。重建中国葡萄酒文化历史的连续性,重建讨论中国葡萄酒产业历史知识和价值框架的连续性,不是为了历史而历史,而是为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未来,是从研究上确立中国葡萄酒文化的努力。只有抱着这样的历史意识和文化政治眼光,中国葡萄酒产业历史经验正面的、积极的、建设性和创造性价值才有可能被挖掘出来。从产业化发展的角度系统研究中国葡萄酒产业历史,也为以后更进一步深入研究葡萄产业化栽培、葡萄酒酿造工艺发展方向、葡萄酒产业集聚化发展问题、葡萄酒产业国际化未来研究打下基础,也有助于以后将中国葡萄酒产业纳入产业经济学、文化学、政策学的体系和框架进行专门研究。本研究以葡萄酒产业链条为横轴,以近现代百余年葡萄酒产业链条各环节发展历程为纵轴,综合运用历史学、产业经济学、文化学的理论方法来研究近现代葡萄酒产业发展历程,并展望中国葡萄酒产业国际化发展前景。本文研究的重点及所得出的结论如下:(1)系统梳理中国葡萄酒产业从诞生到当前的发展历史,采用“横排竖写”的方式为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历史作传。将原料栽培、酿酒和设备、流通和市场到产业化道路的葡萄酒产业问题从产业诞生到21世纪初的历史系统梳理,力求建立起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历史的完整性。(2)在观照中国葡萄酒产业存在的时间和空间背景并仔细审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历程后,展望中国葡萄酒产业未来国际化前景。葡萄酒消费在中国将持续高速增长很长时间、中国葡萄酒文化将会确立、中国葡萄酒产业必将进入主要出口国行列。中国葡萄酒产业必须提高水准、锻炼国际眼光,主动参与行业国际竞争、提升在世界葡萄酒市场的竞争力并逐步实现葡萄酒产业的国际化。(3)伴随中国葡萄酒市场消费量剧增,吸引大批国内外财富集团投资中国葡萄酒业。大量国外投资和进口酒涌入一方面为中国带来成熟技术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也给国产葡萄酒生产提出挑战。中国葡萄酒产业必须尽快提高产品质量水准和文化水准,提升在世界葡萄酒市场的竞争力,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葡萄酒产业国际化发展。(4)从文化政治意义来讲,中国葡萄酒文化只有抵抗才有现代性,中西方文化迥异,经济发展模式、土地制度、饮食结构相差甚大,一旦全盘接受西方葡萄酒文化及其发展模式,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就丧失了个性,失去自己的独特性就等于放弃对自身普遍性的追求,从而就没有未来的路可走。中国葡萄酒产业通向未来的路,必须要回到自身存在的本原,并具把自身特色都表现出来的意志,就是最终要创造出鲜明的中国葡萄酒文化。中国葡萄酒产业的未来之路必须经由对自身历史的系统化、理论化研究,这样才会少走弯路,对外来的现成的葡萄酒文化的单纯模仿不是路。如果我们总是在模仿西方葡萄酒文化,追赶法国葡萄酒产业,那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最高只能达到其复制品或者叫赝品的程度,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等同或超越它们的高度。中国葡萄酒产业要发展壮大,必须从自身历史找到自觉、自信,从而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王宇霖[8]1989年在《四十年来我国果树科技的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根据有关资料对我国果树科技四十年来在果树资源调查和种质资源研究、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防治,贮藏保鲜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科技成果和进展进行了回顾,并针对我国果树科技的薄弱环节和生产及科学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我国果树科技今后发展的战略设想。
李建民[9]2006年在《河北林业科技型企业建设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科技创新对现代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突显,中国提出自主创新战略,建立创新型国家。林业作为传统产业在新时期负有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两大重任。建立以企业为核心、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保证林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林业经济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核心问题。本论文结合河北省区域特点、林业产业和科技现状,利用企业成长理论、创新理论、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从区域、产业、科技、战略、组织、文化、能力的动态观点研究林业科技型企业建设和发展问题。首先在系统总结了企业成长理论、创新理论基础上,通过大量调查研究,揭示了河北林业科技现状及问题,明确了与国内外林业科技发展的趋势和现代林业需求之间的差距,指出了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林业科技型企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对河北省优势林业产业(果品业和人造板业)现状及林业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资源消耗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而建设林业科技型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归纳和总结现有科技型企业定义及其局限性,通过回顾科技体制改革历程,探询科技型企业产生的源泉和发展趋势,结合林业产业概念和范围的新认识,从动态视角提出了林业科技型企业概念并指出林业科技型企业的产业属性。然后,在企业环境、内在素质、动态能力方面提出林业科技型企业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内容和对策。主要强调了外部环境建设对林业科技型企业的保障作用及建设的具体内容。重点研究和提出了林业科技环境和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政府转换行为角色,形成新型的政企关系;财政、税收、金融环境建设和文化环境建设与社会关系资本积累等四方面制度安排。林业科技型企业内在素质建设。对林业科技型企业行为主体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企业家素质建设的具体内容;分析和研究了反映林业科技型企业特点的法人治理结构,提出了林业科技型企业组织设计的原则和组织形式。林业科技型企业动态发展能力研究,对林业科技型企业动态变革能力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林业科技型企业动态变革能力三角模型,分析了林业科技型企业动态变革能力障碍因素,提出了河北省林业科技型企业动态变革能力系统建设对策,以建立林业科技型企业为核心的多元主体合作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为主要路径进行了河北省林业科技型企业再造工程的实证研究,以河北定州德胜农林开发有限公司为例进行了林业科技型企业建设和发展的案例研究。
王萱[10]2007年在《山西省运城市苹果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要求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以期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这就导致目前世界苹果产业出现了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移的大趋势。在全世界来看,我国的苹果是所有农产品当中能够在世界上形成垄断地位的产品,甚至是惟一的主要产品。苹果作为全国农业主导产业,对运城市来说更是主导产业。苹果产业已日益成为运城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的特色优势产业。经过多年建设,运城市苹果产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发展水平。但是,按照国家建设苹果产业带的目标要求和运城市做大做强苹果产业的目标,其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进行运城节果产业建设的对策研究,为政府正确决策献计献策,推进运城市苹果产业的发展,是本研究的目的。本文以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资料、调查统计和典型走访相结合的办法,深入苹果基地县、贮藏、加工、出口企业,对运城市苹果种植面积、产量、基地建设、加工、出口贸易、龙头企业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在此基础上,首先通过对自然生态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的定性分析以及应用资源禀赋系数、区位商、单产、种植面积等定量指标,分析了运城市发展苹果产业具有较大的优势,也即运城市苹果产业形成的原因;接着阐述了运城市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良好,探讨了其在生产、加工、销售、社会化服务组织与贸易流向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然后分析了国内外苹果及其加工品的市场需求潜力,得出该产业潜力巨大、上升空间充足的结论;最后在一定的发展思路与目标的基础上,立足于市场需求,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发展运城市苹果产业的战略选择与对策措施。主要的战略包括市场需求导向战略、优质名牌战略、标准化生产加工战略、产业化发展战略、科技兴果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的对策措施包括:一是根据市场需求,以鲜果及其加工品的生产为基础;二是促进加工原料基地的建立和发展;三是加强无公害绿色优质果品基地建设,实现果业生态化;四是建立健全苹果质量标准及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大力提高苹果质量;五是加大宣传力度,打响“运城苹果”品牌,认准国际市场的定位;六是逐步完善市场体系、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七是建立健全各种社会化服务体系;八是以科技为依托;九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我国果树科技发展战略研究[D]. 沈明林. 南京农业大学. 2000
[2]. 长三角地区果树业现状及其发展战略研究[D]. 吴永志. 浙江大学. 2008
[3]. 2013全国果树(园艺)科技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纪要[J]. 佚名. 落叶果树. 2013
[4]. 可持续视角下的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研究[D]. 孙兰凤. 新疆大学. 2009
[5]. 张家界果树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D]. 袁森. 湖南农业大学. 2007
[6]. 正宁县绿色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 辛少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7]. 近现代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研究[D]. 吕庆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8]. 四十年来我国果树科技的回顾与展望[J]. 王宇霖. 果树科学. 1989
[9]. 河北林业科技型企业建设与发展研究[D]. 李建民. 北京林业大学. 2006
[10]. 山西省运城市苹果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王萱. 北京林业大学.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