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背景论文_宋顺喜,刘彦娟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背景论文_宋顺喜,刘彦娟

河北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外语教学部 河北石家庄 050017

【摘 要】医学研究人的疾病和健康,是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相结合的学科。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近年来,随着医患关系的日趋紧张,人们更加关注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问题。本文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切入点,结合当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深刻阐述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对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大胆实践。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加强

【中图分类号】K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1-094-02

1 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不断激化并呈现暴力化倾向,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极其复杂,既有体制机制的问题,也有思想观念的因素,还有监管不力的原因。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医学教育中缺乏人文素质教育[1],表现为医务工作者对待患者缺乏人文关怀。据调查,医患关系紧张,以至引发医疗纠纷,40%以上原因与医务人员的爱心、责任心和同情心有关。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是医患关系的潜在主体,当前医学生人文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未来医患关系的状况。为了使医学教育真正回归本质,提高广大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进一步缓解当前紧张的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2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医学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人,医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是素质更高或者说具有更高人文素质的人[2]。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在医学教育过程中,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和自身实践等途径,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医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3]。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伴随着“素质教育”思潮确立和发展起来的。然而,当前我国医学院校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重视程度还不够。长期以来,医学教育仍然偏重对医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这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在科学和医疗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文精神必需更快更多地回归临床[4]。

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薄弱,直接导致学生对人文教育认识模糊不清,对于人文教育课程不重视,人文素质极度欠缺等问题。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不仅严重影响其自身的健康成长,还对他们今后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问题。如缺乏人文关怀和责任意识,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差,拜金主义思想严重,思维方式单一,心理素质较差,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问题。如此缺乏人文精神的医务工作者是严重不称职的,是不符合医学本质要求的,也是造成当前医患关系紧张、不和谐的重要原因。这一切都在拷问着当前我国的医学教育,医学教育回归本真、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3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1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当前,医学模式已经从“生物医学”转变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一新模式在 20 世纪末首次提出,主张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人文学等诸多学科来考察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新医学模式下,医疗服务的理念不再是以疾病为中心,而是以病人为中心;医学不再只停留在治疗疾病上,而是扩大到对疾病的预防、康复以及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医生的任务也不再仅是治疗个体的病人,还要包括开展健康教育,进行有关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学生不仅要重视病人的疾病治疗,还要重视病人的心理治疗;不仅要懂得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心理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知识。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文素质成为了医学人才诸多素质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质,是医学人才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素质,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5]。因此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应当成为整个医学教育的核心,人文素质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3.2培养全面发展医学人才的需要

医学研究事物的本质,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又不是单纯的科学,而是属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高度结合的交叉学科。医学生的培养应重视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统一,即医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医学知识,更要具有全方位的人文素质。我国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中指出:“树立全面发展观,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强调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其人文修养,弥补其学科自身发展的短板,促进其全面发展应成为现代医学人才培养的方向。因此,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既是适应“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的需要。

3.3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

医患关系是一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带有极强的社会性和人文性。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极其复杂,有医疗体制方面的问题,又有医疗服务方面的因素。据统计,约70%的医患矛盾、医疗纠纷是由于医患交流不够、缺乏互相理解造成的。医务人员的态度不好、用语不当,重医疗技术忽视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导致医患关系恶化。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提高患者对医务工作者的信任度,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4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4.1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

教育理念决定教育的思想和行为。医学教育不应仅局限于医学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临床技能的训练上,还要重视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首先必须彻底摒弃传统医学教育“重专业、轻人文”的陈旧观念,这既是回归医学教育本质的根本要求,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医学人才的需要。

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大凡思想圣洁、德高望重之医学家,无不具有丰富的医学人文修养[6]。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就要求医学院校的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充分认识医学人文社会学科的地位及其在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人文精神中的重要作用;明确认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改革传统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结合、医学与人文相融合的重大举措;自觉以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把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

4.2加快课程改革,健全人文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主要以医学与自然科学为主,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偏少。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医学人文课程有医学史、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卫生法学等,课程性质大多数为选修课程,教学时数约占总学时的8%左右[7]。而在国外的医学教育机构中,美国和德国的人文课程占总课时的比重最高,通常为20%~25%,英国和日本为10%~15%,明显高于我国8%的比重,显示出我国人文课程急需要大幅度提高,人文教育系统急需建立[8]。

我国医学院校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不仅表现在课时少,并且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陈旧。因此必须加强人文课程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文课程体系,增强课程教学效果。首先,在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上,根据医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分阶段设置人文科学教育课程,使人文教育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同时,积极改进人文课程的教学方式,避免机械、呆板、填鸭式单向灌输法,多采取体验式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和体验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和修养。

4.3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行为的引导是最好的教育”[9]。医学人文学科的教学属于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教师不仅需要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还需要较高的医学知识。当前医学院校普遍存在人文课程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师资源缺乏的问题,成为了制约和阻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医学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多数是本校毕业后留校任教,他们缺少人文学科的熏陶;而人文社科类教师又大多文科出身,普遍缺乏医学知识,无法在人文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与医学专业相结合,严重影响了人文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为解决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就要整合校内教师资源和引进校外人文素质高的教师来组成人文课程教师团队,鼓励医学专业的教师做人文课程的教学,引导人文学科的教师加强对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促进人文课程老师和专业课老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使人文和医学相融合,成为具有交叉学术能力的教师。

4.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人文氛围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具有深远意义[10]。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医学院校应该以人文素质教育为主题,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本校特色,把人文精神融入到整个校园氛围中,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供广阔的舞台。如在教室、宿舍、运动场、图书馆、活动室、楼道、林荫道等学生聚集区设置文化长廊,让学生时刻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开展人文素质专题讲座、人文艺术节、人文知识竞赛、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等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鼓励学生建立音乐、书法、绘画、舞蹈、话剧、摄影、文学等人文社团,增强校园的文化氛围;增加学校图书馆人文类书籍、报刊杂志的数量,满足学生获取人文知识和信息的需求;建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网页和论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人文素质教育活动。

4.5重视社会实践,拓展人文素质教育空间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社会实践不仅是增强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渠道,而且是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更要重视社会实践锻炼。医学生通过参加见习、实习教育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学会了尊重患者的人格,学会去关爱病人,提高了与病人交流的能力,深刻体会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加强了医德医风、人际交流沟通能力、服务群众意识等方面的人文素质教育;通过组织开展“三下乡”活动、“为民服务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医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接触并体验社会,利用其专长进行医疗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丰富人生体验,培养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增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5 结语

大量事实表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是造成当前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根源所在。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转变观念、开拓创新,自觉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大力推进人文课程改革,积极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努力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

参考文献:

[1] 张晓慧.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讨 [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4):889-890.

[2] 周远清.素质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在“医学与人文“高层论坛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08(7):1.

[3] 金仕琼,彭雷,李忠,刘学年.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3):437-438.

[4] 文历阳.全民健康背景下的医学教育改革[J].医学与哲学,2009,30(12):6-9.

[5] 段晓宏,郭照江,马长永.试论人文社会学科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1,4:40-43.

[6] 王德彦.论医学的文化价值[J].自然辩证法,2001,(6):37- 41.

[7] 孙英梅,岩磊.现代医学教育中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6(4):562-571.

[8] 赵书峰,滕志香,景学安,等.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5):130-131,133.

[9] 夏超明.二十一世纪医学人才素质教育模式探讨[J].热带医学杂志,2003,3(,4):492- 494.

[10] 高洪,田建国,徐艳国.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全面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2005-09-09.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视野下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编号:2015030473)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宋顺喜(1977—),男,河北巨鹿人,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作者:宋顺喜,刘彦娟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9

标签:;  ;  ;  ;  ;  ;  ;  ;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背景论文_宋顺喜,刘彦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