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论文_马芳

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论文_马芳

马芳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05中学 830000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7-016-01

教学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所谓的教学艺术就是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声音、图片、形象、表演和活动等一系列能使学生感受到美和体会到满足的教学手段去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去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艺术是一门较复杂、难于把握的综合艺术。与其他形式的艺术相比,它注重于对艺术创造性这一本质特征的理解和把握,因此英语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懂得艺术,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这样他才能创设艺术的教学环境、使用艺术的教学手段和采取艺术的教学态度。

一、外语教师如何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

大多数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过于强调语言输出的正确性,对学生语言练习中的错误往往是有错必纠,结果不少学生惧怕失败,不愿练习,自然无法取得进步。究竟如何对待这些错误?

首先要明确“错误”的概念。在学生语言输出过程出现的错误中,有的是一般意义上的错误,有的是“偏误”。英国语言学家Corder曾对“错误”(mistake)和“偏误”(error)进行了区分:错误具有偶然性,属于语言运用(language performance)的范畴,犯错误者往往能够意识到错误,必要时可以自己修正这些错误;而偏误则具有系统性,属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的范畴,它们往往重复出现,犯偏误者也意识不到所犯的偏误,偏误实际上是学习者语言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之所以被称为偏误,是人们以外界的语言标准来衡量它们的。

其次,对待不同的偏误应该采取不同的态度。总的来讲,在纠正学生偏误的过程中,既要强调语言的正确性,也要强调语言的流利性。一方面,教师要从偏误的可理解程度(intelli gibility)、可接受程度(acceptability)及冒犯程度(irritation)来决定是否纠错。可理解程度指的是含有错误的句子所传达的意义是否能被理解;可接受程度是指听者或读者对偏误严重性的判断;冒犯程度是指偏误对听者或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刺激。例如,如果你问一个女士:“How old are you?”这句话从语言形式上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从语用上说则是不可接受的,是冒犯人的。

第三,教师应知道该怎样纠错。纠错方法不当,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通常,当我们发现学生出错时,可采用以下策略:

1)我们可以用疑问语气重复他所说的内容,看他是否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以便自己纠正。2)指出错误之处,让回答者自己纠正。3)叫另外一名学生纠正错误。在这里必须注意,不要让前面回答问题的学生处于尴尬境地,觉得自己很笨,不如别的同学聪明。4)教师指出学生的错误并给出正确答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什么地方错了,为什么会错,不要只让学生重复一下正确答案就完事。

另外,在纠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评价学生错误的准确性,以及纠错的一致性,以免给学习者造成混乱,影响知识掌握的准确性。语言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教师也不应把不符合自己期待的答复定为错误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提问

提问是教师最常使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它可以刺激学生思考,了解教学成效,分析学生的学习障碍所在,提高教学的功效。但是,笔者通过听课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并不能很好地运用这一策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提问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合理使用问题类型。通常可以把问题分为三种类型:程序性问题(Procedural Question )、趋同性问题(Convergent Question)和趋异性问题(Divergent Question)。程序性问题用来组织日常教学,如:Has anyone brought a dictionary to class?趋同性问题与教学内容有关,回答时无需深思熟虑,如: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oftware and hard ware?趋异性问题要求学生进行高层次思考,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信息,如:Do you think computers have had any negative effects on society?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趋同性问题较多,这虽然有益于学生回忆课堂所学内容,但因问题的答案比较简短,不能提供产生更多的语言机会。

2.问题要因人而异。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水平层次的问题请相应层次的同学回答,让各个层次的同学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成功的喜悦,使其在已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和发展。对于学习一般的学生,如果问的问题太简单,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那就等于白问,甚至有时还会引起学生的误解,认为老师看不起他;对于学习好的学生,如果问题太难,超出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太多,则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不依某种规律的点名方式进行提问。许多老师在提问时会按座位次序或学号次序让学生回答问题,这种规律的提问,往往使学生只关心那些和他有关的问题,属于其他同学回答的问题,便很容易忽略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让一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做补充。回答问题本身不是我们的目的,重要的是参与。

4.处理好提问的密度。有的老师一节课上几乎不提问,学生没有紧迫感和参与感,上课很容易开小差。但问的太多了,学生的思维过于紧张,疲于奔命,根本没有注意力听老师讲课,特别是学习中等的学生,往往会想“下一个问题是什么”,“会不会叫到我”。提问只是教学的手段,不是目的,这样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5.把握等待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在很多情况下,教师提出问题后就急于让学生回答,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这样容易让学生处于紧张状态,对问题缺乏充分的感知和足够的思考,思维无法深化,容易造成“卡壳”冷场、答非所问。研究表明只要把等待时间延至3到5秒,学生参与欲望就会增加,参与质量也会有所提高。

总之,英语教学改革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一样,关键在于突破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全新的,合理的并适合当代学生的设计,努力营造富有乐趣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最终收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在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尝试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效果的好坏,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力求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效果。

论文作者:马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7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5

标签:;  ;  ;  ;  ;  ;  ;  ;  

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论文_马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